交通銀行
延邊支行與
吉林延邊延吉城市信用社等
借款合同糾紛申訴案
法公布(2003)第44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2)民二提字第15號
原審被
上訴人(一審原告):交通銀行延邊支行。住所地:吉林省延吉市光明街6號。
負責人:南光赫,該行行長。
委托代理人:王文君,吉林由正
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黃宏達,該行法律處工作人員。
原審上訴人(一審
被告):延邊延吉城市信用社。住所地:吉林省延吉市海蘭路109號。
法定代表人:張成寬,該信用社理事長。
委托代理人:吳寶川,該信用社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張雷,吉林延州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審第三人:延吉市工商貿易總公司。住所地:吉林省延吉市人民路2號麗都商貿城。
法定代表人:金洙元,該公司經理。
委托代理人:李美善,
北京市中倫金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蔡克亮,北京市中倫金通律師事務所律師。
交通銀行延邊支行(以下簡稱延邊交行)與延邊延古城市信用社(以下簡稱信用社)、延吉市工商貿易總公司(以下簡稱工貿公司)借款
合同糾紛一案,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1999年3月30日作出(1998)吉經再字第47號民事判決,已經發生
法律效力。延邊交行不服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以(2001)民二監字第 264號民事裁定,決定提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公開
開庭審理了本案。延邊交行委托代理人王文君、黃宏達,信用社委托代理人張雷、吳寶川,工貿公司委托代理人李美善、蔡克亮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經審理查明:1993年2月15日、4月6日和4月9日,延邊交行與信用社分別
簽訂三份〈拆借資金合同〉,約定由延邊交行給信用社拆借資金共計300萬元。拆借期限分別至1993年5月15日、 7月6日和7月9日,月利率為12‰,逾期按日萬分之三加收罰息。合同簽訂后,延邊交行依約將款拆借給信用社。信用社拆借到上述款項后即貸給工貿公司。同年5月15日,經延邊交行同意,第一筆拆借款展期到同年8月15日。至同年8月16日,信用社還款10萬元。此后,信用社支付延邊交行拆借款利息至1993 年12月20日,償付罰息至1993年9月21日。
1993年12月20日,延邊交行、信用社和工貿公司三方達成《關于延吉工商貿易總公司的資產抵債由延吉市城市信用社拆借交通銀行延邊支行資金的
協議書》(以下簡稱
三方協議),主要內容為:信用社分三筆從延邊交行拆借資金300萬元,其中,10萬元已歸還,尚欠290萬元。信用社從延邊交行拆借的300萬元全部投入到工貿公司麗都商貿城的建設項目。根據國務院及人民銀行關于限期清理違章拆借資金的有關指示精神,信用社本應在期限內歸還此款,但由于工貿公司麗都商貿城正在建設中,資金周轉困難,近期難以將款項歸還信用社,信用社也不能按期償還延邊交行的拆借款。鑒于上述情況,三方
達成協議如下:1、工貿公司把麗都商貿城解放路二樓,面積531.22平方米的攤床大廳折價200萬元 抵債給延邊交行。2、麗都商貿城解放路天橋二樓,產權歸屬于延邊交行,產權歸屬手續由工貿公司限期在年底前辦理,如在年底前未辦,限在94年6月底前辦理。3、協議達成之日起,延邊交行不再收取200萬元本息。4、剩下90萬元資金,由工貿公司限期在94 年6月末前償還給信用社,然后再由信用社將此款償還給延邊交行,90萬元資金的利息應由工貿公司按月支付給信用社,再由信用社轉付給延邊交行。 5、工貿公司應協助延邊交行辦理攤床的出租或出賣。6、本協議經
公證之日起生效。三方于1993年12月30 日辦理公證。此后,工貿公司未能取得麗都商貿城解放路二樓的 房屋所有權證致使
產權過戶手續無法辦理,工貿公司也未將90 萬元及利息給付信用社。延邊交行于1995年12月20日向信用社和工貿公司發出書面通知
解除三方協議,要求信用社承擔償還拆借資金的責任。因信用社未能償還拆借資金,延邊交行于1996 年4月1日提起訴訟,請求判令信用社償還290萬元拆借款本金及利息、罰息。一審法院將工貿公司追加為第三人。
