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直各委、辦、局(公司):
《
福州市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若干意見》已經市政府2009年第10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二○○九年六月九日
福州市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若干意見
(二○○九年五月)
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和省政府關于知識產權的戰略部署,推進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實施工作,進一步提升福州市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大意義
(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大意義。當今世界,知識產權日益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成為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支撐和掌握發展主動權的關鍵。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后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部署,是提高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舉措,是關系國家和民族未來的必然選擇。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大力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能力,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推進結構調整、轉型升級和自主創新,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舉措,對我市在
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中打基礎、挑大梁、樹形象、走前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大意義,切實加強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領導,確立知識產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大力促進自主知識產權的創造和運用
(二)強化企業知識產權創造中的主體地位。建立和完善企業知識產權工作制度和機制,在全市大中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外貿進出口企業普遍建立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做到企業知識產權工作有機構、有人員、有制度、有經費、有專利、有實施。加大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力度, 依靠知識產權制度做大優勢行業、做強優勢企業、做優主導產品,逐步使我市企業成為知識產權創造的主體。按照《福州市扶持與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獎勵辦法》(榕政綜〔2008〕63號)文件規定,對列入國家、省和市級知識產權示范(試點)的企事業單位給予獎勵。加大知識產權實施和產業化的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充分運用知識產權制度,提高科技成果、技術創新的知識產權化程度和水平。
(三)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知識產權創造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科研考核、評價和獎勵體系,從體制、機制、資金等各方面為科研人員發明創造提供優質環境,使在榕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成為我市自主知識產權創造的旺盛源泉和自主知識產權產出的密集區。積極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福州企業建立基于市場機制的產學研戰略聯盟,通過聯合攻關,開發一批關鍵性、前沿性的新技術、新成果,并實現知識產權化,使其成為提升我市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托。
(四)促進專利的創造、運用與產業化。推進實施《福州市專利保護與促進若干規定》,切實落實“一獎兩酬”等激勵創新的有關規定,強化知識產權政策導向,進一步向獲得發明專利、專利技術產業化和根據市場競爭需要在境外獲得知識產權傾斜,促進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的研發,鼓勵行業構建專利池(群),建立專利技術聯盟,努力培育我市企業、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探索開展專利價值評估,推動金融機構開展專利等質押融資業務,促進專利的轉化與實施。
(五)實施品牌戰略。對獲得國家級、省級名牌產品和市產品質量獎、國家級馳名商標、省級著名商標以及通過ISO9000、ISO14000、OHSAS18000三種體系標準認證的企業按照《中共福州市委、福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實施名牌戰略、提高福州產品市場競爭力的若干意見》(榕委〔2003〕113號)等有關文件規定給予獎勵。鼓勵商標國際注冊,大力培育汽車制造、旅游、工藝品、民間文藝等產業品牌、地理標志和特色農產品證明(集體)商標,促進產業集群發展和升級。
(六)發展版權產業。大力發展新聞出版、計算機軟件、動漫、文化創意、工藝品、工業設計等版權產業,扶持和培育一批版權優勢企業,建立版權登記資助制度,鼓勵版權創作,提升我市版權產業運用知識產權制度的能力。
