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管好用好扶貧貸款,提高效益,根據《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和《貸款通則》等有關金融法規,以及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章程,特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貸款性質。扶貧貸款是為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而設置的政策性貸款,是有償有息信貸資金,專項用于貧困地區經濟開發,支持貧困農牧民解決溫飽,脫貧致富。
第三條 貸款原則。扶貧貸款堅持“突出重點、兼顧一般”,“有借有還,到期收回”等基本信貸原則,依法管理,確保扶貧貸款周轉、安全和效益。
第四條 貸款方針。扶貧貸款堅持開發式扶貧方針,實行項目管理,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因地制宜,不斷優化貸款結構,把貧困地區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實現扶貧信貸資金的良性循環。
第二章 貸款范圍和用途
第五條 貸款范圍。扶貧貸款投放范圍,為列入《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貧困縣。
第六條 貸款用途。扶貧貸款主要用于:
一、重點支持投資少、見效快、覆蓋面廣、效益高,有助于直接解決群眾溫飽的種植業、養殖業和相關的加工服務業。
二、支持能充分發揮貧困地區資源優勢、大量安排貧困戶勞動力就業的資源開發型和勞動密集型的鄉鎮企業。
三、支持加快荒地、荒山、荒坡、荒灘、荒水的開發利用,建設適度規模的農林牧漁商品生產基地及支柱產業。
四、適度支持既富民又富縣、增強貧困縣自我發展能力的縣辦工業、中外合資企業、中外合作企業及國營農業企業項目。
五、適度支持不具備辦企業條件的貧困鄉村自愿互利、帶資帶勞到投資環境較好的城鎮和工業小區進行異地開發試點,興辦二、三產業。
六、適度支持極少數生存和發展條件特別困難的村莊和農戶,實行開發式移民。
第三章 貸款對象與條件
第七條 貸款對象
一、列入扶貧規劃的貧困戶。
二、貧困鄉村合作經濟組織。
三、安排貧困戶勞力就業的農業、工商、商業及服務業等各種企業。
四、承擔扶貧開發任務的各類經濟實體。
第八條 貸款基本條件
一、生產經營項目列入扶貧開發規劃,扶貧任務明確,措施具體,產品符合社會需要,預測經濟效益可靠。
二、項目權屬清晰,承貸主體明確。
三、貧困戶申請1000元以下的小額貸款,可不受自有資金比例限制,可以放寬擔保;其它項目貸款應有不低于20%比例的自有及自籌資金,有符合抵押、擔保貸款條件的抵押物、擔保人。貸款企業應參加財產保險。
四、貸款企業必須有工商行政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或籌建許可證;在經辦行開立基本帳戶,并向經辦行報送經營計劃和財務報表。
五、貸款對象必須接受銀行的信貸監督,恪守信用,保證按期歸還貸款本息。
第四章 貸款種類、期限和利率
第九條 貸款種類。扶貧貸款分扶貧貼息貸款和扶貧非貼息貸款兩種。其中,扶貧貼息貸款全部用于覆蓋貧困戶面廣、收益率較低的特困鄉村辦產業和項目。扶貧非貼息貸款,重點用于項目周期短、收益率較高的產業和項目。
第十條 貸款期限。
一、貸款期限根據貸款項目不同的生產經營周期和借款者綜合還款能力分別確定。
二、貸款期限一般為一至五年;建設周期長、社會經濟效益好的項目,最長不超過七年。其中,五年以下貸款,不定寬期限;五年期以上的貸款,寬限期為二至三年。
第十一條 貸款延期
一、不能按期歸還貸款的,借款人和借款企業應當提前向經辦行申請貸款延期。擔保貸款、抵押貸款延期還應當由保證人、抵押人出具同意的書面證明。是否延期由經辦行決定。
二、一年以上貸款,貸款延期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一至五年期貸款,貸款延期不得超過原貸款期限的一半;五年期以上貸款,貸款延期不得超過三年。
第十二條 貸款利率。各類扶貧貸款嚴格執行國家利率政策和規定,及時計收利息。對項目貸款和企業貸款,實行按季收息;對貧困戶貸款,實行按年收息。如遇國家利率政策和規定調整,按調整后的利率政策和規定執行。
第十三條 貸款貼息。扶貧貸款貼息方式有三種:中央財政貼息、地方財政貼息和部門貼息。
一、中央財政貼息,實行統收統支的辦法,即由總行與財政部統一結算后,再與各省區分行結算。
二、地方財政貼息辦法由各省區分行與地方財政部門商定。
三、部門貼息,由主管部門將應貼補的貸款利息直接貼給借款人。
第五章 辦理貸款基本程序
第十四條 辦理扶貧貸款必須遵循以下基本程序:
一、受理借款申請。經辦行受理借款單位或貧困戶提出的借款申請后,要對所報貸款項目進行初審,并簽署審查意見逐級上報。
二、貸款評估。經初審同意的項目報上級行列入計劃。上級行批準項目計劃后,經辦行組織對項目進行評估,并寫出評估報告,續建項目和流動資金貸款要寫出調查報告,上報審批行。
三、貸款審批。審批行對經過評估的項目,按照貸款條件進行審查、決策,并履行審批手續。
四、簽定借款合同。對已經審查批準的貸款,借貸雙方按照《借款合同條例》和有關規定簽定書面借款合同,辦理借款手續,按生產進度適時發放貸款。
五、建立貸款登記簿。經辦行在貸款業務發生后,要逐戶建立貸款登記簿,記載、反映貸款發放、收回、占用形態、資產、負債及所有者權益等內容。
六、貸款監督檢查。貸款放出后,對借款人執行貸款政策、借款合同的情況進行跟蹤監督檢查,對違反政策和違約的要及時糾正處理。
七、按期收回貸款。要堅持按照借貸雙方商定的貸款期限收回貸款。貸款到期前,書面通知借款人準備歸還借款本息。借款人因正當理由不能如期償還貸款,可以在到期前申請延期歸還,經銀行審查同意后,銀行可以按照新約定的期限收回貸款。
八、經濟活動分析。經營扶貧貸款業務要注重經濟活動分析,掌握扶貧貸款運用狀況和影響正常運轉的因素,研究改善貸款管理的任務目標和提高貸款經濟效益的政策與措施。
九、總結報告。要經常地或定期地總結貸款管理工作經驗,并向上級行報告。要在項目建成和收回全部固定資產貸款后,按項目分別進行竣工總結和項目總結。
第六章 貸款管理
第十五條 計劃管理。扶貧貸款計劃采取自下而上編報、自上而下審批下達的管理方式。扶貧貸款計劃不搞基數化,而要根據有關考核指標一年一定。安排扶貧貸款計劃的依據是:
一、國定貧困縣、貧困人口的數量及貧困程度;
二、上年扶貧貸款計劃完成情況和貸款管理、效益水平;
三、申報的貸款項目計劃;
第十六條 合同管理。
