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條 法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予以辭退:
(一)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確定為不稱職的;
(二)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的;
(三)因審判機構調整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的;
(四)曠工或者無正當理由逾假不歸連續超過十五天,或者一年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
(五)不履行法官義務,經教育仍不改正的。
【釋義】 本條是關于辭退法官條件的規定。
辭退法官,是指各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對不適合從事法院審判工作的法官,按照管理權限報經任免機關審批,解除其法官職務及同所在單位的任用關系。
關于法官的辭退條件本條規定了五項內容,與《國家公務員暫行條例》關于辭退條件所規定的五項內容大致相同,只要符合本條所規定的五項內容之一,所在單位就應當予以辭退。
本條規定的第一項“在年度考核中,連續兩年確定為不稱職”中的“年度考核”,是指國家機關的公務員每年一次的年終考核。“連續兩年”,是指不間斷的兩年,如1999年和2000年連續兩年。如果其中有間隔,如1999年和2001年則不屬于連續兩年。“不稱職”,是指一個行政部門的其他公務人員根據某人一年來的思想、工作等情況對其進行評議所下的結論。從國家公務員的年度考核表中可以看出,考核結論有三種,即優秀、稱職和不稱職。“不稱職”就是指這里的考核結論。本條第二項“不勝任現職工作,又不接受另行安排”中的“不勝任”,是指根據某人的工作能力、業務水平等情況,與其所任現職應當具備的各種能力相比不相稱,也就是說,某人的實際能力與其所任現職應當具備的各種能力有很大差距。“現職”,是指各級人民法院院長、副院長、審判委員會委員、庭長、副庭長、審判員以及助理審判員職務。對于本項規定,必須是既不能勝任現職工作,同時又不接受單位為其所作的其他安排,只具備其一,不符合辭退的條件。本條第三項“因審判機構調整或者縮減編制員額需要調整工作,本人拒絕合理安排”中的“審判機構調整”,是指法院依法對內部從事審判業務的部門,包括各業務審判庭、少年法庭、執行辦公室等與審判業務有關的部門進行調整。這里的“調整”包括機構的增加、減少、更改名稱或合并等。“縮減編制員額”,是指根據國家機構改革的方案和本單位人員的編制情況,需要減少從事審判業務的人員。在審判機構進行調整或者減少審判人員的情況下,為了使人才合理流動,必然會涉及到被裁減人員的工作調整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被裁減人員如果不服從本單位為其進行的合理安排,單位有權依照本條規定予以辭退。這里的“合理安排”,是指單位應當根據被裁減人員的實際工作能力和業務水平等情況,適合從事什么性質的工作,對其進行合理的安排,做到人盡其才,合理利用。為了嚴明工作紀律,本條第四項規定了四種可以予以辭退的情況:第一種情況是曠工時間連續超過十五天;第二種情況是沒有正當理由超過假期時間連續十五天以上的(“以上”不包括本數在內);第三種情況是曠工時間在一年之內累計超過三十天的;第四種情況是沒有正當理由一年之內超過假期時間累計三十天以上的(“以上”不包括本數在內)。這里所說的“曠工”,是指無故不請假而缺勤。“超過假期時間連續十五天”,是指從正當假期最后之日起第二天算起。本條第五項規定的“不履行法官義務,經教育仍不改正”中的“法官義務”,是指根據本法第七條規定的法官應當履行的七項義務。公民的義務在我國憲法中已經作了明確的確定。作為法官,既是普通公民,又是一個特殊的群體,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或職業是有其特殊性的,時刻都與國家、法律、公民的權利和利益相聯系,法官是人民的公仆。所以,本法根據法官工作的特殊性規定了法官應當履行下列義務:(一)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二)審判案件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秉公辦案,不得徇私枉法;(三)依法保障訴訟參與人的訴訟權利;(四)維護國家利益、公共利益,維護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五)清正廉明,忠于職守,遵守紀律,恪守職業道德;(六)保守國家秘密和審判工作秘密;(七)接受法律監督和人民群眾監督。這是對法官的特殊要求。作為法官都應當積極履行法律所規定的義務,如有不履行義務的情況發生,經單位或組織教育后仍不履行義務的,單位或組織應當予以辭退。
關于法官不得辭退的條件本法未作規定,1995年人事部在《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第十條中規定:“國家公務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辭退:(一)因公致殘并被確認喪失工作能力的;(二)患有嚴重疾病或負傷正在進行治療的;(三)女性公務員在孕期、產期及哺乳期內的。”人事部的這一規定,體現了國家的人道主義精神,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各級人民法院應當參照執行。
關于辭退法官的具體辦理程序,本法未作具體規定。可參照《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對辭退國家公務員的程序的規定執行。根據本法第四十一條規定:“辭退法官應當依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免除其職務。”這樣規定,是考慮到除助理審判員外,其他法官都是由各級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人大常委會選舉或者任命的,要辭退法官,應先經選舉或者任命機關批準。
關于法官辭退后的待遇和檔案等問題,本法未作規定,可參照《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的規定執行,即法官被辭退后,五年內不準重新錄用到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不保留國家公務員身份,自批準之月的下月起停發工資。被辭退的法官,按國家有關規定享受失業保險或者按有關規定領取一定的辭退費。被辭退的法官,應在批準之日起的半個月內,辦理公務交接手續和辭退手續,必要時應接受財務審計。對拒不辦理公務交接手續或不接受財務審計的,給予開除處分。法官被辭退,其人事檔案由所在單位按規定轉至有關機構。法官對被辭退不服的,可根據國家人事部1995年頒發的關于印發《國家公務員申訴控告暫行規定》的通知直接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
法官的辭退與法官的辭職不同,法官的辭退是單位行為,單位根據某個人的具體情況決定。而法官申請辭職則完全是個人的自愿行為,法官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后決定辭職的,由法官本人向所在單位提出辭職申請。個人提出辭職的,除具備《國家公務員辭職辭退暫行規定》第五條規定的國家公務員不得辭職的四項內容外,有關單位根據申請辭職人的具體情況可以予以批準。而辭退則不同,辭退是單位根據國家的有關規定和某個人的具體情況決定辭退或不予辭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
2017-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澳門特別行政區對設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實施管轄的決定
2009-06-27中華人民共和國禁毒法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2006修訂)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或限制使用某些可被認為具有過分傷害力或濫殺濫傷作用的常規武器公約>第一條修正案》的決定
2003-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
1995-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廣東省、福建省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制定所屬經濟特區的各項單行經濟法規的決議
1981-11-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破產法
2006-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
2019-08-12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3-05-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教育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學校體育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10-22國務院關于浙江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關于調整進境物品稅稅目稅率的通知
2011-01-2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2010年5月4日)
2010-05-04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的通知
2010-05-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破損污損褪色或者不合規格國旗回收處理工作的通知
2009-10-15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558號
2009-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