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條 【放火罪、決水罪、爆炸罪、投毒罪、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決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破壞工廠、礦場、油田、港口、河流、水源、倉庫、住宅、森林、農場、谷場、牧場、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財產,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條已修改為:“放火、決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或者以其他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由此,“投毒罪”罪名被取消,代之以“投放危險物質罪”罪名;同樣,“過失投毒罪”罪名也被取消,代之以“過失投放危險物質罪”罪名。參見《刑法修正案(三)》。
條文注釋
本條列舉了在危害公共安全的犯罪中最常見、最具危險性的四種犯罪手段,即放火、決水、爆炸和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
所謂“放火”,是指故意縱火焚燒公私財物,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決水”,是指故意破壞堤防、大壩、防水、排水設施,制造水患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爆炸”,是指故意引起爆炸物爆炸,危害公共安全的行為;“投放毒害性、放射性、傳染病病原體等物質”,是指向公共飲用水源、食品或者公共場所、設施投放能夠致人死亡或者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的上述幾種物質的行為。這里的“毒害性”物質,是指能對人或者動物產生毒害的有毒物質,包括化學性毒物、生物性毒物和微生物類毒物等;“放射性”物質,是指具有危害人體健康的放射性的物質,國家一直對這些極具危險性的物質實行嚴格的管理;“傳染病病原體”, 是指能在人體或動物體內生長、繁殖,通過空氣、飲食、接觸等方式傳播,能對人體健康造成危害的傳染病菌種和毒種。
本條實際規定了五個罪名:除了上述四種犯罪手段外,以其他方法危害不特定多數人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財產安全或者公共生活安全的,構成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修正)
2017-06-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音像制品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3-19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2012-03-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免名單(孫際泉、牛克乾等的任免)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八十七號)
2008-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8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8-06-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在沿海港口城市設立海事法院的決定
1984-11-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95修正)
199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
1990-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已修訂)
1994-05-12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失效)
1995-07-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深圳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和深圳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深圳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2-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人選的產生辦法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戒毒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自然災害救助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條例
2016-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