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全國教育事業第十個五年計劃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3-26 · 7554人看過

 一、改革開放以來教育改革與發展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經過各級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國教育事業取得了歷史性的偉大成就,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前兩步戰略目標的實現,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教育正在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科技進步,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二十多年教育改革與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積累的寶貴經驗,為21世紀初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教育事業的大力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
  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以下簡稱“兩基”)的目標初步實現,全國有2541個縣(含縣級行政區劃單位)通過了國家組織的“兩基”驗收。學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長足發展。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迅速,在校生達到2500余萬人,高中階段學齡人口毛入學率提高到42%左右。職業技術教育、成人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大力發展,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熟練勞動者和實用技術人才。高等教育規模顯著擴大,到2000年,在學人數達到1100萬人左右,毛入學率從80年代初的2%左右提高到11%左右。研究生在學人數由1980年的2.2萬人增加到30.1萬人,累計畢業近60萬人。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派出留學人員和來華留學人員規模均得到較大發展。
  教育事業的發展,使我國人均受教育年限由80年代初的4.5年提高到目前的8年左右,每萬名從業人員中,專科以上畢業生由80人上升到400人左右,高中階段教育畢業生由1050人上升到1380人,初中畢業生由2600人上升到4000人,文盲從2800人下降到760人。我國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從業人員科學文化素質得到了較大提高。
  2、教育改革全面推進,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逐步提高
  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決定性進展。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實行“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體制,取得了明顯成效;國務院部門所屬高等學校管理體制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布局結構調整實現重大突破,部門辦學、條塊分割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性扭轉。辦學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社會力量辦學得到迅速發展。學校辦學自主權進一步擴大。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招生、收費、考試、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不斷深化。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全面展開。課程改革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正在抓緊進行。素質教育全面推進,教育質量和學生整體素質逐步得到提高。教育資源配置日趨合理,校均規模逐年擴大,辦學效益不斷提高。
  3、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取得豐碩成果,為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高等學校在推動科技工作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發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成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方面軍。建成了一批國家級科研基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為國民經濟建設解決了一批帶有全局性的重大關鍵技術問題,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取得明顯成效。近些年來,高等學校獲得的國家發明獎、科技進步獎分別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左右,得到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科研項目達到二分之一左右。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大大拓寬,完成了一批重大課題研究,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為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和學術繁榮作出了突出貢獻。
  4、教育投入不斷增加,辦學條件得到一定改善
  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體制基本形成。中央和地方財政對教育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人民群眾對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教育經費總量逐年增加。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從1990年的564億元增加到2000年的2563億元。同時,還適當使用了國內金融資金和世界銀行貸款。各級各類學校的校舍、教學儀器設備、圖書及體育設施等辦學條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5、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
  通過各種形式,改進和加強了教師的培養、培訓工作,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教師學歷合格率大幅度上升。民辦教師問題基本解決。教師生活待遇和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住房條件明顯改善。教師正在逐步成為受人羨慕的職業。
  6、教育法制建設成就顯著
  制定并頒布了《教育法》、《義務教育法》、《職業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師法》、《學位條例》等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以教育專門法和行政法規為骨干,以教育規章和地方性法規為補充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法律體系。教育督導制度不斷完善。

