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令
部令 第30號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已于2014年12月15日由環境保護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部長 周生賢
2014年12月19日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縣級以上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對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以下稱排污者),責令采取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的,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時,應當責令排污者改正或者限期改正違法行為,并依法實施行政處罰。
第四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實施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的,應當依法向社會公開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限制生產延期情況和解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的日期等相關信息。
第二章 適用范圍
第五條 排污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日最高允許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限制生產措施。
第六條 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可以責令其采取停產整治措施:
(一)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或者篡改、偽造監測數據,或者不正常運行防治污染設施等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二)非法排放含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嚴重危害環境、損害人體健康的污染物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三倍以上的;
(三)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年度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
(四) 被責令限制生產后仍然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污染物的;
(五)因突發事件造成污染物排放超過排放標準或者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的;
(六)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第七條 具備下列情形之一的排污者,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超過重點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予以處罰,可以不予實施停產整治:
(一)城鎮污水處理、垃圾處理、危險廢物處置等公共設施的運營單位;
(二)生產經營業務涉及基本民生、公共利益的;
(三)實施停產整治可能影響生產安全的。
第八條 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責令停業、關閉:
(一)兩年內因排放含重金屬、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等有毒物質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受過兩次以上行政處罰,又實施前列行為的;
(二)被責令停產整治后拒不停產或者擅自恢復生產的;
(三)停產整治決定解除后,跟蹤檢查發現又實施同一違法行為的;
(四)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嚴重環境違法情節的。
第三章 實施程序
第九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前,應當做好調查取證工作。
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的證據包括現場檢查筆錄、調查詢問筆錄、環境監測報告、視聽資料、證人證言和其他證明材料。
第十條 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前,應當書面報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案情重大或者社會影響較大的,應當經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案件審查委員會集體審議決定。
第十一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前,應當告知排污者有關事實、依據及其依法享有的陳述、申辯或者要求舉行聽證的權利;就同一違法行為進行行政處罰的,可以在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或者行政處罰聽證告知書中一并告知。
第十二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的,應當制作責令限制生產決定書或者責令停產整治決定書,也可以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載明。
第十三條 責令限制生產決定書和責令停產整治決定書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一)排污者的基本情況,包括名稱或者姓名、營業執照號碼或者居民身份證號碼、組織機構代碼、地址以及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姓名等;
(二)違法事實、證據,以及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的依據;
(三)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的改正方式、期限;
(四)排污者應當履行的相關義務及申請行政復議或者提起行政訴訟的途徑和期限;
(五)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的名稱、印章和決定日期。
第十四條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自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之日起七個工作日內將決定書送達排污者。
第十五條 限制生產一般不超過三個月;情況復雜的,經本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延長,但延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個月。
停產整治的期限,自責令停產整治決定書送達排污者之日起,至停產整治決定解除之日止。
第十六條 排污者應當在收到責令限制生產決定書或者責令停產整治決定書后立即整改,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將整改方案報作出決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并向社會公開。整改方案應當確定改正措施、工程進度、資金保障和責任人員等事項。
被限制生產的排污者在整改期間,不得超過污染物排放標準或者重點污染物日最高允許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排放污染物,并按照環境監測技術規范進行監測或者委托有條件的環境監測機構開展監測,保存監測記錄。
第十七條 排污者完成整改任務的,應當在十五個工作日內將整改任務完成情況和整改信息社會公開情況,報作出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的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并提交監測報告以及整改期間生產用電量、用水量、主要產品產量與整改前的對比情況等材料。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自排污者報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之日起解除。
第十八條 排污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決定自行終止:
(一)依法被撤銷、解散、宣告破產或者因其他原因終止營業的;
(二)被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依法責令停業、關閉的。
第十九條 排污者被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按照相關規定對排污者履行限制生產、停產整治措施的情況實施后督察,并依法進行處理或者處罰。
第二十條 排污者解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后,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在解除之日起三十日內對排污者進行跟蹤檢查。
第四章 附 則
第二十一條 本辦法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解釋。
第二十二條 本辦法自2015年1月1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小企業促進法
2017-09-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2000修訂)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塞浦路斯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5-04-25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正確理解和執行《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一條第二款的答復
1992-01-3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于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
1981-12-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郵票過渡性安排的意見
1998-07-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根廷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表決議案辦法
2003-03-04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放射性藥品管理辦法(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經營者集中申報標準的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衛星地面接收設施接收外國衛星傳送電視節目管理辦法(2018修正)
2018-09-18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廣告管理條例
1987-10-26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知識產權保護與執法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0-10-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水域灘涂養殖發證登記辦法
2010-05-2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廣西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12-07基礎測繪條例
2009-05-12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
2009-05-12民用機場管理條例
2009-04-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切實抓好工作落實的意見
2008-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保稅核查辦法
2008-03-31國務院關于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08-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