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工傷賠償]工傷補償與民事賠償的適用

來源: 律霸網整理?寧司 · 2020-07-09 · 263人看過

工傷補償與民事賠償的適用
——內地與香港的制度比較及啟示
俞波

工傷補償與民事損害賠償的關系,在理論界和實務界長期存在爭論。從性質上看,工傷補償屬于社會保險范疇,與民事損害賠償存在根本的區別。但是,由于工傷事故的發生,并非簡單的均因勞動者的自身原因引起,有的系因用人單位重大過失、甚至故意侵權或者是第三人侵權引起,因此,就產生了工傷保險補償與民事損害賠償的相互關系問題。既然工傷事故具有工傷保險和侵權責任雙重屬性,那么因工負傷的勞動者就享有兩個請求權,一個是基于勞動關系而產生的工傷保險待遇請求權,另一個是基于用人單位或者第三人的侵權而產生的民事損害賠償請求權。對于這兩個請求權能否同時享有,世界各國采用不同的模式,主要有取代模式、選擇模式、兼得模式、補充模式四種。本文僅對香港地區所采模式進行分析,并試圖尋求適合我國之制度。

一、香港地區所采之模式

在香港,勞動法并非獨立的部門法,勞動法律關系統由民法調整。單行成文法《雇員補償條例》只是作為民法的特別法而存在,不存在工傷事故性質的雙重屬性問題。[1]《雇員補償條例》將有關法律的各項細則詳細地列明。意外中的傷者,只要符合《雇員補償條例》中“雇員”的定義,同時又能夠證明他的損傷是在受雇工作期間,因工遭遇意外以致身體受傷,便可以向他的雇主索取賠償。就算這名受傷雇員的雇主并沒有犯任何的過失,致令該雇員受傷,又或者傷者的損傷是由于他本身的錯誤所造成的,但只要傷者能夠證明他的雇員身份及其傷害是因工遭遇意外受傷,他的雇主便有責任作出雇員受傷補償。

雖然受傷雇員可以根據《雇員補償條例》向其雇主索償,但基于該條例規定了補償額的上限,無論意外對該受傷雇員造成的損失是多少,他只可以得到《雇員補償條例》中所規定的補償額。如果受傷的雇員在意外中所損失的比這個規定了的補償額為高,他除了可以根據《雇員補償條例》向其雇主索取雇員受傷補償之外,還可以根據《侵權法》向引致他受傷損失的人追討賠償。

在意外中受傷的雇員,只要能夠證明意外的發生是由于人為的疏忽所造成,他便可以向這個犯了疏忽的人追討賠償所有因為這次意外受傷的損失。[2]例如雇主并沒有向雇員提供一個合理的安全工作環境,致令雇員受傷,這名受傷的雇員不但可以根據《雇員補償條例》向其雇主索取雇員受傷補償,還可以根據《侵權法》控告該名雇主疏忽,追討因傷造成的所有損失。若雇員受傷是由第三人的行為引起,雇員除可根據《雇員補償條例》向雇主索取工傷補償外,也可以根據《侵權法》向該第三人索取損害賠償。當然一個意外受傷的雇員,要控告他人疏忽,追討賠償,必須先要確定他人對他負有小心的責任,而這個人并沒有盡這個小心的責任,對他造成傷害和損失,他才可以向這個人追討賠償。工作期間造成意外傷害的原因,未必全部是由于雇主或者第三人的疏忽所引致,可能受傷雇員本身也有疏忽。如果造成意外的責任,全部在于雇主或第三人,他們當然要負責賠償傷者的全部損失。但是,如果受傷雇員本身也有疏忽,他也需要負上部分的責任,也就是說,雇主和第三人的賠償責任將會減輕。