 二、“十五”期間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的形勢
  進入21世紀,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競爭的焦點是人才的競爭,是全民素質的競爭。人力資源在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人力資源的狀況歸根結底取決于教育發展的整體水平。綜觀世界教育現狀和未來國際形勢的發展,各國間人力資源素質的差距不但十分顯著而且將長期存在,國際間高層次人才爭奪會進一步加劇。為此,各國政府都更加重視教育,采取各種措施,把建設高質量教育作為21世紀的基本國策。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發展終身教育,積極構建終身教育體系,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革命性影響,大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主流。
  “十五”期間到2010年前后,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時期。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和對外開放的擴大,城鎮化進程的加快,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和加入世貿組織,對勞動者素質和人才結構的要求必將發生重大變化。21世紀,我國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教育更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因此,今后5到10年,必須堅定不移地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抓緊完成并不斷深化各項重大教育改革,加速教育事業的發展,把人力資源作為國家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大量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千方百計縮小同一些發達國家的差距,為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持續、健康發展,作出應有的歷史性貢獻。
  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困難。國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仍然較低,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規模偏小,從業人員中相當于高中文化程度的不到14%,大專以上學歷人員僅占4%左右。近年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雖在不斷增長,但占GDP的比例一直處于不發達國家的水平,教育經費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約我國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一些重大教育改革還有待不斷推進和深化。現有教育體系的靈活性和開放性不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未能全面形成,尚未建成完整的終身教育體系。義務教育普及、鞏固、提高的任務很重。學生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進一步改進和加強。實施素質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進展,現行的課程教材體系和考試評價制度不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中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和綜合素質有待盡快提高。辦學條件急需改善,教育手段現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較低。教育的外部大環境也須不斷改善。對于這些困難和矛盾,我們要有清醒的認識,增強緊迫感和歷史責任感,進一步采取措施,正確決策,逐步加以解決。

 三、“十五”期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戰略要點與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十五”期間,我國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黨的十五大和五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以及《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的要求,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努力構建一個充滿生機活力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社會全面進步需要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教育體系,為實現我國現代化建設第三步戰略目標奠定更加堅實的人才和知識基礎。
  基本原則是:
  --建設高質量、高水平的教育,努力將沉重的人口負擔轉化為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
  --發揮教育的先導性、全局性、基礎性作用,加快教育發展,特別是對一些急需的專業和領域,實施適度超前和跨越式發展,促進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更加緊密結合。
  --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改進并加強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區規劃、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的原則。
  --堅持社會主義教育的公平與公正性原則,更加關注處境不利人群受教育問題。努力為公民提供終身教育的機會。
  --正確處理普及與提高的關系。
  --貫徹規模、結構、質量和效益相統一的方針,把提高質量和優化結構擺在突出位置。
  --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制度創新。
  --加快教育法制建設,努力實現依法治教。
  (二)戰略要點
  根據我國的基本國情和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態勢,“十五”期間,我國教育的發展,在戰略上必須堅持下列幾點:
  1、全面提高民族的基本素質,鞏固、擴大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成果,確保其“重中之重”的地位。
  2、根據“發展是硬道理”的原則,努力滿足國家和人民群眾對教育的需求,積極擴大高中階段和高等教育的規模。
  3、適應國民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進行人才培養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4、面向未來的挑戰,努力在構建終身教育體系、教育手段現代化和教育信息化、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辦學、發展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三)2005年主要目標
  1、鞏固、擴大“兩基”成果
  在2000年初步實現“兩基”的基礎上,堅持將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掃除青壯年文盲作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鞏固并逐步提高“兩基”的水平和質量,進一步擴大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使初中毛入學率達到90%以上,輟學率控制在3%以下,青壯年非文盲率保持在95%以上。大力支持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義務教育。進一步加強流動人口子女與殘疾兒童少年的義務教育。
  2、發展學前教育
  積極發展學前三年教育,重視發展兒童早期教育,努力使城鄉兒童在入小學前能夠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城市地區基本滿足學齡前兒童入園(學前班)需求。
  3、以多種形式大力發展高中階段教育
  擴大各種形式的高中階段教育和初中后職業培訓在校生的規模,有步驟地在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努力爭取使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提高到60%左右,大中城市和經濟發達地區的初中畢業生基本能夠升入高中階段的各類學校。促進高中階段教育協調發展,使中等教育結構更趨合理,切合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完全中學的高、初中分離,鼓勵發展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溝通的高級中學,支持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中西部農村地區發展高中階段教育。
  4、采取各種措施積極擴大高等教育規模
  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增加到1600萬人左右,其中在學研究生規模達到60萬人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15%左右。繼續加快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發展并進一步辦出特色。派出留學人員和接收外國留學人員的規模穩步擴大。
  5、大幅度提高高等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創新、服務能力
  努力縮小一些高等學校與世界一流高校的水平差距,一批重點學科的教學科研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創造一批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極大地提高高等學校在解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能力。加快高校重點學科帶頭人、科研骨干和高新技術人才的培養。同時,采取各種切實可行的優惠政策,吸引優秀的海外人才回國從事科研、開發、科技成果轉化,進行學術交流。
  繁榮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推進學科基礎理論建設。充分發揮高等學校在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傳播先進文化、促進社會文明進步方面的重要作用。
  6、基本形成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教師隊伍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師德師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師學歷水平基本達到《教師法》規定標準,有條件的地區可進一步提高對教師學歷的要求。職業學校“雙師型”教師達到一定比例。高等學校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和博士學位教師的比例有較大提高。各級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的專業結構、職務結構和年齡結構更為合理。專任教師的數量、知識結構基本滿足學校的規模發展和課程改革的需求。
  7、辦學條件明顯改善
  各級各類學校的校舍、圖書、教學儀器設備、文體衛生設施均基本達到規定的標準,有條件的地方應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的標準。高等學校、職業學校具備專業要求的附屬實訓基地。
  努力及時進行中小學危舊校舍的改造、維修工作,加快學校水、電、氣及地下管道等基礎設施的改造。
  8、健全、完善教育法律體系
  建議修改《學位條例》和《義務教育法》,制定《民辦教育法》,調研、起草《終身教育法》,使教育法律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善。
  (四)2010年目標
  學前教育較好滿足社會需求。特殊教育辦學條件和水平顯著提高。全國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進一步提高,初中階段毛入學率超過95%。高中階段毛入學率有較大提高,在城市和發達地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各類高等教育在學人數達到2300萬人左右,其中研究生在學人數接近10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爭取達到20%左右。高等學校創新和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各項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深化。教育信息化達到較高水平。部分地區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全國教育布局結構更加合理。對外教育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全社會終身教育制度基本建立。

