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外匯管理局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局、外匯管理部,深圳、大連、青島、廈門、寧波市分局;各中資外匯指定銀行總行:
為了完善外匯領域反洗錢工作制度,提高外匯領域反洗錢信息化水平,總局設計開發了新的反洗錢信息系統,并將于2005年5月份開始在全國推廣。根據系統的設計要求以及收集反洗錢監管信息的需要,總局在廣泛征求有關銀行意見和總結試點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對原《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報表(見匯發[2003]42和匯發[2003]70號文)的部分項目進行了修訂。現將修訂后的報表格式及填寫要求印發給你們,與其配套的電子報表模版和銀行端數據校驗程序將另行通過外匯局內部工作信箱下發。修訂后的報表自2005年6月1日起正式啟用,即從2005年6月1日起發生的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的有關信息,必須通過修訂后的報表進行收集和上報。原報表在6月1日之后停止使用。
請各分局將本通知和相關電子文件及時轉發轄內外匯支局和銀行(包括外資銀行),并督促其遵照執行。執行中如遇問題,請及時向總局反映。
聯系人:楊大立
聯系電話:010-68402390
特此通知。
附件:
1、修訂后的《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報表的表式
2、報表填寫要求
附件1:修訂后的《金融機構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管理辦法》報表的表式
表一:企業大額外匯資金交易月報表
表二:居民、非居民個人大額外匯資金交易月報表
表三:可疑外匯資金交易月報表
表四:金融機構甄別可疑外匯資金交易報告表
附件2:報表填寫要求
一、表一、表二、表三填寫要求
(一)總體要求
1、報表涉及的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需要逐筆填寫,不得合并填寫。
2、報表中每個欄目不能填寫多項內容,在填寫電子報表時,應采用半角輸入法,各欄目所填寫內容中間不得含有空格(個人姓名、單位名稱和備注項目除外)、回車符、換行符、制表符等特殊字符及各種標點符號和豎線、斜線等分隔符( 交易發生日和填報日期項目中允許含有日期型數據分隔符)。
3、對于跨境收匯不入客戶賬直接結匯的情況,應分為兩筆交易進行報告,其一為跨境收入交易,其二為境內結匯交易;對于客戶購匯后不入賬直接向境外支付的情況,應分為兩筆交易進行報告,其一為境內售匯交易,其二為跨境支出交易。
4、報表中的企業泛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事業單位(含外商投資企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部隊等境內機構,駐華機構,在中國境內離岸賬戶發生匯兌、外匯收支或與中國境內在岸賬戶發生匯兌、外匯收支的境外機構。
(二)一般項目的填寫要求
1、“匯總填報單位”、“填報單位”、“填報單位編碼”
“匯總填報單位”、“填報單位”填寫各從事外匯業務的金融機構及其分支機構(以下簡稱金融機構)的名稱全稱(按印鑒填寫),匯總填報單位是指匯總其所轄分支機構數據信息直接向外匯局報告的金融機構。“填報單位編碼” 按照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中金融機構標識碼(12位)填寫。沒有金融機構標識碼的金融機構將數據報送上級支行填報。金融機構匯總填報大額和可疑外匯資金交易的最基層單位為地、市、縣支行。
2、“交易發生日”、“填報日期”
格式為“yyyy/mm/dd”,“yyyy”為年份,“mm”為月份,“dd”為日期,若月份或日期不足兩位的,在該月份或日期前加0,如2003年1月1日,須填寫為“2003/01/01”或“2003-01-01”。月報表中所記錄交易的“交易發生日”應在同一個月內,并且應在“填報日期”的上一個月內。
3、“報告標準編碼”
對應《管理辦法》的大額外匯資金交易報告標準、可疑外匯資金交易的報告標準和識別標準共60項,分別規定了四位固定編碼,金融機構根據實際交易內容按照固定編碼填寫。
4、“交易編碼”
交易編碼是指外匯局編制并發布的國際收支交易編碼、銀行結售匯編碼、境內交易編碼。離岸賬戶所發生的外匯資金交易以及其他沒有對應的交易編碼的外匯資金交易,在“交易編碼”欄中填入6個阿拉伯數字“9” 即“999999”。
5、“資金收付標志”
外匯資金進入填寫“1”,付出填寫“0”。
6、“銀行賬(卡)標志”、“銀行賬(卡)號”
直接使用銀行卡交易的,“銀行賬(卡)標志”填寫1,“銀行賬(卡)號”填寫銀行卡號;直接使用銀行賬戶交易的,“銀行賬(卡)標志”填寫0,“銀行賬(卡)號”填寫銀行賬戶號,銀行賬戶包括離岸賬戶;不通過賬戶或卡戶交易的如柜臺現金兌換,“銀行賬(卡)標志”填寫2,“銀行賬(卡)號”不需填寫。
對于跨境收匯不入客戶賬直接結匯、客戶購匯后不入賬直接向境外支付的情況,在分兩筆交易進行報告時,均應將“銀行賬(卡)標志”填寫1,“銀行賬(卡)號”填寫為TEMP99.