《侵權法》沒有設定賠償額的上限,所以受傷者可以追討他所有的損失。也正是因為依據《侵權法》得到的是該受傷雇員的全部損失,所以根據《雇員補償條例》第26條的規定,“在按普通法或根據成文法則進行的訴訟中雇主被判須繳付的任何損害賠償中,須扣除根據本條例條文就該雇員受傷而已支付或需支付的補償的價值,而該價值則由原訟法庭或區域法院決定”。《雇員補償條例》第25條則規定,在損傷是由第三人造成的情況下,雇員可針對第三人進行法律程序,但審理該項訴訟的法庭,在判給損害賠償時,“須顧及憑借(b)段規定而成為或相當可能會成為第三人須支付予該雇主的款項”。(b)段則規定,“須支付補償的雇主以及可被要求支付彌償的任何人,均有權利為追討其因該意外而有義務支付的任何款項,而針對第三人提起訴訟,不論該款項是因補償或彌償或憑借在該意外發生前與雇員所訂立的任何協議而有義務支付的,而上述雇主可籍加入由雇員針對第三人所提起的訴訟或籍另行提起法律程序的方式行使上述權利”。也就是說,《雇員補償條例》規定了雇主可向犯有疏忽的第三人進行追償的權利。在技術處理上,該條同時也規定,雇員在對第三人提起損害賠償的法律程序前,須將其此項意向以書面形式通知雇主,又如雇員決定放棄該等法律程序或決定放棄其損害賠償申索或決定就損害賠償申索達成和解,亦須以同樣方式通知雇主;雇員并須就該項通知提供雇主所要求的詳情。

二、我國之現狀

關于工傷保險賠償與民事損害賠償的關系的適用問題,我國現行法律并未作出明確規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司法解釋》)第12條規定,依法應當參加工傷保險統籌的用人單位的勞動者,因工傷事故遭受人身損害,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用人單位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告知其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持。《職業病防治法》第52條規定,職業病病人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用人單位提出賠償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以下簡稱《安全生產法》)第48條規定,因生產安全事故受到損害的從業人員,除依法享有工傷社會保險外,依照有關民事法律尚有獲得賠償的權利的,有權向本單位提出賠償要求。按照《職業病防治法》第52條、《安全生產法》第48條的規定,受到工傷事故傷害的勞動者,除了按照法律規定參與工傷社會保險而得到保險待遇以外,還可以依據民法的規定取得賠償。如何來理解《解釋》第12條的規定,該條規定是否與《職業病防治法》第52條、《安全生產法》第48條存在沖突始終存在爭議。

(一)無第三人侵權引起的工傷

一種意見認為, 根據《司法解釋》第12條第1款的規定,工傷事故發生后,工傷職工只能依工傷保險程序獲得各種工傷保險待遇,而不能放棄工傷保險賠償選擇民事侵權賠償,或者是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后再主張民事損害賠償。其主要理由是,工傷保險制度是為彌補民事訴訟程序的缺陷而發展起來的,而且,企業為職工投保,也意味著它已經將工傷賠償風險做了有對價的轉嫁,應免除其人身損害賠償責任。[3]

另一種意見則認為,從《安全生產法》第48條及《職業病防治法》第52條的規定來看,工傷職工可以同時享有工傷保險請求權和民事賠償請求權。理由為,勞動者的工傷保險待遇請求權和因用人單位侵權而獲得的損害賠償請求權是基于兩個完全不同的法律關系,兩者的救濟目的不同,而且,采用兼得模式,有利于保護工傷職工的權益,促進用人單位加強企業生產安全管理,減少工傷事故及職業病的發生。[4]

第三種意見則認為,在解決工傷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問題時,應將社會保障和損害賠償結合起來,實現民事賠償對工傷保險的補充。法院在處理具體案件時,應對《司法解釋》第12條第1款作擴張解釋,工傷保險救濟是提起民事侵權救濟的前置程序,法院應當告知勞動者或者其近親屬首先按《工傷保險條例》的規定處理工傷事故,當事人就工傷保險不能滿足的差額再對用人單位提起侵權之訴。[5]

