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月28日高檢辦發字(1988)第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
現將《人民檢察院法醫工作細則(試行)》和《人民檢察院文件檢驗工作細則(試行)》印發給你們,請一面試行,一面注意總結實踐經驗,以便今后進一步修改完善。
附件:
人民檢察院法醫工作細則(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
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結合人民檢察院法醫工作實踐,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人民檢察院法醫學檢驗鑒定工作的宗旨是:法醫工作要以辯證唯物主義思想為指針,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和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配合各項檢察業務,進行各種法醫學檢驗鑒定工作,以保證檢察機關履行法律的監督職能。
第三條 人民檢察院法醫工作的任務是:運用現代法醫學理論和技術,對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和公安機關移送審查批捕、
審查起訴案件中,有關人身傷亡和涉及法律的各種醫學問題進行檢驗鑒定。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法醫工作范圍:
一、檢察機關自行偵查的案件中,涉及人身傷亡的現場、尸體、活體、法醫物證及文證進行勘驗、檢查、檢驗鑒定。
二、審查公安、法院等機關出具的
法醫鑒定書,必要時進行復查復驗,并出具復核
鑒定書。
三、受理的各類案件中,有關活體損傷程序的鑒定。
四、配合刑事檢察部門參加公安機關偵查的重大傷亡案件的現場勘驗。
五、檢驗鑒定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直接受理的涉及人身傷亡的其他案件。
六、參加各檢察業務部門對重大疑難案件的討論,必要時組織法醫共同鑒定。
七、在檢察人員中普及法醫學知識。開展經驗交流和學術討論,組織以應用為主的法醫學科研工作。
第二章 勘驗 鑒定
第一節 現場勘驗
第五條 法醫參加現場勘驗的主要任務是:了解案情的經過。進行尸體、活體檢驗,發現和搜集犯罪的痕跡和物證,判斷傷亡原因和案件性質以及其他有關問題,分析判斷
犯罪分子在現場的活動情況,為偵查提供方向和范圍,為訴訟提供證據。
第六條 勘驗現場必須做到及時、全面、認真、細致。檢驗尸體、檢查活體,提取法醫物證以及其他檢材時,必須嚴格遵守法律的有關規定。
第七條 要如實反映現場情況,對尸體、活體上的損傷和暴力痕跡,以及其他可供鑒定的征象,及時進行記錄、繪圖、拍照或錄相。
第八條 復驗現場時要有明確的目的,盡量恢復現場原來的條件、全面客觀地分析研究,力求解決辦案中的疑難問題。
第二節 尸體檢驗
第九條 尸體檢驗鑒定的目的是:確定死亡原因,推斷死亡時間,判斷致死方式和手段,推斷致死工具,認定死亡性質(他殺、自殺、意外、或疾病死亡)。
第十條 尸體檢驗的對象包括:
一、涉及
刑事案件,必須經過尸體檢驗方能查明死因的尸體。
二、被監管人員中非正常死亡的尸體。
三、重大責任事故案件中死亡,需要查明死因的尸體。
四、醫療責任事故造成死亡,需要查明死因的尸體。
五、體罰虐待被監管人員,刑訊逼供,違法亂紀致人死亡,需要查明死因的尸體。
六、控告申訴案件中涉及人身死亡,需要查明死因的尸體。
七、其他需要檢驗的尸體。
第十一條 尸體檢驗包括尸表檢驗和解剖檢驗。檢驗要求全面、系統、應提取有關臟器和組織做病理組織學檢驗。必要時抽取胃內容物、內臟、血液、尿液等作毒物分析或其他檢驗;提取心血作細菌培養。對已埋葬的尸體,需要查明死因者,要進行開棺檢驗。
