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棉花生產出現了大發展的形勢。從一九八二年起,我國棉花實現了產銷平衡并有結余,從此結束了棉花依靠進口平衡收支的歷史,由進口國變為出口國。隨著棉花生產的發展,我國人民的穿衣用布有了很大改善,廣大農民收入增加。特別是冀、魯、豫三省一些貧困地區,面貌有了很大改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興旺景象。
在棉花生產的大好形勢下,也出現了一些新問題,主要是棉花產量超過了當前市場的需要。要解決當前棉花產銷矛盾,必須從生產、流通、消費等方面進行綜合治理,搞好綜合平衡。為此,特作如下通知。
一、合理安排棉花種植面積,改良棉花品種。一九八四年全國植棉面積一億多畝,比上年增加一千萬畝左右。根據當前棉花產需變化情況,近兩、三年內,要適當控制植棉面積,總產量以不超過九千萬擔為宜。農業部門要抓緊落實品種改良規劃,從一九八五年起,爭取兩年內,用較好的品種取代魯棉一號和其他混雜低劣品種。在五年內,全國建立五十個優質棉花基地縣,種植優質棉二千萬畝,實現良種區域化。建設優質棉基地縣,主要依靠自力更生,發揮地方積極性,國家也要在資金和物資上給予必要扶持。
二、從一九八五年新棉上市起,對棉花生產、收購、獎售等政策,作如下調整:
(一)對棉花實行計劃收購,國家收購計劃確定為八千五百萬擔。分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指標,由國家計委下達,各地要層層落實。(注解:根據一九八五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活躍農村經濟的十項政策》規定,棉花由計劃收購改為合同定購。下同。)
(二)北方棉區的超購加價比例由“倒二八”改為“倒三七”,即30%按統購價,70%按超購加價。南方棉區繼續實行“正四六”比例,即60%按統購價,40%按超購加價。(注解:根據國務院國發[1985]108號文件《國務院批轉商業部等部門關于調整一九八六年棉花產購銷政策報告的通知》規定,北方棉花加價比例由“倒三七”改為“倒四六”。)
(三)取消棉花收購獎售糧和擴大棉田補助糧。對口糧緊缺的棉區,可按統購價供應口糧。關于棉農口糧補助,河北、陜西、山西三省暫時保留,上海市予以取消。
(四)修訂棉花標準,調整等級差價,實行優質優價。具體辦法,由國家物價局、國家標準局擬訂。
(五)同農民簽訂棉花收購合同。在春耕開始前,棉花經營部門要根據國家收購計劃,同植棉單位(戶)簽訂棉花購銷合同。對合同內的,按照國家規定的價格和獎勵政策進行收購;完成合同后多余的棉花,由生產者自行銷售,棉花經營部門可議購議銷,價格隨行就市。對棉農的自留棉,國家停止換購。
三、積極擴大棉布、棉花銷售。隨著化纖、毛紡、絲綢工業的發展,特別是化纖布調價后,純棉布國內銷量明顯下降。棉布大量積壓,直接影響到棉紡工業和棉花生產的發展。因此,要千方百計地擴大純棉布的使用。
發展服裝行業,增加行業用布和成衣供應,是大量消費棉布的主要出路。對服裝行業,要解決好面料供應問題,并在稅收上適當支持。勞動人事部要會同有關部門修訂現行勞保服裝標準,除特殊工種外,一般要用純棉布制作勞保服裝。旅館、飯店、餐廳、招待所、醫院等單位,都要根據不同情況,擴大純棉布的使用范圍。要擴大純棉針織內衣的生產,尤其是中老年和少年兒童的內衣,應多用純棉制做。農村救災可采取錢物結合的辦法,以純棉布抵頂一部分救災款。對于公路和小水電等一類民辦國助的建設項目,也可以發放一部分棉衣、棉被和棉織品作為補助。具體辦法,由商業、財政等部另行擬定。
長期以來,由于國內棉花供應緊張,供應居民的絮棉都是低次棉,現在已有條件敞開供應高質量的絮棉,實行優質優價。經營絮棉的政策性虧損,由企業負擔改為財政補貼。要鼓勵城鄉居民將被褥的舊棉胎換成新棉胎,有關部門要積極回收和利用。當前我國造紙原料不足,需要大量進口紙漿和木材,要積極利用廢舊棉和等外棉造紙。在草類纖維中,可摻用一部分棉漿,代替長纖維原料,以增強紙張拉力。輕工業部要會同有關部門盡快提出規劃和措施,抓緊組織落實,必要時國家可在稅收、資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四、加快紡織工業的技術改造,增加花色品種。根據國內外市場的需要,要積極增產各種印花布、闊幅布和提花裝飾布,發展床上用布和各種絨類織物。為了鼓勵發展新品種,提高產品質量,要貫徹按質論價的原則,允許紡織企業對一些產品按照不同花色、款式和質量,在一定幅度內實行價格上下浮動。具體辦法,由紡織部會同有關部門擬訂。要選擇一批棉紡織印染企業,作為技術改造的重點,盡快提高印染和后整理的能力和水平。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設備,重點開發服裝、裝飾、工業三大類紡織新產品。國家要在外匯、人民幣配套資金和銀行貸款等方面,支持紡織工業的技術改造。
