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稅務報社、中國稅務出版社、中國稅務雜志社、中國稅務學會、中國稅務咨詢協會、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稅收科學研究所、機關服務中心、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揚州稅務進修學院:
現將《國家稅務總局直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若干規定》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執行中有什么問題,請及時上報。
國家稅務總局直屬事業單位財務管理若干規定
一、為規范國家稅務總局直屬事業單位(以下簡稱總局直屬事業單位)的財務行為,加強財務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根據財政部頒發的《事業單位財務規則》以及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結合總局直屬事業單位的實際情況,制定本規定。
二、本規定適用于財務獨立核算的總局直屬事業單位。
三、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工作中,要嚴格貫徹執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遵守財務制度和財經紀律;合理編制單位預算,真實反映單位財務狀況;依法取得收入,努力節約支出,降低成本費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正確安排和使用各項資金,增強單位經費自給能力;建立健全財務制度,加強財務監督、檢查;加強國有資產管理,防止國有資產流失;開展財務分析,促進事業發展。
四、國家稅務總局財務管理司負責總局直屬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總局直屬事業單位的財務活動在本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下,由單位財務部門統一管理。
五、總局直屬事業單位應單獨設置財務機構或配備專職(兼職)的財務人員。財務人員應遵守職業道德、廉潔奉公,并持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財務人員分工要遵循會計和出納分設、支票和印章分管、錢和物分管、職責和權限明確且相互制約的原則。
六、按經營性質和執行會計制度的不同,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分為兩類。
第一類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
(一)稅收科學研究所、注冊稅務師管理中心、中國稅務學會、中國國際稅收研究會、中國稅務咨詢協會(以下簡稱“三會”)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
(二)揚州稅務進修學院執行《高等學校會計制度》、《高等學校財務制度》。
(三)總局機關服務中心執行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制定的《中央機關后勤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和《中央機關后勤事業單位財務制度》。
第二類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
中國稅務報社、中國稅務出版社、中國稅務雜志社(以下簡稱“三社”)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和《電影、新聞出版企業財務制度》。
總局各直屬事業單位的下屬單位根據其不同經營性質執行不同的財務和會計制度。
七、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預算及收支管理。
(一)預算是指事業單位根據事業發展計劃和任務編制的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由收入預算和支出預算組成。
(二)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實行核定收支、定額或定項補助、超支不補、結余留用的預算管理辦法。
1.事業單位要將全部收入包括財政補助和各項非財政補助收入與支出統一編制預算,報上級主管部門核定。
2.對非財政補助收入不能滿足支出的事業單位實行定額或定項補助。定額補助根據事業單位收支情況,按國家確定的行政事業單位開支標準,確定一個總的補助數額;定項補助根據事業單位收支情況,對事業單位某項支出進行補助,如對單位工資性支出予以補助,或補助大型修繕和設備購置等。
3.對于有穩定的經常性收入,能夠正常地實現以收抵支的事業單位,定額或定項補助可以為零。
4.事業單位預算在經上級主管部門核定后,嚴格按預算執行,單位自求平衡,超支不補、結余留用。除特殊因素外,上級主管部門不再追加經費。
5.對非財政補助收入大于支出較多的事業單位,可實行收入上繳的辦法。
(三)預算的編制程序。各事業單位應根據年度事業計劃,編制預算指標建議數。經本單位領導審核后報總局核定,由總局下達預算控制指標數。各事業單位根據總局下達的預算控制指標數和有關編制預算的要求,編制正式預算,報總局審核批準后,由各事業單位財務部門據以執行。
各事業單位的下屬單位(總局機關服務中心下屬金三環賓館、煙臺培訓中心、北戴河培訓中心等)也按本條規定的預算編制程序執行,并將單位預算一并報總局批準。
(四)預算執行。各事業單位編報的預算,一經總局批準,即成為預算執行的依據。除上級下達的事業計劃、工作任務有大的調整,或國家政策、機構、人員發生大的變化,對預算影響較大,需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核準外,一般不予調整。
(五)各事業單位要建立健全各項支出管理制度,嚴格審批手續。各項支出要按批準的預算和規定的開支范圍、標準執行。
(六)各事業單位發給職工的工資、津貼、補貼、各種福利待遇,按國家行政事業單位規定的標準執行,不得自行規定。
八、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事業單位預算及收支管理。
(一)“三社”實行自收自支、自負盈虧、按比例(或定額)上繳費用的預算管理辦法。上繳費用的方式和數額由總局另行規定。
(二)“三社”應將年度財務收支計劃于當年1月底以前報總局備案。在年度內需要購置房屋及建筑物、汽車兩類固定資產的,應單獨報總局審批。年度財務收支計劃的內容包括:期刊雜志、報紙、圖書出版物的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其它收入、成本費用開支、利潤總額、應繳各項稅金及附加、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等。
(三)在年度財務計劃執行過程中,因國家政策、經營情況或機構、人員情況發生變化,財務收支計劃調整較大的,應通報總局。
(四)“三社”應在國家法律、法規和規章允許的范圍內,積極、合理地組織收入,正確劃分各項收入,依法繳納各種稅費。
(五)“三社”可實行在工資總額控制下的績效掛鉤辦法,具體辦法由總局另行制定。
九、結余和利潤分配。
(一)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單位的結余分配。
1.結余是指事業單位年度各項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的余額。
2.各事業單位按不超過結余的40%提取職工福利基金,剩余部分轉入事業基金,不再提取職工獎勵基金等其他各項基金;事業基金用于彌補以后年度單位收支差額,或根據事業發展需要集中或調劑使用;專項基金結存不參與結余分配,報上一級主管部門批準后可結轉下年繼續使用;其他基金的提取比例和管理辦法,國家有統一規定的,按照統一規定執行,沒有統一規定的,一律上報總局財務司核定。
(二)“三社”按《電影、新聞出版企業財務制度》第六十七條的規定,進行利潤分配。
十、資產管理。
(一)資產包括流動資產、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外投資等。
(二)總局直屬事業單位應當建立健全現金及各種存款的內部管理制度;對應收及暫付款項應當及時清理結算,不得長期掛賬,對確實無法收回的應收及暫付款項,要查明原因,分清責任,按有關財務制度的規定進行核銷,核銷后報總局財務司備案。
(三)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必須按照財政部及國家有關銀行賬戶管理的規定開設銀行賬戶。單位財務部門統一開立賬戶,單位內部的非財務部門不得開設賬戶。