 四、“十五”期間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為確保實現“十五”計劃和2010年教育發展目標,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重在深化改革、加強機制創新和法制建設,不斷加大教育投入,著力實施六項工程。
  1、依法不斷增加教育經費,提高使用效益,保證教育改革發展的基本需求
  --把對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作為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領域,切實予以保障。進一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的教育投入保障制度。
  --中央本級財政教育經費占本級財政支出比例的增加,建議仍堅持“九五”后三年的做法。2001和2002年每年繼續提高一個百分點,同期,省級政府本級財政支出中教育經費的比例也應比照中央的做法不斷增長。
  --建議研究制定《教育經費保障法》,依法做到教育經費的“三個增長”,到2005年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達到4%,到2010年應進一步提高。
  --確保對農村義務教育的投入。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要通過轉移支付,加大對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的扶持力度。省級和地(市)級人民政府在安排對下級轉移支付資金時,要保證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需要。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確保原來用于農村教育的投入不能減少,而且應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逐年增加,保證教師工資的按時足額發放和中小學危房的及時改造。
  --建立健全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政府公共財政體制的教育撥款政策和成本分擔機制。地方各級政府要確保義務教育經費的投入并做到專款專用;非義務教育階段,在堅持政府增加必要投入的同時,根據群眾實際收入狀況,合理調整學費在培養成本中的比例。
  --適當運用財政、金融、信貸手段發展教育事業。合理利用銀行貸款,繼續爭取世界銀行貸款項目。積極開展教育儲蓄、教育保險工作。建立完善有關教育發展基金制度。
  --制定包括納稅率在內的有關法規和優惠政策,對納稅人通過非營利的社會團體和國家機關向農村義務教育的捐贈,在應納稅所得額中全額扣除。對勤工儉學、校辦產業和為學校提供教學科研服務及后勤保障的產業,繼續實行稅收優惠政策。鼓勵捐贈遺產用于辦學。
  --學校要發揚艱苦奮斗、勤儉辦學的精神。要科學合理地使用教育經費,經費增量部分主要用在學校發展的關鍵項目(領域)及其配套項目上;要加強規劃,防止結構性浪費,不斷提高經費使用效益。
  --完善教育經費的各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建立各級教育投入的評估制度,加強審計工作。
  --進一步完善并全面落實以“獎、貸、助、補、減”為主要內容的資助家庭困難學生的政策與制度。
  2、認真組織實施六項教育工程
  --素質教育工程
  改進、加強學校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并將其融入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加強中華民族優良傳統、革命傳統教育和國防教育,加強促進民族團結和維護祖國統一的教育,加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教育,倡導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加強科學文化基礎知識教育的同時,普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人文素養和科學素質。
  端正教育思想,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模式,采取多種形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
  改革教學內容,構建面向21世紀的教育課程體系,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程、內容、目標與標準,改革教學手段與方法。繼續減輕中小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尊重學生人格,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按照素質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種措施,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與專業水平,使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適應素質教育的需要。
  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監督辦法,增強教育質量評價和監督的客觀性、公正性和科學性,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評價和監督機制。
  --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
  中央政府繼續設立專項資金,實施“國家貧困地區義務教育工程”二期計劃(2001-2005年)和三期計劃(2006-2010年),進一步加大對貧
困地區義務教育的扶持力度。
  動員全社會以多種形式關心和支持貧困地區義務教育的普及工作,加強并認真組織實施教育對口支援工作,努力實現地區間教育事業的相對均衡發展。
  --西部教育開發工程
  配合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加強對西部地區教育的規劃、指導,在政策和經費方面對西部地區予以傾斜。支持西部地區發展基礎教育和中等職業技術教育。在西部地區試辦實用性強的二年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培養當地“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大力支持西部急需的高層次人才培養工作。中央設立專項經費支持西部每省(自治區、直轄市)重點辦好一批中等職業學校和一所較高水平的大學。支持西部地區師范院校建設。
  積極開展中央部門和東部地區對西部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推動西部地區城市對農村和邊遠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推動東、西部地區間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交流。
  采取多種形式加強和擴大對西部教育行政領導干部、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工作。同時,在西部大力推進現代遠程教育,加快擴建中國教育科研網,提高西部地區對發達地區和全國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能力。采取措施積極吸引海外和東部地區優秀人才參與西部教育大開發。
  --教育信息化工程
  要把教育信息化工程列入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重點支持并加快以中國教育科研網和衛星視頻系統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建設。建成一批網絡學校。完善高等學校的計算機網絡建設,加快數字圖書館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高等教育的信息環境。提高初、中等學校的計算機配備水平。2005年,全部高等學校、高中階段學校和部分初中、小學均能聯接國際互聯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地區,每所中小學都應設立計算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魏鳳陽

