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們: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共同發出了《關于當前處理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投機倒把犯罪案件的規定》。這是今年“兩高”做出的一個重要的司法解釋。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就這個規定制定的目的、主要內容以及如何貫徹執行等問題,向大家介紹一下。中共中央十三屆三中全會確定了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方針。解決經濟領域特別是流通領域中的混亂現象,是治理、整頓的一項重要內容。流通領域的混亂現象,突出的表現是投機倒把活動十分猖獗。尤其是一些企業事業單位、機關、團體利用手中的權力和雄厚的資金進行倒買倒賣,牟取暴利,對社會經濟秩序危害很大,群眾反映強烈,要求堅決懲治。單位進行投機倒把活動情況比較復雜,大量的要通過經濟的、行政的手段處理,但是,依照法律,情節嚴重,構成犯罪的,就要追究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什么是“情節嚴重,構成犯罪”,各地方或有關部門理解不一樣,因此有些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沒有得到追究,或者已經查出的案件處理不下去,久拖不決,以致出現了打擊不力的現象,許多地方和部門要求制定一個標準,以便有所遵循。現在,“兩高”制定的這個“規定”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為了制定這個規定,去年底,“兩高”組織專人進行調查研究,起草了“規定”的草稿。接著征求了中紀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公安部、監察部、國務院法制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審計署、國務院清理頓公司辦公室、國務院稅收、財務、物價檢查辦公室等部門及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目前由“兩高”做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很需要,現在有些地方清理整頓公司已告一段落,進入了處理階段,有這樣一個“規定”就好辦了。我們根據廣泛征求的意見,認真研究后進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這個“規定”。這個“規定”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點是講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條件。首先是“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和政策進行投機倒把活動,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這里主要是指國務院1987年9月17日發布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行條例》中所列的屬于投機倒把的十一種行為。其次是“數額特別巨大”。“一般以非法經營數額達到30萬元至60萬元,或者非法獲利數額達到10萬元至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這樣規定是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所以必須有一個幅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參照這個幅度,提出本地區具體執行的數額標準。第三是“手段惡劣”。這里主要是指投機倒把單位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為了共同的非法利益,相互勾結進行投機倒把活動,或者把國家計劃內物資、指標轉為計劃外物資、指標,加價倒賣牟取暴利等。第四是“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或者嚴重危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利益”。一般地說,具備了前面的三個條件,勢必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四條是互相聯系的。決定是否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要把上述四個條件結合起來考慮。當前,對工農業生產、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害嚴重、為廣大群眾所痛恨的,是少數單位生產、推銷、倒賣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假藥、假酒等偽劣商品和以救災搶險等的特殊重要用途的款物進行投機倒把,以及倒賣重要農用物資、糧食等影響國計民生等重要生產、生活資料的,對此,“規定”強調,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也應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必要的。第二點是講共同犯罪的問題。對一些單位雖然沒有直接進行投機倒把活動,但是與投機倒把單位通謀,提供各種方便,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作為共同犯罪對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第三點是如何適用法律條款進行處罰的問題。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照刑法第117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單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于少數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適用刑法第118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上述人員在單位投機倒把活動中中飽私囊的,如果屬于個人投機倒把,依法從重處罰;如果屬于貪污或者受賄等犯罪,依法實行數罪并罰。刑法第119條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都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投機倒把罪的,從重處罰。“規定”對此也做了強調。第四點是講這個“規定”從何時開始執行的問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以前按照“兩高”《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中的有關規定處理過的案件,不再變動;現在司法機關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一律按這個“規定”執行。如何貫徹執行這個“規定”,這是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問題。打擊投機倒把犯罪活動,過去幾年司法機關做了許多工作,嚴懲了一批投機倒把犯罪分子,去年一年法院就判處了投機倒把罪犯1665名,其中也包括因單位投機倒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但司法機關收到的投機倒把案件與實際存在的還有很大差距,相當一部分犯罪分子并沒有受到應得的刑事處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干擾多、阻力大的原因,也有政策界限不清,規定不夠明確,存在“以罰代刑”的現象。現在有了這個“規定”,就要上下一致,統一認識,統一口徑,互相配合,嚴肅執法。