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河南省土地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的通知
豫政辦 〔2009〕38號
各市、縣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門:
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制定的《河南省土地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九年四月十六日
河南省土地專項資金管理試行辦法
省財政廳 省國土資源廳
(二○○九年四月十三日)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為建立我省“兩保一高”(嚴格保護耕地特別是基本農田,基本保障工業化、城鎮化健康發展的建設用地需求,努力實現土地高效利用)財政約束激勵機制,進一步規范和加強土地專項資金管理,推進土地專項資金整合和土地高效利用,根據《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保護耕地保障科學發展實現土地高效利用的若干意見》(豫政〔2008〕44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強土地調控有關問題通知的意見》(豫政〔2006〕70號)、《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調控嚴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豫政辦〔2007〕33號)精神和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指土地專項資金主要包括: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以下簡稱土地出讓收入)、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國有土地收益基金以及國土資源部門征收的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土地閑置費等行政性收費收入。
第三條土地專項資金收支分別納入省、市、縣(市、區)政府基金預算和地方財政一般預算管理,其中:土地出讓收入、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國有土地收益基金全部繳入省、市、縣(市、區)國庫,納入政府基金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土地儲備零星收入和國土資源部門征收的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和耕地開墾費收入全額繳入本級國庫,納入地方財政一般預算,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
第二章 土地出讓收入收支管理
第四條土地出讓收入范圍。
土地出讓收入是指政府以出讓等方式配置國有土地使用權取得的全部土地價款。具體包括:(一)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總成交價款(不含代收代繳的稅費);(二)轉讓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或依法利用原劃撥土地進行經營性建設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三)變現處置
抵押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四)轉讓房改房、經濟適用住房按照規定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五)改變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土地用途、容積率等土地使用條件應當補繳的土地價款,以及其他和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或變更有關的收入等;(六)國土資源部門依法出租國有土地向承租者收取的土地租金收入;(七)出租劃撥土地上的房屋應當上繳的土地收益;(八)以行政劃撥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土地使用者,依法向市、縣(市、區)人民政府繳納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
拆遷補償費等費用(不含征地管理費)。
按照規定依法向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收取的定金、保證金和預收款,在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合同(以下簡稱
土地出讓合同)生效后可以抵作土地價款。劃撥土地的預收款按照上述要求管理。
第五條土地出讓收入的支出管理。
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關于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支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06〕68號)規定,土地出讓收入的支出范圍包括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土地開發支出、支農支出、城市建設支出以及其他支出。(一)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包括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按照省、市、縣(市、區)人民政府批準的
征地補償方案、拆遷補償方案以及財政部門核定的預算執行。(二)土地開發支出。包括出讓土地需要進行的相關道路、供水、供電、供氣、排水、通訊、照明、土地平整等基礎設施建設支出,以及相關需要支付的
