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讀者來信組:
10月8日發中字231號函悉,茲將讀者馬驥所詢第一問題代擬解答于后:
馬驥同志:《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第二章第十二條第四款所指之“非訟事件”,如1951年3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財政經濟委員會公布的“私營企業暫行條例施行辦法”第十七條規定企業的歇業或解散,法院認為必要時,得選派清算人,即為法院辦理其他法令所定非訟事件的通例之一。
公證是人民法院就公證辦法所規定的人民中間不違背政策、法令的法律行為(包括私人與政府機關、團體及其相互間)或某些既存事實,根據當事人或利害關系人之請求,于調查明確后予以公證,證明其行為或事實的合理性和真實性,給以證據法上的效力,使能減少糾紛,防止訴訟。這種制度,現尚未能普遍施行,僅據個別大都市人民法院分別訂有暫行辦法呈準試行,其統一規定,尚待研究。一般說來,如契約經法院公證而約內載有得予強制執行的條款者,嗣后遇有一方當事人違約,對方當事人即可不再經一般的訴訟程序而徑行請求法院依照契約執行。但除依法令必須公證者外,并不是一般契約皆要經過公證,未經公證而發生糾紛的案件,仍應依一般訴訟程序訴請法院處理。
希以貴報名義函復,并請將你們對第二問題的解答抄致我們參考為荷。
附:山東省人民檢察署萊陽分署馬驥請示函
編輯同志:
我們學習了報紙上登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暫行組織條例》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后,有兩點不明白: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法院暫行組織條例》中第二章第十二條第四款所說“公證及其他法令所定非訟事件”,是指哪些事件?“公證”是什么?二、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中第六條規定“最高人民檢察署委員會議以檢察長、副檢察長及委員組成之,以檢察長為主席,委員會議意見不一致時,取決于檢察長。”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十五條規定“……在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委員會內,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在通常的執行上一般的也是凡系委員會就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制度。因此,對區人民檢察署委員會議取決于檢察長的意義,即不能理解。
以上兩個問題,希費神告訴我們為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1982)
1982-08-23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3-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
199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4-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海上交通安全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已修改]
1990-09-0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在河道、航道范圍內開采砂石、砂金適用法律問題的答復
1990-05-18中華人民共和國母嬰保健法
199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8-11-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設立推薦法官的獨立委員會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修訂)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修訂)
2004-04-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實施細則(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城市房地產開發經營管理條例(2011年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的決定(2011)
2011-07-19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人民銀行、監察部等部門關于規范商業預付卡管理意見的通知
2011-05-23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
2011-03-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遼寧蛇島老鐵山等3處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通知
2011-03-12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