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收港澳臺人士來內地(祖國大陸)攻讀研究生學位是國家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加強內地(祖國大陸)與港澳臺教育交流的重要渠道,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各有關單位務必高度重視,精心安排。
近年來,港澳臺人士報考內地(祖國大陸)攻讀研究生學位的人數逐年增長,對招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F將2003年從香港、澳門、臺灣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的招生辦法和招生簡章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各有關招生單位要進一步加強對港澳臺招生工作的領導,指定機構和專人負責此項工作,研究生招生辦公室要積極負責或參與做好招生各環節工作。要進一步加強和規范對港澳臺招生工作的管理,制訂、完善港澳臺招生工作辦法和程序。各招生單位參與港澳臺招生人員(含各級領導,招辦干部,導師及命題、制卷人員)應進行相對集中的學習,了解港澳臺政策,熟悉招生的規定、辦法和程序,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招生工作,不得隨意改變工作要求和程序。
二、關于港澳臺人士來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攻讀研究生學位的學費標準,為體現一視同仁、同胞之誼的精神,參照內地高等學校委托培養研究生的學費標準收取。請各招生單位按規定報有關部門審批。
三、要按國家有關規定認真編印好對港澳臺的招生專業目錄,還可編印宣傳材料。招生專業目錄要規范、準確,宣傳材料應體現本校特色,以使港澳臺人士盡可能詳細地了解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情況,利于他們選擇報考內地(祖國大陸)研究生。招生目錄和宣傳材料應及時寄往指定的報考點。
四、各招生單位不可自行放寬報考條件。如遇特殊問題,可與各報考點及時溝通情況,必要時報我部,以保持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對港澳臺招生政策的統一性。
五、香港和澳門報考點所需試卷,均由廣東省高等學校招生辦公室轉交。各招生單位要在2003年3月15日前將試題寄往廣東省高校招生辦公室。各招生單位不得將試卷直接寄到香港、澳門報考點。
六、各招生單位要注意把握好命題質量,制卷要規范,字跡要工整。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各招生學校要多錄取一些港澳臺學生。入學后要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關心其學習和生活,使他們時時感到祖國的溫暖。
附件:
1.2003年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從香港、澳門、臺灣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的辦法(略)
2.2003年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從香港、澳門、臺灣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簡章
3.2003年從香港、澳門、臺灣人士中招收研究生工作進程表(略)
4.招收港澳臺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袋樣式(略)
2003年內地(祖國大陸)高等學校從香港、澳門、臺灣人士中招收研究生簡章
一、報名
?。ㄒ唬┵Y格
1.應是香港、澳門或臺灣永久居民。
2.報考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碩士生)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學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四十歲以下。報考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以下簡稱博士生)須具有與內地(祖國大陸)碩士學位相當的學位或同等學歷,年齡一般在四十五歲以下。
3.品德良好、身體健康。
4.有兩名副教授以上或相當職稱的學者書面推薦。
?。ǘ﹫罂碱悇e
1.公費全日制研究生:
公費全日制研究生在學期間免交學費并享有學校獎學金。
2.自費全日制研究生、自費兼讀研究生:
自費研究生在學期間按學校的規定交納學費。
3.教育部為香港、澳門、臺灣人士設立的全日制獎學金研究生:
獲教育部獎學金的研究生除免交學費外,另發給獎學金:博士生每人每月750元人民幣,碩士生每人每月650元人民幣。
(三)報名時間
2002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
?。ㄋ模﹫罂嫉攸c
1.廣東省高校招生辦公室
地址:廣州市東風東路725號,郵政編碼:510080,
電話:(020)87766568,圖文傳真:(020)87776581
2.京港學術交流中心
地址:香港銅鑼灣摩頓臺5號百富中心16樓,
電話:(00852)28936355,圖文傳真:(00852)28345519
3.北京理工大學
地址:北京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5號,郵政編碼:100081,
電話:(010)68453458,圖文傳真:(010)68912285
4.澳門基金會(澳門教科文中心)
地址:澳門新口岸宋玉生廣場
電話:(00853)727066,727060,圖文傳真:(00853)727057
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可任選一地報名,并在該報名點安排的考場參加初試。
?。ㄎ澹﹫竺掷m
報名時考生須交本人居住地身份證副本;近期正面半身免冠同一底片的二寸照片兩張;學士學位證書或碩士學位證書副本(應屆畢業生可于錄取前補交)或同等學歷文憑;大學本科或攻讀碩士學位的成績單;體格檢查報告。報考費為500港元。不參加考試者不退報考費。
要求通訊報名者,應事先同自選的報考點聯系妥當,再寄送有關證明、表格及報考費,另加郵資及手續費100港元,并告知本人的通訊地址、聯系電話、傳真機號或E-Mail地址。
報考藝術類學校的考生按所報考學校招生專業目錄中的要求到學校報名(或函報)并到校參加考試。
?。┨顖笾驹?/p>
1.考生只能填報一所學校的一個專業。
2.報考教育部為香港、澳門、臺灣人士設立獎學金的研究生,還可兼報公費全日制或自費全日制研究生。
教育部在下列學校為香港、澳門、臺灣人士設立研究生獎學金: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師范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中山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
二、考試
入學考試分初試、復試兩個階段。
?。ㄒ唬┏踉嚳颇浚簣罂即T士生的須應試報考專業指定的兩門業務課及一門外國語;報考博士生的須應試報考專業指定的至少兩門業務課及一門外國語,均為筆試。筆試各科目的考試時間均為三小時。碩士生考生初試外國語滿分為100分,兩門業務課滿分各為150分〔其中工商管理碩士專業學位(MBA)的考試科目為外國語(滿分值為100分)、綜合能力(滿分值為200分)、管理(滿分值為100分)〕;博士生考生初試科目滿分各為100分。
初試合格者,復試與否及復試內容、方式由招生院校確定。
?。ǘ┏踉嚨攸c、時間
地點:廣州市:由廣東省高校招生辦公室安排。
香 港:由京港學術交流中心安排。
北 京:由北京理工大學安排。
澳 門:由澳門基金會(澳門教科文中心)安排。
時間:2003年4月26日至27日。
?。ㄈ驮嚨攸c、時間
地點:由招生院校確定。
時間:2003年6月5日之前。
三、錄取
招生院校根據考生的報名資料、考試成績、導師意見及體檢結果綜合評核后,確定錄取名單。錄取通知書于6月中旬由錄取學校函寄考生本人。獲教育部獎學金的通知書也由錄取學校寄發考生本人。
四、入學
新生于9月中旬前報到入學。具體時間由錄取學校在“入學通知書”中注明。新生報到時,由學校進行身體復查,不符合入學條件者,取消入學資格。
新生應按時報到,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報到者,須書面向學校請假,無故逾期兩周不報到者,取消入學資格。
五、學習年限
根據就讀專業的不同,全日制碩士生的學習年限為二年半至三年;全日制博士生的學習年限一般為三年。自費兼讀碩士生或自費兼讀博士生的學習年限不超過五年。
六、學位
課程學習合格、學位論文答辯通過,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者,可獲相應的學位證書。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業促進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1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13-03-17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2011-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執業醫師法
199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1993-02-22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1996-05-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暫行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社會保險費征繳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2016年)
2016-02-06浙江省石油天然氣管道建設和保護條例
2014-07-31中華人民共和國房產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修改《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
2012-11-13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
2010-1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9-05-0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