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外交方針和政策,積極推進國家民委對外交流工作的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國家民委委外事工作的領導和管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關于全國外事管理工作的若干規定》的通知(中發(2000)17號)等文件精神,遵照外事工作“統一領導、歸口管理、分級負責、協調配合”的原則,結合國家民委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暫行規定。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外交大權在中央、外事工作授權有限是外事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則。在對外交往中要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對外方針政策以及外事工作規章制度,切實維護國家的整體利益和尊嚴,必須堅持地方服從中央、局部服從整體、小局服從大局、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的原則,嚴守國家秘密,自覺遵守外事紀律。
第二章 外事管理體制和審批權限
第二條 委黨組統一領導并根據授權管理全委系統的外事工作。
第三條 國際司按職責和授權,協助委黨組對委內和系統的外事工作進行組織協調和綜合歸口管理。
第四條 委系統各單位的外事處、國際合作處(或辦公室)負責歸口管理本單位的外事工作。
第五條 各單位因公派出人員及邀請境外團組和個人,參加或舉辦國際會議,出境文藝演出和各類展覽,簽訂雙邊和多邊合作協議,接受境外團體和個人捐贈,按辦文程序報國家民委,由國際司審核報批。國際司根據任務及審批權限分別報委領導審批,或報國務院及有關部委審批。
第三章 因公臨時出國的管理原則和要求
第六條 因公臨時出訪,必須有明確的公務任務和實質內容,組團人員要少而精,必須按批準的方案執行,不得繞道,不得增加出訪國家和地區(包括香港),不得延長在外停留時間。
第七條 黨政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出訪,要與其公職身份相稱,出訪經費要嚴格控制在本單位外事經費預算之內,同一部門的主要領導,原則上不能同團出訪或同時分別率團出訪同一國家或地區。
第八條 凡可由較低級別人員完成的任務,不得派較高級別人員出訪;凡可由專業人員完成的出訪任務,不得派遣非專業人員出訪。
第九條 國家民委代表團出訪,代表團組成人員由國際司商有關部門和單位,并報委領導審批。
第十條 委屬各協會、學會等民間團體均不得組織跨地區、跨部門的出國團組,委機關各單位因工作需要組織跨地區、跨部門的出國團組,須事先商報國際司審核批準,并根據規定向有外事審批權的各地外辦發商函。
第十一條 參加委系統外組織的雙跨團組,應嚴格按照外交部外管函(2000)426號文件執行,由組團單位書面征求國家民委的意見,按審批權限報批。
第十二條 離退休人員原則上不派遣出國執行公務,特殊情況確需出國執行公務的,經征得原所在單位同意后,報國際司審批。
第十三條 企業單位確因實施具體經貿項目需要組團出訪,出訪人員范圍僅限于與該項目有直接關系的單位和人員,無關人員及黨政機關人員不得參團,確因項目需要出國招商、參加展覽或文藝演出,應提前6個月報國際司立項審批。
第十四條 有外派勞務權限的企業單位,按外經貿部(1995)外經貿發459號文規定,外派(包括港澳地區)勞務人員(含研修生)必須經過培訓,獲取《外派勞務人員培訓合格證》后,方可派出。護照等手續在當地辦理。
第四章 舉辦或參加國際會議的規定
第十六條 由各單位牽頭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須有明確主題和內容,確定與會人員名單,并提前10個月報國際司立項,在未立項之前,任何單位不得對外許諾簽約。會議批準后,對確定應邀的國外與會人員,不能以觀光旅游的身份與會。
第十七條 各單位人員在收到國(境)外參加國際研討會的邀請或通知后,應弄清主辦會議人員或組織的背景、資信和會議內容、邀請范圍,會上有無涉臺問題等情況,必要時由國際司征求我駐外使(領)館的意見,并根據實際情況考慮應邀與會。
第十八條 凡出國參加議題較大、邀請范圍廣的國際會議,應由國際司確定牽頭單位,統一組團與會。
第五章 接受境外基金的管理規定
第十九條 各單位及人員接收境外基金會(含國外合作基金會)的贊助,須向國際司提前書面申請,并附協議意向草案,注明項目的內容、目的、成果及接受資助的前提條件等,獲準后方可正式對外聯絡和申請。
第二十條 資助申請獲境外基金會等機構批準或雙方簽約后,將資助的書面文件(包括通知書、協議、備忘錄、會議紀要等)副本報國際司備案,并嚴格執行協議。
第二十一條 境外基金會資助的項目涉及聯合開展國內社會調查統計的,要嚴格限定調查統計的內容、范圍、規模,不得接受有損國家利益的附加條件。原則上不允許境外機構和人員直接參與國內調查。
第二十二條 凡涉及了解我政治、民族、宗教等領域的敏感調查項目一律不予批準。
第六章 涉外文化和教育場所的管理
第二十三條 根據外交部的有關規定,委屬各單位一般不主動邀請外國駐華使(領)館人員到學校等場所演講、座談,或舉辦講座,如有特殊需要,應報國際司或當地外辦,經同意后方可發出邀請。
第二十四條 外國駐華使(領)館人員要求到所屬各單位參觀、座談、舉辦講座等,應提前報國際司或當地外辦,同意后方可安排。
第七章 報文辦事程序