第十二條 尸體解剖可遵照一九七九年衛生部重新頒發的解剖尸體規則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三節 活體檢查
第十三條 活體檢查主要是對被害人、
被告人的某些特征、損傷情況、生理狀態、病理狀態和各器官、系統功能狀態等進行檢驗、鑒定。
一、個人特征:查明性別、年齡、檢查血型及生理、病理特征。
二、檢查人身是否有傷和損傷程度,推斷損傷性質、受傷時間、致傷工具等。
三、檢查有無被奸、妊娠、分娩以及性功能狀態,協助解決有無
性犯罪方面的問題。
四、查明人體有無中毒癥狀和體征,檢查體內是否有某種毒物,并測定其含量及人體途徑等。
五、檢查有關人的精神狀態,確定有無精神病及其類型,并斷定其辯認能力或責任能力。
第十四條 活體檢查一般由辦案人員帶領被檢人在法醫活體檢驗室內進行。被檢人因健康關系不能行動,可在醫院或家里進行。對婦女身體檢驗時,應由女法醫進行,無女法醫時,要有女工作人員在場。
第十五條 對傷害、疾病有關的活體檢驗,必須將被檢人的病歷及有關材料送交法醫鑒定人。涉及臨床醫學各科時,可聘請專家共同鑒定。
第四節 法醫物證檢驗
第十六條 法醫物證是指對案件的真實情況具有證明作用的人體組織器官的一部分或其分沁物、排泄物等。
第十七條 法醫物證檢驗鑒定的要求是:
一、血痕鑒定主要是檢驗檢材上是否有血,是人血還是動物血、屬何血型,出血部位以及性別等。
二、毛發認定主要是認定是否人毛,確定其生長部位、脫落、損傷的原因,有無附著物以及毛發性別、血型,比對現場遺留毛發與嫌疑人毛發是否相似等。
三、精斑鑒定主要是認定檢材上的否附有精斑,屬何血型等。
四、骨質鑒定主要認定是否人骨,是一人骨還是多人骨,從人骨上推斷性別、年齡、身高和其他個體特征,骨質損傷是生前還是生后形成以及致傷工具等。
第十八條 法醫物證檢驗的一般程序包括:肉眼檢查、預備試驗,確證試驗、種屬試驗、個人識別等。
第十九條 法醫物證的提取,包裝,送檢及保管應按不同種類的檢材,嚴格遵照有關規定進行。
第五節 文證審查
第二十條 法醫文證審查主要是對起證據作用的法醫鑒定書,司法精神病學鑒定書,
醫療事故鑒定意見書,病歷以及現場勘驗、調查訪問等文證材料進行審查,并出具文證審查意見書。
第二十一條 文證審審重點是審查材料的科學性、可靠性、準確性。檢驗記載是否全面、細致;檢驗方法是否規范、可靠;論點是否明確、清楚,論據是否科學、充分;結論是否客觀、正確,以及是否符合鑒定目的和要求的。
第三章 檢驗鑒定程序
第二十二條 法醫鑒定人員接到
委托書后,首先要查閱委托公函,并由送檢人填寫委托鑒定登記表;聽到送檢人介紹案件情況和鑒定要求;查驗檢材有無鑒定條件,核對名稱、數量。凡符合條件的應予受理,不能鑒定的,應說明理由。
第二十三條 法醫鑒定人進行各種檢驗時,必須全面、細致,要按檢驗的步驟、方法、嚴守操作規程,對檢驗中發現的各種特征和出現的結果,要做綜合分析、判斷,同時要進行復核。檢驗過程中,必須認真做好檢驗記錄,拍照。對尸體或法醫物證檢驗時,應留取一定數量檢材,以備訴訟階段復驗,或
重新鑒定。
第二十四條 法醫鑒定書要做到文字簡練、描述確切,通俗易懂,結論明確,并附照片和說明。
鑒定書內容包括:緒言、案情摘要、現場情況、檢驗所見,分析說明、結論。
確因檢驗條件不足,或技術水平所限,無法作出結論時,可出具分析意見,或送交上級鑒定機關鑒定。
第二十五條 鑒定書應由鑒定人簽名或蓋章,注明技術職務,并加蓋“刑事科學技術鑒定專用章”。
第二十六條 活體檢查、文證審查、物證檢驗自送檢時間始,應在一周內作出
鑒定結論。尸體檢驗需做毒物分析、病理組織學檢驗的,應在二周內作出結論。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時間,對疑難案件的鑒定,需進行復核和“會診”時,可根據具體情況,盡快作出鑒定結論。