(七)推進商業秘密和特色產業知識產權建設工作。引導市場主體依法建立商業秘密管理制度。依法打擊竊取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妥善處理保護商業秘密與自由擇業、涉密者競業限制與人才合理流動的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扶持和培育具有福州優勢的原創性植物新品種、地理標志、集成電路布圖設計等知識產權,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開發利用,培育特色產業的知識產權。
(八)實施標準化戰略。鼓勵企業自主創新,根據市政府《關于加強標準和標準化工作的若干意見》,設立標準化工作專項資金,加大對標準化工作的扶持和獎勵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行業組織參與國家、國際標準的制定。以建設福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標準化示范區為切入點,建設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全球化的示范區,推動福州成為自主知識產權技術、產品的高產區和聚集地。
(九)建立知識產權考核指標體系。將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情況作為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工程(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科技企業孵化器等創新載體認定與評價的重要條件和考核指標。在技術引進、高新技術產業化和重大技術工程建設項目立項時,涉及知識產權的,應明確提出項目的知識產權產出指標。評審市科學技術獎等創新獎項應將知識產權的取得和擁有作為重要指標。
(十)完善知識產權運用投融資體系。鼓勵金融機構開展專利、自主品牌等知識產權
質押貸款業務,實現知識產權市場價值;鼓勵、支持金融和風險機構加大對知識產權實施和產業化的投入力度;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發行企業債券或在境內外上市融資;推廣知識產權有償轉讓或作價入股;建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通過參股和提供融資擔保等方式,促進對中小企業重點知識產權項目的產業化,形成政府財政資金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各類社會資本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體系。
三、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十一)加強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推進建立“三審合一”制度;公開知識產權案件的起訴條件、舉證要求和
立案程序,公開知識產權
案件審理指導意見或操作規程,進一步規范知識產權民事訴訟的立案、審理、調解和
執行工作,保障知識產權案件得到公正及時的審理;加強知識產權
法官職業化建設,提高審判的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建立健全知識產權的證據保存
公證機制;完善知識產權案件專家顧問制度;建立知識產權典型司法案件數據庫等。
(十二)加強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充實執法隊伍力量和裝備,加強執法業務培訓和交流,提高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建立跨地區、跨部門的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深入開展聯合執法行動,嚴厲打擊和遏制重復性、群體性
知識產權侵權行為和犯罪活動;加強知識產權各行政執法部門與司法機關的信息溝通與合作,及時向司法機關移送案件。
(十三)增強知識產權糾紛應對能力。鼓勵行業、產業協會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盟等組織,支持和引導其開展行業、產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建立涉外知識產權糾紛協調機制,增強應對涉外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
(十四)加強重大專項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探索建立福州市重大經濟活動知識產權特別審議制度,對政府投資的重大技術引進、技術改造、研究開發項目涉及知識產權的,項目申報人應當提供知識產權證書或者知識產權評價報告。處置國有資產涉及知識產權權屬變動的,應當依法進行無形資產評估。
(十五)加強展會、對外貿易等領域知識產權保護。在各類會展中設立知識產權投訴機構或派執法人員進駐,及時查處展會中知識產權違法案件;探索會展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和模式,完善會展知識產權保護辦法,提高現場處理知識產權糾紛的能力;開展企業赴外參展知識產權保護教育,避免知識產權糾紛;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招商引資、技術引進、項目合作、產品進出口等管理環節,建立健全進出口貿易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提高企業運用國際規則防范和降低貿易風險的能力。
(十六)加強知識產權邊境保護。加大海關執法力度,加強知識產權邊境保護,維護良好的進出口秩序,提高福州市出口商品的聲譽。引導和鼓勵福州市企業備案自主知識產權,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企業擴大出口,有效實施“品牌帶動”外貿發展戰略。
四、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管理與服務
(十七)加強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建設。整合全市各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構,有序、高效地推進全市知識產權工作;建立由知識產權專家學者、企業家、經濟學者、法律人士等代表組成的知識產權專家顧問團,為我市知識產權事業的發展提供決策咨詢等。
