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法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責令改正,依法處理:
(一)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
(二)非法撤銷、合并工會組織的;
(三)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
(四)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對妨礙工會依法行使職權的違法行為所應承擔法律責任的規定。
本條對以下四種違法行為規定了法律責任:
一、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
在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中,加強基層民主制度的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五大報告明確指出,推進我國民主政治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和措施,就是要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堅持和完善以職工代表大會為基本形式的企事業民主管理制度,組織職工參與改革和管理,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參與企業管理是工會行使自身權利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企業管理的每一項工作,都離不開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和建設,因而都需要工會代表、組織職工參加。工會組織職工參與企業管理,有助于全面促進企業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發揮職工群眾主人翁的積極性、創造性,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工會組織職工依法行使民主權利,參與企業管理的重點,主要是參與企業生產經營的重大決策,參與企業工資、獎金的分配,參與企業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生活福利問題的決定,參與企業各項制度的改革等。工會組織職工行使民主權利的形式,可以包括職工代表大會、職工大會等多種形式,對此,工會法也作了比較靈活的規定:工會法第三十五條規定:“國有企業職工代表大會是企業實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職工行使民主管理權力的機構,依照法律規定行使職權。”第三十六條規定:“集體企業的工會委員會,應當支持和組織職工參加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維護職工選舉和罷免管理人員、決定經營管理的重大問題的權力。”第三十七條規定:“本法第三十五條、第三十六條規定以外的其他企業、事業單位的工會委員會,依照法律規定組織職工采取與企業、事業單位相適應的形式,參與企業、事業單位民主管理。”作為企業、事業單位的行政方面,要依法支持工會開展工作,保障廣大職工享有充分的民主權利,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促進企業健康發展。現代管理思想的一個重要理念就是以人為本,無論什么性質的企業,其發展都離不開職工積極性、智慧和創造力的發揮。工會組織職工參與企業民主管理,能夠加強企業管理層與職工的相互溝通和聯系,促使職工充分了解企業的生產經營狀況,對于這些企業的發展將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企業、事業單位違反工會法的規定,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或其他形式行使民主權利的,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二、非法撤銷、合并工會組織的。
工會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撤銷、合并工會組織”。工會組織是依法成立的,除了按工會法第十二條規定的“基層工會所在的企業終止或者所在的事業單位、機關被撤銷,該工會組織相應撤銷,并報告上一級工會”的外,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隨意加以撤銷,或者把工會組織合并到其他的部門當中。目前,一些用人單位以精簡機構為名,隨意撤并工會,甚至一些國有企業也出現了非法撤銷、解散、合并工會的情況。有的企業甚至將撤并工會作為“抓改制促生產、增效益”的經驗加以介紹、推廣。出現這一情況,主要是一些用人單位對工會的性質、地位、作用缺乏正確認識,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關系新的調整機制中工會的重要性不了解,把工會看作多余的組織或者當作行政的附屬而隨意加以撤銷、合并。這種違法撤銷、合并工會組織的行為,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三、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
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的問題的調查,是工會對用人單位有關勞動安全衛生工作進行監督的重要手段。黨和政府歷來重視工會對職工因工傷亡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以追究官僚主義、玩忽職守者的責任,保護廣大職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為此,工會法第二十六條規定:“職工因工傷亡事故和其他嚴重危害職工健康問題的調查處理,必須有工會參加。工會應當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并有權要求追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有關責任人員的責任。對工會提出的意見,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復。”違反這一規定,妨礙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的,要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四、無正當理由拒絕進行平等協商的。
1994年,我國頒布實施了勞動法。勞動法對集體合同作出了明確規定,勞動法第三十三條規定:“企業職工一方與企業可以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保險福利等事項,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集體合同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簽訂;沒有建立工會的企業,由職工推舉的代表與企業簽訂。”勞動法實施后,工會依照勞動法的規定大力推動集體合同的工作,通過工會與企業簽訂集體合同,更好地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從近年來的實踐看,在企業中,尤其是在非公有制企業中,由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通過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有利于工會發揮維權職能,建立和維護和諧的勞動關系。進行平等協商應主要圍繞維護職工勞動權益,如工資待遇、福利、工作與休息時間、勞動安全衛生等事項進行,并簽訂集體合同。為此,工會法第六條第二款明確規定:“工會通過平等協商和集體合同制度,協調勞動關系,維護企業職工勞動權益。”第二十條第二款規定:“工會代表職工與企業以及實行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集體合同草案應當提交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全體職工討論通過。”代表職工與企業進行平等協商,是工會的權利,如果工會提出與企業行政方面進行平等協商,簽訂集體合同,而企業行政方面無正當理由拒絕與工會進行平等協商,企業的有關行政負責人要依法承擔法律責任。應當指出的是,簽訂集體合同是一項雙方的權利,既是工會的權利,也是企業的權利。如果企業方面提出與工會進行平等協商,工會不能拒絕,否則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發生上述四種違法行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責令有關責任人立即停止妨礙工會組織職工通過職工代表大會和其他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權利的違法行為,支持工會的工作;對被非法撤銷的工會組織、對合并到群眾工作部、黨群工作部、政治部等其他機構的工會組織予以重新恢復;支持工會參加職工因工傷亡事故以及其他侵犯職工合法權益問題的調查處理,對工會提出的處理意見,應當及時研究,給予答復;對工會提出平等協商的,不能拒絕。對拒不改正違法行為的,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依法嚴肅處理,對有關責任人進行批評教育,直至依法給予行政處分,對有關企業可以給予通報批評,責成其進行必要的整頓。應當指出的是,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在進行依法處理時,不能超越法律的規定,給予用人單位責令停產停業、罰款、吊銷營業執照等種類的行政處罰,理由前已述及,這里不再贅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2017修訂)
2017-02-24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檢察署暫行組織條例[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承擔刑事責任范圍問題的答復意見
2002-07-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關于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的決定
2004-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2004修正)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五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5-04-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6-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198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同胞投資保護法
1994-03-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第二十四條第二款的意見
1999-01-1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
2001-12-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的表決辦法
2003-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4-08-28對外承包工程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一次修正)
2012-03-30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對口幫扶貴州工作的指導意見
2013-02-04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個體工商戶條例
2011-04-16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2010年度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0-04-06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國務院令第534號)
2008-09-1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電監會關于加強電力系統抗災能力建設若干意見的通知
2008-06-25國務院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08-06-29國務院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的通知
2008-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