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15日)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第三次全教會精神和國務院批轉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推進民族貧困地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進程,提高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我部決定由民族司、人事司、師范司、督導辦以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負責實施在民族貧困地區開展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請根據"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和本通知的要求,抓緊制定你省(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規劃和實施方案。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培訓計劃")是貫徹第三次全教會精神、落實《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實施《跨世紀園丁工程》、推動和鞏固民族貧困地區"普九"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培訓重點。它對于改變我國民族貧困地區教育落后狀況,提高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帶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和現實意義,各地必須高度重視這項工作,要提高認識、周密組織,精心操作,扎扎實實搞好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
? 二、各地要把"培訓計劃"的實施和"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緊密結合起來,并納入省(區)教師培訓計劃之中,使之在民族貧困地區教師培訓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
? 三、"培訓計劃"是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為培訓目標,各地要從現有教育基礎出發,從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現狀出發,根據"培訓計劃"的目標要求和各省"普九"規劃目標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制定各自的培訓計劃和目標。
四、在開展這項工作時,要十分注意結合民族貧困地區教育工作和教師教育教學的實際,突出民族教育的特點,力爭通過實施"培訓計劃",在使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特別是少數民族教師)綜合素質有所提高的同時,使民族教育如"雙語教學"的教育教學水平等方面有所突破。
五、開展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主要靠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組織和領導,各地在周密部署和精心組織的同時,要在時間、條件、經費、制度上予以保證,把教師參加培訓的成績與教師的考核、職務勝任、評優獎勵等掛鉤,要加強對培訓工作的督導評估,不走形式,切切實實提高培訓效益。?
六、各地在開展教師培訓工作的同時要注意總結經驗,加強理論和科學研究,在培訓的實踐中不僅僅是從經驗層面上,還要從理論層面上不斷提煉研究成果,用新的卓有成效的成果指導和改進培訓工作。我部將在培訓工作的進程中,及時總結、提煉各地好的經驗和成果,組織開展交流,并選派有關專家對各地的培訓工作進行專題指導。?
七、請各省、自治區教委(教育廳)接到本通知后,盡快組織成立以教委主管領導為組長的"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領導小組,并于1999年12月25日前以省、自治區教委(教育廳)的名義將培訓計劃、實施方案及領導小組名單報送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辦公室(項目辦公室設在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電話:010-62003368,郵編:100088)。?
附件:
一、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
二、"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組織機構
??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
??我國592個國家扶持的貧困縣,其中少數民族地區占44%。592個貧困縣共有中小學教師170萬左右,約占中小學教師總數的19%。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從1995年到2000年在"二片"和"三片"地區組織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教育部《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中特別強調要加強農村、少數民族和邊遠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培訓。貧困地區,尤其是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培訓是繼續教育的薄弱環節,也是繼續教育的難點,其教師的素質成為制約貧困縣乃至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大"瓶頸"。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要提高對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的認識。加快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培訓步伐,提高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的綜合素質,建設好一支立志為民族貧困地區基礎教育事業獻身的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民族貧困地區實施義務教育的關鍵所在。為此,我部決定由民族司、人事司、師范司、督導辦及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共同負責實施在民族貧困地區開展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這是《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的培訓重點,是今后三年民族貧困地區培訓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實施指南,也是教育部推進民族貧困地區小學教育的普及和初中教育的發展的工作綱領。?
一、培訓計劃的提出?"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計劃"(以下簡稱"培訓計劃")以《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為行動指南,以《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程》為培訓目標,以配合"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的實施為主要任務,從"三個面向"的戰略高度,從21世紀對人才的要求出發,從民族貧困地區教師隊伍的現狀出發,通過具有主體參與的、具有指導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的專題培訓,使民族貧困地區全體教師的素質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一個明顯的提高,以適應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需要;適應農村經濟建設和為當地社會發展服務的需要;適應21世紀教育發展的需要。?