無論行政執法部門還是各級司法機關,都要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和“兩高”的司法解釋辦事,克服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不銜接,不協調,形不成拳頭,打擊不力的現象。要將應當移送司法機關查處的單位投機倒把案件一律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以后,特別是對大案要案,要排除各種干擾和阻力,嚴肅執法,該定什么罪,就定什么罪,該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決不手軟,決不放縱。我們相信,這個“規定”的貫徹執行,必將使當前的各種投機倒把活動受到有力打擊,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規定,去年底,“兩高”組織專人進行調查研究,起草了“規定”的草稿。接著征求了中紀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公安部、監察部、國務院法制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審計署、國務院清理頓公司辦公室、國務院稅收、財務、物價檢查辦公室等部門及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目前由“兩高”做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很需要,現在有些地方清理整頓公司已告一段落,進入了處理階段,有這樣一個“規定”就好辦了。我們根據廣泛征求的意見,認真研究后進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這個“規定”。這個“規定”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點是講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條件。首先是“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和政策進行投機倒把活動,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這里主要是指國務院1987年9月17日發布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行條例》中所列的屬于投機倒把的十一種行為。其次是“數額特別巨大”。“一般以非法經營數額達到30萬元至60萬元,或者非法獲利數額達到10萬元至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這樣規定是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所以必須有一個幅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參照這個幅度,提出本地區具體執行的數額標準。第三是“手段惡劣”。這里主要是指投機倒把單位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為了共同的非法利益,相互勾結進行投機倒把活動,或者把國家計劃內物資、指標轉為計劃外物資、指標,加價倒賣牟取暴利等。第四是“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或者嚴重危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利益”。一般地說,具備了前面的三個條件,勢必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四條是互相聯系的。決定是否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要把上述四個條件結合起來考慮。當前,對工農業生產、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害嚴重、為廣大群眾所痛恨的,是少數單位生產、推銷、倒賣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假藥、假酒等偽劣商品和以救災搶險等的特殊重要用途的款物進行投機倒把,以及倒賣重要農用物資、糧食等影響國計民生等重要生產、生活資料的,對此,“規定”強調,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也應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必要的。第二點是講共同犯罪的問題。對一些單位雖然沒有直接進行投機倒把活動,但是與投機倒把單位通謀,提供各種方便,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作為共同犯罪對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第三點是如何適用法律條款進行處罰的問題。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照刑法第117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單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于少數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適用刑法第118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上述人員在單位投機倒把活動中中飽私囊的,如果屬于個人投機倒把,依法從重處罰;如果屬于貪污或者受賄等犯罪,依法實行數罪并罰。刑法第119條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都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投機倒把罪的,從重處罰。“規定”對此也做了強調。第四點是講這個“規定”從何時開始執行的問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以前按照“兩高”《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中的有關規定處理過的案件,不再變動;現在司法機關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一律按這個“規定”執行。如何貫徹執行這個“規定”,這是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問題。打擊投機倒把犯罪活動,過去幾年司法機關做了許多工作,嚴懲了一批投機倒把犯罪分子,去年一年法院就判處了投機倒把罪犯1665名,其中也包括因單位投機倒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但司法機關收到的投機倒把案件與實際存在的還有很大差距,相當一部分犯罪分子并沒有受到應得的刑事處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干擾多、阻力大的原因,也有政策界限不清,規定不夠明確,存在“以罰代刑”的現象。現在有了這個“規定”,就要上下一致,統一認識,統一口徑,互相配合,嚴肅執法。無論行政執法部門還是各級司法機關,都要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和“兩高”的司法解釋辦事,克服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不銜接,不協調,形不成拳頭,打擊不力的現象。要將應當移送司法機關查處的單位投機倒把案件一律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以后,特別是對大案要案,要排除各種干擾和阻力,嚴肅執法,該定什么罪,就定什么罪,該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決不手軟,決不放縱。