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為軍隊提供法律服務的軍隊律師,其律師資格的取得和權利、義務及行為準則,適用本法規定。軍隊律師的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和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軍隊律師的規定。
軍隊律師是指軍隊內部設立的、專門為軍隊提供法律服務的律師。軍隊律師是一種特殊類型的律師,是律師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面向社會執業的社會律師相比,軍隊律師具有以下幾個特點:(1)從身份上看,軍隊律師是具有律師從業資質的現役軍人,既是律師,同時也是現役軍人,具有雙重身份。(2)從職責上看,軍隊律師的主要任務是為軍隊首長決策提供法律咨詢、辦理與軍事審判有關的法律事務、協助處理軍隊內部法律事務以及國際軍事交往中涉及的法律事務,為促進軍隊建設、維護國防安全服務。軍隊律師的執業范圍是軍隊內部的法律事務,不能面向社會提供法律服務。(3)從執業活動的性質上看,軍隊律師的執業活動是履行職務的行為,與社會律師的執業活動截然不同,因此軍隊律師不能收取服務費用。(4)從管理上看,軍隊律師除應遵守律師執業準則,遵守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外,還必須遵守軍法軍紀,接受軍隊的管理。
從世界各國的情況看,大多數國家的軍隊都設有軍隊律師,一些國家的軍隊律師制度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軍隊律師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為軍隊法制建設服務,為國際軍事斗爭服務,其作用和影響越來越大。我國的軍隊律師是在1978年律師制度恢復重建后逐步發展起來的。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為了推進人民解放軍的現代化建設,海軍及濟南軍區率先設立法律顧問處,開始軍隊律師的試點工作。1987年,軍隊批準現役軍人參加國家律師資格考試,加快了培養軍隊內部法律人才的步伐。1992年9月,中央軍委批準在軍隊設立司法行政工作部門,主管軍隊律師工作,并要求各單位盡快完善軍隊律師的工作機構,健全軍隊律師隊伍。199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與司法部發布了《關于軍隊法律服務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了軍隊律師的職責,自此我國的軍隊律師工作走人規范化和快速發展的軌道。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我國軍隊律師迅速壯大,軍隊律師在推進依法治軍,推動軍隊全面現代化建設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我國的軍隊律師制度立足軍情國情,繼承發揚了我軍的優良傳統,同時又借鑒了外軍的有益做法,具有鮮明的特色。根據《律師法》的規定和軍隊建設的需要,軍隊律師的職責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擔任首長和軍隊機關的法律顧問,為首長決策提供法律咨詢意見;(2)接受軍隊內部單位和人員的委托,擔任代理人,參加民事、經濟、行政等案件的訴訟和仲裁、調解活動;(3)依法參與軍事法院管轄的刑事訴訟活動,擔任辯護人或者代理人;(4)接受首長指派及軍隊內部單位和人員的委托,代理或者代辦公證申請、合同談判、財產租賃等非訴訟法律事務;(5)接受聘請,擔任軍隊企業、事業單位及個人的常年或者專項法律顧問;(6)為部隊官兵提供法律幫助,解答有關法律問題,代寫訴狀和其他法律文書;(7)對部隊進行經常性的法制教育等。軍隊律師的管理由司法行政部門與軍隊有關部門共同負責。司法行政部門依據《律師法》對軍隊律師進行指導、監督,軍隊有關部門具體負責軍隊律師的日常管理監督工作,包括軍隊律師工作機構的設立、對軍隊律師執業活動的監管、組織指導軍隊律師開展業務活動等。
第五十八條 外國律師事務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機構從事法律服務活動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外國律師事務所在我國境內設立機構的規定。
律師跨越國境從事法律服務,是當今國際法律服務行業的一個發展趨勢。二十世紀中葉,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以英美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的律師業,逐步走出國門為跨國公司、跨國投資提供法律服務,同時,資本、人才、技術的流入國,也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要求,打開國門,允許外國律師進入本國從事法律服務。為了適應我國改革開放、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的需要,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起,我國允許外國律師事務所在境內設立分支機構。1992年5月26日,司法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頒布了《關于外國律師事務所在中國境內設立辦事處的暫行規定》,開始進行外國律師事務所在境內設立分支機構的試點工作。該《辦法》同時規定,港澳地區的律師事務所在內地設立辦事處或設常駐代表參照該《辦法》執行。同年,司法部批準了十二家外國、香港律師事務所在北京、上海、廣州設立辦事處。2001年12月依照《律師法》的規定,國務院通過了現行的《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p#分頁標題#e#
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在華設立代表機構、派駐代表,必須具備下列三個條件:(1)在本國合法執業,沒有因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受過處罰。(2)代表機構的代表應當是執業律師和執業資格取得國律師協會的會員,且在中國境外執業不少于2年,沒有受過刑事處罰或者沒有因違反律師職業道德、執業紀律受過處罰;其中,首席代表在中國境外執業須不少于3年,且是該所的合伙人或者是相同職位的人員。(3)有在華設立代表機構開展法律服務業務的實際需要。
外國律師事務所在華設立代表機構應當經司法部許可。具體程序是,向擬設立的代表機構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申請,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自收到申請文件材料之日起3個月內審查完畢,并將審查意見報送司法部審核。司法部在6個月內作出決定,對許可設立的代表機構發給執業執照,并對其代表發給執業證書。代表機構及其代表持執業執照、執業證書在代表機構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辦理注冊手續。
