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
你院1956年9月10日辦研字第109號《關于在處理死緩改判有期徒刑和勞改犯減刑假釋案件中遇到的幾個具體問題的請示》已收悉。經研究,除由死緩改判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問題將由我院與司法部另行研究答復外,茲就其余幾個問題答復如下:
一、關于對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犯人在緩刑期滿后改判減刑的幅度問題,這是涉及立法的問題。在國家的刑法未頒布前,在目前仍應參照前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1953年1月9日政機密齊字第4號批復前華東公安部、司法部、華東分院“關于判處死刑緩刑兩年的反革命犯在緩刑期滿時的處理意見”,結合案件的具體情況斟酌處理。關于對判處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犯人減刑的具體標準問題,也是涉及立法問題,有待國家立法機關在刑事立法中加以解決。在刑法未公布前,各地對于經勞動改造機關提請減刑的案件,可就犯人在勞動改造中的具體悔改表現、立功表現、原來所犯罪行及原判所處的刑罰等方面,作全盤考慮,適當掌握減刑的分寸,加以處理。
二、對于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犯人,在緩刑期滿后,按照他在勞動改造中的具體表現應當再緩一年,但人民法院接到勞動改造機關送核材料的時間是在緩刑期滿一年以后的時候,即應從究應立即執行死刑或者改判減刑兩個方面,根據當前進一步實行寬大政策的精神,來加以考慮,而不宜改判為再緩一年。
三、關于處理勞改犯的減刑、假釋,究竟是由審判員3人組成合議庭審核裁定,還是由審判員1人審核提出意見報經庭長或院長簽發問題,在目前法律尚無明文規定以前,上述兩種辦法可由你院根據過去工作經驗和目前實際工作情況酌量決定。
此復
附: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在處理死緩改判和勞改犯減刑假釋案件中遇到的幾個具體問題的請示(辦研字第109號)最高人民法院:
現就我們在處理死緩改判和勞改犯減刑、假釋案件中遇到的幾個具體問題,作如下請示:
一、關于判處死緩的案犯在緩刑期滿后改判有期徒刑時,其刑期如何計算問題。高院在1953年曾以法行字第2696號批復指示“應從改判之日起計算”。后于1954年11月30日司法部以司干字第156號函告知,高院上一批復是屬于“已有修改或正在修改,或已另有規定、指示”的文件,并提出“對此問題可參考司法部與高院1954年6月20日會銜所發關于無期徒刑和刑期較長之有期徒刑人犯是否可以改判及改判后其刑期應自何日起算問題的指示”,即:應自原判決確定后宣告執行之日起算。原判決確定前的羈押日數應以一日折抵一日。但是,這里提的只是“參考”,高院也始終沒有明文指示。因此,我們認為高院應就死緩改處有期徒刑的刑期計算問題發一明確指示,以便下級法院遵照執行。
在實際執行中,去年以前由于我們未能認真研究,執行中發生一些問題,有的案件是按高院1953年批復計算刑期,有的案件則是參照司法部與高院1954年聯合指示執行的。今年以來經過研究,已統一參照后一聯合指示計算刑期了。
在我們研究這一問題時,有兩個意見:其一是認為,死緩改判有期徒刑是屬于減刑范圍之內,是在原判決的基礎上提出的,是根據犯人勞改表現用較輕的刑罰來代替原來較重的刑罰,因此,改判后的刑期,應自原判決確定后宣告執行之日起算,判決確定前羈押一日應折抵徒刑一日。另一意見認為,死緩改判有期徒刑雖屬減刑范圍,但它與無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減刑有所不同,不同之點在于它是原判已處死刑,但暫時不殺,緩期二年執行,其緩刑期間是強迫勞動以觀后效,對被告來說是本應處死但仍給被告以生路,給他們一個最后改造的機會。此緩刑期間與執行徒刑期間有所不同,因此,在改判有期徒刑計算刑期時,緩刑期間(兩年或三年)不應計算在刑期以內,而應自改判之日起計算刑期,改判前羈押日數應扣除緩期執行期間的日數。其余以1日折抵徒刑1日。
因此,對死緩改判有期徒刑的其刑期究應如何計算,請予指示。我們在去年以前處理的死緩改判案件,刑期計算方法不統一,是否應該統一起來,對計算不當者應如何糾正?
二、判處無期徒刑或有期徒刑的案犯,具備了哪些條件,可以減刑?這在勞改條例中已有規定,但應如何減法(減刑的幅度),就沒有一個象1953年前政務院對死緩案犯緩刑期滿時的處理意見那樣的具體規定可以遵循,因而批處此類案件,特別是審批無期徒刑和長期徒刑的減刑條件時,感覺很不好掌握。我們認為一般的說減去的刑罰不能過多,否則不符合減刑(對勞改犯獎勵)的性質,如原判徒刑十五年,一次減刑一般不宜減到十年以下。但基于我們這種想法來審批,在工作中卻又遇到另一個問題,即:由于有期徒刑最高刑有一定限制,在勞改表現相仿的案犯中。必然形成原判死緩者減的最多。原判無期徒刑者次之。原判長期徒刑的卻減的最少。甚至個別的,從減刑后的刑罰看,原判死緩的案犯比原判無期徒刑的還輕了,原判無期徒刑的案犯比原判長刑的還輕了。因此我們就死緩改判、無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減刑問題通盤加以研究并統一作個原則規定或指示。把這幾種減刑案件在處理時應各掌握怎樣一個標準(或幅度)明確起來,以便更正確地處理此類案件。
三、我們受理的死緩改判案件中,有的按勞改表現應裁定再緩一年。但勞改機關送核此類案件往往是在緩刑期滿后甚至又超過一時才報來。對此,我們除通知勞改機關糾正外,對已報遲的案件,我們所作“再緩一年”的裁定都是從裁定之日起算,這樣做,是否合適?
四、勞改犯減刑、假釋的案件,按勞改條例規定是由省、市人民法院批準,宣布執行。但這種審批工作應組成何種審判組織進行,才算合法。沒有明文規定。我們過去都是參照法院組織法關于審理上訴審案件的規定做的。即:由3名審判員組成合議庭合議裁定。經過研究,我們認為勞改犯減刑、假釋的審批工作。與上訴審案件的審判工作不同,一般地說前者比較簡單,因此,可由1名審判員審核提出意見,再由庭長或院長簽發。這個意見是否妥當?
以上幾個問題,都是我們實際工作中急需解決的問題,請能盡快批示為盼。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2018修正)
201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決定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實施條例
2011-12-2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
2001-04-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排污費的種類及其適用條件的答復
1991-05-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04修正)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鄉鎮企業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駐軍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出入境邊防檢查條例
1970-01-01無證無照經營查處辦法
2017-08-23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全國社會救助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1970-01-01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防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2-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上海市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條例
2011-12-2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2010-07-19外國企業或者個人在中國境內設立合伙企業管理辦法
2009-11-25草原防火條例
2008-11-29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集中力量深入開展打擊安全生產非法違法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08-09-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的通知
2008-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