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便于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以下簡稱“派出機構”)充分發揮對中央工交企事業單位的財政監督作用,嚴格按照國家各項財政,稅收法規,幫助、督促中央企事業單位加強財務管理,現根據國務院批準的財政部“三定”方案和中編辦〔1994〕195號《關于財政部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有關問題的批復》精神,就授權財政部駐各地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監督檢查中央工交企事業單位財務收支等有關事項做以下具體規定。
一、對企業所得稅解繳及返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1.按《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財政部(94)財法字第3號《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94)財預字第9號《關于聯營企業繳納所得稅后有關預算問題的規定的通知》、(94)財稅字第009號《企業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規定》、財工字〔1995〕54號《關于做好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入庫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和(93)財預字第145號《中央預算收入對帳辦法》規定,督促檢查中央企業和中央企事業單位參與聯營企業、中外合資(合作)企業的所得稅及時足額就地繳入中央金庫。定期檢查企業所得稅交庫情況,摸清欠交原因,及時向財政部匯報,并提出解決企業欠稅的措施。
2.按財政部財工字〔1995〕54號文件規定,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上報的中央企事業單位與地方企業共同參與投資中外合資(合作)企業,有關出資比例、分成比例和應返所得稅等材料,就地進行審查并簽署意見后上報財政部辦理返還事宜。
二、審查企事業單位年度財務決算
3.負責中央企事業單位財務決算的審查,查出違紀問題,按財政部財監字〔1995〕1號《財政監察專員辦事機構工作暫行規定》和有關財務制度規定就地處理,并將“財政監察檢查結論和處理決定”抄報財政部工交司、監督司,同時抄送企業主管部門。中央工交各部門(總公司)對直屬企業年度決算的批復,要抄送當地派出機構。
4.年度財務決算已經過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出具查帳報告的企業,應在規定時間內連同會計師事務所等社會中介機構的查帳報告一并報送當地派出機構;派出機構可選擇部分企業對社會中介機構查帳報告的真實性、公正性進行抽查。由財政部指定中介機構查帳的,原則上不再審查其年度決算,如有需要,財政部可委托派出機構對社會中介機構進行重點檢查。
三、加強財務管理和財政監督,審查有關財務事項
5.按《企業財務通則》、《企業會計準則》(以下簡稱“兩則”)和有關財務制度,對中央企業實施財務管理和財政監督。
6.加強對中央工交各部門直屬事業單位財務收支執行情況,以及由這些直屬事業單位興辦的各種公司和中央工交各部門在各地開辦的經營性公司的財務管理和財政監督。
7.按財政部財工字(1995)22號《國有企業興辦企業若干財務問題的暫行規定》規定,對中央企業興辦的各種性質的企業,從國有資產轉讓、注冊資本金來源、企業性質等方面進行監督,對企業興辦的全民所有制企業,要納入中央預算管理。
8.根據財政部(94)財工字第194號《關于印發<關于工交企業制定內部財務管理辦法的指導意見>的通知》規定,各地派出機構要積極幫助、指導、督促中央企業建立合理、科學、有序的內部財務管理辦法。中央企業內部財務管理辦法要報當地派出機構審查備案。
9.加強對專項撥款的管理,各地派出機構對財政部撥給中央企事業的科技三項費用和企業技術改造資金、電子工業生產發展基金,應及時了解情況,監督企業、事業單位嚴格按規定使用。
10.為了防止國家財政收入的流失和企業發生新的潛虧,對中央企業發生的固定資產、存貨等損失的核銷要認真審查,并根據財政部(94)財工字第406號《關于編審1994年國有工業企業年度決算的通知》規定,嚴格企業成本費用管理,對企業遞延資產分期攤銷計劃和實際處理情況進行審查監督。對中央企業資本公積金和盈余公積金轉增資本金事項予以審批。
11.按照財政部有關規定,審查中央企業壞帳損失。對企業按規定上報財政審批的壞帳損失金額,大型企業(按統計口徑,下同)損失在50萬元以下、中型企業在30萬元及以下、小型企業在10萬元及以下的,報經省級派出機構認真審查后可直接批復,并報財政部備案。對壞帳損失大型企業在50萬元以上、中型企業在30萬元以上、小型企業在10萬元以上的,由派出機構審查簽注處理意見后報財政部審批。
12.按財政部財工字〔1995〕18號《關于企業住房制度改革若干財務問題的規定》規定,負責核定中央企業交納住房公積金因資金不足需在管理費用中列支事宜。
13.按財政部(94)財稅字第009號、(94)財工字第406號文件和
勞動部、財政部批準中央企業工效掛鉤方案,審查企業工資列支,工效掛鉤方案執行情況和所得稅前扣除事項等事項。
14.負責審查批準中央工交各部門所屬二級行政性公司行政經費預算(包括外事經費),并報財政部及有關工交部門備案。有關經費開支標準和范圍可比照所在地行政管理部門有關規定辦理。
四、做好中央財政非稅收性專項收入征管工作
15.按國務院、財政部有關規定,監督檢查鐵路建設基金、民航基礎設施基金的征收、使用情況。
16.按國務院辦公廳國辦發〔1993〕34號《關于籌集三峽工程建設基金的通知》和財政部(93)財工字第176號《關于三峽工程建設基金繳納入庫問題的通知》規定,負責三峽工程建設基金的征收管理和監繳入庫工作。
17.按財政部(94)財綜字第138號《國有住房出售收入收繳管理實施辦法》、財綜字〔1995〕32號《關于中央單位國有住房出售收入解繳和使用問題的通知》規定,負責中央企業國有住房出售收入的征收工作,并對確需減免照顧企業提出的申請經當地派出機構審核簽署意見后報財政部審批。
18.負責財政部授權的其他非稅收性中央專項收入的征管工作。
五、做好中央企事業單位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和收益收繳工作
19.按財政部(94)財工字第295號《國有資產收益收繳管理辦法》規定,負責中央企業國有資產收益的收繳工作。根據財政下達的收繳方案,及時辦理繳庫,并按月(季、年)編報國有資產收益匯總表,按規定時間報送財政部和國家國有資產管理局。
20.加強對中央工交企業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對中央企業清產核資、國有資產轉移、損失等事宜予以監督,要及時了解各類國有資產存量變化情況,督促企業做好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工作,維護國有資產權益不受侵犯。
六、建立信息制度
21.各地派出機構除按有關規定向部里報送有關報表情況外,還要圍繞宏觀經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經常地及時地向部里反映中央企業生產經營情況,財務管理好的經驗和管理不善的事例,并深入解剖一兩個有代表性企業,定期寫出分析報告,注意發現影響中央財政預算和全局的帶傾向性的問題,及時以書面材料向部里反映。
各地派出機構審查批準中央企事業單位有關問題的文件材料,在上報財政部同時,應抄送有關中央工交部門備案。
國務院各工交部門要積極支持各地派出機構的工作,在對所屬企業下發有關財務會計制度以及專項撥款和涉及勞動工資等內容的有關文件時,請抄送各地派出機構。
本規定所指工業交通企業,包括中央國有供銷企業以及歸口工業部門管理的醫藥、煙草商業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