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機構及其代表,在中國境內只能從事下列業務:(1)向當事人提供該外所律師已獲準從事律師執業業務的國家法律的咨詢,以及有關國際條約、國際慣例的咨詢;(2)接受當事人或者中國律師事務所的委托,辦理在該所律師已獲準從事律師執業業務的國家的法律事務;(3)代表外國當事人,委托中國律師事務所辦理中國法律事務;(4)通過訂立合同與中國律師事務所保持長期的委托關系辦理法律事務;(5)提供有關中國法律環境影響的信息。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機構及其代表不得從事中國法律事務,不得從事上述規定以外的其他法律服務活動或者其他營利活動。
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機構及其代表,在中國境內開展法律服務活動,必須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恪守中國律師職業道德和執業紀律,不得損害中國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外國律師事務所的駐華代表機構還應當遵守以下執業規則:(1)不得聘用中國執業律師;(2)聘用的輔助人員不得為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3)代表機構的代表不得同時在兩個以上代表機構擔任或者兼任代表;(4)代表機構的代表每年在中國境內居留的時間不得少于6個月;(5)代表機構從事規定的法律服務,可以向當事人收取費用,但收取的費用必須在中國境內結算。
司法部和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負責對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及其代表進行監督管理,主要監督措施和方法包括:(1)年度檢驗。代表機構應當于每年3月31日前向住所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提交執業執照和代表執業證書的副本以及上一年度檢驗材料,接受年度檢驗。年度檢驗的內容包括:開展法律服務活動的情況;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代表機構年度財務報表,以及在中國境內結算和依法納稅憑證;代表機構的代表變動情況和雇用中國輔助人員情況;代表機構的代表在中國境內的居留情況;代表機構及其代表的注冊情況;履行規定義務的其他情況。(2)變更和注銷管理。代表機構變更名稱或者減少代表時,需經司法部核準;代表機構進行合并、分立或者增加新任代表的,應當依照規定辦理許可手續;代表機構的代表喪失本國的律師執業執照、被所屬外國律師事務所取消代表資格等法定情形出現時,代表機構所屬的外國律師事務所已經解散或者被注銷、所屬的外國律師事務所申請將其注銷等法定情形出現時,司法部依法撤銷其執業許可,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相應注銷其執業注冊。(3)處罰。代表機構或者代表違反《外國律師事務所駐華代表機構管理條例》的有關規定,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視情節給予警告、罰款、責令限期改正、限期停業的處罰,情節嚴重的,由司法部吊銷該代表機構的執業執照或者該代表的執業證書。(4)查處非法活動。外國律師事務所、外國律師或者外國其他組織、個人擅自在中國境內從事法律服務活動,或者已被撤銷執業許可的代表機構或者代表繼續在中國境內從事法律服務活動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司法行政部門予以取締,沒收違法所得,并處5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的罰款。#p#分頁標題#e#
第五十九條 律師收費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
【釋義】 本條是關于律師收費辦法的規定。
本條將原律師法“律師收費的具體辦法,由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報國務院批準”的規定修改為“律師收費辦法,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司法行政部門制定”。這樣既與《價格法》的有關規定相銜接,又使制定部門更加明確,易于操作執行。
律師通過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收取報酬來維持生存和發展,這是律師行業的古老行規,也是由律師職業的特點所決定的。律師只有自食其力,實現經濟上的獨立,不依附任何個人或者組織,才能獨立客觀地運用自己掌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依據事實和法律為當事人提供服務。因此,律師收費制度是律師行業的基礎性制度,對于規范律師行業秩序、推動律師行業健康有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我國的律師收費制度隨著律師工作的發展幾經變遷。1956年5月25日,司法部頒布了《律師收費暫行辦法》,這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關于律師收費的規范性文件。我國恢復重建律師制度后,司法部、財政部根據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于1981年12月9日頒布了《律師收費試行辦法》及律師收費標準。1990年適應律師工作改革發展的要求,司法部、財政部、國家物價局頒布了《律師業務收費管理辦法》及《律師業務收費標準》。1997年3月,國家計劃委員會、司法部頒布了《律師服務收費管理暫行辦法》。2006年4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司法部頒布了現行的《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我國律師收費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一、律師收費原則及定價方式
律師服務收費遵循公開公平、自愿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律師收費為服務性收費,根據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內容,律師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和市場調節價。(1)關于政府指導價。具體收費項目包括:代理民事訴訟案件;代理行政訴訟案件;代理國家賠償案件;為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提供法律咨詢、代理申訴和控告、申請取保候審,擔任被告人的辯護人或自訴人、被害人的訴訟代理人;代理各類訴訟案件的申訴。政府指導價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價格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司法行政部門制定。制定政府指導價時,要充分考慮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承受能力和律師業的長遠發展,廣泛聽取社會各方面意見,必要時可以實行聽證。政府指導價由基準價和浮動幅度構成,收費標準按照補償律師服務社會平均成本,加合理利潤與法定稅金確定。(2)關于市場調節價。具體收費項目是除實行政府指導價之外的其他律師收費項目,包括律師擔任法律顧問、提供法律咨詢、提供法律意見書等非訴訟法律事務。實行市場調節價的律師收費,由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雙方本著自愿平等的原則,考慮耗費時間、法律事務難易程度、委托人承受能力、風險和責任、律師的社會信譽和工作水平等因素,協商確定收費方式、收費標準、收費數額。
