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原則通過的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關于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報告》,已經國務院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研究執行。
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對于城市建設及長遠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各地應切實加強領導。組織有關方面的力量,有計劃、有步驟地做好這項工作。鑒于這項工作牽涉面廣,政策性強,請各地區、各部門注意總結經驗,不斷完善有關政策規定。
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關于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報告
城市是環境保護工作的重點。近幾年來,各地在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有些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改善,但從總體來看,當前我國城市的大氣、水體、固體廢物及噪聲等方面的污染仍很嚴重,已成為影響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突出問題。為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城市環境的綜合整治工作,爭取在“七五”期間使我國城市的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逐步為人民創造安全、清潔、安靜、優美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現將有關意見報告如下:
一、積極組織實現“七五”計劃規定的城市環境保護的目標和要求。重點城市大氣的總懸浮微粒,北方爭取基本達到三級標準,南方達到二級標準;飲用水源地的水質爭取達到二級標準;主要交通干道噪聲爭取晝間不超過七十分貝;城市的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四平方米左右,有條件的省會城市和風景游覽城市應更多一些;北京及重點風景游覽城市、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環境質量應更好一些。風景游覽區的大氣環境質量,應基本上達到一級標準,游覽區內的河流和湖泊的水質應達到三級標準。一般城市的環境質量要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改善。
二、制定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年度計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涉及面廣,工作量大,名級城市人民政府要組織各方面力量,發動城市居民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各城市應根據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環境保護規劃,制定切實可行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年度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堅持每年辦成幾件改善環境質量的實事,年初公布,年中檢查,年末總結。
三、按照城市的性質、規模、環境條件和功能分區,逐步合理調整城市的工業結構和布局。對個別污染、擾民嚴重,確實無法治理的工廠,要下決心關閉或遷移,特別是位于城市上風向、水源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居民稠密區的污染嚴重的工廠、要爭取在近期內解決,并不準再新建污染或破壞環境的項目。
四、綜合整治城市大氣污染。針對我國城市大氣主要是煤煙型污染的特點,要在煤炭加工、利用等各環節采取有效措施,減少工業和生活燃煤煙氣的排放量。短期內不能實現燃氣化的城市,應大力發展固硫型煤,有關部門要加緊組織型煤生產工業化的科技攻關,并對發展型煤實行優質優價政策。型煤加工生產線的建設投資,應通過地方人民政府自籌等途徑解決。同時,應將低硫、無煙煤炭優先供給城市和民用,要繼續搞好消煙除塵工作,抓緊市區內“煙塵控制區”的建設,“七五”期間,全國大中城市的市區應基本達到“煙塵控制區”的標準。重點城市的汽車尾氣排放指標要符合國家標準。對建筑施工現場和運輸散裝粉料的車輛,也要制定嚴格的管理措施,防止或減輕大氣污染。
要大力發展城市集中供熱。新建、擴建、改建的燃煤火電廠,要“熱電結合”,盡量擴大對城市的供熱量。新建工業區、采暖的住宅區及衛星城鎮,要經濟合理地推行集中供熱,不應再采用分散的供熱方式,對現有的小鍋爐,要加快更新改造,提高效率。同時,應積極發展清潔能源。發展城市燃氣,要貫徹“多種氣源、多種途徑、因地制宜和合理利用能源”的方針。在新建供氣廠的同時,特別要充分利用工礦余氣,努力擴大現有各種氣源的供氣能力。有條件的城市還應積極開發廉價電能,并充分利用太陽能、地熱等各種清潔能源。對向社會供應余熱、余氣的企業,要給予適當的能源補償。
五、積極治理城市水源和水系污染。對城市的飲用水源,要按照國家頒布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劃定保護區。當前,特別要管理好城市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分配等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辦法,嚴格控制超量開采。同時,繼續大力開展城市節約用水的工作。要逐步提高排水設施普及率和污水處理率。對生產、生活污水的處理,應堅持分散處理與集中處理相結合、單項治理與綜合治理相結合的方針,統籌規劃,分步實施,加快建設城市綜合污水處理廠。風景游覽城市、對外經濟開放城市及重點環境保護城市,應首先普及污水初級處理,有計劃地建設一批二級污水處理廠;其它城市也要因地制宜地發展污水處理設施。有條件的地方應建設氧化塘,積極慎重地推廣無害化污水灌溉農田技術和污水灌區污染防治技術。對已污染的河流、湖泊、近海海域和其他水體,要按照水體功能的要求,進行綜合整治,并采取切實的管理措施,鞏固整治效果。對江河海洋的自凈能力應注意合理利用,不得危害水體的功能。
六、抓緊研究解決城市垃圾的處理問題。各地要按照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建設部、中央愛委會《關于處理城市垃圾改善環境衛生面貌的報告》(國辦發〔1986〕57號)的精神,解決好垃圾的堆放、消納,并大力開展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工作,變害為利。對粉煤灰、煤矸石等工業廢渣,應積極組織跨行業的綜合利用。各地可按照國務院批轉國家經委《關于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若干問題的暫行規定》(國發〔1985〕117號)的精神,制定相應的鼓勵政策。
七、綜合整治城市的各類噪聲。要采取加強城市道路的建設和改造,改善交通管理,規定各類機動車輛的行駛路線、行駛時間,規定禁鳴喇叭的路段等各種措施,有效地降低交通噪聲。要嚴格控制和管理社會生活噪聲,城區不準使用高音喇叭,娛樂場所的音響不得超過有關標準。位于居民區的工廠和建設施工單位要采取措施,盡量減少噪聲擾民。
八、大力植樹、種草,要培育和推廣有利于凈化空氣、減弱噪聲、適合于不同地區生長的優良樹種、草種,加快綠化,減少城市裸露地面。在新城建設和老城改造時,要搞好綠地建設,做到綠化和基建同步。切實注意保護林木、鳥類、水域和其它自然景觀,禁止污染、破壞和侵占園林綠地。
九、切實保障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投資。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資金應當立足本地,統籌安排,合理使用,各級人民政府要隨著經濟的發展,相應增加投資,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設施建設。對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項目,應根據實際情況,采取優惠扶持措施。
十、各級人民政府要把城市的環境綜合整治作為一項重要職責,加強領導,切實抓好。市長應對城市的環境質量全面負責,領導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應定期向同級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報告城市環境質量和環境綜合整治工作的進展情況,城市人民政府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大力協同,搞好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城市環境保護部門要會同城市的計劃、經濟、城建等部門,協助市長制定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計劃,做好組織協調工作。
要切實加強環境監督管理工作。認真執行環境保護的各項法規,健全環境監督隊伍。各級人民政府應定期向城市居民公布環境質量狀況和環境綜合整治情況;發揮城市居民對城市環境保護的監督作用,樹立“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社會風尚。
以上報告,已經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原則通過。如無不妥,建議批轉各地區、各部門研究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街道辦事處組織條例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確認1955年期間授予的軍官軍銜的決定
1988-07-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已被修正)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預備役軍官法
1995-05-10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具體產生辦法
1998-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1999-12-2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
2001-04-28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食鹽專營辦法》修訂
2018-01-04國務院關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7-29違反《鐵路安全管理條例》行政處罰實施辦法
2013-12-24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鐵路安全管理條例
1970-01-01湖南桃花江核電廠址保護管理辦法
2013-07-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中華人民共和國第635號國務院令
2013-01-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3-26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13-03-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減輕農民負擔工作的意見
2012-04-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2011-04-22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