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東民一終字第69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劉洪濱(曾用名劉洪彬),男,(略)。
委托代理人鄒春雨,山東天地恒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山東省東營市新華書店。住所:東營市東三路500號。
法定代表人崔玉海,經理。
委托代理人趙景志,山東城合律師事務所律師。
上訴人劉洪濱因與被上訴人山東省東營市新華書店勞動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東營區人民法院(2002)東民初字第370號民事判決,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于2002年8月26日公開開庭審理了本案。上訴人劉洪濱及其委托代理人鄒春雨,被上訴人山東省東營市新華書店的委托代理人趙景志到庭參加訴訟。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查明,1986年6月 1日,原審原告劉洪濱與原審被告山東省東營市新華書店(以下簡稱“新華書店”)簽訂《東營市城鎮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合同約定,新華書店錄用劉洪濱為合同制工人,合同期限自1986年6月1日至1991年6月1日。合同訂立后雙方按約履行。合同期限屆滿后,1991年7月1日,雙方再次訂立《勞動合同制工人勞動合同》,合同約定期限為二年,自1991年7月1日至1993年6月30日;劉洪濱自合同生效之日起成為新華書店的正式職工。該合同履行期限屆滿后,雙方沒有續簽勞動合同,但劉洪濱仍在新華書店從事原工作。1994年11月16日劉洪濱向新華書店提出停薪留職三年的申請,當月18日雙方訂立了《停薪留職合同書》,約定,新華書店承認劉洪濱在停薪留職期間仍為新華書店的在職職工;劉洪濱在停薪留職期間,每月要準時按規定向新華書店交納養老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管理費等共100元;新華書店如無特殊情況,許可劉洪濱繼續居住現有的公有房屋;劉洪濱在停薪留職期間,按有關規定不享受新華書店的各種福利待遇,不升級、不長工資,并按時向新華書店交納各種應交的費用。如逾期兩個月不交,新華書店予以除名。合同訂立后,劉洪濱停薪留職另謀職業。期間新華書店按照停薪留職合同交納1994年12月至1996年12月期間的費用1444元。停薪留職期限屆滿后,雙方亦未再訂立勞動合同。劉洪濱于2002年1月15 日向東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新華書店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安排工作,并補發1996年11月19日至2001年12月31日的工資并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賠償精神損失費10000元。同年4月 1日,該仲裁委員會作出東勞裁字[2002]第4號仲裁決定書,認定劉洪濱與新華書店存在有效的停薪留職協議,雙方應按協議執行;但是停薪留職協議沒有明確期限,應由雙方協商明確。劉洪濱的申訴理由不能成立,對其申訴不予受理。劉洪濱不服該決定,4月 15日向法院提起訴訟。
以上事實根據雙方的庭審陳述、《停薪留職合同書》、《東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決定書》、東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證明、被告提供的原告書寫的《申請書》與《勞動爭議仲裁申請書》各一份、《勞動合同》二份、收款收據五份認定。
原審認為,原告、被告在訂立勞動合同時,雖未明確約定停薪留職期限,但原告于 1994年11月16日書寫的停薪留職三年的申請書與被告提交的原告 1996年l-12月份的交費收據相互印證,足以證明雙方訂立的停新薪職期限為三年,停薪留職期限應于 1997年11月18日屆滿。原告主張停薪留職期限屆滿后一直與被告協商訂立勞動合同事宜,但被告對此不予認可,原告亦未提供有效證據加以證明,故對于原告的該主張不予支持。為此,原告于2002年1月 15日向東營市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時,已經超過了仲裁申請期限。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劉洪濱的訴訟請求。案件受理費50元,由劉洪濱負擔。