第二十七條 檢驗鑒定結束后,應將案卷、病歷等復印材料和各種檢驗報告,檢驗鑒定記錄、圖片或照片、原法醫鑒定書等副本材料,編號整理,裝訂成卷,存檔備查。
剩余的檢材應退回送檢單位,對有研究價值的或可作為標本保存的檢材,在征得送檢單位同意后,方可保留。
第二十八條 委托鑒定單位在案件辦結后,應將案件處理結果告原鑒定單位法醫室,以便入卷備查。
第四章 工作原則
第二十九條 法醫鑒定人必須是醫學院、校畢業或有相應技術水平的醫師、士,經過半年以上法醫專業訓練結業的專職人員來擔任。
第三十條 法醫鑒定權必須由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法醫來行使。技術職務尚未評定的,經省級檢察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審查認可后,方可行使鑒定權。
法醫技術職務為:主任法醫師、副主任法醫師、主檢法醫師、法醫師、法醫士。
第三十一條 法醫鑒定人應由與本案件無利害關系的人擔任。凡屬《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之規定的鑒定人員。應主動加避。
第三十二條 法醫鑒定人進行檢驗鑒定時,有權審閱受理案件的全部卷宗,有權了解案情,調取物證;提審和詢問與鑒定有關的被告人或其他人員。有權重新勘驗現場,依法進行尸體、活體和法醫物證檢驗。
第三十三條 法醫鑒定人有權對非法或不符合法律程序的案件拒絕檢驗和鑒定;對鑒定依據不足或無鑒定條件的案件,法醫可以不出鑒定結論,任何人不能強迫鑒定人做出鑒定。
第三十四條 法醫鑒定人對自己作出的鑒定結論要高度負責。幾名鑒定人共同進行鑒定時,持不同意見者,有權不署名。
第三十五條 法醫鑒定人對自己職責范圍內的檢驗鑒定工作有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任何困難情況下,如偏遠地區現場勘驗,檢驗高度腐敗尸體等均不能借故拒絕檢驗,也不能拖延鑒定時間。
第三十六條 凡涉及黨和國家機密,個人隱私和不能公開的鑒定資料等,必須嚴格保密。
第三十七條 鑒定人接到各級人民法院的通知后,應出庭作證,出示鑒定書并闡明鑒定結論的科學依據,對案件當事人、辯護人,依照法律程序提出的與案件有關的法醫鑒定問題,鑒定人應予解答。與鑒定無關的問題,鑒定人有權拒絕回答。
第三十八條 對法醫作出的鑒定結論如果辯護人有異議或者被告不服,依照訴訟程序可以
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
第五章 其他
第三十九條 加強法醫學科學研究。各級檢察機關的法醫技術人員都應在實踐中注意總結經驗,開展以應用為主的科研活動,建設具有檢察機關特點的法醫檢察鑒定工作。法醫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有顯著貢獻或科研成果者,除組織交流或推廣,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有重大突破者應破格晉升。
第四十條 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實施。
人民檢察院文件檢驗工作細則(試行)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結合人民檢察院文件檢驗工作實踐,特制定本細則。
第二條 文件檢驗是刑事科學技術的重要組成部門,是運用現代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為揭露犯罪,證實犯罪提供科學證據的專門技術手段。
第三條 文件檢驗的任務是:對檢察機關直接受理的案件和公安機關移送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案件中的有關筆跡、印章、印文、票據、商標、文印品、印刷品、以及紙張、墨跡等進行檢驗鑒定。
