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廳、司、局,各直屬單位:
為適應舉辦2008年奧運會和國際體育交往需要,擴大我國在國際體育交往中的影響力,切實維護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合法權益,現就加強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是當前體育人才隊伍建設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一個國家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發揮作用的大小,既與該國經濟實力。體育發展水平有關,同時也將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體育事業發展速度和全面走向世界的進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體育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競技體育已步入世界第二集團前列,對外體育交往不斷增多,在國際體壇的地位不斷提高,在國際體育事務中的作用不斷增強,我國已同15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了雙邊體育交流。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共有200多人在國際奧委會、亞奧理事會等國際體育組織中擔任300多個不同職務,在國際體育組織中日益發揮積極作用。但是由于語言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異,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的人員仍然很少,特別是在國際體育組織高層、決策層中任職的人數更加有限,在28個奧運會項目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中,我國僅有30多人在10多個單項體育組織中任職。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的人數與我國體育在國際上的地位極不相稱。
為使我國競技體育全面走向世界和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進一步加強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建立一支政治素質強、外語水平高、業務能力過硬、熟悉國際事務的國際體育組織人才隊伍是當前體育隊伍建設面臨的一項緊迫任務。
二、加強培養與管理,全面提高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素質
長期以來,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利用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工作,為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爭取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但我們也清醒地看到,不少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由于受外語水平不高、外事外交工作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在國際體育組織發揮作用受到很大局限。切實加強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培養,全面提高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更好地發揮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根據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實際需要,未來幾年要采取有力措施,強化對他們的培養:
(一)加大外語培訓工作的力度。根據體育對外交往和任職工作的需要,有計劃地分期分批組織外語強化培訓,提高現有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外語水平。
(二)加大業務知識培訓力度。每年定期舉辦培訓班,對現有任職人員進行國際形勢、政策、國際體育組織知識、處理國際事務的準則等業務知識的系統培訓。邀請有豐富國際交往經驗的老同志介紹經驗,提高現有人員的國際交往能力。
(三)加大實踐培養和鍛煉力度。積極創造條件,使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廣泛參與國際體育會議、國際體育組織的有關工作及活動,加強與國際組織人員的交往,熟悉國際體育組織的情況,積累工作經驗。項目管理中心要積極安排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參與國內外重大比賽,積累項目業務知識,同時加強與國際體育組織的接觸和交往。
在抓好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培養工作的同時,切實加強對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管理。任職人員所在單位和對口管理單位,要建立健全任職人員的工作檔案,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人員的基本情況,加強管理。要把他們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情況作為年度考核的重要內容,對于不符合要求的人員要及時進行調整,對于一些不在本單位工作的同志,要主動了解有關情況,加強與他們的溝通與聯系。外聯司要通過多種渠道了解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表現情況。另外,要保持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相對穩定,在干部輪崗交流時,要考慮國際體育組織任職的因素。
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要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習和堅決執行國家對外方針政策,自覺接受主管單位的領導,努力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和實際工作能力。要積極參與相關國際體育事務,主動開展工作,協調好各方面的關系。在處理國際事務中,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注意策略。在重大的原則問題上,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職務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的利益,注意做好國際體育組織的調研工作和動態分析,隨時反饋信息,遇到重大問題及時請示報告。為防止臺灣利用體育活動達到其擴大國際生存空間的政治目的,對臺灣競選國際體育組織領導職務要全力阻止,對臺灣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任職人員,要多做感化工作。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每年要向所在單位和歸口管理單位提交一份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工作情況的報告。
三、采取有力措施,切實加強國際體育組織后備人才培養
提高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人員的比例,擴大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的發言權和影響力,人才是關鍵,必須抓緊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強、業務過硬、外語水平好、綜合素質高的專門人才作為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選的后備人才隊伍。選拔的重點是:綜合素質較好的退役優秀運動員和教練員;從事業務工作及體育外事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特別是處級以上優秀年輕干部;熱心從事體育事業,并在國內體育社團中擔任一定職務、具有一定影響的社會知名人士。
對于確定為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選的后備人才培養對象,主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培養:
(一)選擇有條件的體育院校開設相關專業,或與有關院校合作培養國際體育組織后備人才,為他們進入國際體育組織創造有利條件。
(二)抓住舉辦2008年奧運會的有利時機,與國際體育組織廣泛建立聯系,有計劃地選派國際體育組織后備人才到國際奧委會、國際單項體育組織中進行實習和中、長期工作。
(三)有目的地安排后備人才到業務部門關鍵崗位以及綜合部門工作,培養組織管理和綜合協調能力。
(四)根據實際情況,強化對后備人才的外語培訓和國際事務、外交外事方面知識的培訓,全面提高其綜合能力。對于非外語專業畢業的人員,通過脫產強化外語培訓,全面提高其外語水平;對于非體育專業畢業的人員,選送進入北京體育大學進行系統的體育專業培訓,安排到業務崗位進行業務工作的實踐鍛煉。
