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29日第5次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二00三年十月十七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范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以下簡稱保障措施條例),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依據保障措施條例進行的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相關活動,適用本規定。
第三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以下簡稱商務部)負責保障措施產業損害的調查。涉及農產品的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由商務部會同農業部進行。
第二章 損害的認定
第四條 損害,是指由于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生產同類產品或者直接競爭產品的國內產業造成嚴重損害或者嚴重損害威脅。
嚴重損害是國內產業受到的全面的和重大的減損。
嚴重損害威脅是明顯迫近的嚴重損害,如果不采取措施將導致嚴重損害的發生。
第五條 在確定進口產品數量增加對國內產業造成的嚴重損害或嚴重損害威脅時,應當考慮以下因素:
(一)進口產品增長情況,包括進口產品的絕對和相對增長率和增長量;
(二)增加的進口產品在國內市場中所占的份額;
(三)進口產品對國內產業的影響,包括對國內產業在產量、銷售水平、市場份額、生產率、設備利用率、利潤與虧損、就業等方面的影響;
(四)造成國內產業損害的其他因素。
對嚴重損害威脅的確定,應當依據事實,審查被調查產品出口國的生產能力、庫存情況、出口能力和對中國出口繼續增加的可能性等因素,而不得僅依據指控、推測或者極小的可能性。
第六條 商務部在確定進口增長對國內產業的影響時,應當依據確實的證據,客觀、綜合地評估影響國內產業狀況的各種可量化的指標,而不得僅根據個別指標作出裁決。
第七條 同類產品,是指與被調查進口產品相同的產品;沒有相同產品的,以與被調查進口產品的特性最相似的產品為同類產品。
直接競爭產品,是指與被調查進口產品雖然不是同類產品,但是與被調查進口產品具有相近的用途和較強的可替代性,且具有直接競爭關系的產品。
第八條 在確定同類產品和直接競爭產品時,可以考慮以下因素:產品的物理特征、化學性能、生產設備和工藝、產品用途、產品的可替代性、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評價、銷售渠道、價格等。
第九條 商務部在進行產業損害調查時,應當為進口產品的使用者、消費者等提供陳述意見、提交證據的機會。
第十條 保障措施案件的產業損害調查期通常為立案調查開始前的三至五年。
第三章 產業損害調查
第十一條 利害關系方申請參加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活動的,應當自保障措施調查立案公告發布之日起20日內向商務部提出參加調查活動的申請,辦理有關登記。同時,可以對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中的產業損害發表意見,提供相應證據。
第十二條 利害關系方包括以下范圍:
(一)被調查產品的外國(地區)生產者、出口經營者、國內進口經營者,或者該產品生產者、出口經營者、進口經營者的行業組織或者其他組織;
(二)被調查產品的原產國(地區)、出口國(地區)的政府及其代表;
(三)國內同類產品的生產者、經營者,或者該產品生產者、經營者的行業組織或者其他組織;
(四)其他。
第十三條 利害關系方參加調查活動,應當出具相關身份證明。利害關系方為企業或者其他組織的,應當出具營業執照等登記證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
委托代理人參加調查活動的,應當出具代理人身份證明及授權委托書;委托律師作代理人的,應當委托中國律師事務所及中國執業律師,并應當出具授權委托書、律師事務所營業執照、律師執業證明。
第十四條 商務部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的對象包括國內生產者、國內進口經營者、國內購買者、國內最終消費者、國外出口經營者、國外生產者等。
第十五條 商務部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聘請有關產業、財會、經貿、法律等方面的專家提供咨詢意見。有關專家應當承擔相應的保密責任。
第十六條 商務部采取問卷、抽樣、聽證、技術鑒定、實地核查等調查方式進行產業損害調查。
第十七條 商務部向利害關系方發放的調查問卷包括國內生產者調查問卷,國內進口商調查問卷,國內用戶調查問卷,國外生產者、國外出口商調查問卷或者其他類型的調查問卷。
第十八條 利害關系方應當按問卷規定的方式和時間返回答卷。如需延期,應當在答卷截止日期的7日前向商務部提出書面申請并說明理由。是否同意延期,由商務部決定。
第十九條 商務部可以對利害關系方進行實地核查。實地核查前,應當將核查的主要目的和內容提前通知有關利害關系方。
第二十條 應利害關系方請求或者根據調查需要,經有關國家(地區)同意,商務部可以派出人員赴該國家(地區)對有關產品的生產能力、投資擴產、庫存、原產或轉口及企業間的關聯關系等情況進行調查。
第二十一條 商務部可以要求利害關系方按照規定提交或者補充書面材料,利害關系方也可以主動向商務部提交書面材料。
第二十二條 應利害關系方的請求,或者商務部認為有必要的,可以舉行產業損害聽證。
第二十三條 參加產業損害調查的利害關系方認為其所提供的資料及相關證據有必要保密的,應當在提交資料的同時向商務部提交該資料的非保密概要,或者分別提交該資料的保密文本和公開文本。
第二十四條 參加產業損害調查的利害關系方不提供資料及相關證據的非保密概要或公開文本的,或者不提交非保密概要或公開文本理由不充分的,商務部可以對該資料不予考慮。商務部如果認為提供的資料不需要保密時,可以要求利害關系方撤銷保密申請。
第二十五條 在產業損害調查過程中,應訴產業損害調查的利害關系方應當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利害關系方不如實反映情況、提供有關資料的,或者沒有在合理時間內提供必要信息的,或者以其他方式嚴重妨礙調查的,商務部可以根據已經獲得的事實和可獲得的最佳信息作出裁定。
第四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參加產業損害調查的利害關系方在向商務部提交任何文件及證據材料時,均應提交中文正本一式5份,并同時提交相應的電子文本(計算機軟盤或光盤)一式3份。
第二十七條 商務部產業損害調查,依據國家語言文字主管部門規定的規范中文為正式語言和文字。利害關系方所提供的任何文件、資料、信息應當為規范中文。非中文資料應提交中文譯文及原文,并以中文譯文為準。非中文資料如未附有中文譯文將不被視為有效的和合法的證據材料。
第二十八條 本規定由商務部負責解釋。
第二十九條 本規定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本規定施行之日,原國家經貿委頒布的《保障措施產業損害調查與裁決規定》(國家經貿委令[2002]第47號)同時廢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超過批準用地面積不大的新建房屋是否可以用罰款代替責令限期折除的答復
1991-10-0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的決定(1998)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2001)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已修正)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八條、第三百四十二條、第四百一十條的解釋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直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
2019-12-30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港水域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國務院關于開展優先股試點的指導意見
2013-11-30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
2010-04-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統籌推進新一輪“菜籃子”工程建設的意見
2010-03-09國務院關于200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01-07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2009-12-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危險化學品安全生產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和成員的函
2009-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