銀行貸款本息等支出,按照財政部門核定的預算執行。(三)支農支出。包括用于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農業土地開發支出,以及從土地出讓收入中安排用于農村飲水、沼氣、道路、環境、衛生、教育和文化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支出,按照省政府規定以及財政部門核定的預算執行。(四)城市建設支出。含完善國有土地使用功能的配套設施建設以及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支出,具體包括:城市道路、橋涵、公共綠地、公共廁所、消防設施等基礎設施建設支出,按照財政部門核定的預算執行。(五)其他支出。包括土地出讓業務費、繳納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城鎮廉租住房保障支出以及破產或改制國有企業職工安置費用支出等,按照有關計提規定以及財政部門核定的預算執行。土地出讓業務費直接列入國土資源部門預算,不再按每宗地的凈收益計提。(六)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要確保足額支付征地和拆遷補償費、補助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支出、保持被征地農民原有生活水平補貼支出,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費用納入征地補償安置費用,切實保障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七)土地出讓收入的使用要重點向新農村建設傾斜,逐步提高用于農業土地開發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比重,逐步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和居住環境,努力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八)土地前期開發要積極引入市場機制,嚴格控制支出,通過政府采購招投標方式選擇評估、拆遷、工程施工、監理等單位,努力降低開發成本。城市建設支出和其他支出要嚴格按照批準的預算執行。編制政府采購預算的,應嚴格按照政府采購的有關規定執行。
第六條土地出讓收入的征收管理。
土地出讓收入的收繳程序按照《河南省財政廳關于啟用新版土地出讓收入專用票據的通知》(豫財辦綜〔2007〕71號)規定執行。(一)設立土地出讓收入匯繳專戶。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落實規范土地出讓收支管理文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財綜〔2007〕49號)規定,財政部門設立土地出讓收入匯繳專戶,用于辦理土地出讓收入資金的清算分解繳庫,有條件的地方也可以將土地出讓收入直接繳入國庫,具體由各市、縣(市、區)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二)各級財政部門要嚴格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落實規范土地收支管理文件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在10個工作日內將土地出讓收入匯繳專戶的資金(包括向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收取的定金、保證金和預收款)繳入同級國庫,不得人為滯壓資金。(三)對通過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出讓方式取得的土地出讓總價款收入,市、縣(市、區)財政部門要設立宗地臺賬,實行宗地核算,以準確地測算出每宗土地出讓凈收益。宗地出讓凈收益為當年實際收取的每宗土地出讓總成交價款收入扣除代收代繳的稅費、需要支付的征地和拆遷補償費、土地開發費、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國有土地收益基金、上解省級收入和土地出讓業務費后的余額。(四)多繳國庫的土地出讓收入和未能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競投人繳納的定金、保證金和預收款按規定程序予以退庫。不涉及分成的,由同級財政部門根據土地出讓合同或國有劃撥土地決定書以及繳款憑證審核確認后在當地國庫辦理退庫手續;涉及省與市、縣(市、區)分成的收入,先由市、縣(市、區)財政部門開具“收入退還書”,加蓋同級財政部門公章后,連同該宗地的土地出讓合同或國有劃撥土地決定書以及繳款憑證報省財政廳,經省財政廳審核確認并在“收入退還書”上加蓋公章后,退回市、縣(市、區)財政部門在當地國庫辦理退庫手續。(五)按照《財政部關于國有企業改制土地出讓收入繳庫有關問題的批復》(財綜〔2007〕50號)規定,國有企業使用的原劃撥土地以出讓方式處置的,應將總成交價款(不含代收代繳的稅費)全部繳入市、縣(市、區)國庫;國有企業改制的有關費用應當通過預算從土地出讓收入中予以安排,不得直接留給相關企業。
第七條土地儲備收入的收支管理按照《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印發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77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土地儲備資金財務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綜〔2007〕17號)和《河南省國土資源廳河南省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
鄭州中心支行關于貫徹國土資源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土地儲備管理辦法的意見》(豫國土資發〔2008〕144號)規定執行。
第三章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支管理
第八條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范圍。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是指在農用地和未利用地轉為建設用地時,依據國家規定的標準繳入中央國庫和省級國庫的資金。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范圍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含建制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新增建設用地(含村莊和集鎮新增建設用地);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城市(含建制鎮)、村莊和集鎮建設用地范圍外單獨選址、依法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取得的新增建設用地;在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移民遷建用地占用城市(含建制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確定的經批準超出原建設用地面積的新增建設用地。