(五)安排后備人才出國參加重大國際比賽和參加國內承辦的重大國際賽事,加強與其他國家體育組織的聯系,建立與其他國家體育組織和國際體育組織人員的友好互信關系,爭取他們對我國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支持。
(六)發揮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傳幫帶作用。我國在綜合性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中有一些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同志,他們有的已退休,有的還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工作,要充分發揮他們多年來在國際體育組織中建立的聯系和打下的基礎,培養年輕人才。要有目的地選擇后備人才隨其參加相關國際體育組織的活動,以了解、熟悉該組織的情況,為今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七)根據國際體育組織競選形勢和我們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短、中、長期規劃,有目的、有步驟地選送優秀后備人才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下屬機構,直至領導層任職。
四、嚴格標準,堅持條件,認真做好國際體育組織人選推薦工作
推薦人選的質量是能否成功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關鍵,各單位要高度重視人選的推薦工作,針對國際體育組織的特點和競選職務的要求,本著對事業負責的態度,認真研究、慎重推薦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人選,在人選的推薦上,不能搞平衡照顧。推薦人選要經過領導班子集體研究,慎重決定。推薦人選一般要把握以下條件: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祖國。努力學習鄧小平理論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二)熱愛體育事業,具有為體育事業獻身的精神;忠于職守,具有較高的道德水準。
(三)具有一定的外語水平,能獨立進行對外交流。
(四)熟悉本職業務、掌握體育外交政策,善于進行國際交往,綜合素質較強。
(五)在國際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或為本項目業務崗位的管理干部。
對于一些已經退休但仍在國際體育組織,特別是綜合性組織中任職的人員,考慮到他們大多具有豐富的國際體育活動經驗,并在國際體育界享有一定的威望,在沒有合適人選的情況下,一定時期內可考慮由其繼續在國際體育組織中任職。
推薦競選國際體育組織人選前,要針對競選國際體育組織的特點,對競選形勢進行認真分析,提前做好充分準備,要加強與有關部門的溝通,以便有針對性地共同做好工作,嚴格履行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選推薦呈報程序,并按要求報送有關材料,不能采取走捷徑(先競選后報批)的方式。
五、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積極推進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工作做好我國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工作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有關部門和單位要密切配合,加強對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工作的總體研究和部署。外聯司要加強對國際體育組織競選工作的領導,并在具體措施和做法上進行指導。各單位要加強規劃,明確重點,結合2008年奧運會的需要和本單位具體情況,研究提出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一攬子計劃,全面準確把握國際體育組織現狀,對競選國際體育組織職務、步驟、競選時間、參選人員等作出全面計劃和安排,并有針對性地做好有關工作。
各單位要根據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難易程度,采取相應措施,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工作。對我國的一些優勢項目要充分利用競技水平高的優勢,繼續發揮其在國際體育組織中的影響力,爭取更多的人員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特別是領導層和決策層;對于總部在我國的國際體育組織,要充分利用好總部的優勢,積極做好有關工作,在職務和人數上爭取優勢;對于一些目前進入領導層和決策層有困難的國際體育組織,要在其下屬的委員會或分支機構中積極爭取機會。
國際體育組織對口單位要對相應的國際體育組織的結構、特點、任職人員的組成等有全面準確的了解,加強信息的收集和分析,注意掌握國際體育組織的動態,注意把握機會。要認真研究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策略,充分利用承辦和參加國際比賽、國際會議等國際體育交往活動的機會,與國際體育組織及會員保持良好關系,積極履行會員職責,為競選國際體育組織創造良好條件,打好基礎。
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工作是應對2008年奧運會和國際體育交往的重要舉措,是關系到我國體育事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件大事。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協作,明確分工,人事司、外聯司和各對口單位明確職責和分工,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培養工作。人事司歸口管理國際體育組織任職人員的推薦呈報工作,協助外聯司做好有關培訓工作;外聯司負責外語和國際組織知識培訓、進入國際奧委會的對外聯絡和進入國際單項體育組織的協調工作;國際體育組織對口單位負責進入國際體育組織的對外聯絡和日常事務管理、聯系安排參與國際、國內各種體育活動等工作。
各單位領導要高度重視,要把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和進入國際體育組織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進行研究,對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和進入國際體育組織所需經費給予充分保障。今后將把國際體育組織人才培養和進入國際體育組織情況作為各單位領導班子成員考核的重要內容,并逐步建立責任追究制度,對于在國際體育組織任職工作中工作疏忽造成損失或違反紀律造成不良影響的,要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噸稅法(2018修正)
2018-10-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的決定
201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入《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關于預防、禁止和懲治販運人口特別是婦女和兒童行為的補充議定書》的決定
2009-12-26市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規范處理1995年以前中央財政向人民銀行借款問題的報告》的決議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
2002-12-28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8-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免辦法
1990-03-29集體商標、證明商標注冊和管理辦法(2003修正)
2003-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五)
2005-02-28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
2019-04-2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
2018-01-01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青島市環境保護行政處罰裁量基準規定
1970-01-01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反對拐賣人口行動計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貫徹實施質量發展綱要2013年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2-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的意見》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1-1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國家行政學院工作的若干意見
2010-01-10檢察官職業道德準則(試行)
2009-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