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麻風病推行大規模的聯合化療(MDT)工作,已取得顯著的近期療效。為評估MDT的遠期療效和對畸殘的影響,特制訂療后監測實施方案如下:
一、MDT監測的目的:
(一)觀察病情變化,及時發現復發病例,并予以治療;
(二)及時發現、處理麻風反應和神經損害,預防和減少畸殘。
二、MDT監測的起始時間:
不論患者MDT實際療程多久,均以完成規定療程即開始計算其監測時間。即多菌型(MB)方案者規則接受24個月MDT劑量后(24個月療程可在36個月內完成。每月自服藥物不得少于20天,此月才計入療程;連續中斷治療超過4個月者須重新開始治療);少菌型(PB)方案者規則接受6個月MDT劑量后(6個月療程可在9個月內完成。每月自服藥物不得少于20天,此月才計入療程;連續中斷治療3個月以上者,須重復6個月療程)。
三、MDT監測期:
現規定:用MB方案治療者為10年,用PB方案治療者為5年。
各型患者在MDT后達到規定的監測期,如未見復發,即為完成監測。
四、MDT監測的內容:
(一)各型監測期患者,在達到臨床不活動(即臨愈,指麻風活動性癥狀完全消失,皮膚查菌陰性)前,仍應監測其近期療效。MB患者及PB原查菌陽性患者,每年需臨床檢查和皮膚涂片查菌各一次。PB原查菌陰性患者,每年需臨床檢查一次,出現有可疑皮損者則需作皮膚涂片查菌。
(二)各型監測期患者,在達到臨床不活動(臨愈)后,每年需臨床檢查一次。MB患者及PB原查菌陽性患者每兩年及完成監測時,需作皮膚涂片查菌一次。
(三)監測期間,必要時可酌情隨時進行臨床檢查、皮膚涂片查菌及皮膚活檢。
五、MDT監測的實施:
(一)要主動、廣泛地向患者及其家屬、基層衛生人員、行政領導等有關人員宣傳MDT后監測的意義和具體措施。
(二)使患者認識到在完成MDT后,有發生復發或麻風反應、神經損傷的可能性,并將如何識別復發和/或麻風反應的早期癥狀與體征的知識,向患者交待清楚,要求他們在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時,立即向專業機構報告和接受檢查。
(三)在監測期,專業人員應按規定定期上門訪視患者,或請患者到指定機構接受檢查。
(四)每次的監測結果,均應及時記錄。
(五)縣(市)專業機構,每年應按不同型別、療程等,分別匯總應監測及實際監測人數、復發人數和反應人數,并做出初步評價后逐級上報。
六、完成監測后的隨訪:
完成MDT監測后的患者,每2-3年需隨訪一次,必要時進行有關檢查。應鼓勵他們與專業機構保持聯系,以期及時發現個別復發或麻風反應病例。隨訪期的檢查可由專業機構或經過專業培訓的鄉、村醫務人員進行,并予以記錄。
對有畸殘、保護性感覺喪失和慢性眼疾等患者,仍需要給予長期的關心和醫療照顧。
七、MDT復發定義及其診斷標準:
(一)定義:麻風患者完成WHO聯合化療的規定療程或達到臨床不活動(臨愈)后,重新出現的病情的活動(不包括麻風反應)。從管理的目的出發,分為早期復發和晚期復發。
(二)診斷標準:
1、早期復發:各型麻風患者完成聯合化療的規定療程后,病情進步,但尚未達到臨床不活動(臨愈)時,出現下列情況者可考慮為早期復發:
(1)原皮損緩慢地加重、擴大和/或出現新皮損,和/或伴有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加劇;
(2)多菌型患者皮膚涂片查菌任一個部位較前增加至少2+,并見到完整菌;原皮膚查菌已陰性的少菌型患者經過重復檢查出現陽性結果;
(3)皮損活檢有活動性麻風特異性病理改變。
2、晚期復發:各型麻風患者完成聯合化療的規定療程,并達到臨床不活動(臨愈)后,出現下列情況者可考慮為晚期復發:
(1)原有的皮損再現、擴大和/或出現新的皮損與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
(2)皮膚查菌陽性(經重復檢查),并見到完整菌;
(3)皮膚活檢有活動性麻風特異性病理改變。
診斷為復發者,臨床上應注意與麻風反應相鑒別(尤其是與Ⅰ型反應區別。方法可參見《全國麻風聯合化療工作會議資料匯編》第17頁)。僅有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加劇者,應排除無痛性神經炎。如疑為多菌型復發,應進行鼠足墊接種證實。
(三)確定復發病例程序要求:
1、對懷疑復發的患者,必須經縣級以上兩位有經驗的專業防治人員詳細了解病史,作全面臨床、細菌和病理檢查,分析復發原因,排除分型錯誤、選擇治療方案不當、治療不規則、提前停藥等引起的治療失敗病例,做好各項記錄。對MB復發患者不要急于重新治療。初步診斷為復發者,應上報省級專業防治機構復查確診。凡考慮為多菌型復發者,省級專業防治機構應即與衛生部全國麻風疫情監測總站(設在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聯系,組織鄰近地區的專家會診確認。
2、專家會診確認,考慮為多菌型復發、且任一部位皮膚查菌細菌密度≥3.0者,有關省或會診專家即應與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聯系,安排有關單位作鼠足墊接種證實,以檢測其麻風菌的活力和/或對MDT各種藥物的敏感性。在完成接種取材后,立即開始抗麻風治療。
3、已確診的復發病例,由省級專業防治機構上報衛生部全國麻風疫情監測總站。
八、MDT復發病例的處理:
復發病例應列為現癥病人管理,各型患者均應采用MDT的MB方案規則治療至臨床不活動。如系利福平或氯苯吩嗪耐藥菌所致,則應變更用其它藥物的聯合化療。
附:關于DDS單療患者的愈后監測。因種種原因仍單用DDS治療的患者,其監測、復發診斷及其處理,規定如下:
(一)監測期:從達到臨床不活動(臨愈)開始,MB患者監測10年,PB患者監測5年。完成監測后轉為隨訪。監測和隨訪要求同MDT監測所述。
(二)單療復發診斷標準:DDS單療患者達到臨床治愈后,出現同MDT晚期復發情況者可考慮為復發。
(三)單療復發病例的處理:均應以WHO的MDT方案治療至臨床不活動,不允許再繼續單用DDS治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航道法
2014-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2009年12月26日)
200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表演和錄音制品條約》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決定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事訴訟特別程序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港口法
2003-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1989-02-2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銀行辦理結售匯業務管理辦法
2014-06-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常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8-15國務院關于組建中國鐵路總公司有關問題的批復
2013-03-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農業部關于加快轉變東北地區農業發展方式建設現代農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11-30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的實施意見
2010-04-0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體育總局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運動員文化教育和運動員保障工作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30國務院關于試行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的意見
20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