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沒有自然血緣關系,而是基于婚姻關系而產生的姻親關系,根據我國 《婚姻法》第26條的規定“繼父或繼母和受其撫養教育的繼子女間的關系,適用本法對父母子女關系的有關規定”,表明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只有形成撫養教育關系時才等同于親生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才產生父母子女間的權利和義務,具有擬制血親的法律效力。所以在涉及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的贍養、析產、繼承等糾紛當中,如何認定兩者之間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對案件的處理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而法律對什么情形下可以認定“形成撫養教育關系”并無具體規定,理論中亦有爭議,例如有學者認為判斷標準是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1);有學者認為是只要共同生活,繼父母對未成年的繼子女有生活或教育上的照料,即使沒有負擔生活費也可認定形成撫養關系(2)。筆者認為,可以以下幾方面考慮:
第一,撫養教育關系的形成前提是繼子女未成年,這是《婚姻法》第26條第二款的應有之義,因為需要撫養教育的繼子女,必然是未成年人。雖然在現實中,有繼子女已經成年,但繼父母對其學業、事業予以照料或資助的情況存在,但正如親生父母對親生子女成年之后沒有法定的扶養義務一樣,繼父母對成年繼子女的這種照料或資助不是法律意義上的撫養教育,所以不能形成具有撫養關系的繼父母子女關系。另外,有觀點認為成年繼子女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進了贍養義務,也可以認定為雙方形成撫養關系,但筆者認為這一理解大大超出了法律規定的范圍,生父母再婚時,子女已經成年,成年繼子女對在事實上對繼父母進行贍養扶助是符合社會道義的,但成年繼子女并沒有接受繼父母的撫養教育,不符合法律規定的擬制血親條件,而且此時繼子女對繼父母的贍養扶助不是法定義務,不能因此認定形成雙方形成撫養教育關系,一旦認定就等于雙方形成具有擬制血親性質的父母子女關系,這種贍養義務便成為法定義務,顯然成年繼子女與繼父母在這種情況下的權利義務不對等的,這恐怕會大大打擊成年繼子女對繼父母事實贍養的主動性。
第二,一般需要有共同生活的事實。雖然如前所述有觀點認為判斷標準是繼父母負擔了繼子女全部或部分生活費,但筆者認為單純的給付一定錢財,而不在一起生活,繼父母對繼子女的生活、學習沒有任何關心照顧、培養,不宜認定雙方形成撫養教育關系。撫養,簡單地說,就是“保護并教養”,強調長輩對晚輩的教育和保護,父母對子女的撫養目的是要讓子女健康成長,所以撫養教育關系一般需要在在繼父母與繼子女共同生活中形成,如同親生父母一樣,繼父母對子女的生活、學習、身體、精神等各方面都有一定照料,這才是撫養的真實含義。但在現實生活中,有特殊情況導致雙方無法共同生活時,例如子女未成年便出國留學、繼父母在外地工作等等,在這種情況下要認定是否形成撫養、教育關系,就要注意撫養行為和贈與行為之間的區別,撫養關系下給付生活費一定是一種長期的、持續的負擔子女生活和教育費用的行為,費用的數額相對穩定;而贈與則是偶爾的給付行為,給付標的的價值不確定,一般每次給付都含有特定用意。對于贈與行為,即使繼父母贈與繼子女的財物較多,可能超出繼子女所需的撫養、教育費用,也不能認定雙方形成了撫養、教育關系。
第三,撫養事實持續足夠長的時間。對于究竟維持多長時間,法律沒有統一規定,中國人民大學的王利明教授認為應當是五年(3), 但在實踐中目前并不能完全因為撫養時間短就否認形成撫養關系,只是若撫養時間不長,比如只有1、2年,認定撫養關系時就必須特別慎重,需要考慮具體案情和權利義務的對等等因素。另外,在繼父母與繼子女的撫養、教育因子女成年而自然終止的情況下,撫養、教育的時間可以考慮得短些;如果繼子女尚未成年,但由于繼父母與親生父母之間婚姻關系解除,而繼父母又不愿繼續撫養繼子女,則繼父母對繼子女撫養、教育的時間應考慮長些。
由于繼父母與繼子女之間關系是基于姻親關系發生,即使形成擬制血親關系,但畢竟不是血溶于水,雙方一旦產生矛盾走上法庭,如果按部就班的處理會更使矛盾激化,傷害到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因此,解決繼父母子女關系要將親情、道德、習俗揉于法律之中,處理案件應以調解為主,并增加法律應該增加相應的幅度條款,可以使法官酌情處理,盡量在法理、倫理、情理都允許的情況下合理解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夫妻債務連帶責任的范圍
2020-01-17怎么樣申請勞動仲裁
2020-02-20違法解除勞動合同會有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03-03刑事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0-03-17贍養義務可以因約定而免除義務嗎
2020-03-30網絡直播法律須知
2020-04-07兩個人的發明專利歸誰
2020-04-08離職之后補償金要照發嗎?
2020-04-08經濟補償金免稅嗎
2020-04-10受了七級工傷,應該怎么賠償?
2020-04-11累犯的認定情況
2020-04-15如果坐出租車出車禍了,向誰追責?
2020-04-17買車位注意事項看過來!
2020-04-22小產權房屋買賣合同你會寫嗎?
2020-04-22集體合同效力如何
2020-04-23貸款詐騙罪的客觀事實
2020-04-23丈夫外遇女性起訴離婚法院支持嗎?
2020-04-24微信朋友圈買到假貨可以起訴嗎
2020-04-28疫情期間,能否申請中止訴訟時效
2020-04-28個人債務糾紛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04-29二手房解除房屋買賣合同需要什么條件
2020-04-29哪些情況下交通違法會處罰
2020-05-06過失致人死亡罪,如何判定
2020-04-30協議離婚如何辦理孩子戶口遷移?
2020-05-01異地訴訟離婚如何利用地域管轄?
2020-05-01最新房貸基準利率如何計算
2020-05-01繳納購房契稅具體時間是什么
2020-05-01離婚以后孩子撫養費如何變更?
2020-05-01女方懷孕期間能離婚嗎?如何離婚?
2020-05-02法官判決不公,何處申訴?
2020-05-03夫妻雙方可以協議輪流撫養子女嗎?
2020-05-03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看過來!
2020-05-04股份有限公司是否需要交稅
2020-05-04離婚協議書夫妻離婚以后能夠修改嗎?
2020-05-05夫妻婚內轉移共同財產怎么認定?
2020-05-05夫妻分居后債務如何認定?要不要共同承擔?
2020-05-06職工違法被判刑可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2020-05-07哪些行為算轉移財產?如何應對財產轉移?
2020-05-08夫妻離婚女方如何更有利爭奪子女撫養權?
2020-05-08不得作為注冊商標的標志
2020-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