上訴人上訴請求撤銷一審判決,判令新華書店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安排工作,并補發1996年11月19日至2001年12月31日的工資并賠償相應的經濟損失,給予精神損失費10000元,訴訟費用由新華書店負擔。上訴理由是,(一)停薪留職期滿后,上訴人一直與被上訴人協商安排工作,被上訴人也同意考慮,雖然未具體落實,但是被上訴人一直為上訴人交納養老保險,上訴人也一直居住在被上訴人的單位宿舍里,且直到2001年7月,被上訴人還給上訴人辦理了醫療保險手冊,同年12月8日補交了醫療保險金。上述事實足以說明上訴人與被上訴人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上訴人一直在主張自己的權利。根據《勞動部關于實行勞動合同制度若干問題的通知》(勞部發〈1996〉354號)第十四條“有固定期限的勞動合同期滿后,因用人單位方面的原因未辦理終止或續訂手續而形成事實勞動關系的,視為續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及時與勞動者協商合同期限,辦理續訂手續。由此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該用人單位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的規定,勞動合同自然續訂,即自停薪留職合同期滿后,雙方存在事實的勞動關系。如果上訴人沒有找被上訴人協商安排工作,則雙方未發生勞動爭議,不存在仲裁時效的計算。一審法院既認定上訴人一直未與被上訴人協商,又認定上訴人超過仲裁時效相互矛盾。并且上訴人提出的幾項訴訟請求,各自仲裁時效的起算時間不一樣,一審籠統的認定上訴人超過仲裁時效與事實不符。(二)原審適用法律錯誤。原審引用的最高院司法解釋第三條的適用必須具備前提條件,即仲裁不予受理的理由必須是當事人的仲裁申請超過六十日的期限。而本案仲裁不予受理的理由并非如此,因此適用該條作為裁判依據錯誤,且法院主動審查時效有違居中公平的原則。綜上,請求二審法院予以正確裁決。
被上訴人答辯稱,上訴人的上訴請求既無事實依據也無法律根據,原審判決正確。首先,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基礎上達成的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義務的協議。上訴人原是合同制工人,在停薪留職合同期滿后,雙方不存在任何關系。上訴人欲與被上訴人簽訂勞動合同,必須平等協商、經被上訴人同意。從雙方簽訂了停職留薪協議以后,上訴人未在被上訴人處工作,卻要求補發從1996年11月19日到2001年12月31日的工資并賠償經濟損失沒有任何依據,作為勞動爭議案件,而請求精神撫慰金于法無據。其次,有關停薪留職問題應當參照勞動人事部、國家經濟委員會關于企業職工要求“停薪留職”問題的通知(勞人計〈1983〉61號)第六條,停薪留職期滿,本人愿意回原單位工作的,需在期滿前一個月向原單位提出申請,原單位應給予安排適當工作;期滿后一個月以內,本人既未要求原單位工作,又未辦理辭職手續的,原單位有權按自動離職處理。但是上訴人直到2002年初才提出,不能得到支持。再次,一審為發現事實真相,公正處理案件,主動審查仲裁時效符合法律規定。另外,上訴人一再主張停薪留職期限為二年,但所提供的證據卻證實上訴人在停薪留職協議的第三年繼續交納停薪留職費用。事實證明,這一年上訴人仍在停薪留職,按照上訴人的訴訟請求,上訴人是一面停薪留職一面要求安排工作嗎?假設上訴人主張的事實勞動關系成立,上訴人現在起訴未免損失過大,完全可以等到退休年齡時再行起訴,則會獲得更多的補發工資和經濟賠償。綜上請求二審駁回上訴人的上訴請求,維持原判。
二審查明的事實與一審一致。庭審中上訴人提供 2001年7月1日參保的醫療保險證書和東營市職工醫療保險病歷處方本,同年12月8日發放的醫療保險存折一份,用以證明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存在勞動關系,被上訴人因此為其辦理了醫療保險。提供被上訴人單位工作人員鄧津、于光遠于2002年元月23日關于雙方如何達成思想一致,解決工作問題的留言,用以證明上訴人一直在主張自己的權利。上述證據一直由上訴人自行保存,上訴人解釋一審未能舉證的原因是,上訴人正在搬家,沒有及時找到。被上訴人認為,上訴人提出的在一審未舉證的理由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關于“新的證據”的規定,不予質證。并提出留言是在上訴人申請仲裁后,被上訴人為妥善處理糾紛主動作出的和解行為,同訴訟期間的調解性質相同,并不能反證上訴人的主張。
