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
民事判決書
(2006)蘇民三終字第0122號
??? 上訴人(原審被告)梁慧儀,女,1961年1月28日出生,漢族,香港特別行政區居民,身份證號為D592728(6)。
??? 委托代理人仲志強,康達律師事務所南京分所律師。
??? 被上訴人(原審原告)江蘇省演出公司,住所地江蘇省南京市延齡巷5號江南劇場南二樓。
??? 法定代表人肖蘭,總經理。
??? 委托代理人劉海燕,江蘇維世德律師事務所律師。
??? 上訴人梁慧儀因與江蘇省演出公司(以下簡稱演出公司)借貸糾紛一案,不服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寧民三初字第5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于2006年8月14日立案受理,并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6年10月12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梁慧儀的委托代理人仲志強,被上訴人演出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劉海燕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定事實:2004年7月23日,演出公司等與梁慧儀代表的窒楣司簽訂了一份“嘉年華2004南京盛會”機動游藝設備租用協議書,約定由窒楣司向演出公司等出租大型游藝設備,雙方約定設備入境的關稅及運輸等費用由承租方演出公司等承擔。2004年9月30日,演出公司等與窒楣司、梁慧儀又簽訂一份協議,確認窒楣司未能按照“嘉年華2004南京盛會”機動游藝設備租用協議書的相關約定,向演出公司提供合格的游藝設備,其行為已構成違約;為減少該租用協議不能履行所造成的損失,雙方約定由窒楣司從成都緊急租賃同類設備并承擔租賃費用,梁慧儀提供200萬元港幣為窒楣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關于從成都租賃來設備的營業收入如何分配,由雙方另行簽訂書面協議確定。2004年10月22 日,窒楣司與北京泛洋游樂園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泛洋公司)簽訂了一份進口大型游藝設備租賃協議,約定由窒楣司租賃泛洋公司經營的、處于成都海關監管之下的游藝設備,用以在南京開展的2004年世紀嘉年華大型游藝活動,窒楣司向泛洋公司支付130萬元,其中85萬元用于支付成都海關費用。其后,嘉年華活動的運輸代理人江蘇外運物流有限公司到成都海關辦理了游藝設備的關稅交納、轉關及運輸事宜。江蘇外運物流有限公司的經辦人莫建勤當庭作出如下陳述:其在辦理轉關手續時,知道了拖欠關稅的情況,并將該情況告知了梁慧儀,梁慧儀表示會給其錢,2004年10月22日,演出公司將85萬元匯給其,其即用該款交納了關稅及滯納金,并將繳款票據給了演出公司。
2004年10月22日,梁慧儀向演出公司出具了一份借條,稱:“今借演出公司人民幣85萬元,用于世紀嘉年華活動設備繳納關稅。本人承諾2004年10月25日歸還此款。”
2004年11月17日,演出公司與泛洋公司簽訂一份協議,雙方在協議中明確訂立該協議的原因和背景是因為窒楣司將其從其與泛洋公司簽訂的進口大型游藝設備租賃協議中取得的游藝設備經營權及收益權轉讓給了演出公司;雙方在協議附件中亦明確了演出公司已承擔的與游藝設備相關的費用明細,包括哪些費用是由演出公司直接支付的,哪些是通過窒楣司代為支付的,其中成都海關關稅及滯納金被確認是由演出公司直接支付的。演出公司多次索要借款未果,遂訴至法院。
一審法院認為:本案系涉港民商事糾紛,因演出公司和梁慧儀當庭均表示愿意適用內地法,根據意思自治原則,本案應以我國內地法律為準據法。梁慧儀向演出公司出具借條的行為即在雙方之間形成了一個借貸合同法律關系,因該借貸行為違反了內地有關金融管理的強制性法律規范,應確認為無效,雙方對此均有過錯。借條除了反映出雙方之間的合同關系外,同時還是一份合同履行的憑證。本案中,演出公司提供的借條及其他證據均表明其已將人民幣85萬元出借給了梁慧儀,梁慧儀應將其依據無效合同取得的人民幣85萬元及其實際占用期間的利息返還給演出公司。梁慧儀在演出公司索要該款時,仍不能歸還,應承擔引起本案糾紛的民事法律責任。梁慧儀辯稱的“出具借條系被脅迫、借款用途不存在以及該借條在雙方協議中已被宣布作廢,故該借款不存在”的答辯主張,因缺乏證據支撐,故不能成立。據此,該院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二條第五項、第五十八條、第一百二十六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百二十八條的規定,判決:梁慧儀于判決生效之日起10日內償還演出公司借款人民幣85萬元及利息(以85萬元為基數,自 2004年10月26日至判決給付之日,按中國人民銀行同期流動資金貸款利率計算)。案件受理費13650元,其他訴訟費用300元,合計13950元,由梁慧儀承擔。
