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西省環境保護限期治理管理辦法》公布。辦法規定,環保限期治理的最長期限為1年,環保部門不得通過重復下達限期治理決定等方式,變相延長限期治理期限。
排污單位的污染源有下列三種情形之一,應令其進行“限期治理”:一、排放水、氣污染物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或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廠界噪聲超標排放的;二、排放國務院或者省政府確定實施總量削減和控制的重點污染物,超過總量控制指標的;三、固體廢物處置場所(包括危險廢物貯存場所)達不到規范處置、貯存要求的。
省、市、縣環保部門都有“限期治理”的決定權。其權限劃分為:水、氣污染源屬于國家重點監控企業的限期治理,由省環保廳決定。屬于省重點監控企業的限期治理,由所在地設區的市級環保部門決定,報省環保廳備案。其他排放水、氣污染物的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級環保部門依法和依照本辦法劃分市、縣兩級的限期治理決定權限,由市級環保部門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縣級環保部門分別決定實施限期治理,報省環保廳備案。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內廠界噪聲超標排放、固體廢物處置不規范單位的限期治理,省屬以上企業由環保廳決定;省屬以下企業和其他單位的限期治理,由市級環保部門依法和依照本辦法劃分市、縣兩級的限期治理決定權限,由市級環保部門或者縣級人民政府、縣級環保部門分別決定實施限期治理,報省環保廳備案。市級環保部門實施限期治理有困難的,可以報請省環保廳決定限期治理。市級環保部門對依法應予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不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省環保廳應當責成市級環保部門依法決定限期治理,或者直接決定限期治理。
限期治理期限最長不得超過1年。環保部門不得通過重復下達限期治理決定等方式,變相延長限期治理期限。限期治理期限屆滿后,作出限期治理決定的環保部門應當及時組織現場核查。對已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解除限期治理;對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報請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依法責令關閉。
環保部門可根據排污單位的解除申請及時組織核查,對確已提前完成限期治理任務的排污單位,作出提前解除限期治理的決定。并應當將被解除限期治理的排污單位確定為重點監管對象,加強監督檢查。對被解除限期治理后再次排放污染物超標或者超總量的排污單位,或者固體廢物處置場所再次達不到規范處置、貯存要求的排污單位,應當從重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15修正)
2015-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西蘭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7-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失效]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試行)[失效]
1982-03-0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辭去代表職務的辦法的決定
1999-01-30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繼續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物業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政府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指導意見
1970-01-01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9-12-28關于印發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藥品目錄的通知(全文)
2009-12-01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1993年修訂)
1993-11-29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2009年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8-12-31關于企業集團內部使用的有關憑證征收印花稅問題的通知
2009-01-05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
2008-07-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抗旱工作的通知
2007-12-09國務院關于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7-08-26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等產品安全監督管理的特別規定
2007-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