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則
第一條 預審工作是公安機關的一項專門業務,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組成部份,是刑事訴訟程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第二條 預審工作的任務是:揭發與證實被告人的全部犯罪事實,追查其他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弄清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判明犯罪性質;注意檢驗核實偵察所獲的罪證材料是否確鑿,彌補和糾正偵察工作的疏忽和錯誤,以達到不放縱敵人,不冤枉好人的目的。
第三條 預審工作的范圍,由拘留、逮捕人犯開始,經過審訊,搜集證據,直至結束預審進行處理或移送人民檢察院起訴為止。
第四條 省(市、區)地(市)縣(區)公安局要分別設置預審處、科、股。根據實際需要配備足夠數量的預審干部。各級預審部門可以分別配備處、科、股級預審員。
第五條 預審工作必須嚴格遵守黨的政策和國家法律,貫徹實事求是,重證據,重調查研究,嚴禁逼供信的方針。不準引供、誘供、指名問供,更不準刑訊逼供。
第六條 案件的審理期限,按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不得超過二個月。案情復雜,期限屆滿不能審結的案件,需經同級人民檢察院報請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批準,延長一個月。特別重大、復雜的案件,延長后仍不能審結的,需經同級人民檢察院,按規定上報全國人大常委會批準延期審理。
第七條 在辦案工作中,各級公安機關的領導,要充分發揚民主,允許發表不同意見。絕不允許對發表不同意見,即使是發表錯誤意見的同志進行打擊報復,“戴帽子”、“抓辮子”、“打棍子”。預審人員必須具有堅定的無產階級立場和嚴肅認真的工作作風,敢于堅持原則,說真話,不說假話,無私無畏。要努力學習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學習國家法律、歷史、社會和科學知識,認真鉆研業務,不斷提高政治、業務水平。
(二)逮捕、拘留、搜查
第八條 公安機關決定逮捕人犯的時候,須擬具《提請批準逮捕書》,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提請批準逮捕書》禁止援引經秘密偵察手段獲得的材料。
第九條 逮捕人犯一般由預審部門負責執行。預審部門應當根據人民檢察院的《批準逮捕決定書》或者人民法院決定,填寫《逮捕證》,立即執行逮捕。如果逮捕未獲或因故需要撤銷逮捕時,應當書面通知原批準、決定逮捕的人民檢察院或人民法院。
第十條 在執行逮捕、拘留人犯時,要向被逮捕、拘留人出示《逮捕證》、《拘留證》,宣布逮捕、拘留,并令被逮捕、拘留人在《逮捕證》、《拘留證》上簽名,如果拒絕簽名,應加以注明。拘捕人犯可以使用戒具。如抗拒逮捕、拘留,可以采取適當的強制方法,在必要的時候,可以使用武器。
第十一條 拘留、逮捕人犯后,除有礙偵察或者無法通知的情況外,應當將拘留、逮捕原因和羈押處所,在二十四小時以內,通知被拘捕人的家屬,或者他的所在單位,并通知被拘捕人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或公安特派員。
第十二條 在執行逮捕、拘留人犯的同時和拘捕人犯之后,為了收集犯罪證據、查獲犯罪人,可以對人犯以及可能隱藏罪犯或者犯罪證據的人的身體、物品、住處和其他有關的地方進行搜查。除緊急情況外,搜查應經縣以上公安機關領導人批準,并開具《搜查證》。
第十三條 在搜查的時候,應當有鄰居或者其他見證人、被搜查人或者他的家屬在場。搜查婦女的身體,應當由女工作人員進行。搜查后,必須制作《搜查記錄》,需要扣押與案件有關的證物和違禁品,必須填寫《扣押物品清單》。對重要的證據材料,還要令被搜查人寫明是從其本人那里查獲的。對于犯罪現場和隱藏重要證物的地方,應當加以拍照。搜查記錄應當向被搜查人或其家屬和證人宣讀,并由搜查人、被搜查人或其家屬和見證人簽名或捺指印。如果被搜查人或其家屬在逃,或者拒絕簽名,應在記錄上注明。
《扣押物品清單》應填寫兩份,一份交被搜查人或者家屬;一份存入預審卷宗。
第十四條 對逮捕的犯人需要取保候審的時候,預審部門應當寫出書面報告,經縣或縣以上公安機關領導人批準,并令保證人遞交“保證書”。
(三)審訊犯人
第十五條 預審部門對受理的案件,要指定專人負責審理。審訊、調查不得少于二人。
第十六條 預審人員在受理案件后,應當迅速研究案件材料,制訂預審計劃。
第十七條 預審人員對被拘、捕的人犯在二十四小時以內,必須進行審問。在訊問時,首先訊問人犯是否有犯罪行為,讓他陳述有罪的情節或者無罪的辯解,然后向他提出問題。在發現不應該拘留、逮捕的時候,應立即釋放。
第十八條 預審人員在審訊中,對犯人的犯罪事實、動機目的、活動方式方法、與犯罪有關的人員,都要實事求是地追查清楚。對犯人的申訴和犯人提出的反證,都要認真查對處理。預審期間,嚴禁組織群眾對案犯進行批斗。
第十九條 在審訊中,需要使用證據揭發犯人罪行的時候,必須選擇時機,講究方式,注意保護檢舉人,防止泄露偵察工作秘密。預審人員向犯人提出的證據及犯人所作的回答,要在《審訊記錄》中寫明。
第二十條 審訊犯人每次都應當作《審訊記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令犯人書寫親筆供詞。《審訊記錄》要不失原意地記載犯人的供述,令犯人閱讀,如果記錄有遺漏或差錯的地方,允許犯人補充、修改,并令其逐頁簽名、捺指印。沒有閱讀能力的犯人,要向其宣讀《審訊記錄》。每次審訊后預審員和記錄員應在記錄末頁上簽名。
