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佛中法民一終字第403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彭少瓊,(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開強,(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肖蓮勝,(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黃文興,(略)。
上列二上訴人肖蓮勝、黃文興的共同委托代理人黃樹佳,(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黎麗梅,(略)。
委托代理人張國強,(略)。
上訴人(原審原告)張國強,(略)。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佛山晚報社,住所:佛山市禪城區衛國路1號。
法定代表人謝昭良,職務總編輯。
委托代理人余軍,廣東天倫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彭少瓊、劉開強、肖蓮勝、黃文興、黎麗梅、張國強因名譽權糾紛一案,不服原佛山市城區人民法院(2002)佛城法民初字124號民事判決,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判決認定:2000年1月26日,佛山晚報“百姓生活版”刊登了標題《三個老太太霸占三棟樓》,副標題“舊城區一正在改造的工地遇到巨大障礙,不得不停工3個月”的文章,全文摘錄如下:“佛山市老城區一正在改造的工地遇到了巨大障礙,三個老太太固執地霸占著需要拆遷的3座大樓,使得整個工程基本上停工。這個建筑工地位于市區同濟路和汾江路交界處,……改造工程由佛山市東建集團承建,拆遷工作也由這家公司負責。拆遷工作于1999年8月正式展開。因為這里改造以后是非居民區,所有居民不能回遷。……這里的9棟居民共有住戶280家,接到通知后,277戶居民非常配合,他們在規定的期限內搬遷完畢。但是拆遷50號、52號、62號樓時遇到了巨大麻煩,當3座大樓的其它人家都搬走之后,住在這里的3戶人家死活不搬。按照原來的計劃,去年9月應該搬遷完畢,但是剩下的3棟樓每棟樓都有一戶人家堅決拒絕搬家。負責拆遷工作的東建集團的工程人員說,……這3棟樓里就有3位老太太,這些老太太沖在最前面,她們誰都不怕,什么話都敢罵,當拆遷人員向她們作解釋時,老太太就潑口大罵,阻止施工人員進場工作。據了解,同濟路這座工地基本上已經停工3個月,東建集團每個月要多支付臨遷費35萬元,3個月就是100多萬元。東建集團于去年晚些時候向城區法院控告這些釘子戶,城區法院一審判決這些釘子戶搬遷,這些老太太不服,上訴到佛山市中級法院后被駁回。最近法院將對老太太采取強制執行。不過法官承認,對付老太太,法官也感到頭痛。”2000年1月29日,原告彭少瓊、黃文興、張國強曾向被告發送電報,以被告的上述報道嚴重失實,造成原告嚴重的名譽損失為由提出抗議并聲明保留追究被告法律責任的權利。另查明,1995年,佛山市東建(集團)公司(以下簡稱東建集團公司)經批準負責佛山市同濟路50號至66號樓的拆遷改造任務,經審批,拆遷路段新建大樓為商場及公寓式寫字樓,原住戶無法原址回遷。本案原告彭少瓊、劉開強居住的佛山市同濟路50號303房,原告肖蓮勝、黃文興居住的佛山市同濟路52號305房,原告張國強、黎麗梅居住的佛山市同濟路62號403房均在拆遷范疇。拆遷工作展開后,上述3住戶因對拆遷補償和安置問題有意見,拒絕搬遷。為此,東建集團公司于1999年向佛山市城區人民法院起訴上述3住戶的屋主彭少瓊、黃文興、張國強。法院審理后,于同年10月分別作出(1999)佛城法房初字第170、161、203號民事判決書,判令彭少瓊、黃文興、張國強應于判決書發生法律效力之日起15日內遷出原住房,將房屋交東建集團公司拆除。宣判后,彭少瓊、黃文興、張國強不服,向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市中院于同年12月作出終審判決,維持了一審的判決結果。二審宣判后,上述3住戶仍拒絕搬遷。2000年1月,被告單位的記者鄭海峰依據上述兩級法院的判決書,撰寫了《三個老太太霸占三棟樓》一文并交由被告發表。現原告以被告報道的《三個老太太 霸占三棟樓》一文嚴重失實、侵犯了他們的名譽權為由訴至法院,要求解決。
