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規(guī)定》,我局組織了對
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脫盤等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申請的審查。審查合格,現(xiàn)批準自即日起對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脫盤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
一、保護范圍
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脫盤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范圍以吉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成立吉林梅花鹿鹿茸等產(chǎn)品原產(chǎn)地域產(chǎn)品保護申報小組的復函》(吉政辦函[2004]67號)提出的范圍為準,為吉林省蛟河市、樺甸市、磐石市、舒蘭市、龍?zhí)秴^(qū)、豐滿區(qū)、永吉縣、東豐縣、東遼縣、梨樹縣、伊通縣、撫松縣、靖宇縣、長白縣、臨江市、梅河口市、輝南縣、柳河縣、集安縣、
通化縣、延吉市、龍井縣、汪清縣、安圖縣、敦化市、琿春市、圖們市、和龍縣、雙陽區(qū)和九臺市等30個縣(市)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
二、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系)譜系管理。
1. 譜系管理主要針對雙陽、東豐、
四平、敖東梅花鹿品種及長
白山梅花鹿品系。
2. 鹿只譜系清楚,有可追溯性。
每只鹿都有譜系記載,連續(xù)記載3代,血緣關系清楚。
3. 譜系格式采用國際通用格式豎式譜系格式。
(二)飼養(yǎng)環(huán)節(jié)技術要求。
1. 飼養(yǎng):
(1)精料按不同鹿、不同生物學時期營養(yǎng)需要量喂給,粗料、多汁料等以吃足、不浪費為限。
(2)飼喂要定時定量。
(3)變更日糧要逐漸進行。
(4)飼料要精心保管,不喂發(fā)霉酸敗的變質飼料。
(5)日糧配合要科學合理,計量準確,比例適宜,適口性好。
2. 飼喂:
(1)時間與次數(shù):每晝夜飼喂3次,按季節(jié)早、午、晚均衡飼喂。
(2)給料原則:先精后粗,均勻投料,精料準確。
3. 飲水:
供給充足清潔的飲水,北方冬季飲溫水。
4. 舍飼:
(1)保護圈舍清潔,及時隔離治療病鹿。
(2)圈舍要防風防雪,保持干燥,出入圈舍要關門。
(三)加工工藝。
1. 鹿茸加工:
(1)排血茸加工工藝(馬派炸茸)。
鹿茸 編號、稱重、測尺、登記 排血 刷洗 破傷茸處理 上架固定 第一次煮炸(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風干 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 、風干 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風干 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風干 煮頭、烘烤、風干 質檢 包裝 貯藏 出廠
(2)帶血茸。
鹿茸 編號、稱重、測尺、登記 刷洗 破傷茸處理
上架固定 第一次煮炸(第一排水、第二排水)、烘烤、風干 第二次水煮(回水)、烘烤 、風干 第三次水煮(回水)、烘烤、風干 第四次水煮(回水)、烘烤、風干 煮頭、烘烤、風干 質檢 包裝 貯藏 出廠
③冷凍干燥茸。
鹿茸 編號、稱重、測尺、登記 刷洗 速凍 升華脫水 凍干茸
(2)鹿鞭加工。
鹿屠宰后 環(huán)切包皮 將陰莖與腹壁剝離至坐骨結節(jié)處切斷,并將兩側睪丸與輸精管少許一起切斷 去掉陰莖上的殘肉和筋膜 將陰莖拉直,將睪丸附在陰莖根部 釘在木板上
陰干或烤干成型
(3)鹿血加工。
鮮血 放于平底淺盤中 70-80℃烘干 粉成細粉(過40目篩)
(4)鹿尾加工。