(十八)加強知識產權行政管理隊伍建設。充實知識產權管理隊伍,加強業務培訓,提高人員素質。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設立相應的知識產權管理機構。
(十九)完善知識產權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整合全市知識產權信息資源,依托國家專利技術(
福建)展示交易中心和福州知識產權網站,建設以“七國兩組織”專利文獻數據庫為基礎、以專業檢索軟件為平臺的福州專利電子圖書館,為社會提供知識產權公共信息服務;建立行(企)業專題專利數據庫,加快晶體材料與器件、汽車玻璃等專利信息數據庫建設,促進資源共享。
(二十)建立知識產權應對、援助和預警機制。開展國外知識產權法律研究,為企業應對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提供服務;開展重點和特色產業知識產權應急和預警工作,密切關注國內外知識產權發展動向,及時發布預警信息等。
五、扶持培育知識產權中介服務
(二十一)扶持和培育知識產權交易市場。完善國家專利技術(福建)展示交易中心等知識產權交易中心建設,為專利技術供需各方特別是非職務發明人和中小企業等提供專利技術及產品展示、交易及其他相應的一系列相關服務,建立具有公信力的知識產權交易服務平臺;扶持和培育一批與知識產權交易有關的評估咨詢、交易經紀、投融資、公證、
法律服務等中介機構,健全知識產權交易鏈;倡導中小型企業開展知識產權合約托管服務或知識產權服務外包,繁榮知識產權中介服務市場。
(二十二)加強知識產權中介服務管理。建立知識產權中介服務誠信管理制度,加強行業自律和失信懲戒;建立知識產權服務業信息平臺,滿足不同類型的知識產權服務需求。
六、建設知識產權人才隊伍
(二十三)加強知識產權人才培養。制定并實施《福州市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規劃及年度實施計劃》,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加大政府對知識產權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依托市人事局人事考試中心等單位,建立福州市知識產權培訓基地;將知識產權內容納入公務員培訓和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培訓內容;在福州大學、市委黨校、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校設立知識產權專業課程;引導企業建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計劃,培養懂技術、懂管理、懂外語、懂法律的企業知識產權管理人才等。
(二十四)優化知識產權人才發展環境。將知識產權專業人才列入我市年度緊缺急需引進人才目錄,充分發揮職稱評定、留學人才和政府津貼評定等相關政策的作用,吸引高層次知識產權人才;優化和改善知識產權人才的工作、生活和發展環境,促進人才合理流動。
七、營造良好知識產權文化環境
(二十五)建立知識產權宣傳體系。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普及工作,建立政府主導、媒體支撐、社會公眾廣泛參與的知識產權宣傳體系。
(二十六)加強知識產權宣傳普及。開展全民知識產權文化素質教育,營造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的知識產權文化;充分利用“3.15”、“4.26”、普法宣傳周等活動,依托報刊、廣播、電視、網絡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開展中小學知識產權啟蒙教育,創建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示范學校,將知識產權納入青少年創新大賽的重要內容。
八、擴大知識產權國內外交流合作
(二十七)加強閩臺和國際知識產權交流與合作。開展知識產權項目、人才、服務的國際交流,參與重要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交流活動,建立良好的對話與合作關系,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加強對外宣傳,促進科技、經貿往來。加強榕臺知識產權交流合作,在創立共同的技術標準、知識產權和品牌方面先行先試,加快榕臺產業合作進程。
(二十八)設立臺資企業知識產權服務工作站。為臺資企業設立專利申請資助與獎勵綠色通道,在國家專利技術(福建)展示交易中心內開辟臺資企業專利技術和產品展示交易專欄,組織專利審查員、專利代理人、專利律師等知識產權專業人員,為臺資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培訓、知識產權事務援助等服務。依托“中國(福建)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開展臺資企業維權援助服務。將臺資企業優先列入市級以上知識產權試點(示范)企業。
九、保障措施
(二十九)完善知識產權政策法規體系。推進我市知識產權制度建設和創新,適時做好商業秘密、地理標志、遺傳資源、傳統知識和民間文藝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加強產業政策、科技政策、貿易政策、人才引進培養政策等與知識產權政策的銜接,強化政策中的知識產權導向。進一步健全專利、商標等獎勵制度,不斷優化知識產權發展的政策環境。
(三十)加強對知識產權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市和各縣(市)區政府要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范疇,凡涉及知識產權工作的部門要將知識產權納入本部門工作計劃。發揮市知識產權統籌協調機制的作用,定期研究和部署全市知識產權工作以及重大知識產權事項。提高知識產權工作透明度,每年發布《福州市知識產權發展情況報告》。
(三十一)加大知識產權工作的經費投入。加大對知識產權工作的投入力度,確保知識產權專項資金逐年增長,切實保障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能力建設,推動本地區知識產權工作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