原審判決認為:本案被告的行為對原告是否構成名譽侵權,應使用民法通則關于侵權責任的一般構成要件,從以下四方面加以分析:1、被告報道的《三個老太太霸占三棟樓》的行為是否違法;2、原告是否確有名譽受損的事實;3、被告的違法行為與原告名譽受損害有否因果關系;4、被告實施的報道行為主觀上是否有過錯。新聞報道是否具有違法性,主要在于其是否違背了基本事實,是否使用了侮辱、誹謗等可能導致他人名譽受損的表述方式或者含有類似不當的評論。原告認為被告報道中的“拆遷工作于1999年8月正式開始”、“同濟路的這座工地基本上已經停工了3個月”等處嚴重失實,但未能提供證據加以證明。而從被告提供的證據1至6來看,其報道的主要事實來源是有一定的依據的。如果說原告在拆遷工作開始時因對拆遷補償和安置有意見而拒絕搬遷是為了維護其合法權益,那么,在佛山市中級法院二審判決原告遷出原住房后仍然拒不遷出(原告在庭審中也承認他們3住戶最終由法院強制拆遷)則明顯違法,基于這一事實,被告在報道中稱“住在這里的3戶人家死活不搬”并無失實;在拆遷工作中,如果一棟樓有一戶人家拒絕搬出,必然阻礙整棟樓的拆除,這是常識,因此針對原告據不搬遷的行為,被告報道的文章使用“霸占”、“釘子戶”等詞語屬于正當的輿論監督范疇,沒有違背、歪曲基本事實,沒有侮辱、貶損名譽的內容。再則,評定名譽權是否受到損害,不是以受害人的主觀感覺為依據,而應該從客觀上看其受到的社會評價是否因行為人的行為而降低。本案訟爭的報道中所述的“三個老太太”、“50號、52號、 62號樓的3戶人家”并不是指特定的個人,文中也未提及本案原告的姓名甚至住房號,普通的讀者均不會認為上述所指就是本案原告,故被告的行為對原告的社會評價不發生影響,即原告的名譽不存在因被告的新聞報道而產生被損害的事實。訟爭報道的記者撰寫報道旨在號召廣大市民應積極配合舊城區改造工作,其輿論導向是正確的,主觀上也不具有侵害他人名譽權的過錯。綜上,本案被告的新聞報道行為屬于正常的輿論監督,其主觀上并無過錯,客觀上也并沒有造成原告名譽權受侵害的事實,故不構成名譽侵權行為。原告要求被告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其精神損害的主張,理據不足,不予支持;原告主張的其他訴訟請求,因不屬于法律意義上的明確的訴訟請求,且依法無據,故不予支持。被告認為其行為屬正常的輿論監督,文章內容基本屬實,不構成名譽侵權的抗辯,理由充分,予以采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八條的規定,判決:駁回原告彭少瓊、劉開強、肖蓮勝、黃文興、張國強、黎麗梅的訴訟請求。本案一審受理費100元由六原告共同承擔。
宣判后,彭少瓊、劉開強、肖蓮勝、黃文興、黎麗梅、張國強不服,向本院提出上訴稱:一、本案基本情況見一審上訴人訴狀。二、本拆遷重建至今為止,包括在東建集團公司的拆遷過程中;在東建集團公司訴上訴人的三個拆遷案中;在上訴人訴佛山市房管局的(2002)佛城法行初字第1號行政案中;在上訴人訴佛山市國土資源局的佛城法行初字第6號行政案等案件中,東建集團公司、佛山市房管局以及佛山市國土資源局出具的該區土地文件中,沒有一份將該區列為非住宅建設,被上訴人稱該區重建為非住宅建設沒有法律法規和土地文件依據。而實際上,東建集團公司2000年上半年已內部認購住宅,所以被上訴人的報道,稱該區是非住宅建設是失實的。三、東建集團公司1999年以及2000年,未與佛山市國土資源局簽定有償使用國土的出讓合同之前,無權使用該區土地。上訴人從80年代,分別開始并一直在各自房內居住,都持有房地產權證,屬合法居住。原佛山市城區法院強制上訴人搬遷是不正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五條法律規定,“建設單位應按國務院規定的標準和方法,繳納土地使用權出讓金等土地有償使用費和其他費用后方可使用土地。”當時東建集團公司根本連土地出讓合同都未簽定。依法無權使用該地,亦無權起訴上訴人。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稱上訴人霸占三棟樓無法律根據,無事實根據。四、原審判決認為被上訴人的報道,指上訴人霸占了三棟樓是“正當的輿論監督范疇”依法無據。在1999年、2000年,直至東建集團公司與佛山市國土資源局簽定土地使用合同,在取得使用權之前,該樓的產權或土地使用權屬誰,是一個重要的問題。既然當時東建集團公司未簽定土地出讓合同,按上述國家土地管理法規定,東建集團公司不是該土地的合法使用者。而上訴人持有法律效力的土地使用權證,就有權在此居住。上訴人霸占了誰的樓房呢?而且,強制搬遷有最后的日期,上訴人也是在法律給予的日期之內。被上訴人文章指上訴人霸占了三棟樓是誹謗性的,原審判決認為被上訴人的用詞正當,沒有對上訴人的侮辱,貶損名譽,顯然的錯誤的,任何一種新聞報導都有真實的新聞內的人物,任何新聞都會造成社會影響,其報導造成了上訴人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失。五、原審判決忽略了一件事,就是被上訴人指上訴人霸占了三棟樓的言論,對所有在內居住人所造成的精神損害。當時,在這三棟樓內,居住的住戶就只有上訴人,在被上訴人的報道見報后,上訴人在2000年1月26 日上午立即進行取證實地拍攝(27日三房均已進行清拆),并用電報提出抗議,說明上訴人在精神上已大受打擊。