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為加快實現城鄉統籌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結合我省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依托縣(市)城、新城、新市鎮和產業集群建設,實施城中村、城邊村改造,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提高城鎮化水平和質量,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水平,合理有序引導農村人口轉移,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為
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支撐。
二、工作目標
到2015年底,全省城鎮化水平達到70%左右;城鎮人口達到3000萬人以上,新增城鎮人口400萬人以上;省轄市人口規模基本達到100萬人以上,縣級市人口規模平均達到25萬人,縣城人口規模平均達到10萬人。全省城鎮化質量全面提高,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和社會保障能力明顯增強。
三、科學編制規劃,明確工作重點
各地要優化城鎮空間布局,認真做好城鎮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有效配置城鄉建設用地,認真編制城鎮化實施規劃,明確年度任務,落實項目用地、建設時序,加強規劃實施和監督管理,提升規劃執行效力。
沈陽經濟區要打造沈陽國家級中心城市,構建遼寧中部城市群,重點建設新城新市鎮;沿海經濟帶要構建沿海城鎮帶,推進重點園區建設。提升縣城規劃和建設水平,加快100個中心鎮建設。城市和縣城完成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城邊村改造。重點市縣推進全域城鎮化。
四、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服務
要加快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城鎮生活垃圾收集運輸處理和生活污水處理工程,提高城鎮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率;實施集中供熱工程,基本實現一縣一熱源;實施綠化建設工程,提高城鎮綠化水平;實施城市飲用水提質工程,城市和縣城達到國家新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實施城市雨污分流工程,提高城市防汛能力和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效率;實施城市管理數字化工程,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要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等社會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基礎教育的規范和均衡發展,加快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建設,推進城鎮文化娛樂、體育休閑等現代化設施建設,推動社會公共服務資源向基層延伸。
五、發揮產業優勢,強化產業支撐
要統籌農業產業園區、工業園區、現代服務業聚集區建設,通過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新型工業化、完善現代服務業體系,促進城鎮化與第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要大力推動農業產業化與規模化,推進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生產效率,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為推進城鎮化提供持久動力;推動工業園區化與集群化,提高工業產業集中度、完整度和豐厚度,結合工業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建設,形成工業化與城鎮化的良性互動;推動服務業現代化,優先發展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業和旅游、餐飲等生活性服務業,為城鎮化發展創造良好的就業環境。
六、加強資金支持,拓寬融資渠道
省政府將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城鎮化建設,各級政府也要設立專項資金。市縣級城市維護建設稅每年新增部分,要重點用于城鎮化。國家和省“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用于村級公益事業建設項目部分,優先安排城鎮化項目。土地出讓凈收益的5%統籌用于城鎮化建設。統籌安排中央分配的新增費和地方分成的新增費,優先足額安排村莊“騰空地”的開發整理和復墾(使用新增費形成的新增耕地不得作為建設占用耕地的占補平衡補充耕地指標)。國土資源部門開墾費及農業土地開發資金(出讓金部分)和通過掛鉤拆舊建新形成的土地級差收益按相關規定用于增減掛鉤項目建設。掛鉤所取得的土地純收益,除國家另有規定外,在安排必要的成本性支出后,其余部分全部返還給提供節余指標的農村,用于新型農村社區必需的住房、道路、供水、供電、供氣、供暖、垃圾和污水處理等工程建設。要抓好縣級融資平臺公司規范化建設,增強融資能力,拓寬融資渠道,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支持城鎮化建設。
七、用好土地政策,滿足用地需求
全省將安排不少于5%的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和不少于50%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用于城鎮化建設。使用掛鉤周轉指標不占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規模指標和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掛鉤周轉指標占地,不需繳納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和土地開墾費。以村莊
拆遷為主的掛鉤項目,土地節余指標要有償調劑給城鎮使用。省國土資源廳代省政府對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項目進行整體審批。
八、做好保障工作,落實配套政策
改革戶籍管理,消除城市戶籍管理對農民進城落戶的限制,消除農民進城享受城鎮公共服務的阻礙。建立城鄉平等就業制度,建立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力市場體系,完善布局合理的職業介紹機構網絡和提高農民從事二三產業勞動就業能力的培訓體系。統籌城鄉社會保障體系,深化城鎮養老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鼓勵農民工參加城鎮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或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村合作醫療,進一步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逐步提高農村社會保障水平,實現城鄉社會保障的銜接。加強城鎮住房保障,優化城鎮住房供應結構,增加中小戶型和低價住房供給;完善二手房交易市場;培育住房租賃市場,推進公共租賃房建設;將外來從業人員納入城鎮住房公積金體系,并逐步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合理調整行政區劃,適度合鄉并鎮、撤鄉設鎮、撤鄉鎮設街道、撤縣設市(區)。調整農村中學布局,因地制宜推進農村初中學校進縣城辦學。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市政企業等積極投入城鎮化建設,對推進城鎮化做出貢獻的企業,給予項目審批、企業資質升級、年檢、誠信考核、工程投標、金融機構貸款等方面的政策優惠。對于城市規劃區內城中村、城邊村和建制鎮駐地村莊進行統一建設改造和用于安置農村居民的住房建設,減免省級以下行政事業性收費;對于城市規劃區外在推進城鎮化過程中的舊村改造、整體遷建,免收省級以下行政事業性收費。
九、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責任
省政府將推進城鎮化工作納入對各市政府工作績效評估考核體系。省城鎮化工作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確保本行業推進城鎮化政策的落實,協調解決城鎮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市縣政府是城鎮化工作的責任主體,市縣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各級政府要加強對城鎮化工作的領導,認真組織制定落實措施,將城鎮化工作目標和任務分解到市縣,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城鎮化工作有序開展。
二○一一年一月二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