因違法批地、占用而實際發生的新增建設用地,應按照國土資源部認定的實際新增建設用地面積、相應等別和征收標準征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按照《國土資源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征收范圍有關問題的復函》(國土資廳函〔2007〕96號)規定,跨城市(含建制鎮)建設用地范圍的單獨選址建設項目,其在城市(含建制鎮)建設用地范圍內的部分,應當征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其在城市(含建制鎮)建設用地范圍外的新增建設用地,依法以出讓等有償使用方式供應的,應當征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依法以劃撥方式供應的不征收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標準按照《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關于貫徹財政部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豫財辦綜〔2006〕85號)規定執行。
第九條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征收管理。
根據《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中國人民銀行關于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問題的通知》(財綜〔2006〕48號)規定,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的繳納人是市、縣(市、區)人民政府,資金來源是當地的土地出讓收入和其他財政性資金。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具體收繳程序按照《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關于貫徹財政部調整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政策等有關問題的通知》規定執行。
第十條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支出范圍。(一)基本農田建設支出。是指為促進基本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和持續利用,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采取土地整理方式對基本農田進行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二)土地整理支出。是指為增加耕地面積,促進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對基本農田保護區以外的農用地進行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發生的支出,以及對歷史遺留的生產建設挖損、塌陷、壓占土地和洪災、滑坡、崩塌、泥石流和風沙等自然災害損毀的耕地進行復墾發生的支出。(三)耕地開發支出。是指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以增加耕地面積為主要目的,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專項規劃,對灘涂、鹽堿地、荒草地、裸地、空閑地等宜農未利用土地進行開發,使之達到可利用狀態所發生的支出。(四)基本農田保護支出。是指為保護基本農田而發生的基本農田動態監管與維護、信息系統建設及其他基本農田保護基礎業務支出。(五)土地調查支出。是根據《土地調查條例》(國務院令第518號)、《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的通知》(國發〔2006〕38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貫徹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通知的意見》(豫政〔2007〕35號)規定,按照省、市、縣(市、區)各自承擔的第二次土地調查工作任務從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中安排的支出。(六)其他支出。是指在實施基本農田基本建設和保護、土地整理、耕地開發項目過程中發生的項目審核論證及實施、資金使用的監督檢查以及績效考評等支出。
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按照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進行管理,有關費用的支出內容和標準按照《財政部土地開發整理項目預算定額標準》(財建〔2005〕169號)規定執行。
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不得用于下列支出:
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項目區以外,不直接與項目相配套的道路工程、水利工程、電力工程和村莊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出。10萬立方米以上大中型水庫、防洪堤壩、干渠、干道和10千伏以上輸變電等工程支出。
項目施工單位施工用車輛、機械等設備,項目承擔單位和施工單位管理用小汽車等設備,以及農業生產用具、設備等不屬于項目規劃設計需要的設備購置支出。
對外投資;贊助和捐贈支出;支付的滯納金、罰款、
違約金、
賠償金以及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不得列入成本、費用的其他支出。
第四章 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支管理
第十一條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收入范圍。
市、縣(市、區)財政部門根據土地出讓合同列明的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的土地面積,按照財政部規定的土地平均純收益的30%從土地出讓總價款中計提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在辦理土地出讓總價款繳庫手續時一并繳入本級國庫。具體計提標準按照《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收入管理辦法的通知》(財綜〔2004〕49號)、《財政部國土資源部關于印發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04〕174號)和《河南省財政廳河南省國土資源廳中國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關于印發河南省用于農業土地開發的土地出讓金收繳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豫財綜〔2004〕103號)規定執行。
