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規劃本行政區域的經濟布局,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促進企業在資源和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合作,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
【釋義】 本條是對地方政府促進區域性清潔生產作出的規定。
一、所謂行政區域,是指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所管轄的地區范圍。所謂區域性的清潔生產,是指相對于單個企業實施清潔生產而言的。本條要求縣級以上地方政府在企業開展清潔生產的基礎上,在地區的范圍內組織好清潔生產,解決單一的企業所解決不了的資源綜合利用、原材料節約、污染防治等難題。在某個城市曾經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情。某金屬冶煉廠在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渣,按照計劃要在指定的地方填埋;而本城的另一個工廠需要這種廢渣作生產原料,卻要根據上級主管部門的指令向異地的企業購買,結果造成資源的浪費和運輸的緊張以及生產成本的提高。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有關的人民政府能夠合理規劃本行政區域的經濟布局,促進企業在資源節約和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合作,就可以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因此,本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促進區域性的清潔生產,具有重大意義。
二、如何促進區域性的清潔生產?根據本條規定,應把握以下幾點:1.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要做好清潔生產的組織和促進工作;2.這些政府要對所管轄的行政區域的經濟布局作出合理的規劃;3.這些政府要抓好產業結構的調整工作;4.這些政府要促進本行政區域的循環經濟的發展,促進企業在資源和廢物綜合利用等領域進行合作。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促進區域性清潔生產的目的,是實現區域范圍的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使用,促進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三、本條出現了“發展循環經濟”一詞。由于它對于非專業人士比較陌生,因此有必要專門作出說明。我們知道,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是傳統社會發展模式的一對固有矛盾。為解決這個問題,不少國家的政府和社會組織提出了一系列的發展模式和戰略,其中,發展循環經濟是目前國際上比較成熟的一種發展思路。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趨向是,按照自然生態規律利用自然資源和自然環境所提供的容量,實現經濟活動的生態化和合理化。發展物盡其用的循環經濟,有利于從根本上解決發展經濟與節約資源、保護環境之間的尖銳矛盾。
傳統經濟是由“自然資源--產品--污染物排放”所構成的物質單向流動的經濟。在這種經濟過程中,人們以越來越高的強度把地球上的物質和能源開采出來,在開采、加工、消費的過程中又把污染物和廢物大量地排放到環境之中,對資源和能源的利用往往又是一次性的,危害極大。而發展循環經濟所倡導的是一種建立在物質不斷循環利用基礎上的循環發展模式,它要求把經濟活動按照自然生態系統的模式,組成一個“自然資源--產品--資源再生” 的物質不斷循環流動的過程,使得這個經濟活動系統以及生產和消費的過程基本上不產生或者只產生很少的廢物。循環經濟化解了環境與發展之間的尖銳矛盾,是21世紀世界主要國家環境保護必然的戰略選擇。
循環經濟已經在一些發達國家中進行了成功的實踐,無論是在企業層次進行的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實踐,還是在區域工業生態系統內企業間廢物的相互交換,或者再到產品消費過程中和消費過程后物質和能量的轉換循環,都有許多成功的實例。其中比較成功的是日本和德國。
日本是發達國家中循環經濟立法最全面的國家,立法的目標是建立一個資源的“循環型社會”。目前,日本已經制定了《推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有效利用資源促進法》、《建設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環保食品購買法》、《家用電器再利用法》、《食品再利用法》等七部法律。從2001年4月起,日本開始實施這七部法律,爭取一邊控制垃圾數量,實現資源再利用,一邊為建立“循環型社會”奠定基礎。
德國分別于1991年和1996年制定了《包裝廢棄物處理法》和《循環經濟和廢物管理法》,規定對廢物管理的首選手段是避免其產生,然后才是循環使用和最后處置。德國法律明確規定,自1995年7月1日起,玻璃、馬口鐵、鋁、紙版和塑料等包裝材料的回收率要達到80%。在德國的影響下,歐盟和北美國家相繼制定了一大批旨在鼓勵二手產品回收、綠色包裝等法律,同時還規定包裝廢棄物的回收、復用或者再生的具體目標。
四、“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在循環經濟崛起并日益發展的今天,這句話已經成為越來越多的人的共識。在許多國家,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已經成為一個十分重要的產業。據統計,目前世界上主要發達國家的再生資源回收總值已達到每年2500億美元,并且以每年15%~20%的速度增長。全世界鋼產量的45%、銅產量的62%、鋁產量的22%、鉛產量的40%、鋅產量的30%、紙制品的35%來自于再生資源的回收利用。利用再生資源進行生產,不僅可以節約自然資源,遏制垃圾泛濫,而且要比利用天然原料節約資源,減少污染物排放量。在發展循環經濟的今天,我國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從垃圾中尋找財富,一些昔日的廢棄物如今成了寶貝。這是十分可喜的現象。要發展循環經濟,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需要建立一整套法律和制度體系作保障。在我國已經建立了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律體系框架的今天,全國人大常委會又及時制定了《清潔生產促進法》,這對我國資源節約和原材料的綜合利用,進一步保護環境,發展循環經濟,必將起到極大的促進和推動作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
2018-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1999修訂)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2000修正)
2000-08-2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央儲備糧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退耕還林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護士條例(2020修正)
2020-03-27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714號)
2019-04-23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農業保險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家宗教事務局行政許可實施辦法
2013-12-3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調整管理規定的通知
2013-12-02國家教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2012修訂)
2012-01-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當前高溫干旱防御應對工作的通知
2013-08-04國務院關于機構設置的通知
2013-03-19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校車安全管理條例
2012-04-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和改進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護工作的意見
2011-08-15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婦女發展綱要和中國兒童發展綱要的通知
2011-07-30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