(二)因第三人侵權引起的工傷事故

根據《司法解釋》第12條第2款的規定,勞動者因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事故的,當然有向該第三人主張民事損害賠償的權利。但是,工傷職工是否還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實踐中也存在較大的爭議。

一種意見認為,工傷職工既可以獲得工傷保險待遇,又可向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獲得民事賠償。理由為,工傷職工雖然從第三人的侵權民事賠償中獲得了利益,但并未加重用人單位的負擔,用人單位不能因工傷職工獲得民事賠償而減輕其應當承擔的責任。從法律依據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6條規定,勞動者因為工傷、職業病,請求用人單位依法承擔給予工傷保險待遇的爭議,經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后,當事人依法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這說明,勞動者不管因什么原因引起工傷,均可以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而且《工傷保險條例》也取消了《企業職工工傷保險試行辦法》第28條有關工傷保險待遇與交通事故損害賠償不能兼得的規定。

第二種意見則認為,工傷職工從第三人處獲得的民事賠償低于工傷保險待遇的,可要求用人單位或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差額部分。在實際操作中,各地的做法不同。北京市規定工傷職工必須先通過法律程序向第三人索賠,民事賠償低于工傷保險待遇標準的,由工傷保險補充。《上海市工傷保險實施辦法》第44條則規定,因機動車事故或者其他第三方民事侵權引起工傷,用人單位或者工傷保險基金按照本辦法規定的工傷保險待遇先期支付的,工傷人員或者其直系親屬在獲得機動車事故等民事賠償后,應當予以相應償還。雖然沒有規定工傷職工必須先通過法律程序向第三人索賠,但工傷職工不能獲得雙份賠償的意圖還是顯而易見的。

三、我國對工傷補償與民事賠償適用關系的合理選擇

為了解決工傷補償與民事賠償的適用關系問題,《司法解釋》雖然作了一些規定,但因為該規定比較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而且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判決,致使當事人的權利義務處于不確定狀態。在考量了香港地區的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制度后,特提出以下之處理意見。

(一)因用人單位侵權發生工傷事故之處理

如果勞動者的工傷系因自身原因引起,用人單位對事故的發生及損害結果無任何責任,則工傷職工只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而不能要求用人單位進行人身損害賠償。如果勞動者能夠證明用人單位對工傷事故的發生存在故意或者過失,則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后,再由用人單位承擔過錯侵權責任,但工傷職工不能獲得全部的民事損害賠償,應在總額中將工傷保險補償予以扣除。

1、工傷保險責任具有優先性。工傷保險作為主要和首要的賠償機制乃是國際上的通行作法,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居次要地位,僅是對工傷保險賠償不足的補充。從工傷保險的發展來看,工傷保險是解決工傷事故的最好方法,它能夠避免勞資對抗、節約社會資源。因此,在因用人單位侵權發生工傷事故時,不應允許工傷職工自行選擇。工傷職工應首先按照工傷保險的有關規定,從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和用人單位獲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然后再以用人單位存在過錯為由提起侵權之訴。此種處理程序,亦與《司法解釋》第12條第1款的規定相吻合。

2、能更好地保障工傷職工的合法權益。由于現代工傷保險以保障工傷職工的生存和勞動力的再生產為宗旨,賠償數額通常低于侵權損害賠償。在這種“以保險保護取代侵權責任”的模式下,工傷職工得到的保險待遇,通常低于依侵權行為法所請求的損害賠償,尤其是對非財產上損害的撫慰金,工傷職工不得請求。這顯然剝奪了工傷職工獲得完全賠償的權利。因此,允許工傷職工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后再請求人身損害賠償,能夠更好的保護工傷職工的權益,也符合《職業病防治法》與《安全生產法》的規定。當然,這種損害賠償的責任,應嚴格地按照過錯責任原則確定,并且在賠償總額中須扣除工傷職工所得的工傷保險補償。 