一、扶貧貸款要按照國家發布的《經濟合同法》、《借款合同條例》和有關金融法規,由借貸雙方簽定書面借款合同,依法管理。
二、借款合同必須符合法律程序,明確借貸雙方權利義務,手續完備,依法成立。容易引起糾紛的合同,要辦理公證。
三、依法業經收回的貸款,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追索。
第十七條 項目管理。扶貧貸款實行全面的項目管理。各級行申請扶貧貸款的項目計劃,要正式行文上報,內容包括:計劃說明、項目分類、效益分析、市場預測等。每年年末之前各省級分行上報到總行。
第十八條 限額管理。要根據項目貸款風險度、自有資金比例以及資產負債率等,合理確定借款人的貸款限額,具體由各省級分行自定。
第十九條 核算管理。
一、各項扶貧貸款要準確記入總行規定的會計科目。
二、各行要建立半年報制度,按總行頒發的統計報表,準確及時反映扶貧貸款進度和執行效果。
三、收回再貸的扶貧貸款要在總行規定的扶貧貸款有關科目中記載核算和反映。
第二十條 檔案管理。各級行都要建立健全扶貧貸款經濟檔案和項目檔案。檔案按項目分別設立備選庫、執行庫、資料庫,記載借款人的基本情況、生產經營情況貸款發放、信貸制裁、貸款檢查及經濟活動分析等情況。
第二十一條 審批權限。建立貸款的分級審批制度。要根據貸款項目風險度、業務量大小、管理水平以及自有資金比例確定各級行的貸款審批權限。在審批權限以上的貸款,必須報上級行審批。
第七章 貸款監督與獎懲
第二十二條 建立扶貧貸款使用管理的約束和激勵機制。投放要與使用效益、貸款的回收掛鉤。對貸款使用效益好、回收率高的地區,要給予表彰和獎勵;反之,要扣減下年度貸款計劃。
第二十三條 建立嚴格的扶貧貸款年度審計制度,嚴禁擠占、挪用、截留扶貧貸款,不準貸前扣息,不準從貸款中預收風險保證金,不準以新貸抵舊貸,違者要追究有關領導和當事人的責任。
第二十四條 對貸款對象實行信貸監督。主要監督下列內容:
一、是否盡了扶貧義務。
二、在貸款使用上是否執行國家的扶貧政策;
三、是否履行借款合同;
四、是否遵守信貸政策和規章。
對違反借款合同的借款人,依據情況給予下列信貸制裁:
一、加息或罰息;
二、停止新貸款;
三、扣收貸款或提前收回貸款。
對一個貸款對象可同時適用兩種以上的信貸制裁。
第二十五條 貸款內部監督。主要監督下列內容:
一、執行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
二、執行貸款管理規章;
三、貸款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安全保障和周轉運用。
貸款內部監督的主要方式為:行長和上級行貸款管理機構對下級行、基層營業單位和貸款管理人員的貸款管理進行監督。同時,下級行、基層營業單位和貸款管理人員對上級行和貸款管理機構的貸款決策進行監督。
第八章 附則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中國農業發展銀行總行解釋和修改。
第二十七條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分行可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并報總行備案。
第二十八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試行。
注:寬限期——所謂寬限期就是在這期間內只付息不還本。確言之,系指銀行規定的借款人開始第一次還款的最低期限,該期限不是貸款期限的延長或附加,而是小于或至多等于貸款期限。如其借款人向銀行借得貸款100萬元,銀行定的貸款期限為5年,寬限期2年,即該借款人從第三年起,按一定比例或數額開始歸還貸款,直到第五年要全部還清100萬元貸款的本金和利息。采用寬限期做法,這是國際慣例,目的是為了減輕借款人在貸款到期時一次性還清全部貸款的壓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2018修訂)
2018-10-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的決議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澳大利亞領事協定》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西聯邦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大韓民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4-05-31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行政機關是否可以自行決定委托問題的答復
1996-11-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2016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瀕危野生動植物進出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醫療廢物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50項行政審批項目等事項的決定
2013-07-13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的決定
2013-05-30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國務院關于遼寧省和河北省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批復
2011-10-22國務院關于加強環境保護重點工作的意見
2011-10-1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廣東省中山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1-03-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0-05-27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國務院關于當前穩定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的意見
2009-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