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在我國,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或公安機關責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保證隨傳隨到的強制措施。
根據我國現行法律的規定,有以下幾種情況之一,司法部門“可以”或者“應當”對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適用取保候審。
(1)可能判處管制、拘役或者獨立適用附加刑的;
(2)可能判處有期徒刑以上刑罰,采取取保候審不致發生社會危險性的;
(3)依法應當逮捕,但因患有嚴重疾病,或是正在懷孕、哺乳自己嬰兒的婦女,不宜逮捕的;
(4)對已被依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經過訊問、審查,認為需要逮捕但證據不足的。
(5)已被逮捕羈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件,在法定的偵查羈押、審查起訴、一審、二審期限內不能結案,采取取保候審方法沒有社會危害性的。
(6)對持有有效護照或者其它有效出境證件,可能出境逃避偵查,但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
同時,法律也規定以下情況不能適用取保候審:
(1)累犯
(2)犯罪集團的主犯
(3)以自傷、自殘辦法逃避偵查的犯罪嫌疑人
(4)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
(6)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的犯罪嫌疑人,以及其他犯罪性質惡劣、情節嚴重的犯罪嫌疑人。
以上均是法定的較為常見的能和不能取保候審的對象范圍,在實務中也存在一些例外的情況,詳情可以向您的律師請求法律咨詢。
從案件類型來看,能夠辦理取保候審的主要集中為以下幾種類型:
1、交通肇事等過失犯罪(如果就經濟賠償已經達成和解協議則可能更大);
2、數額不大,并且已經退贓的經濟型犯罪案件(如:貪污、職務侵占,侵犯知識產權類等);
3、危害結果不大的未成年人犯罪;
4、對被害人已經進行經濟賠償的故意傷害(輕傷)案;
5、部分危害性不大的破壞市場經濟秩序罪(如:數額較小的虛開增值稅發票等)
此外,需要強調的是,在辦理取保候審的過程中,戶籍也是司法機關考慮是否適用取保候審措施的關鍵因素,通常,本地戶籍的居民適用取保候審的幾率遠遠高于外地居民,主要原因在于,司法機關認為相對于本地居民,外地居民流動性大,經濟來源、社會關系都不夠穩定,不利于取保候審后的監管。一旦發生犯罪嫌疑人逃跑,往往會對案件的進展造成重大阻礙。甚至,做出取保候審決定的辦案人員也會負上一定責任,因此,即便單純從案件本身情況看某人符合取保候審條件,但是,如果其不具有本地戶籍,則成功辦理取保候審的幾率還是會大打折扣,因為,站在司法機關的角度,他們更多考慮的是偵查的需要,是工作的方便,而較少考慮犯罪嫌疑 人、被告人權益保護,這是個無奈的現況。
雖然我國法律規定“公、檢、法”三機關都有取保候審的決定權。但是,實踐中,絕大部分取保候審還是在公安機關辦理。
根據現行法律規定,每個機關辦理取保候審的最長期間為12個月。
在人民法院二審期間,犯罪嫌疑人羈押期已經超過一審法院所判處的有期徒刑的,也適用取保候審。
我國法律規定,取保候審可以采取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兩種方式。
(一)保證人保證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證人并出具保證書,由其以個人身份保證被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如果保證人在取保候審期間不愿繼續擔保或者喪失擔保條件的,應當責令犯罪嫌疑人重新提出保證人或者變更為保證金擔保方式。
保證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1)與本案無牽連;(2)有能力履行保證義務;(3)享有政治權利,人身自由未受到限制;(4)有固定的住處和收人。不符合這些法定條件的不能成為保證人。
(二)保證金保證是指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在取保候審期間,不逃避和妨礙偵查、起訴和審判,并隨傳隨到的保證方式。
保證金應當以人民幣現金交納,保證金的起點數額為1000元,此外,目前法律對保證金的上限沒有作出規定。
對同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決定取保候審的,不能同時使用保證人保證和保證金保證,只能擇其一。
辦理取保候審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提出申請,也可以由他們的法定代理人(父母、養父母、監護人和負有保護責任的機關、團體的代表)、近親屬(夫、妻、父、子、女)以及偵查階段聘請的律師或者審查起訴之后委托的辯護人,向司法機關提出書面申請,即填寫取保候申請表。在偵查階段,向偵查機關提出申請; 在審查起訴階段,向檢察機關提出申請;在審判階段,向人民法院提出申請。