被上訴人有意作失實的、誹謗性的報道,理應負民事責任。造成上訴人名譽、精神損害應當作出賠償。綜上所述,被上訴人在報道中稱該區的重建是非住宅建設無法律、法規文件和土地使用文件依據。報道指上訴人霸占三棟樓無事實依據。其報道已損害我們的名譽,精神大受打擊。原審判決認定事實錯誤,判決不公正。為此,請求:二審法院撤銷原審判決;判令被上訴人就其2000年1月26日的誹謗性失實報道,向上訴人作出書面道歉;判令被上訴人,因其報道在社會上造成我們不可估量的名譽損害和精神損害作出賠償,賠償彭少瓊、劉開強5萬元,賠償黃文興、肖蓮勝5萬元;賠償張國強、黎麗梅5萬元;判令被上訴人負責本案的全部訴訟等費用。
被上訴人佛山晚報社答辯稱:被上訴人在2000年1月26日的報道是正當的輿論監督,并沒有侵犯上訴人的名譽權。該報道是依照終審判決書作出的。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請求二審法院予以維持。
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二審訴訟期間均沒有向本院提供新的證據。
經審查,本院對原審判決認定的事實予以確認。
本院認為:新聞侵害名譽權行為是指行為人通過大眾傳播媒介刊載、播出有損特定人名譽的文字、語言、圖像的行為。其首要條件是行為人傳播的內容是否有特定的指向,特定指向的最主要含義應該是使公眾理解指向何人。本案中,被上訴人在佛山晚報上發表《三個老太太霸占三棟樓》的報道,該報道使用了“三個老太太”的稱謂,并沒有指出該三位老太太的具體姓名,一般社會公眾通過閱讀該報道并不清楚該報道的指向就是本案其中的三位上訴人,對上訴人而言,其社會評價也就不會因此而有所降低。被上訴人的報道依據是生效的裁判文書,其報道基本屬實,且內容也并沒有誹謗性、侮辱性,對上訴人名譽并未造成損害,故被上訴人對上訴人并未構成名譽侵權。該新聞報道旨在號召廣大市民配合城市舊區改造的進行,促進城市建設的發展,是正確的輿論導向,但新聞報道應客觀、公正,不應使用帶有貶義感情色彩的詞語,被上訴人在報道中使用了“霸占”該詞,屬用詞不當。原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本院予以維持。上訴人認為被上訴人報道失實對其構成侵權,從而要求被上訴人作出的賠償的上訴主張,理由不充分,本院不予支持。據此,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的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本案二審受理費100元,由上訴人彭少瓊、劉開強、肖蓮勝、黃文興、黎麗梅、張國強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陳 秀 武
代理審判員 吳 健 南
代理審判員 譚 洪 生
二○○三年六月二十三日
本件與原本核對無異
書 記 員 邱 雪 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刑事附帶民事判決書(二審改判用,樣式一)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刑事裁定書(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取保候審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撤銷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檢察意見書
2020-10-14減刑申請書
2020-10-14勘驗/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拘留證
2020-10-14×××公安局解除取保候審決定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到場通知書
2020-10-14犯罪嫌疑人訴訟權利義務告知書
2020-10-14搜查筆錄
2020-10-14保外就醫保證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批準直接受理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搜查證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回避復議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聘請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