我們相信,這個“規定”的貫徹執行,必將使當前的各種投機倒把活動受到有力打擊,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這個規定,去年底,“兩高”組織專人進行調查研究,起草了“規定”的草稿。接著征求了中紀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公安部、監察部、國務院法制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審計署、國務院清理頓公司辦公室、國務院稅收、財務、物價檢查辦公室等部門及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目前由“兩高”做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很需要,現在有些地方清理整頓公司已告一段落,進入了處理階段,有這樣一個“規定”就好辦了。我們根據廣泛征求的意見,認真研究后進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這個“規定”。這個“規定”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點是講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條件。首先是“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和政策進行投機倒把活動,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這里主要是指國務院1987年9月17日發布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行條例》中所列的屬于投機倒把的十一種行為。其次是“數額特別巨大”。“一般以非法經營數額達到30萬元至60萬元,或者非法獲利數額達到10萬元至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這樣規定是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所以必須有一個幅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參照這個幅度,提出本地區具體執行的數額標準。第三是“手段惡劣”。這里主要是指投機倒把單位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為了共同的非法利益,相互勾結進行投機倒把活動,或者把國家計劃內物資、指標轉為計劃外物資、指標,加價倒賣牟取暴利等。第四是“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或者嚴重危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利益”。一般地說,具備了前面的三個條件,勢必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四條是互相聯系的。決定是否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要把上述四個條件結合起來考慮。當前,對工農業生產、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害嚴重、為廣大群眾所痛恨的,是少數單位生產、推銷、倒賣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假藥、假酒等偽劣商品和以救災搶險等的特殊重要用途的款物進行投機倒把,以及倒賣重要農用物資、糧食等影響國計民生等重要生產、生活資料的,對此,“規定”強調,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也應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必要的。第二點是講共同犯罪的問題。對一些單位雖然沒有直接進行投機倒把活動,但是與投機倒把單位通謀,提供各種方便,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作為共同犯罪對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第三點是如何適用法律條款進行處罰的問題。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照刑法第117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單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于少數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適用刑法第118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上述人員在單位投機倒把活動中中飽私囊的,如果屬于個人投機倒把,依法從重處罰;如果屬于貪污或者受賄等犯罪,依法實行數罪并罰。刑法第119條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都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投機倒把罪的,從重處罰。“規定”對此也做了強調。第四點是講這個“規定”從何時開始執行的問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以前按照“兩高”《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中的有關規定處理過的案件,不再變動;現在司法機關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一律按這個“規定”執行。如何貫徹執行這個“規定”,這是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問題。打擊投機倒把犯罪活動,過去幾年司法機關做了許多工作,嚴懲了一批投機倒把犯罪分子,去年一年法院就判處了投機倒把罪犯1665名,其中也包括因單位投機倒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但司法機關收到的投機倒把案件與實際存在的還有很大差距,相當一部分犯罪分子并沒有受到應得的刑事處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干擾多、阻力大的原因,也有政策界限不清,規定不夠明確,存在“以罰代刑”的現象。現在有了這個“規定”,就要上下一致,統一認識,統一口徑,互相配合,嚴肅執法。無論行政執法部門還是各級司法機關,都要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和“兩高”的司法解釋辦事,克服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不銜接,不協調,形不成拳頭,打擊不力的現象。要將應當移送司法機關查處的單位投機倒把案件一律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以后,特別是對大案要案,要排除各種干擾和阻力,嚴肅執法,該定什么罪,就定什么罪,該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決不手軟,決不放縱。我們相信,這個“規定”的貫徹執行,必將使當前的各種投機倒把活動受到有力打擊,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規定,去年底,“兩高”組織專人進行調查研究,起草了“規定”的草稿。接著征求了中紀委、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公安部、監察部、國務院法制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審計署、國務院清理頓公司辦公室、國務院稅收、財務、物價檢查辦公室等部門及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意見。大家一致認為,目前由“兩高”做出這樣的司法解釋很需要,現在有些地方清理整頓公司已告一段落,進入了處理階段,有這樣一個“規定”就好辦了。我們根據廣泛征求的意見,認真研究后進行了修改,最后形成了這個“規定”。