另查明,工貿公司于2001年6月19日領取麗都商貿城房屋所有權證。
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區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延邊交行與信用社之間的資金拆借合同系雙方真實意思表示,符合法律規定,應認定有效。三方協議中,工貿公司將未確定產權的麗都商貿城解放路二樓以物抵債給延邊交行,致使其無法按期取得抵債物的所有權,故該條款無效;關于90萬元的條款,系附條件的民事法律行為,因工貿公司在期限內將款劃至信用社的條件未成就,該條款也無效。由于三方協議中的兩個主要條款無效導致整個協議無 效。信用社應繼續支付延邊交行本金、利息和罰息。因三方協議無效造成的損失,由三方按過錯程度各自分擔。該院于1996年6 月30日作出(1996)延州經初字第192號民事判決,判決如下:一、 信用社償還交行本金290萬元;二、信用社支付交行逾期利息33.12萬元(自1993年12月20日至1996年6月30日90萬元的),支付罰息32.67萬元(自1993年9月21日至12月20日的290萬元 的罰息7.83萬元,自1993年12月20日至1996年6月30日的90 萬元的罰息24.84萬元);三、交行的經濟損失128.8萬元(自1993
年12月20日至1996年6月30日200萬元的逾期利息、罰息),由 交行負擔38.64萬元,信用社承擔45.08萬元,工貿公司承擔45. 08萬元;四、上述給付義務,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履行完畢。
案件受理費33,000.00元,交行承擔9,900.00元,信用社承擔11, 550.00元,工貿公司承擔11,550.00元。信用社不服
一審判決,提出上訴。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
二審認為,原判認定事實清楚,
適用法律正確。該院于1997年1月24日作出(1996)吉經終字第331號民事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案件受理費33,000.00元,由信用社負擔。
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1998年8月27日以(1998)吉經監字第88號民事裁定,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
該院再審認為:1、延邊交行與信用社的拆借合同雖然有效,由于延邊交行的行為系違規違紀拆借,且明知該拆借款經由信用社再貸給工貿公司,對于拆借款不能收回負有責任。故拆借款逾期罰息應自負。2、三方抵債協議有效,但由于交行對抵債物沒有認真考察,在不知道是否有產權和能否辦理產權轉移的前提下,盲目簽約,致使抵債物無法如期過戶。且在明知抵債物無法過戶后,遲遲不予處理,致使拆借款的收回一再拖延,損失擴大,故抵債協議 生效之日至一審判決前的利息自負(1993年12月30日至1996年4月30日)3、工貿公司將沒有產權的房屋抵債,致使協議履行不能,貸款不能按期歸還,構成
違約,應負主要責任,應歸還貸款,承擔利息。4、信用社應積極追回貸款及利息,返還交行,其不盡義務亦應承擔相應的責任。據此判決:一、
撤銷延邊州中級人民法院(1996)延州經初字第192號民事判決和本院(1996)吉經終字第 331號民事判決。二、交行與信用社簽訂的拆借合同有效;交行與信用社、工貿公司所簽三方抵債協議亦有效,但由于該協議履行不能,應終止履行。三、工貿公司給付
信用社貸款290萬元及貸款之日起至1993年12月30日、1996年4月30日至1999年3月30日 期間的利息(利率按原合同約定);上款由信用社返還交行。四、 交行自行承擔拆借款逾期罰息及1993年12月30日至1996年4 月30日期間的利息(利率同上)。五、信用社承擔自本判決生效至執行完畢之日止的拆借款290萬元利息、罰息(利率按交行同期利率計算)。
訴訟費(一、二審)66,000.00元由工貿公司承擔33, 000.00元,信用社承擔19,800.00元,交行承擔13,200.00元。延邊交行不服再審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
延邊交行申請再審稱:延邊交行與信用社之間拆借資金合同合法有效,三方協議屬于信用社欺詐所為的無效協議,請求判令信用社償還延邊交行290萬元拆借款本金及利息、罰息。信用社答辯稱:三方協議合法有效,是三方當事人之間