??? 上訴人梁慧儀不服一審法院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稱:1.一審判決認定訴訟主體錯誤。窒楣司出租游藝設備給被上訴人舉辦嘉年華活動,而上訴人是窒楣司的法定代表人,被上訴人主張的所謂借款用途是支付嘉年華活動設備關稅。因此,在嘉年華活動中上訴人作出的與嘉年華活動相關的行為均是窒楣司的企業行為。如果存在為支付設備關稅而借款的行為,也是窒楣司所為,與上訴人無關,被上訴人不應向上訴人主張債權。2.本案爭議的85萬元借款,是被上訴人應當繳納的海關關稅。沒有證據證明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實際發生借貨關系。2004年10月22日,窒楣司與泛洋公司簽訂租賃協議,約定由窒楣司租賃泛洋公司處于成都海關監管下的游藝設備,用以在南京開展2004嘉年華活動,租金為230萬元(包括應支付的成都海關關稅85萬元)。后窒楣司將租賃協議的權利與義務全部轉讓給被上訴人。2004年11月17日,被上訴人與泛洋公司簽訂協議,重新約定設備租金從230萬元增加至330萬元,被上訴人為履行本協議,此前已經為泛洋公司支付了費用合計2833492.90元(明確了成都海關關稅及滯納金 840770元),除此之外,被上訴人不向泛洋公司支付任何費用,泛洋公司也不再承擔任何費用。通過上述約定,說明:(1)成都海關關稅是被上訴人為泛洋公司支付,而不是為窒楣司或上訴人支付的。(2)被上訴人支付的海關關稅直接抵扣了應當支付給泛洋公司的設備租金。所以,在支付成都海關關稅問題上,對于被上訴人而言是從無發生過任何借款關系的。因此,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為支付成都海關關稅而向被上訴人借款85萬元是沒有任何依據的。3.一審判決所依據的借條,根據被上訴人與窒楣司約定業已作廢。根據被上訴人與窒楣司于2004年10月22日簽訂的補充協議,窒楣司或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所簽署的借條或單據實時全部作廢。因此,一審判決所依據的借條,不具有任何法律效力,不能作為定案依據。故請求二審法院撤銷一審判決,駁回被上訴人的訴訟請求,由被上訴人承擔全部訴訟費用。
二○○六年十月十六日
書 記 員 黃 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裁定書(不予確認用)
2020-10-14出席股份有限公司創立大會授權委托書
2020-10-14刑事裁定書(上級法院指令再審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將凍結的存款、匯款上繳國庫或者發還被害人用)
2020-10-14調取證據材料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執行通知書(單處剝奪政治權利用)
2020-10-14處理扣押物品文件決定書(送達受理單位)
2020-10-14適用簡易程序意見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指令出庭通知書(送達再審該案的人民法院)
2020-10-14×××公安局指定管轄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對保證人罰款/沒收保證金復核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處理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罪犯保外就醫征求意見書
2020-10-14×××公安局準許拘役罪犯回家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答復舉報人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應當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查詢犯罪嫌疑人存款、匯款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解除扣押郵件、電報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