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日期:2003-1-30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
1997年到期國債還本付息工作即將開始,同往年相比,雖然今年由財政部門組織兌付的到期國債品種相對減少,各地財政部門仍要本著維護國家利益和國債信譽,保護投資者權益的宗旨,發揮各級財政部門管理職能的作用,組織、協調好本地區國債的兌付工作。為便于部署工作,根據我部下發的“關于下發《1997年到期國債還本付息辦法》的通知”(財國債字〔1997〕14號)規定,現將財政部門辦理到期國債兌付的若干具體規定通知如下:
一、今年財政部門辦理還本付息的國債有:
1.1992年向社會發行的五年期國庫券,該債券于今年4月1日到期,計息期5年,計息本金不變,利息分段計付:1992年4月1日至1993年6月30日,計息期1.25年,年利率10.5%,不實行保值貼補;1993年7月1日至1997年3月31日,實行保值貼補,保值期3.75年,保值期內,在年利率13.86%的基礎上,加人民銀行公布的1997年4月份保值貼補率計算利息。利率按單利計算,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每百元到期國債本息計算公式為:100+100×1.25×10.5%+100×3.75×(13.86%+保值貼補率)。
2.以前年度到期應兌未兌的各類國債(不含1993年五年期國庫券),仍可繼續辦理兌付手續,計息辦法按原規定辦理,逾期兌付不加計利息。1992年五年期國庫券變造為1992年三年期國庫券的變造券,暫不予辦理兌付,對各地已經收繳、封存的變造券,繼續按原規定封存、妥善保管,待兌付期截止后,再另文規定。為防止誤收誤兌變造券,1992年三年期國庫券1995年7月1日到期應兌未兌的,在兌付期內仍按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財國債字〔1995〕43號文件規定,到當地財政部門指定的國債服務部辦理兌付,未設立國債服務部的地方,可由當地人民銀行指定網點辦理。各指定兌付網點對新發現的變造券仍按原規定處理。
3.1989年至1991年發行的特種國債已分別于1994年-1996年全部到期,但至今仍有一部分特種國債沒有兌付,各級財政部門的經辦單位要做好到期特種國債的催兌工作,主動同原交款單位聯系辦理該債券的兌付事宜。
4.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在全國各地托管庫托管的1992年五年期國庫券的兌付,財政部今年仍委托各省級財政部門負責券面的清點、驗收及券面銷毀工作,具體辦法按財國債字〔1996〕6號文件辦理。
二、今年財政部門辦理到期國債的正常兌付期為1997年4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為便于掌握兌付進度及兌付資金的使用情況,各地財政部門應于4月份兌付高峰期內報送兌付旬報,5-7月份報送兌付月報。兌付旬、月報表的格式按財國債字〔1992〕31號文件的規定辦理,報送時間為每下一旬、月的第三天。為保證兌付高峰期資金能夠及時到位,各地可根據本地區的兌付情況及時向財政部報送兌付報表。從1997年8月1日起進入國債常年兌付期,各地在常年兌付期內仍應繼續報送國債常年兌付月報表。各地財政部門接收交易所托管庫的兌付券面數不統計在財政部門兌付旬、月報表中,該部分券面的兌付資金,由財政部直接向證券交易所撥付。
三、正常兌付期終了,各級財政部門應在40天(1997年9月10日)內,據實向財政部報送“1992年五年期實物國庫券兌付券面匯總清單”及相對應的兌付報表,并注明截止日期為1997年7月31日,財政部在審核無誤后,下發委托銷毀令,原則上要求上述券面在10月31日前銷毀。
1997年11月30日后,各地財政部門應將全年的兌付帳務結清,于1998年1月10日前,將“1997年財政部門還本付息收尾報告表”報財政部,“還本付息收尾報告表”的內容包括從1996年12月1日起至1997年11月30日止的實際兌付數;同時,將“國債兌付匯總清單(不含已下發委托銷毀令部分)”報財政部,“國債兌付匯總清單”的兌付數加上“1992年五年期實物國庫券兌付券面匯總清單”的兌付數,應等于“1997年財政部門還本付息收尾報告表”的實際兌付數。1997年11月30日后的常年兌付業務納入下一年度統一結算。
四、各級財政部門應加強對國債兌付資金的管理,兌付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不得挪用,以保證兌付工作的順利開展。兌付期內,各地要隨時掌握兌付資金的使用情況,合理調度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為保證兌付資金落到實處,各經辦單位在辦理機構的大宗兌付時,要本著“先收券,后付款”的原則,以實物券面為依據辦理兌付。財政部在與各地進行兌付資金結算時,以實物券面為結算依據,對于代保管單及其他自制憑證一律不予結算。
五、財政部門辦理1997年到期國債兌付的兌付費按原規定辦理。其中按規定由省級財政部門統一掌握的1‰國債兌付勞務費,由各省級財政部門統一掌握,應用于財政、銀行、郵政及其它非銀行金額機構等直接對個人辦理國債兌付業務的柜臺經辦人員和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代辦集體兌付人員的勞務支出。各地要按照財政部門國債管理工作職能的要求,管好、用好兌付勞務費,根據本省情況制定本地國債兌付勞務費管理辦法,確保兌付勞務費落到實處。
六、各級財政部門在國債兌付中要加強反假防假工作,嚴格把住柜臺審驗關。要針對近年來社會上發現的假券特征,結合國債兌付政策的宣傳等有關業務,進行兌付工作人員崗前培訓,提高業務人員素質。各地對兌付中發現的假券要按有關規定處理,特別是發現機制批量假券時,要立即報告當地公安機關立案處理,并上報財政部。
七、1997年已兌付國債券的銷毀工作于10月31日前結束,銷毀工作應嚴格按照財國債字〔1996〕36號文件執行。各地在接到財政部下達的委托銷毀通知書后,須在指定的時間內按照文件規定程序進行國債券的銷毀,銷毀的各年度國債券面應同財政部下達的委托銷毀通知書中的數字相符。銷毀工作結束后,要及時上報公證部門出具的國債券銷毀公證書,國債券銷毀公證書是財政部最終審核兌付資金結算的依據。公證書中的文字表述及附表中各項內容(含各券種的名稱、數額)須填寫清楚,并加蓋各項印章,否則無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一號
2013-03-15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八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關于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7-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西班牙王國關于移管被判刑人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2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1984-05-11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2006年修正)
2006-02-28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9)
2019-03-02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國家安全審查試行辦法
2015-04-20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
2015-01-05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植物新品種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內蒙古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1-06-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11-2015年)的通知
2011-02-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泰安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1-01-28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近期兩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情況的通報
2010-10-12國務院關于印發玉樹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