補繳的土地價款、劃撥土地收入和其他土地出讓金收入不計提農業土地開發資金。
第十二條農業土地開發資金支出范圍。
農業土地開發資金的支出范圍主要包括:土地整理和復墾、宜農未利用地的開發、基本農田建設以及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的土地開發支出。
第五章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支管理
第十三條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收入范圍。
市、縣(市、區)政府按照規定在以招標、拍賣、掛牌和協議方式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所取得的總成交價款(不含代收代繳的稅費)中按2%的比例提取國有土地收益基金。補繳的土地價款、劃撥土地收入和其他土地出讓金收入不計提國有土地收益基金。
第十四條國有土地收益基金支出范圍。
國有土地收益基金用于征收、收購、優先購買、收回土地過程中發生的各種開支。具體包括:(一)征地和拆遷補償支出。是指用于收購儲備土地需要支付的土地補償費、安置補助費、地上附著物和青苗補償費、拆遷補償費支出。(二)土地開發支出。是指收購儲備土地需要支付的前期土地開發性支出以及與前期土地開發相關的費用等支出。
第六章 土地行政性收費收支管理
第十五條土地行政性收費是指由國土資源部門征收的用于土地開墾、復墾的耕地開墾費、土地復墾費和土地閑置費等行政性收費收入。
第十六條耕地開墾費的收支范圍。(一)征收范圍。凡在河南省區域內占用耕地進行非農業建設的單位或個人必須考慮耕地占補平衡問題;未做到占補平衡的,必須繳納耕地開墾費。耕地開墾費作為建設用地成本列入建設投資。(二)征收標準。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強土地調控嚴格土地管理的通知》規定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調整有關收費項目的通知》(豫政〔2008〕52號)規定,耕地開墾費按占用耕地類型和面積征收。非農業建設項目占用耕地的,耕地開墾費按9—13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9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11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澆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13元/平方米收取;非農業建設項目占用基本農田的,耕地開墾費按18—22元/平方米收取,其中占用望天田的按18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旱地的按20元/平方米收取,占用水澆地、灌溉水田、菜地的按22元/平方米收取。(三)支出范圍。耕地開墾費主要用于扶持單位或個人開發、整理耕地,擴大耕地面積;新的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開發復墾項目管理;編制或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土地開發、整理規劃,基本農田保護區的劃定、保護和管理;經財政部門批準的其他支出。
第十七條土地復墾費的收支范圍。(一)征收范圍。按照《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關于修訂土地復墾收費標準有關問題的通知》(豫發改收費〔2006〕1263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調整有關收費項目的通知》規定,對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土地破壞的,用地單位和個人應當負責復墾;沒有條件復墾或者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當繳納土地復墾費,專項用于土地復墾。具體標準按規定執行。(二)支出范圍。土地復墾費主要用于因挖損、塌陷、壓占等造成破壞的土地的復墾。
第十八條土地閑置費收支范圍。(一)征收范圍。按照《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公布取消停止征收和調整有關收費項目的通知》規定,已經批準辦理審批手續的非農建設占用耕地或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進行房地產開發的土地,一年以上二年以下未動工建設的視為閑置土地,用地單位和個人沒有條件復墾或復墾不符合要求的,應繳納土地閑置費。非農建設占用耕地,土地閑置費按該耕地前三年平均年產值的2—3.5倍計收;以出讓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權的閑置費按土地使用權出讓金20%的比例計收。(二)支出范圍。土地閑置費專項用于耕地開墾。
第七章 資金及項目管理
第十九條建立完善“兩保一高”財政激勵約束機制,將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省集中的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的使用與各地“兩保一高”績效掛鉤,鼓勵地方保護耕地、節約用地、集約用地、高效用地。
第二十條從省級財政集中土地出讓總價款和其他土地出讓收入(不含補繳土地收入和劃撥土地收入)的3%中安排一部分資金,按照獎勵節約、補助挖潛、鼓勵集約的原則,獎勵土地挖潛成效突出的市、縣(市、區)。具體獎勵辦法由省財政廳會同省國土資源廳另行制定。其余資金按照省政府“兩保一高”要求,用于節約集約用地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第二十一條中央安排我省和我省留成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除省按規
定安排的專項資金外,其余由省財政廳會同省國土資源廳按照各市、縣(市、區)基本農田面積、灌溉水澆地面積、凈增耕地量和省政府確定的土地管理重點工作完成量等因素分配,報省政府批準后由省財政廳向市、縣(市、區)下達資金額度。
第二十二條各市、縣(市、區)國土資源局、財政局根據省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額度,連同市、縣(市、區)管理的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耕地開墾費,扣除安排土地調查、項目監管等工作經費后編制項目規劃,全部安排落實到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土地整理、耕地開發等具體支出項目,并征求農業、發展改革等部門的意見。市國土資源局、財政局對項目規劃匯總審查后聯合報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省國土資源廳會同省財政廳對項目規劃審查確認后,由省財政廳向市、縣(市、區)下達項目支出預算。省分配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保證用于基本農田建設與保護、土地整理、耕地開發項目的支出不低于95%。