第二十五條 各單位組團出訪(包括會議、洽談、考察、學術交流、文藝演出等)或個人因公出訪,必須嚴格執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出國管理工作的有關規定,嚴格把關。出訪團組和個人一般須在2個月前(文化團組、展團,赴港澳臺地區的團組和個人須提前3個月)以司局級單位向國家民委寫出書面請示。
第二十六條 出訪請示須明確出訪時間、地點、任務及經費落實情況,要附上外方邀請信和日程安排的復印件(包括漢語譯文),并須簡要說明邀請者的背景。
第二十七條 文藝演出團組、出國辦展團組除具備上述要求外,還須出示雙方意向書、演出節目單或展品目錄,以及需要說明的其它材料。待批準后方可與對方簽署正式協議。
第二十八條 各單位邀請外國團組和個人來訪,須向國家民委書面請示。請示須說明邀請目的、被邀請方的背景材料、在華日程、經費負擔等情況。外賓離境后2周內,寫出接待工作情況總結。
第二十九條 有關外事工作對外行文,包括發往國務院有關外事部門和我國駐國外使(領)館的電文(包括密電),由國際司辦理,文電的制發必須嚴格按國辦(2000)31號文件規定辦理,導致電文泄密和延誤的要追究其責任。
第三十條 出訪團組和人員都要接受我駐外使(領)館的領導,回國后,在2周內書面向國家民委寫出總結報告,同時報國際司備案。
第八章 護照簽證的管理
第三十一條 因公護照是出境人員的重要身份證件,其申請與管理由國際司負責。
第三十二條 申請出國簽證由國際司統一辦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繞過國際司和地方外辦、外交部直接送至外國駐華使(領)館辦理。
第三十三條 出訪人員領取護照時,須交押金并在回國三周內,將護照交國際司或本單位外事部門管理。
第三十四條 赴港澳臺地區的通行證,外派漁工的海員證,參照以上執行。
第九章 禮賓接待
第三十五條 委領導出訪和回國由國際司、辦公廳或有關司領導送迎。
第三十六條 國外副部級以上的來訪團組,由國際司統一協調報批。外賓在北京出入境時,一般由國際司一位司長和有關部門負責同志到機場迎送。如有需要,請國家民委一位副主任到機場迎送。
第三十七條 副部級來訪團組到外地訪問,一般由國際司一位司長或處長陪同。如有必要,商有關業務部門負責人陪同,并在接待計劃中一并請示。
第三十八條 在京其他部委接待的外國團組和駐京使館的官員拜會國家民委,由國際司統一安排、協調。需要業務司司級干部出面接待的,報主管外事的副主任審批。處級以下干部出面接待的,由國際司商有關業務司確定。
第三十九條 凡涉及新聞宣傳的外事活動,在國際司備案后,由國家民委新聞辦公室辦理。
第十章 紀律與監督
第四十條 各單位在對外工作中必須認真貫徹執行中央的對外方針政策。涉外人員在對外活動中要提高警惕,嚴守國家秘密,嚴格遵守外事紀律和外事規章制度,遇有問題,要及時請示報告,對外做到統一政策、統一紀律,不得各行其是。
第四十一條 各單位應加強對所屬單位外事活動的監督檢查。對違反對外方針政策、外事紀律和外事工作規章制度的人員,各級外事部門應會同紀檢、檢察機關認真查處、監督糾正。對情節嚴重、影響惡劣者,要嚴肅處理,并在一定時期內不允許其出國。對重大外事違紀事項的處理結果要及時逐級上報。
第十一章 附 則
第四十二條 本規定由國際司負責解釋,執行中遇有問題應及時與國際司聯系。
第四十三條 涉及港澳臺的事項由港澳臺僑辦負責,參照上述規定辦理。
第四十四條 本規定自印發之日起施行。
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96修正)
1996-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老干部離職休養的暫行規定》的決議
1980-09-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問題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失效]
1998-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中吉國界的補充協定》的決定
2000-04-29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奧林匹克標志保護條例(2018年修訂)
2018-06-30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
2006-03-21存款保險條例
2015-02-17關于印發《出國留學經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11-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實施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
1970-01-01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關于推進物聯網有序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3-02-05國務院關于印發循環經濟發展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的通知
2013-01-23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做好2011年電力運行調節工作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0-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