二、培訓目標?通過三年的分層次培訓,在民族貧困地區建立若干個具有較高水平和質量、起到一定示范作用的實驗區;總結和樹立1000所具有時代特點和典型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實驗校;為國家級、省級、地市級培養、選拔和推薦一批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使之在本地區基礎教育改革中發揮帶頭作用。同時,培養出三支隊伍,即培訓者的隊伍、骨干教師的隊伍和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力爭通過三年的培訓與實驗,建立符合民族貧困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構建出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三
大理論體系,即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的目標與內容體系、提高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途徑與方法體系及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考核與評價體系。?
三、培訓內容與形式?培訓內容是從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素質的現狀及教育教學工作實際需要出發,從21世紀對中小學教師素質的要求出發,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對中小學教師素質的要求出發,瞄準未來世紀科技、經濟及社會發展的需要而設置的。分為六個專題:?
1、中小學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與更新;?
2、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的建構與修養;?
3、中小學教師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策略與方法;?
4、中小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與應用;?
5、中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6、中小學教師心理健康素質的完善與發展。?
培訓主要以學校為主陣地,以教師自修--反思為主要模式,采取:?
1、專題培訓,專題總結"形式:"專題培訓"是一種啟蒙式的普及性的培訓形式。所謂"專題",就是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發現并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提煉出來。"專題培訓"就是提出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專題總結"是根據"專題培訓"過程中所提供的問題,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使之理論化、系統化,上升到理論高度的一種方法。
2、"強強聯合、強弱合作"形式:"強強聯合"指的是民族貧困地區中各具特點的貧困地區、各具特色的學校及各具特長的教師的跨地區、跨校、跨教研組之間的多向立體交流,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相借鑒、互相促進、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生動局面。"強弱合作"即組織強省、強校、強師去貧困地區、去處于弱勢的學校進行交流。這是一個雙向流動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在強校教師指導下的學習與進步和強校教師在民族貧困地區教師促動下的再學習和再發展是同步發生發展的。"強弱合作"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基礎不同、條件不同的各類學校的主動性與積極性,使民族貧困地區的教師和強省的教師在開展培訓中處于同一起跑線,通過互相促進,使相當數量的地區、學校、教師在不同領域和不同層次上各具特色。
3、"專家指導為主,短期培訓為輔"形式:各級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要充分重視發揮本地培訓機構、任職學校及教師的作用,使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力求使培訓過程貫穿在教師自培、自學、自練與培訓機構集中訓練的有組織、有計劃的活動之中。經過一至三年的培訓實踐,形成以教師自培、自學、自練為基礎,培訓機構的專家指導為主,短期專題培訓為輔,任職學校的組織運作、安排落實為保證的動態的協調統一的培訓模式。?四、組織和管理?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實行分工負責、分級管理。?
--為把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落到實處,教育部對培訓實行統籌規劃,宏觀指導,組織協調,監督檢查。并由民族司、人事司、師范司、督導辦及中央教科所聯合成立"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項目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委員會"。"項目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委員會"負責下發項目培訓計劃、培訓方案及指導性文件;負責指導、檢查、評估培訓情況;負責組織、協調跨省區的交流活動。
--根據培訓"計劃"的整體部署和項目管理程序,項目省、自治區要成立本地區相應的項目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領導小組組長由省、自治區教育行政部門主要領導擔任,進行項目立項工作,制定項目培訓規劃及實施方案。
--地(市、州、盟)、縣(區、市、旗)在省級項目培訓領導小組和專家指導組的領導和指導下,根據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制定的項目培訓規劃及實施方案,制定符合本地區實際的項目培訓規劃及實施方案。?