第二十一條 審訊少年犯時,必要的時候,可以邀請他的父母或監護人以及他所在學校的代表人參加訊問。審訊中要注意有無教唆犯罪的人。訊問聾、啞或者和預審人員互相不懂語言的犯人,應當有通曉聾、啞手勢的人或者翻譯人員參加。并且將這種情況記入審訊記錄。
(四)收集證據
第二十二條 預審人員對案件有關的一切線索材料,都必須深入調查研究,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夠證實被告人有罪或者無罪、犯罪情節輕重的各種證據。對收集到的證據,要反復核實,甄別真偽。
第二十三條 預審人員對收集到的物證,必須進行仔細檢驗登記、妥為保管,不要損壞、涂污和留上新的痕跡。對于不能納入卷宗的物證,應當拍成照片。對于容易損壞或變質的物證,應當以記錄、繪圖、拍照和制作模型等方法,加以保全。
第二十四條 向證人調查材料,應當了解證人同案件和犯人的關系。研究證人可能提供什么情況和能夠證明什么問題,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
第二十五條 在詢問證人的時候,要告知證人應當據實提供證言和故作偽證所應當負的法律責任。對證人所陳述的事實,應當問明來源和根據。對證人的證言應當作詳細記錄,或讓他親筆書寫證明。記錄應當由證人和調查人簽名。調查人不準向證人泄露案情或表示個人對案件的看法。嚴禁對證人威逼、引誘,使證人按照調查人的主觀要求提供證明。
第二十六條 公安機關使用的耳目和正在進行偵察的對象,不得作為證人。如遇有特殊情況,必須作證時,應當經縣或縣以上公安機關領導人批準。
第二十七條 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決案件中某些專門性問題的時候,應當指派、聘請有專門知識并且和本案當事人無利害關系的人進行鑒定。聘請鑒定人的時候,應當寫出聘請書,經公安機關領導人批準,通過鑒定人所屬機關、團體聘請。進行鑒定的時候,應向鑒定人送達各項需加檢驗鑒定的物品、文件、痕跡以及其他有關材料。鑒定人對所提出的問題,應當作出確切的書面說明和結論。預審員對鑒定結論如果發現不確切或有錯誤,可以重新組織鑒定,但不得強迫和暗示鑒定人或鑒定單位作出某種結論。鑒定結論應當由鑒定人或鑒定單位簽名蓋章。
(五)結束預審
第二十八條 結束預審的案件,必須具備犯罪事實、情節清楚,證據確鑿、充分,犯罪性質和罪名認定正確,法律手續完備的條件。預審人員要寫出結案報告,連同預審卷宗,送請領導審批。
第二十九條 對于應當受刑事處罰的犯人,要制作《起訴意見書》。對于應當免予起訴的犯人,要制作《免予起訴意見書》。對于起訴和免予起訴的案件,應將案卷材料、證據,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三十條 對扣押的物品,應當寫出《處理扣押物品清單》,逐項說明來源和處理情況,歸入預審卷宗。
第三十一條 人民檢察院退回補充偵查的案件,應當認真查對,在一個月內補充偵查完畢。如果主要罪行事實有改變,應當重新擬制《起訴意見書》,認為不需要起訴的時候,應當通知人民檢察院撤銷原《起訴意見書》,如果只是個別情節的補充變更,可以將補充或變更的材料書面通知人民檢察院。
第三十二條 辦案單位對決定釋放的被逮捕、拘留的人要做出審查結論,經領導人批準后,交被釋放人閱讀、簽字,并填寫《釋放通知書》,看守所憑《釋放通知書》發給被釋放人《釋放證明書》,釋放。
第三十三條 預審結束后,應當將全部案件材料加以整理,裝訂立卷。有關秘密偵察材料、審訊計劃和內部請示報告等文件,應另行立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刑事案件辦案期限問題的決定
1981-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2001修訂)
2001-06-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跨國收養方面保護兒童及合作公約》的決定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對《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條有關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2-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2016修訂)
2016-02-06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03年修訂)
2003-11-23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辦法
2015-04-06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任務分工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1年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1-02-28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關于統一內外資企業和個人城市維護建設稅和教育費附加制度的通知
2010-10-1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