魏鳳陽

執業證號:

12102202010212094

遼寧法棟律師事務所

簡介:

畢業于遼工大公法學院法學專業,曾就職于遼寧省某基層人民法院,現服務于遼寧法棟律師事務所。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魏鳳陽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

2008-08-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2008修訂)

2008-04-2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由對外經濟貿易部行使原外國投資管理委員會的批準權的決定

1983-03-05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墨西哥合眾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6-06-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

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

中華人民共和國陸生野生動物保護實施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

國務院關于地方改革完善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

2013-04-10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

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

國務院關于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的批復

2012-02-13

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

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國務院令第567號)全文

2009-11-25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農民工培訓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0-01-21

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

2009-12-01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23

國務院關于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通知

2009-05-04

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09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09-03-27

草原防火條例(2008修訂)

2008-11-29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天等县| 建昌县| 临高县| 淄博市| 安宁市| 兰州市| 贡山| 右玉县| 上饶县| 广汉市| 延长县| 五峰| 清苑县| 闵行区| 韶山市| 郁南县| 芒康县| 龙里县| 汶川县| 南岸区| 宣汉县| 榕江县| 兴山县| 湖口县| 新昌县| 晋城| 温宿县| 嵩明县| 巢湖市| 进贤县| 江阴市| 灯塔市| 太谷县| 石阡县| 克山县| 张家口市| 黔西| 松原市| 平乡县| 石棉县| 广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