因實施條件變化需撤銷的項目,由項目所在地國土資源部門和財政部門逐級聯合上報省國土資源廳和省財政廳,經同意后撤銷項目并由省財政收回資金重新安排。
第二十三條省財政廳會同省國土資源廳審定市、縣(市、區)的項目資金安排。省國土資源廳負責項目設計審查論證并對項目實施監督管理,省財政廳負責資金概算的審查及撥付,省審計廳負責組織對全省土地專項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審計監督。
第二十四條分配下達給市本級的資金,由市財政局和市國土資源局負責管理和使用。分配下達給縣(市、區)的資金,由市財政局會同市國土資源局及時將省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下撥到縣(市、區),不得截留挪用。市、縣(市、區)國土資源局負責具體項目的實施及管理工作。
第二十五條市、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要嚴格按照規定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支出范圍使用資金。對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等項目的資金,嚴格執行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有關規定。在項目管理中要認真落實招投標制度、專家評審制度、項目法人制度、公告制度、
合同管理制度、監理制度。市、縣(市、區)財政局要按照財政管理制度的規定做好資金撥付和日常監督工作。
第二十六條各市財政局、國土資源局應在每年的11月底之前,將上年省下達的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實施管理情況上報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
第二十七條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項目承擔單位要嚴格按照批準下達的預算,合理安排使用資金,不得擅自變更項目的建設地點、規模;不得擴大支出范圍,提高開支標準;不得用于其他支出。
第二十八條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項目承擔單位要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做好資金核算工作,及時辦理年度結算和財務決算。年度財務決算和竣工財務決算由項目承擔單位報同級財政部門批復。經竣工財務決算批復后的項目結余資金,由同級財政、國土資源部門按本辦法規定的支出范圍安排使用,資金使用計劃應報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批準。
第八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九條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審計廳等部門要對全省土地專項資金收支情況開展定期或不定期監督檢查,強化對土地專項資金收支的監督管理,確保土地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征收、入庫、劃轉,支出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執行。對不如實申報使用市、縣(市、區)管理的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土地復墾費、土地閑置費、耕地開墾費或不按省備案項目實施的,停止安排下一年度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資金并收回上年度下撥資金,同時停止市、縣(市、區)的用地項目審批。
第三十條對國有土地使用權受讓人不按土地出讓合同、國有劃撥土地決定書等規定及時足額向財政部門繳納土地出讓收入,按日加收違約金額1‰的違約金。違約金隨同土地出讓收入一并繳入地方國庫,涉及分成的土地出讓收入違約金按省與市、縣(市、區)3∶97比例分成入庫。
第三十一條對違反規定,擅自減免、緩繳、截留、擠占、挪用應繳國庫的土地專項資金,不執行國家財務會計制度規定,不依法履行核定、征收、監督管理職責,對違法行為不予查處或查處不力造成嚴重后果的,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第427號)、《金融違法行為處罰辦法》(國務院令第260號)等法律、法規進行處理,并依法依紀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觸犯《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的,要依法追究有關人員的刑事責任。
第九章 績效評價
第三十二條市、縣(市、區)財政、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要建立健全土地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績效評價制度,對土地專項資金用于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項目的實施過程及完成結果進行全面、綜合的績效評價。評價的內容主要包括:項目的實施進度、實施質量、后期預測、財務狀況、執行結果、社會經濟效益、項目資金使用及管理狀況等。市、縣(市、區)財政部門負責制定項目支出績效考評的規章制度,確定考評項目,配合、監督、檢查國土資源部門項目支出績效考評工作。市、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依據財政部門關于項目支出績效考評的規定和要求,由市、縣(市、區)人大、政協和財政、國土資源、農業、發展改革等部門組成績效考評委員會,對基本農田建設、土地整理和耕地開發項目實施情況進行績效考評,根據考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改進和加強項目后續實施過程的管理。
第十章 附則
第三十三條各市財政部門應當會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根據本辦法,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并報省財政廳、國土資源廳備案。
第三十四條以前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按本辦法規定執行。
第三十五條本辦法由省財政廳和省國土資源廳負責解釋。
第三十六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