五、措施保障
--項目省、自治區要把此項培訓工作和"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結合起來,要建立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指導、推動、督導、檢查教師綜合素質的培訓與實施。
--各地(市、州、盟)、縣(區、市、旗)要建立和完善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督導評估制度,把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工作的評估檢查納入教育督導之中,列為實現九年義務教育、鞏固"普九"成果的重要內容。
--中小學校是教師培訓的主陣地,校長是教師培訓的第一責任人。學校要引入激勵機制,在政策導向上激勵教師參加培訓的積極性,教師參加培訓的成績要與教師的考核、評職定級、評聘任用、評優獎勵等項利益掛鉤。同時,校長又是培訓工作的計劃者、組織者、領導者和指導者,是全體教職員工在教育活動和管理活動中的帶頭人,校長還是上級教育行政部門領導和學校教師之間的中介人。因此,校長的教育思想、教育觀念的轉變及綜合素質的提高與培訓是至關重要的,要先行一步。
--項目省、自治區、地(市、州、盟)、縣(區、市、旗)及中小學校要充分運用督導評估的結果,發揮督導評估的導向和激勵功能。在科學、客觀的評價基礎上,使督導評估結果成為獎評學校和考核校長與教師的重要依據。? 我國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分布較廣,教師素質高低不等,經濟、文化發展又不平衡,這就決定了培訓工作不可能有一個統一的、不變的模式。各項目省、自治區、地(市、州、盟)、縣(區、市、旗)在全國統一的培訓計劃、培訓總目標和分期目標指導下,從各自特點出發,結合本地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培訓規劃和目標,扎扎實實地把培訓工作開展下去。?
六、行動計劃?
第一階段:確立實驗基地?1999年10月-11月下發《項目實施指南》,各地申報實驗基地?
第二階段:項目培訓實施?2000年2月召開項目工作會議?2000年-2002年1月項目培訓實施階段?
第三階段:項目培訓評估?2002年1月-5月項目培訓評估?2002年5月-12月各地選拔、推薦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及優秀成果
? 2003年3月出版實驗區中小學教師自編《培訓教程》?
2003年4月培訓工作進入深化階段 "21世紀民族貧困地區中小學教師綜合素質培訓"組織機構??
項目領導小組
組長 夏鑄 教育部民族司 司長
馬立 教育部師范司 司長
副組長 閻立欽中央教科所 所長教授
阿布都·吾壽爾 教育部民族司[]副司長
成員 劉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張強 教育部民族司民語處 處長
[]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特邀指導?
郭振有 教育部副總督學、教育部督導團?辦公室 主任
管培俊 教育部人事司 副司長
顧明遠
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 主任
談松華 教育部教育發展中心 教授
金學方 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定辦 主任
莊益群 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 黨委副書記
趙書生 中國教育報 總編
傅國亮 《人民教育》 總編
專家委員會?
主任 閻立欽 中央教科所 所長教授
副主任 劉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張強 教育部民族司民語處 處長
田慧生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委員
李文長 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 院長助理 王衛國 教育部研究室 處長
王旭明 教育部辦公廳新聞處 處長 宋永剛 教育部人事司干部培訓辦公室 主任
張林逸 教育部師范司培訓處 處長 趙建軍 教育部師范司培訓處 副處長
唐京偉 教育部師范司培養處 副處長 王定華 教育部基礎司高中處 副處長
程淑華 《人民教育》雜志三編室 主任 呂敏 全國中小學整體改革專業委員會 常務副主任
萬福 北京市宣武區教育學院 院長 于建福 國家高級教育行政學院培訓部 副主任、副教授
王寶祥 北京基礎教育研究所《班主任》雜志 總編 關鴻羽 北京市教育學院教管室 主任
白銘欣 北京普教研究所 所長 安寶生 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 教授
崔宇澄 北京教科院基礎教育研究所、現代教育技術研究室 主任 劉冠英 北京海淀區教科所 所長
趙大悌 北京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教授 趙小剛 北京海淀區教科所 副教授
賈曉波
天津教育學院教管系 主任 余鳳岡 天津市紅橋區教育局 局長
項目主持人
劉芳 中央教科所 副教授 張強 教育部民族司民語處 處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