五、積極擴大棉花和棉紡織品出口。外貿部門要積極組織棉花出口,逐步建立穩定的銷售渠道。可以考慮,同一些棉花進口國簽訂三至五年的長期貿易合同。要在兩、三年內,力爭每年出口棉花一千萬擔以上。進口棉花也要壓縮到最低限度。為鼓勵棉花出口,可實行盈虧單獨核算,財政部予以照顧。出口棉花要放寬等級,一至七級及等外棉都可出口。出口棉花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主要供貨地區,要切實保證棉花質量,保證交貨期限,樹立良好信譽。要結合棉花生產區域規劃,逐步建立出口基地。要盡快落實棉花打包由小包改大包,使包裝規格符合出口需要。交通部門要積極安排運輸,并在港口設施上給予支持。為了防止低價競銷,搞亂價格,要堅持統一對外成交。
要積極組織棉紡織品出口。今后在繼續發展棉紗、坯布出口的同時,要增加出口品種,多出口一些花色布。除努力完成已簽的貿易協定外,還要積極開展對蘇聯、東歐等國協議外易貨貿易,爭取多出口一些棉紡織品。
六、加強棉花經營部門基礎設施建設。棉花經營部門的基礎設施薄弱,很不適應棉花生產發展的需要。要根據收購任務,對棉花收購站進行改建擴建。要在兩年內。在全國十五個產棉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三十個重點產棉地區、市建立恒溫、恒濕設備的測試室,增添檢驗儀器,提高檢驗水平。對現有的軋花廠要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對棉籽的綜合利用,要加強規劃,抓緊組織實施。在倉庫建設中,要注意利用科技新成果,使裝卸、碼垛等工序實現機械化,減輕笨重的體力勞動。國家計委安排在建的一千萬擔倉容的儲備庫,要提前于一九八六年內建成使用。今年修建的一千萬擔倉容的簡易倉棚,有關省、自治區要加強領導,抓緊落實。明后兩年,根據需要和可能,還要繼續新建一批棉庫,有關部門要抓緊安排落實。
棉花和棉布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棉花、棉布的生產、流通及消費進行綜合治理,搞好綜合平衡,是一項政策性很強的工作,關系到工農業生產的協調發展和棉農的切身利益。各級人民政府要加強領導,教育干部和群眾從全局出發,在國家計劃指導下做好調整工作,使我國的棉花、棉布生產更適合國內外市場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
2019-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種子法(2015年修訂)
2015-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九號)
2010-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2修正)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會計師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
1984-09-20公安派出所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8-11-04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托法
2001-04-28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備案管理辦法(失效)
2001-12-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0-12-28氣象設施和氣象探測環境保護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地理國情普查的通知
2013-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3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2-12-08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無錫國家傳感網創新示范區發展規劃綱要(2012—2020年)的批復
2012-08-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政府機關使用正版軟件工作的通知
2010-10-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第一批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0-06-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失效]
1997-12-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政府采購管理工作的意見
2009-04-10森林防火條例
2008-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