第四條 文件檢驗的工作范圍是:
一、對檢察機關自行偵查案件中的文檢物證材料進行檢驗和鑒定。
二、對公安機關移送審查批捕、審查起訴案件和法院審理的案件中的有關文檢物證材料,進行審查復檢。
三、對上級檢察機關和其他機關送檢的文檢物證材料。經檢察長批準,方可進行檢驗。
第五條 文件檢驗鑒定權必須由具有專業技術職務的文檢技術人員來行使。技術職務尚未評定前,經省級檢察機關刑事技術部門審查認可后,方可行使鑒定權。
第六條 根據有關規定,鑒定人是否應當回避,由所在檢察機關的檢察長決定。
第七條 鑒定人接到人民法院的出庭通知后,應出庭作證,宣讀鑒定結論。對案件當事人、辯護人依照法律程序提出的與案件有關的文檢鑒定中的問題時,鑒定人應予以解答,與鑒定無關的或具體技術問題,鑒定人有權拒絕回答。
第八條 文檢技術人員必須遵守《刑事技術人員工作守則》,做到實事求是,依法辦事,認真負責,嚴格保守案情機密。
第二章 送檢
第九條 各檢察業務部門承辦的案件,需要進行文檢檢驗鑒定時,應填寫《委托鑒定書》,由送檢部門領導鑒定,向刑事技術部門送檢。
第十條 送檢的檢材,原則上要求是原件,樣本材料應符合檢驗和鑒定的要求。
第十一條 對筆跡檢驗樣本的要求是:
一、必須是嫌疑人親筆所寫。
二、與檢材字體基本一致,書寫速度接近、書寫條件相似。
三、應有不同時期的筆跡材料。
四、有足夠數量的相同單字。
第十二條 送檢的壓痕筆跡和復寫筆跡等容易損壞的檢材時,應妥善包裝和運送。盡可能保持原樣不變。
第十三條 送檢的檢材需要化驗分析的,應分別妥善包裝,防止污染,并應在包裝上注明案別、名稱、數量及提取日期和送檢單位。
第十四條 為順利進行檢驗,有利于作出正確的結論,送檢部門應如實介紹案情及有關情況。
第十五條 向上級檢察機關呈送復核時,除將原鑒定的檢材和樣本材料全部送檢外,還應將原檢驗的特征比對表、檢驗記錄和綜合評斷記錄一并送交。
第三章 受理
第十六條 受理文件檢驗鑒定時,應做好以下工作:
一、查驗《委托鑒定書》;
二、聽取送檢人的案情介紹和鑒定要求;
三、查驗檢材有無鑒定條件,核對檢材的名稱、數量,列出清單;
四、查驗樣本的來源和收集的方法,確定是否具備檢驗鑒定要求的條件;
五、根據查驗結果,確定是否接受委托或要求補充樣本材料。對需要補充樣本的,應給予必要的技術指導。
第十七條 接受委托時,應填寫《受理檢驗鑒定登記表》,由刑事技術部門負責人鑒署意見指定專人檢驗鑒定。
第四章 檢驗
第十八條 文件檢驗按下列程序進行:預備檢驗、分別檢驗、比較檢驗、綜合評斷。每個程序都要制作檢驗記錄。
第十九條 預備檢驗,應根據送檢要求設計檢驗方案,確定檢驗方法,做好器材、資料和材料準備。
第二十條 分別檢驗,主要是對檢材和樣本材料分別進行觀察研究,或取材化驗。經過反復檢驗,力求明確檢材和樣本的性質、狀態和特征的價值、作用及變化規律。筆跡檢驗必須制作對比表。
第二十一條 比較檢驗,主要是通過對檢材和樣本各個相應特征的比較,反復對照,充分提示它們之間的異同和內在聯系。
第二十二條 綜合評斷,是對比較檢驗的結果進行科學分析和綜合研究,以確定是否作出鑒定結論。評斷時,要注意從特征的質量和數量等方面全面研究,明確解釋符合點和差異點形成的原因,規律和科學依據。
第二十三條 在檢驗過程中需進行實驗的,首先要制定周密的計劃,由主檢人組織實施。實施過程要嚴格選用與檢材質量、形態等條件相同的材料,采取與案件檢材形成相近似的方法進行,實驗情況要如實記錄,并由參加實驗的人員簽名(實驗記錄不能代替鑒定書)。
第二十四條 對檢材和樣本要妥善保管,防止丟失和損壞。檢驗中如要損壞檢材原件時,應征得送檢單位同意后方能進行。實施前還應對原件進行復制。
第二十五條 文檢鑒定的時限:受理后應盡速進行檢驗,一般案件應在受理案件起十日內做出鑒定結論,特殊情況可適當延長。
第五章 鑒定書的制作
第二十六條 應根據受理案件的檢材性質,擬定明確的鑒定標題。如:《