這個“規定”的主要內容有四點。 第一點是講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條件。首先是“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以及國務院有關規定和政策進行投機倒把活動,為本單位牟取非法利益”。這里主要是指國務院1987年9月17日發布的《投機倒把行政處罰行條例》中所列的屬于投機倒把的十一種行為。其次是“數額特別巨大”。“一般以非法經營數額達到30萬元至60萬元,或者非法獲利數額達到10萬元至20萬元為‘數額特別巨大’的起點”。這樣規定是考慮到我國各地區經濟發展狀況不同,所以必須有一個幅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可參照這個幅度,提出本地區具體執行的數額標準。第三是“手段惡劣”。這里主要是指投機倒把單位與其他單位或者個人為了共同的非法利益,相互勾結進行投機倒把活動,或者把國家計劃內物資、指標轉為計劃外物資、指標,加價倒賣牟取暴利等。第四是“嚴重破壞社會主義經濟秩序,或者嚴重危害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利益”。一般地說,具備了前面的三個條件,勢必給國家、集體和人民群眾的利益造成重大損失。所以這四條是互相聯系的。決定是否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要把上述四個條件結合起來考慮。當前,對工農業生產、人民生命和健康危害嚴重、為廣大群眾所痛恨的,是少數單位生產、推銷、倒賣假農藥、假種子、假化肥、假藥、假酒等偽劣商品和以救災搶險等的特殊重要用途的款物進行投機倒把,以及倒賣重要農用物資、糧食等影響國計民生等重要生產、生活資料的,對此,“規定”強調,雖未達到“數額特別巨大”的標準,也應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員的刑事責任。這樣規定是必要的。第二點是講共同犯罪的問題。對一些單位雖然沒有直接進行投機倒把活動,但是與投機倒把單位通謀,提供各種方便,情節嚴重的,對有關責任人員應當作為共同犯罪對待,依法追究其刑事責任。第三點是如何適用法律條款進行處罰的問題。單位投機倒把構成犯罪的,對于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要依照刑法第117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可以并處、單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對于少數情節特別嚴重的,可以適用刑法第118條的規定處罰,判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處沒收財產。上述人員在單位投機倒把活動中中飽私囊的,如果屬于個人投機倒把,依法從重處罰;如果屬于貪污或者受賄等犯罪,依法實行數罪并罰。刑法第119條和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都規定: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犯投機倒把罪的,從重處罰。“規定”對此也做了強調。第四點是講這個“規定”從何時開始執行的問題。“規定”自發布之日起執行。以前按照“兩高”《關于當前辦理經濟犯罪案件中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答(試行)》中的有關規定處理過的案件,不再變動;現在司法機關尚未處理或者正在處理的案件,一律按這個“規定”執行。如何貫徹執行這個“規定”,這是需要各個方面共同努力的問題。打擊投機倒把犯罪活動,過去幾年司法機關做了許多工作,嚴懲了一批投機倒把犯罪分子,去年一年法院就判處了投機倒把罪犯1665名,其中也包括因單位投機倒把被追究刑事責任的犯罪分子,但司法機關收到的投機倒把案件與實際存在的還有很大差距,相當一部分犯罪分子并沒有受到應得的刑事處罰。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干擾多、阻力大的原因,也有政策界限不清,規定不夠明確,存在“以罰代刑”的現象。現在有了這個“規定”,就要上下一致,統一認識,統一口徑,互相配合,嚴肅執法。無論行政執法部門還是各級司法機關,都要嚴格依照國家法律和“兩高”的司法解釋辦事,克服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不銜接,不協調,形不成拳頭,打擊不力的現象。要將應當移送司法機關查處的單位投機倒把案件一律及時移送司法機關。案件移送到檢察機關和人民法院以后,特別是對大案要案,要排除各種干擾和阻力,嚴肅執法,該定什么罪,就定什么罪,該判什么刑,就判什么刑。決不手軟,決不放縱。我們相信,這個“規定”的貫徹執行,必將使當前的各種投機倒把活動受到有力打擊,為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作出貢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的決定
2014-06-27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財務制度(試行)
2000-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96修正)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98修正)
1998-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02修正)
2002-04-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3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及2004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4-03-14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一第七條和附件二第三條的解釋
2004-04-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2007年行政長官和2008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有關問題的決定
2004-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1996年議定書》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2006修正)
2006-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已修正]
1990-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93-03-22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8-03-10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烈士褒揚條例(2019第二次修訂)
2019-08-01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農田水利條例
2016-05-17征收教育費附加的暫行規定(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的通知
2013-08-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降低流通費用提高流通效率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3-01-11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發展改革委衛生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舉辦醫療機構意見的通知
201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