(四)總局直屬事業單位應按照《國家稅務總局系統固定資產管理辦法》及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固定資產管理。
1.年度內需要購置的固定資產,應編入年度預算報總局批準(“三社”按本規定第八條第二款相關內容執行)。
2.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機關政府采購辦法》的規定,屬政府采購范圍的項目,必須按規定進行招標采購。
3.根據《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國有資產處置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98]國管財字第20號)的有關規定,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包括總局機關服務中心下屬金三環賓館、煙臺培訓中心、北戴河培訓中心)處置單位價值原值十萬元以上和一次性處置價值原值二十萬元以上的固定資產,報總局財務司審核并經其主管局領導批準后,按國家及總局有關固定資產的管理規定進行處置。年終時應將本年固定資產處置結果匯總報總局財務司備案。
(五)總局直屬事業單位超過一年(含一年)或不超過一年但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上(含100萬元)的對外投資,報本單位主管局領導批準,并報總局財務司備案;不超過一年且投資額在100萬元以下的對外投資,報總局財務司備案。
(六)各事業單位不得對外借出款項和提供資產擔保,如確有必要,必須經其主管局領導審批。
十一、負債管理。
(一)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單位的負債包括:借入款項、各種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各種應繳款項等。其中,各事業單位的“借入款項”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辦理借款之前報總局財務司審核并經其主管局領導批準。
(二)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三社”按有關企業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流動負債和長期負債的財務管理。凡向銀行申請貸款500萬元以上的(含500萬元),“三社”應報其主管局領導批準。
(三)總局直屬事業單位要嚴格控制負債規模,對不同性質的負債分別管理,及時組織清理,保證在規定的期限內進行償還、繳納,不得長期掛賬。
十二、財務清算。
(一)總局直屬事業單位發生劃轉撤并時,應當進行財務清算。
(二)總局直屬事業單位進行財務清算,應當成立財務清算機構,在上級主管部門和有關部門的監督指導下,按有關劃轉撤并財務清算的規定,對單位的財產、債權、債務等進行全面清理,編制財產目錄和債權、債務清單,提出財產作價依據和債權、債務處理方法,報總局主管部門核準后處理。
(三)財務清算工作中要做好國有資產的移交、接收、劃轉和管理工作,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并妥善處理各項遺留問題。
十三、總局各直屬事業單位發生變更工商登記或社團法人登記的,必須在有關部門批準之日起的30天內,報總局財務司備案。
十四、財務會計報告和財務分析。
(一)財務會計報告是反映單位一定時期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總結性書面文件。其中,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收支情況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主要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會計報表附注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等。
(二)總局各直屬事業單位按總局預算管理級次,逐級上報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二級會計單位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報總局財務司;基層會計單位年度財務報告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并抄送總局財務司,其中,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單位的財務會計報告,在報送上級主管部門以前,應由中介機構進行審計,并附中介機構審計報告。
(三)總局各直屬事業單位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應按財政部決算通知規定及主管部門要求的格式和期限報出。
(四)總局各直屬事業單位應在年度財務會計報告中,對本單位的財務狀況進行財務分析。其中,執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單位的財務分析指標包括:經費自給率、人員支出比率、公用支出比率、資產負債率等;執行企業會計制度的單位應按企業財務分析的方法,如趨勢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等,對本單位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分析。
十五、總局直屬事業單位應按照《會計電算化工作規范》和《會計電算化管理辦法》的規定,實施會計電算化管理。
十六、財務監督。
(一)總局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財務規章制度以及《國家稅務總局系統內部財務審計辦法(試行)》等有關規定,對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含下屬單位)的財務活動進行內部財務審計和監督。
(二)總局直屬事業單位應建立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加強會計監督,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定期開展對本單位內部及下屬單位的內部財務審計和檢查。
十七、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基本建設投資的財務管理,按照國家及國家稅務總局有關規定辦理。
十八、總局直屬事業單位可根據本規定的原則,制定下屬單位的財務管理規定,并報總局財務司備案。
十九、本規定自2003年1月1日起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
2010-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保健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若干規定的決議
1979-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2005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6-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植樹節的決議
1979-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全民國防教育日的決定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06年修訂)
2006-06-29中國公民出國旅游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關于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
2015-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3-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湘潭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2-05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
2009-09-09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
2009-05-06關于加強中央企業班組建設的指導意見
2009-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