筆跡鑒定書》、《印文鑒定書》、《商標鑒定書》、《紙張檢驗報告》等。
第二十七條 鑒定書包括文字和照片兩部分。文字部分的內容包括:緒論、檢驗、論證、結論。有些簡明的案件,也可不寫論證,但論證性質的內容應寫入檢驗部門。
一、緒論。應包括:何時、何單位、何人送檢的案件,送檢的檢材和樣本數量及檢驗要求等。
二、檢驗。應寫明:采用的檢驗方法、檢驗所見、檢材和樣本材料的質量、形狀、特征以及進行比較檢驗所發現的符合點和差異點等。
三、論證。主要應寫明檢驗采用方法的原理、公式和程序,對相同或差異點做出科學解釋。
四、結論。根據檢驗要求和檢驗結果,確切地做出認定或否定結論,或分析意見。
五、鑒定書的文字,要力求客觀明確。繁間有致、結構嚴密,論證有力。但不要過細地描述文件檢驗技術環節。
六、對復核的案件,應出具《復核鑒定書》。
第二十八條 照片部分是鑒定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輔助文字論述的直觀材料。照片部分包括:文件物證的全貌照片、樣本概貌照片和所選用的單字比對照片、特征并列對比照片、技術檢驗效果照片等。
一、所用照片均應注寫文字說明。
二、單字比對照片,要根據案情需要選用足夠量的相同單字。左邊貼檢材筆跡,右邊貼筆跡樣本。檢驗的單字均應標明所選用的特征。
三、技術檢驗照片應分為兩套,其中一套建立副本留檔存查。
四、照片上的特征標志符號要標劃清晰、準確。符合點用紅色標劃,差異點用蘭色標劃。
第二十九條 鑒定書的簽發
一、鑒定書草稿擬定后,應經主管領導簽發,打印成正式鑒定書,并加蓋“刑事科學技術鑒定專用章”。
二、“刑事科學技術鑒定專用章”應加蓋在檢驗報告或鑒定書第一頁上方的編號處。
三、檢驗鑒定人和復核人,應在檢驗報告和鑒定書結尾處署名蓋章。
第三十條 鑒定書(包括復核鑒定書、檢驗報告)的裝訂應為正卷和副卷兩類。
一、正卷。卷內材料順序是:封面、目錄、鑒定書、照片說明。正卷發往送檢單位。
二、副卷。卷內材料順序是:封面、委托鑒定書、檢驗對比表、檢驗記錄、實驗記示,綜合評斷記錄、鑒定書、照片說明及底片、鑒定書草稿等。副卷應歸檔妥善保管。
第三十一條 建立文檢檢案回執制度
一、鑒定書發出時,應與《鑒定回執單》一并發出。辦案單位在案件終結后,應將鑒定結論所起到的作用如實填寫在回執單上,寄回原鑒定機關。
二、遇有重大、特殊、疑難的案件,鑒定人可在適當時機專程回訪,以更好地總結經驗。
第三十二條 鑒定結束后,應將檢材和樣本材料與鑒定書一并發還送檢單位。對某材料擬留作標本時,應征得送檢單位同意。并商定留用時限和保留、銷毀的責任。
第六章 復核
第三十三條
最高人民檢察院以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檢察院可根據實際情況逐步建立復核制度。目前,有條件的可建立文件檢驗復核小組,以解決疑難復雜案件的復核任務。
文件檢驗復核小組除本系統的文檢技術骨干外,還可聘請有關專家參加。
第三十四條 同一技術部門內的文檢技術人員在檢案時,應實行互相復核制度。
第三十五條 在檢驗中,如遇重大疑難案件或由于技術水平和技術設備條件所限,難以做出結論以及討論仍對鑒定結論持有分歧意見時,可逐級呈送上級刑事技術部門復核。
第三十六條 文件檢驗復核小組經過復核,仍有不同意見時,不實行少數服從多數,允許保留分歧意見,并應將不同意見如實向送檢單位介紹。
第七章 其他
第三十七條 加強文件檢驗的科學研究。各級檢察機關的文檢技術人員,都應在實踐中注意總結經驗,開展以應用為主的科研活動,開拓文件檢驗領域,建立起具有檢察機關特點的文件檢驗學。
第三十八條 文檢技術人員在工作中有顯著貢獻或科研成果者,除組織交流或推廣,應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有重大突破者應破格晉升。
第三十九條 本細則自印發之日起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