3、有利于制裁和預防工傷事故。由于用人單位在繳納了工傷保險費用后,勞動者一旦發生工傷,絕大部分的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用人單位只須支付停工留薪期工資及住院伙食補助等極少的費用,因此,如果單純依靠工傷保險,那么就會出現用人單位在繳納工傷保險費用后,基于自己無需再承擔其他更多的責任,放松了對工作場所、工作設施的安全保障義務,容易導致工傷事故的發生。如果規定用人單位在繳納工傷保險費用后,對工傷事故的發生還負有相應的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則用人單位就會加強自己的注意義務,積極防范工傷事故的發生。

(二) 因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事故之處理

因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職工既可以要求用人單位與工傷保險經辦機構支付工傷保險待遇,也可以向第三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但所獲得的賠償總額不得超過其實際損失。用人單位和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在支付了工傷保險待遇后,取得對第三人的追償權。

1、工傷職工可自由行使請求權

根據《司法解釋》第12條第2款的規定,工傷職工對侵權第三人當然享有獨立的損害賠償請求權。但如果只允許工傷職工向第三人主張侵權損害賠償而排除其向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和用人單位獲得工傷待遇的權利,顯然違背了工傷保險制度的社會保障功能。因此,只有允許受害人同時具備這兩項請求權才是合理的,工傷職工可任意選擇其一行使,也可以先后行使或同時行使。因基于勞動法和民事侵權法律關系而發生的請求權是兩種不同性質的請求權,不管行使的方式如何,其實質還是在于工傷職工獲得充分而非雙重的賠償,即其獲得的賠償總額不得超過其實際損失。

2、工傷職工不能獲得雙重的賠償

不管是香港地區還是日本、智利等國,針對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事故,都規定了一種通行的補充模式,即工傷職工只能取得最大利益,而不能得雙份。如果侵權賠償額大于工傷保險補償額的,則不再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已經領取的,應予扣除;如果侵權賠償額少于保險補償額,保險補償僅補足兩者之間的差額部分。從法理上講,因工傷保險與民事賠償而生的當事人請求利益,應當遵守“不應溢外受益”的民法原則,工傷職工只能獲得完整和充分的賠償,而不能享受雙重待遇。從制度本身的公正性來講,同樣是工傷事故,只因加害行為有無第三人的介入而導致不同的救濟,即在無第三人介入時,工傷職工獲得的民事損害賠償總額中應扣除工傷保險補償,而在有第三人介入時,工傷職工則能獲得雙重賠償,這顯然是極不公平的。

3、用人單位和工傷保險經辦機構的追償權

借鑒香港《雇員補償條例》之規定,因第三人侵權發生工傷事故,工傷職工在獲得工傷補償后,用人單位以及相關的工傷保險經辦機構可依法向第三人追償。雖然我國法律對此并未作出規定,但正如學者所主張的,是否賦予工傷保險機構以代位求償權不是看其是否符合邏輯推理, 而是基于社會政策的需要。[6]所以,就我國目前的狀況而言,為充盈工傷保險基金從而從根本上保護勞動者的權益,應允許工傷保險經辦機構以及用人單位享有追償權。

(1)工傷職工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后向第三人主張民事損害賠償,應對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履行通知義務,由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選擇作為獨立請求權第三人參加訴訟,抑或另行起訴,在其所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范圍內對第三人進行追償。工傷職工在向第三人主張民事損害賠償時,尚未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如工傷保險待遇高于民事賠償額,則由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補足差額,如獲得的民事賠償已高于工傷待遇,則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免除支付義務。

(2)工傷職工在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后,放棄對第三人的民事賠償,用人單位和社會保險經辦機構可直接起訴第三人,在其所支付的工傷保險待遇范圍內進行追償。為使訴訟能夠順利進行,法院也可情通知工傷職工作為第三人參加訴訟。