債務轉移協議,應由第三人工貿公司承擔還款義務。工貿公司答辯稱:簽訂三方協議,不存在欺詐的事實,其對麗都商貿城享有處分權,三方協議應認定為有效。[Page]
本院認為,延邊交行與信用社所簽拆借資金合同符合有關法律規定,應認定為有效。再審判決認定延邊交行違規違紀,判令其自負逾期罰息,依據不足。延邊交行、信用社與工貿公司所簽三方協議第1、2、3、4、5、6條,是經
債權人同意的由
債務人將所負債務轉由第三人承擔的協議。按照協議約定,工貿公司應以麗都商貿城解放路二樓攤床大廳折抵200萬元債務給延邊交行。但是,在簽訂協議時,以及原一審、二審直至再審審理終結時工貿公司作為抵債的房產一直未能確定產權,至2001年6月19日才領取房屋所有權證。工貿公司以產權未確定的房屋作為履行其債務的標的,致使延邊交行的債權無法得以實現,依法應確認三方協議中關于以房抵債的約定無效。對此,三方均有過錯應按過錯程度各自承擔相應的
民事責任。三方協議第4條約定,是信用社直接向延邊交行承擔債務責任,并非債務轉移條款,該條約定不違反法律規定,是三方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應認定為有效。但是,工貿公司未能在約定的1994年6月底前償還信用社90萬元資金,信用社也未償還延邊交行,故1994年6月以后,延邊交行仍有權要求信用社償還90萬元拆借資金本金及利息、罰息。只是,不能收取自簽訂三方協議之日(1993年12月20日)至同意延期還款之日(1994年6月30日)期間的90萬元拆借款罰息。綜上,信用社應按拆借資金合同向延邊交行履行還款義務,再審判決認定三方協議有效,判令先由工貿公司歸還信用社290萬元資金,再由信用社歸還延邊交行不當,應予糾正。原一審判決認定延邊交行與信用社所簽拆借資金合同有效,認定三方協議中關于以物抵債的約定無效,判令信用社償還延邊交行拆借資金,并按三方當事人過錯程度承擔相應責任正確。但是,因認定三方協議第4條關于90萬元 延期還款的約定無效,多計算90萬元資金自1993年12月20日至 1994年6月30日期間的罰息應予扣除。 工貿公司屬另一
法律關系,其債權可另訴解決。依照《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九條第一款第(三)項、第一百八 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二)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一、撤銷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1998)吉經再字第47號和 (1996)吉經終字第331號民事判決。
二、維持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1996)延州經初字第192號民事判決第一、三項。即,一、延邊延古城市信用社償還交通銀行延邊支行本金290萬元;三、交通銀行延邊支行的經濟損失128.8萬元(自1993年12月20日至1996年6月30日 200萬元的逾期利息、罰息),由交通銀行延邊支行負擔38.64萬 元,延邊延古城市信用社承擔45.08萬元,延吉市工商貿易總公司承擔45.08萬元。
三、
變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中級人民法院(1996)延州 經初字第192號民事判決第二項為:被告延邊延吉城市信用社支付原告交通銀行延邊支行利息33.12萬元(自1993年12月20日 至1996年6月30日90萬元的),支付罰息26.676萬元(自1993年9月21日至12月20日290萬元的罰息7.83萬元,自1994年7 月1日至1996年6月30日90萬元的罰息18.846萬元),兩項共 計59.796萬元。
上述給付義務,于本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履行完畢。
原一審案件受理費33,000.00元,由交通銀行延邊支行負擔 9,900.00元,延邊延吉城市信用社負擔11,550.00元,延吉市工商貿易總公司負擔11,550.00元。原二審案件受理費33,000.00元, 由延邊延吉城市信用社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判長 毛端稚
代理審判員 賈 靜
代理審判員 李桂順
二00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
書記員 王云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