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16日經衛生部部務會議討論通過,現予以發布,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二○○五年四月三十日
第一條 為了及時查明傳染病病因,提高傳染病診療水平,有效控制傳染病流行,防止疫情擴散,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第四十六條(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本規定適用于病因不明的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的解剖查驗工作。
第三條 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工作應當在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的具有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資質的機構(以下簡稱查驗機構)內進行。
設區的市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本轄區傳染病防治工作實際需要,指定具有獨立病理解剖能力的醫療機構或者具有病理教研室或者法醫教研室的普通高等學校作為查驗機構。
從事甲類傳染病和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其他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的機構,由省級以上衛生行政部門指定。
第四條 查驗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有獨立的解剖室及相應的輔助用房,人流、物流、空氣流合理,采光良好,其中解剖室面積不少于15平方米;
(二)具有尸檢臺、切片機、脫水機、吸引器、顯微鏡、照相設備、計量設備、消毒隔離設備、個人防護設備、病理組織取材工作臺、儲存和運送標本的必要設備、尸體保存設施以及符合環保要求的污水、污物處理設施;
(三)至少有二名具有副高級以上病理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其中有一名具有正高級病理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醫師作為主檢人員;
(四)具有健全的規章制度和規范的技術操作規程,并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
(五)具有尸體解剖查驗和職業暴露的應急預案。
從事甲類傳染病和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的其他傳染病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解剖查驗機構的解剖室應當同時具備對外排空氣進行過濾消毒的條件。
第五條 醫療機構為了查找傳染病病因,對在醫療機構死亡的傳染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進行尸體解剖查驗,并告知死者家屬,做好記錄。
第六條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有關部門通知,對在醫療機構外死亡、具有傳染病特征的病人尸體應當采取消毒隔離措施;需要查找傳染病病因的,經所在地設區的市級衛生行政部門批準,進行尸體解剖查驗,并告知死者家屬,做好記錄。
第七條 解剖查驗應當遵循就近原則,按照當地衛生行政部門規定使用專用車輛運送至查驗機構。
第八條 除解剖查驗工作需要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對需要解剖查驗的尸體進行搬運、清洗、更衣、掩埋、火化等處理。
第九條 醫療機構應當向查驗機構提供臨床資料復印件,并與查驗機構辦理交接手續。
第十條 查驗機構應當指定一名主檢人員。查驗人員在尸體解剖查驗前,應當認真查閱有關臨床資料。
第十一條 解剖查驗工作應當嚴格遵守有關技術操作規范和常規,并符合傳染病預防控制的規定。
對解剖查驗中的標本采集、保藏、攜帶和運輸應當執行《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等規定。
解剖查驗過程中采集的標本,應當在符合生物安全要求的實驗室進行檢驗。
第十二條 在解剖查驗過程中,對所產生的醫療廢物應當按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進行處理。
第十三條 從事尸體解剖查驗工作的病理專業技術人員在解剖查驗全過程中應當實施標準防護措施,嚴格遵守有關技術操作規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交叉感染、環境污染造成疫病播散。查驗機構要做好有關技術人員的健康監護工作。
第十四條 查驗機構應當盡快出具初步查驗報告,并及時反饋相應的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或者衛生行政部門。
醫療機構根據初步查驗報告、病理報告和病原學檢驗報告,綜合臨床表現,盡快明確診斷,并按規定報告。
第十五條 尸體解剖查驗工作結束后,病理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對尸體進行縫合、清理。查驗機構應當在所在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或者按其提出的衛生要求對尸體、解剖現場及周圍環境進行嚴格消毒處理。
解剖查驗后的尸體經衛生處理后,按照規定火化或者深埋。
第十六條 停放傳染病或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的場所、專用運輸工具以及使用過的單體冰柜均應當按照規定嚴格消毒。
第十七條 有關單位和個人違反本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據《傳染病防治法》、《執業醫師法》、《醫療機構管理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進行相應處理,并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行政處分;造成嚴重后果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醫療機構未經批準,擅自對病因不明并具有傳染病特征的病人尸體進行解剖查驗的;
(二)查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在解剖查驗過程中,未按規定采取有效的消毒、防護、隔離等措施的;
(三)查驗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出具虛假查驗報告的;
(四)查驗機構未按規定履行查驗職責的;
(五)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違法情形。
第十八條 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的規定,為查找傳染病病因,對傳染病病人尸體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尸體進行解剖查驗,衛生行政部門應當保障工作實施經費,對工作人員采取有效的衛生防護措施和醫療保健措施。
第十九條 本規定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任命的名單(2010年2月26日)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2000-08-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埃及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海南省人民代表會議代行海南省人民代表職權的決定
1988-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蒙古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8-06-26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5-03-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勞動教養的補充規定》的決議
1979-11-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生產建設兵團設置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反分裂國家法
2005-03-14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2013-12-11國務院關于印發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的通知
2013-11-12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部委管理的國家局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修改《期貨交易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2-10-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中國人民銀行貨幣政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3-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2-01-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外國投資者并購境內企業安全審查制度的通知
2011-02-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0-02-15中華人民共和國私營企業暫行條例
1988-06-2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