7、“交易幣種”、“交易額”
“交易幣種”按國家標準填寫該幣種代碼(英文縮寫,三位大寫字母),“交易額”分別按照原幣和折合美元的金額填入相應的表格中。折算率采用填報時當月的折算率。
8、“交易方向”
按照交易對方所在地的國家名或地區填寫,即外匯資金跨境流動的,按照國家標準,填寫對方所在國家或地區代碼(英文縮寫,三位大寫字母);外匯資金在境內流動的,按照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代碼》(GB/T 2260-2002)),填寫交易發生地的行政區劃代碼,行政區劃代碼填寫縣級(含)以上6位標識碼。
9、“交易對方銀行名稱”
填寫為交易對方直接辦理資金匯出、匯入業務的銀行名稱。
10、“交易對方銀行賬(卡)號”
填寫交易對方銀行直接收付資金的賬號(或卡號)。
11、“交易對方姓名或名稱”
填寫交易對方的個人姓名或企業名稱。
12、業務編號
“業務編號”是指銀行在外匯業務的辦理過程中,按照各自的業務系統所確定的規則,給予某筆交易的銀行內部編號,如交易流水號等編號(編碼)。“業務編號”與“填報單位編碼”和“交易發生日”一起構成有關交易的唯一標識。
13、“代辦人證件類型”、“代辦人證件號碼”和“代辦人姓名”
賬戶或卡戶的開戶人為個人時,由代辦人辦理交易時,應如實完整填寫代辦人的證件類型、證件號碼和姓名信息。
14、“備注”
填寫其他需要補充說明的信息
15、“負責人”、“經辦人”和“聯系電話”
“負責人”指填報單位反洗錢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員:“經辦人”指填報本表人員:“聯系電話”指經辦人的電話。
16、“合計”
每張表對“報告標準編碼”進行筆數匯總;同時對“交易額(折合美元)”進行金額匯總。
(三)特殊項目的填寫要求
1、“證件類型”、“代辦人證件類型”
表二的“證件類型”、 “代辦人證件類型”應填寫:1、身份證,2、臨時身份證,3、戶口簿,
4、軍官證,5、警官證,6、士兵證,7、港澳證明,8、臺灣證明,9、護照,99、個人其他證件;
表三的“證件類型” 應填寫:0、組織機構代碼證,1、身份證,2、臨時身份證,3、戶口簿,4、軍官證,5、警官證,6、士兵證,7、港澳證明,8、臺灣證明,9、護照,99、個人其他證件。
表三的“代辦人證件類型”只是在賬戶和卡戶的戶主是個人時經他人代辦交易時填寫,應填寫:1、身份證,2、臨時身份證,3、戶口簿,4、軍官證,5、警官證,6、士兵證,7、港澳證明,8、臺灣證明,9、護照,99、個人其他證件。
2、“證件號碼”、“代辦人證件號碼”
填寫相關證件的號碼,號碼中不得含有標點符號。企業應填寫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頒布的9位組織機構代碼(國標碼),代碼中的英文字母須大寫,短線“-”應刪除,如:原代碼“25186820-X”的組織機構代碼應填寫為“25186820X”;對于不屬于國家質檢總局全國組織機構代碼管理中心賦碼范圍的特殊組織機構,須按照《國家外匯管理局、國家質量檢驗檢疫總局關于下發國際收支統計申報中特殊機構代碼賦碼業務操作規程的通知》(匯發[2003]131號)中的有關規定申領特殊機構代碼以后填報“企業代碼”欄目,如在報告期內未能申領到特殊機構代碼,應在“企業代碼”欄目中填寫9個大寫英文字母“F”即“FFFFFFFFF”。
3、“企業名稱”
按照企業在其所在國的工商等管理部門注冊、登記的全稱,或其他包含有其準確、完整、規范名稱的有效證明或主管部門的批文、證明上所載名稱填寫。境外機構須同時填寫規范的中、英文全稱,格式為:“中文名稱(英文名稱)”。
4、“個人姓名”、“代辦人姓名”
居民個人填寫身份證件上的姓名全稱,非居民個人填寫護照上的姓名全稱。
5、“國籍”
按照國家標準,填寫國家(地區)代碼(英文縮寫,三位大寫字母)。
二、表四的原填寫要求沒有改變,在此不再說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免職名單(2010-4-29)
201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十二號
2009-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93修正)
1993-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的決定
199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羅馬尼亞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在用于國際民用航空的機場發生的非法暴力行為以補充1971年9月23日訂于蒙特利爾的制止危害民用航空安全的非法行為的公約的議定書》的決定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關于兩國在北部灣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劃界協定》的決定
2004-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的決定(2006)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非上市公眾公司監督管理辦法(2013修訂)
2013-1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01-28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城鄉規劃編制單位資質管理規定
2012-07-02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業健康發展的意見
2012-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西壯族自治區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1-10-22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