a、保證人在擔保期間,應當履行下列義務:(1)監督被保證人遵守《刑事訴訟法》第56條的規定;(2)發現被保證人可能違反或者已經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應當及時向執行機關報告。
保證人保證是純粹的人格擔保。保證人如果沒有盡到法定的義務,必須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即被保證人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行為,保證人未及時報告的,對保證人處以罰款;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的是被取保候審者應當遵守的法定義務及違反義務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未經過執行機關的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b、對于保證人違反上述法定義務的,如果是采取保證金方式,首先應該沒收保證金,然后區別不同情況,具體處理,包括:
(1)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
(2)責令提供保證人;
(3)采取監視居住;
(4)予以逮捕。
c、根據《取保候審的規定》第12條之規定,被取保候審人雖然沒有違反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但在取保候審期間涉嫌重新犯罪而被司法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暫扣其保證金,待法院判決生效后,決定是否沒收保證金;如果是故意犯罪的,則應沒收保證金,如果是過失犯罪或者判決認為不構成犯罪的,則應當退還保證金。
d、被取保候審人如果在取保候審期間違反相關法律規定,則依法應當沒收保證金的,如果被沒收保證金后,仍決定對其取保候審的,根據《刑訴解釋》第74條的規定,取保候審的期限應當連續計算。
但是,在實踐中往往有這樣的情況,如果案件存在經濟賠償問題,那么保證金往往會直接沖抵,此外,如果法院的最終判決有罰金刑,那么保證金也存在沖抵罰金刑的可能。
e、對于遵守該條規定的,取保收審結束應當退還保證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利用職務之便收受禮金屬于違法嗎?
2020-03-20這幾個條件下,代位權才能成立
2020-03-30起訴離婚要多久?
2020-04-11民間借貸糾紛,究竟該如何處理?
2020-04-22我男朋友是外國人,我該怎么登記結婚?
2020-04-26遺囑的有效條件了解一下
2020-04-26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報銷比例有多少?
2020-04-27離婚時怎么避免對方轉移財產
2020-04-28離婚訴訟中當事人有哪些權利義務
2020-04-28離婚后子女撫養費應該怎么給付?
2020-04-28撫養權爭奪有哪些法律依據?
2020-04-29哪些情況可以中止給付子女撫養費?
2020-04-29包辦婚姻是違法的嗎?
2020-04-30故意傷害未遂怎么界定
2020-04-30離婚訴訟中當事人需要注意哪些舉證技巧?
2020-05-01夫妻之間申請未成年子女撫養的條件是什么
2020-05-01變更子女撫養費的流程怎么走?
2020-05-02夫妻離婚在什么情況下不需要請律師?
2020-05-02如何可以快速離婚?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2020-05-03哪些情形離婚損害賠償法院不予以支持?
2020-05-03子女撫養權變更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3子女撫養權并更條件是什么?如何收集證據?
2020-05-03法官判決不公,何處申訴?
2020-05-03離婚以后女方不能生育可以變更撫養權嗎?
2020-05-04如何簽訂離婚協議?需要注意些什么?
2020-05-05婚姻終止的法定理由和離婚與無效婚姻的區別是什么?
2020-05-07財產保全具體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0-05-08什么是發明人申請人專利權人
2020-05-08毆打他人如何進行處罰的
2020-05-09夫妻共同財產包括哪些?離婚如何分割?
2020-05-10離婚前如何預防對方轉移夫妻共同財產?
2020-05-10夫妻離婚時爭奪子女撫養權有哪些有利于條件?
2020-05-10遺產的繼承程序是什么?遺傳的繼承比例是多少?
2020-05-11關于維護導游員權益的幾點思考
2020-05-12孕期遭遇公司辭退能得到多少賠償金
2020-05-12二級丙等醫療事故的賠償費用是多少?
2020-05-12航班延誤險怎么賠?
2020-05-12發生醫療事故精神賠償原則是什么
2020-05-13構成職務侵占罪的要件是什么?
2020-05-13什么是人壽保險合同?
20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