作者單位: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民一庭

[1] 參見李阿娜:《內地與香港工傷保險制度比較研究》,載中國勞動和社會保證法律網,http://www.cnlsslaw.com.cn/list.aspunid=1204。
[2] 參見林有嫻:《雇員受傷索償》,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版,第55頁。
[3] 參見林嘉:《社會保障法的理念、實踐與創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243頁。
[4] 參見曹艷春:《工傷保險與民事侵權賠償適用關系的理性選擇》,載《法律適用》2005年第5期。
[5] 參見黃石濤:《談工傷保險補償與民事損害賠償的關系》,http://www.hicourt.gov.cn/theory/article-list.aspid=4638。
[6] 參見班金云:《工傷事故中侵權損害賠償與工傷保險補償如何適用》,載《前沿》2006年6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蔡寧

蔡寧

執業證號:

13201201610885138

江蘇冠文律師事務所

簡介:

執業以來曾處理上百件復議、訴訟、仲裁案件,為當事人直接挽回各項損失。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蔡寧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如何申請勞動仲裁法院強制執行

2019-12-30

“脫密措施”了解一下

2020-03-01

請了整月假,公司是否可以斷繳社保?

2020-03-03

北京城市居民醫療救助待遇個人如何申請

2020-03-09

兄妹之間房產贈與如何辦理

2020-03-11

商標權會無效嗎

2020-04-08

無力償還債務怎么辦

2020-04-08

遇到醫療事故家屬怎么辦

2020-04-11

從法律角度聊聊和房東的那些事兒

2020-04-14

家庭暴力如何定義

2020-04-17

未經允許提供下載?后果可不輕

2020-04-21

股東鬧矛盾一定要解散公司嗎?

2020-04-27

懷孕了離婚孩子一般判給誰?

2020-04-28

訴訟離婚,子女撫養權如何判決?

2020-04-28

非婚同居財產怎么分割

2020-04-28

訴訟時效的分類有哪些?

2020-04-29

軍人起訴離婚手續有哪些?

2020-04-29

爭奪孩子撫養權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2020-04-29

離婚訴訟在登記地是否有權管轄立案

2020-04-30

交通違章被行政拘留有哪些情形

2020-05-06

最新離婚子女撫養費標準是什么?

2020-04-30

離婚后女方戶口遷移如何辦理?

2020-05-01

夫妻之間申請未成年子女撫養的條件是什么

2020-05-01

怎么寫增加子女撫養費的答辯狀?

2020-05-01

非婚生子女有沒有權利要求支付撫養費?

2020-05-02

2020單方起訴離婚的程序怎么走?

2020-05-03

新婚姻法離婚時子女撫養權通常歸誰?

2020-05-04

離婚以后變更子女撫養權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2020-05-04

離婚以后男性擁有撫養權可以跟女方生活嗎?

2020-05-04

夫妻離婚過程中應該怎么爭取子女撫養權?

2020-05-04

施工人員工傷死亡如何進行賠償

2020-05-04

子女成年以后父母離異怎么判決?

2020-05-04

夫妻離婚以后共同財產如何分配?

2020-05-05

涉外婚姻跟國內婚姻訴訟程序有什么區別?

2020-05-05

昧良心的錢不能賺

2020-05-05

用人單位終止員工勞動合同怎么賠償?

2020-05-07

離婚時惡意轉移夫妻共同財產法院會不會追究?

2020-05-08

什么是商業秘密?

2020-05-08

彩禮返還發生糾紛怎么辦?如何確定返還彩禮數額?

2020-05-09

毆打他人如何進行處罰的

2020-05-09
法律常識 地區找律師 專業找律師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崇信县| 大荔县| 威海市| 蒙自县| 类乌齐县| 军事| 繁峙县| 长岛县| 安新县| 鄂托克旗| 临夏县| 吉林市| 泰和县| 扎赉特旗| 当阳市| 加查县| 永宁县| 夏邑县| 余庆县| 西贡区| 建昌县| 乳源| 天全县| 鄢陵县| 桦南县| 嘉祥县| 辽阳市| 河间市| 南溪县| 花莲县| 岳阳县| 兴义市| 江川县| 东乌| 大城县| 凭祥市| 康平县| 临江市| 宁国市| 东辽县| 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