二、律師收費形式
律師收費形式,是指律師在向當事人提供法律服務時,所采用計算收取律師法律服務報酬的形式。《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規定了三種律師收費形式:(1)計件收費。計件收費是指以律師提供法律服務的件數來計算、確定收費數額的計價形式,一般適用于不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事務。(2)按標的額比例收費。按標的額比例收費是指根據律師辦理法律事務涉及的標的,以一定比例計算、確定律師收費數額的計價形式,適用于涉及財產關系的法律事務。(3)計時收費。計時收費是指律師根據律師辦理法律事務實際花費的有效工作時間,計算、確定收費數額的計價形式,可適用于全部法律事務。
另外,根據律師工作的實際,《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引入了一種特殊的收費形式,即風險代理收費。風險代理收費是一種將收費數額與辦理法律事務的結果掛鉤的收費形式,律師辦理法律事務達到預期的效果,可以多收取律師服務費用,達不到預期效果,少收或者不收律師服務費用。《律師服務收費管理辦法》對風險代理收費進行了嚴格限制:(1)在風險代理的適用范圍上,實行市場調節價的法律事務、部分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案件可以適用風險代理。辦理涉及財產關系的民事案件,必須是告知委托人政府指導價后,委托人仍要求實行風險代理的,律師事務所才可實行風險代理收費。(2)嚴格禁止刑事訴訟案件、行政訴訟案件、國家賠償案件以及群體性訴訟案件實行風險代理收費。婚姻、繼承案件,請求給予社會保險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案件,請求給付贍養費、撫養費、扶養費、撫恤金、救濟金、工傷賠償的案件,請求支付勞動報酬的案件等民事案件,不得實行風險代理收費。(3)實行風險代理收費,律師事務所必須與委托人簽訂風險代理收費合同,約定雙方應承擔的風險責任、收費方式、收費數額或比例。(4)實行風險代理收費,最高收費金額不得高于收費合同約定標的額的30%。#p#分頁標題#e#
三、律師收費的基本原則
主要有以下原則:(1)收費公開。律師事務所應當公示律師服務收費辦法和收費標準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2)統一收費。律師事務所統一接受委托,統一與委托人簽訂委托合同、收費合同,統一收取律師服務費用、代委托人支付的費用和異地辦案差旅。收費合同或收費條款應當包括: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方式、收費數額、付款和結算方式、爭議解決方式等內容。律師個人不得私自向委托人收取任何費用。(3)法律援助。律師事務所應當接受指派承辦法律援助案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向受援人收取任何費用。對于經濟確有困難,但不符合法律援助范圍的公民,律師事務所可以酌情減收或免收律師服務費。
四、律師收費爭議解決及違規查處
律師事務所與委托人因律師服務收費發生爭議的,雙方可以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可以提請律師事務所所在地的律師協會調解,或者提請司法行政部門和價格主管部門處理,也可以申請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律師事務所及律師違反律師收費規定的,由各級政府價格主管部門和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負責查處。
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認為律師事務所或律師存在價格違法行為,可以通過函件、電話、來訪等形式,向價格主管部門、司法行政部門或者律師協會舉報、投訴。
第六十條 本法自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釋義】 本條規定了新修訂的《律師法》的生效時間。
生效時間是一部法律的必備內容,主要是規定法律正式實施的起始時間。本條規定的生效時間是2008年6月1日,表明從該日起新修訂的《律師法》將正式施行,發生法律效力。確定法律的生效時間主要有兩種做法:一是規定法律從公布之日起生效;二是規定法律在公布之日后的某一時間正式生效。由于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新修訂的《律師法》采取了第二種做法,預留了近八個月的實施準備時間。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萬國郵政聯盟組織法第七附加議定書》的決定
200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的決定(1983)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95年修正)
1995-08-29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各專門委員會組成人員人選辦法
1998-03-0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統一國際航空運輸某些規則的公約》的決定
2005-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已修定]
1988-04-13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草案)》的審議程序和表決辦法
1993-03-20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糧食流通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
2014-07-24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
2014-1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2013年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7-18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
2007-04-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浙江省嘉興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1-24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交通運輸部等部門關于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23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意見的通知
2009-05-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安全生產“三項行動”的通知
2009-03-30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2008修訂)
2009-01-05護士條例
2008-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