本院認為,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勞動合同即告終結,當事人之間不再具有勞動權利義務關系。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分別于1986年6月1日簽訂了為期5年的勞動合同,在1991年7月1日簽訂了為期2年的勞動合同,合同約定的期限屆滿后,二份勞動合同均已終結。1986年國務院頒布《實行勞動合同制暫行規定》,規定新招用的職工一律實行勞動合同制。從 1992年開始,山東省在固定工中推行勞動合同制度,逐步取消固定工制度。1995年1月1日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六條規定“建立勞動關系應當訂立勞動合同”。 1996年以后,山東省的國有和集體企業已經不存在固定工制度,一律實行合同制。上訴人與被上訴人在1991年7月1日訂立的2年期限的勞動合同中,雖提到錄用上訴人為“正式職工”,但是這種“正式職工”是一種不規范的用詞,大致相當于當時通常理解的“固定工”。但是依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的具體內容、對合同期限的具體規定和用工制度的規范要求,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的應當是2年期的勞動合同,上訴人是被上訴人的合同制職工。
在雙方簽訂的2年期勞動合同期限屆滿后,上訴人與被上訴人沒有續訂書面勞動合同,但上訴人仍在被上訴人單位原工作崗位履行勞動義務,并享受與以往相同的勞動權利,應視為雙方按照1991年7月1日簽訂的2年期勞動合同約定的條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1994年11月 18日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簽訂了停薪留職協議,該協議沒有明確規定停薪留職的具體期限,但上訴人提交的申請停薪留職書上明確提出申請三年,協議也明確約定被上訴人同意上訴人的申請,因此停薪留職的期限應當是三年。勞動合同履行期間,被上訴人同意上訴人“停薪留職”,實際上是雙方對原勞動合同的變更,雙方仍然存在勞動關系;并且在停薪留職協議中,被上訴人同意在停薪留職期間上訴人仍為單位“在冊職工”,實際上是同意將雙方的勞動合同期限延續到停薪留職期滿,即 1997年11月18日。至此,上訴人與被上訴人的勞動關系亦因勞動合同期限的屆滿而消滅,上訴人欲與被上訴人重新建立勞動關系必須在平等自愿、協商的基礎上,征得被上訴人的同意,在被上訴人不同意的條件下,上訴人沒有權利要求給其安排工作。在1994年11月18日以前,停薪留職的三年期間,雙方已經按照原有的勞動合同和變更后的停薪留職協議履行了各自的權利、義務,上訴人提出的上訴請求不能成立。但是上訴人的上訴理由提出,原審法院在仲裁機關未涉及仲裁時效的情況下,主動審查仲裁時效違反法律規定,該上訴理由正確,但并不能影響案件的最終裁決。綜上,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一款、第二十三條、《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二條、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五十八條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審駁回劉洪濱訴訟請求的判決。
二審案件受理費50元由上訴人負擔。
本判決為終審判決。
審 判 長 溫 剛
審 判 員 劉國海
代理審判員 王海蓉
二○○二年八月二十七日
書 記 員 劉蓬濤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判決書(一審自訴、反訴并案審理用)
2020-10-14提請收集、調取證據申請書
2020-10-14重新鑒定、勘驗申請書
2020-10-14×××人民法院同意或者不同意移送管轄決定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查封(扣押、凍結)財產筆錄(刑事案件用)
2020-10-14律師會見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專用介紹信(律師刑事訴訟格式文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刑事抗訴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抗訴書
2020-10-14刑事申訴復查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院不抗訴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民事行政檢察終止審查決定書
2020-10-14未受刑事處分公證書
2020-10-14扣押物品清單
2020-10-14出入境管理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會見涉密案件在押犯罪嫌疑人申請表
2020-10-14×××公安局延長拘留期限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釋放通知書
2020-10-14提請減刑/假釋建議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答復舉報人通知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