鹿屠宰后 在薦椎與尾椎相接處將尾割下,去掉殘肉和脂肪與第一尾椎骨 浸泡,拔掉尾毛,刮掉尾上絨毛和表皮,尾端用棉線縫合或用夾子夾住 烘干成型(冬季或早春也可陰干)
(5)鹿筋加工。
取筋 刮筋 浸泡(2至3天) 刮去肌肉于 浸泡(1-2天) 再刮一次,將肌肉全部刮掉 排接 用細木棍穿起掛在陽光下干燥
(6)鹿胎膏加工。
① 取胎 酒浸(2-3天) 整形 烘烤(開始時的溫度在90℃~100℃,烘烤2小時左右) 煎煮(當胎兒骨肉分離時,停止煎煮,將骨肉撈出) 過濾胎漿(低溫保存?zhèn)溆茫?br/>
② 將撈出的骨肉分別放入烘干箱內(nèi) 80℃烘干 頭骨
和長軸骨砸碎后再烘干,直至骨肉酥黃純干為止 將純干的骨肉粉碎成80~100目的鹿胎粉 稱重保存
③ 熬膏:上述原漿 煮沸 加入鹿胎粉 攪拌均勻
加1.5倍(比鹿胎粉重)紅糖 用文火煎熬濃縮,至呈牽縷狀不粘手時出鍋,倒入抹有豆油的瓷盤內(nèi),置于陰涼處,冷卻后即為鹿胎膏。
(四)主要質量控制參數(shù)。
1. 鹿茸:
(1)感官特征(見表)
名 稱 感 官
二杠鋸茸 分枝正常,比例欠協(xié)調,主挺不怪角,嘴頭扭嘴未分枝,根部有包棱,骨痘明顯。純干、不臭、無蟲蛀。排血茸皮色欠亮澤,剖面含殘血;帶血茸皮色灰暗,剖面含血少,血色陳舊。單枝重高于75g以上的二杠鋸茸。
二杠砍茸 頭骨潔白,無殘肉,無損傷,嘴頭飽滿,眉枝與主廷均稱。加工不破皮,不倒毛,不底漏,不存折,無異味,無蟲蛀的二杠砍茸。
三杈鋸茸 基本呈三杈形,不怪角,根部有奶子,質地較老,骨痘較多,破皮不露茸;加工不臭茸無蟲蛀。排血茸排血不凈,皮色發(fā)暗;帶血茸含血量少,血色灰暗。單枝重高于200g以上的三杈鋸茸。
三杈砍茸 分枝正常,比例欠協(xié)調,根部包棱較大或者有奶子,骨化程度大,骨痘明顯。整架砍茸重高于850g以上的三杈砍茸。
(2)理化特性:水分不得超過16%;灰分:不得超過4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超過15%;水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15%;
醇溶性浸出物:不得低于3.0%。
2. 鹿鞭:
(1)感官特征:呈長圓柱形,略扁;有縱橫紋;海綿體斷面呈蝶狀;表面棕黃色或棕紅色;氣微腥,味微咸。
(2)理化特性:水分不得超過13%;總灰分不得超過4.6%;水浸出物不得低于23%。
3. 鹿血:
(1)感官特征:為鮮鹿血或紅褐色粉末,氣腥,味甘、咸。鹿血粉為紅褐色粉末。
(2)理化特性
水分:鮮鹿血60%至80%;鹿血粉5%至8%。蛋白質不得低于8%。
4. 鹿尾:
(1)感官特征:呈扁錐形,腹面扁平,背面微凸;尾椎骨不外露,無殘肉。質地堅實,內(nèi)部飽滿,細長,表面為紫黑色或紫褐色,有光澤;氣微腥,味微咸。
(2)理化特性: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3%;總灰分不得超過4.6%。
5. 鹿筋:
(1)感官特征:呈長條形,上部開叉,下端留有兩個附蹄;表面棕黃色,半透明,有光澤。氣微腥,味淡。
(2)理化特性:水分含量不得超過13%;總灰分不得超過4.6%。
6. 鹿胎膏:
(1)感官特征:為棕褐色至黑褐色干膏方塊,味甘,微苦。每塊重50克。
(2)理化特性:水分含量為8%至12%。
7. 鹿脫盤:
(1)感官特征:呈盔狀或盤狀,周邊有珍珠狀凸起,類骨質結構。直徑3至6cm,高1.5至4cm。表面灰褐色或灰黃色,有光澤,中部具蜂窩狀細孔。
(2)理化特性:水分含量不得超過5%。
三、專用標志使用
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脫盤等7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范圍內(nèi)的生產(chǎn)者,可向吉林省質量技術監(jiān)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志產(chǎn)品專用標志"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準。
自本公告發(fā)布之日起,各地質檢部門開始對吉林梅花鹿鹿茸、鹿鞭、鹿血、鹿尾、鹿胎膏、鹿筋、鹿脫盤等實施地理標志產(chǎn)品保護措施。
特此公告。
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