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本標準對急、慢性放射性口腔炎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給出了必要的規定,以便正確地診斷和處理放射性口腔炎。本標準第4、5章是強制性。
本標準的附錄A、附錄B是資料性附錄。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中國醫學科學院協和醫科大學放射醫學研究所。
天津醫科大學總醫院天津民族醫院本標準起草人:姜恩海 曹永珍 呂仲虹 江波 邢志偉 王曉光 趙文正 賈德林。
本標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負責解釋。
GBZ162-2004放射性口腔炎診斷標準1.范圍本標準規定了電離輻射所致急、慢性口腔炎的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本標準適用于輻射事故中大劑量意外全身照射或局部照射、造血干細胞移植預處理中全身照射(TBI)及頭頸部腫瘤放射治療所致的口腔粘膜反應及口腔粘膜損傷人員。
2.規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Z104-2002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診斷標準GBZ106-2002放射性皮膚疾病診斷標準3.術語和定義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3.1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Acute radiation oral mucositis指口腔粘膜受到電離輻射(X、γ、中子及電子束輻射等)超過其該器官閾劑量6個月內引起的急性口腔粘膜反應。
3.2 慢性放射性口腔炎Chronic radiation oral mucositis由急性放射性口腔炎遷延而來或受照6個月以后引起粘膜潰瘍、壞死、粘膜下的軟組織和骨顯露。
4.診斷原則:
放射性口腔炎必須根據受照史、受照劑量(有個人劑量檔案)、臨床表現等進行綜合分析,排除其它因素方能做出診斷。
5.診斷標準及分度標準5.1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5.1.1 受照劑量:頭頸部受分次照射吸收劑量20-30Gy. 5.1.2 臨床表現:照射中或照射后6個月內,出現粘膜充血、水腫、片狀粘膜炎、炎性或血性分泌物、潰瘍、伴疼痛等癥狀,病變累及咽喉時可引起呼吸困難和進食障礙,合并霉菌感染時,濃性分泌物增多。
5.1.3 分度標準表1:急性放射性口腔炎分度標準
┏━━━━━┯━━━━━┯━━━━━━━┯━━━━━━━━┯━━━━━━━━━━┓
┃癥狀和體征│ ?、穸取々Α ?Ⅱ度 │ Ⅲ度 │ Ⅳ度 ┃
┠─────┼─────┼───────┼────────┼──────────┨
┃ 癥狀 │ 輕度疼痛│中度疼痛、能進│重度疼痛、吞咽困│ 重度疼痛,不能進食┃
┃ │ │流質 │難 │ ┃
┠─────┼─────┼───────┼────────┼──────────┨
┃ 體征 │粘膜充血、│片狀粘膜炎、炎│粘膜融合的纖維性│粘膜潰瘍、出血、壞死┃
┃ │紅斑 │性分泌物、水腫│粘膜炎、水腫、潰│ ┃
┃ │ │或潰瘍 │瘍 │ ┃
┗━━━━━┷━━━━━┷━━━━━━━┷━━━━━━━━┷━━━━━━━━━━┛
5.2 慢性放射性口腔炎5.2.1 受照劑量:頭頸部受分次照射或一次照射累積吸收劑量50~60Gy以上。
5.2.2 臨床表現:由急性放射性口腔炎遷延而來或照射6月后所出現口腔粘膜萎縮、深淺不等的潰瘍、粘膜下軟組織和骨顯露。潰瘍不易愈合,病情常反復發作,受照部位壞死組織脫落后可形成明顯的組織缺損面,肉芽組織蒼白,膿性分泌物多,病程長,伴劇痛和全身癥狀。
5.2.3 分度標準。
表2:慢性放射性口腔炎分度標準
┏━━━━━┯━━━━━━━━┯━━━━━━━━┯━━━━━━━━┯━━━━━━━┓
┃癥狀和體征│ ?、穸取 々Α 、蚨取 々Α 、蠖取 々Α ?Ⅳ度 ┃
┠─────┼────────┼────────┼────────┼───────┨
┃ 癥狀 │偶有疼痛 癥狀輕 │間斷疼痛但可忍受│疼痛持續存在,且│疼痛難于忍受,┃
┃ │微進食固體食物困│,進食半流質困難│癥狀明顯,只能進│基本不能吞咽 ┃
┃ │難 │ │食流質 │ ┃
┠─────┼────────┼────────┼────────┼───────┨
┃ 體征 │粘膜輕度萎縮和干│粘膜中度萎縮和毛│粘膜重度萎縮伴干│粘膜潰瘍融合成┃
┃ │燥 │細血管擴張、無粘│燥散在深度潰瘍,│片,潰瘍面深,┃
┃ │ │液 │重度毛細血管擴張│壞死 ┃
┗━━━━━┷━━━━━━━━┷━━━━━━━━┷━━━━━━━━┷━━━━━━━┛
6.處理原則6.1 急性放射性口腔炎6.1.1 根據患者情況減量放療或停止放療,加強營養給予高蛋白和富含維生素和微量元素飲食,進食、水困難時可由靜脈補充營養。
6.1.2 口腔護理每日2~3次,復方噴喉液每日二次噴喉,口腔紫外線治療儀每日1-2次有較好療效。
6.1.3 保護創面,控制和預防感染,促進再生修復。局部可用口泰、0.5%普魯卡因液、無環鳥苷等溶液含漱,復方云南白藥止血,和中藥滋陰清熱合劑均有一定療效。疼痛嚴重者給予非麻醉止痛藥物。
6.1.4 對伴有放射性皮膚損傷者可參照GBZ106-2002進行診治,伴有發熱、造血功能損傷的參照GBZ104-2002給予相應處理。
6.1.5 必要時根據細菌學培養和藥物敏感試驗,局部或全身應用抗生素。
6.2 慢性放射性口腔炎6.2.1 脫離射線,主要給予支持對癥治療。
6.2.2?、穸?、Ⅱ度患者同6.1.1~6.1.4治療。
6.2.3?、蠖?、Ⅳ度患者定期應用麻醉止痛藥物,必要時可進行清創術或其他外科治療。
附錄A:
?。ㄙY料性附錄)
診斷標準參考指標及鑒別診斷A1 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率可增高。
A2 局部照射可見照射區皮膚損傷應參照GBZ106-2002診斷。
A3 放射性口腔炎應與感染性口腔炎鑒別。
A4 復方噴喉液組成:0.9%生理鹽水500ml、慶大霉素64萬μ、維生素B124mg強的松龍60ml配制而成。
附錄B:
(資料性附錄)
正確使用本標準的說明B1 閾劑量是電離輻射對口腔粘膜損傷的最低劑量值,因照射條件和個人敏感性不同,本標準提供的閾劑量主要是局部放射治療導致的放射性口腔炎的參考值。
B2 放射性口腔炎的病理過程一般分為Ⅳ度即充血性炎癥、糜爛性炎癥、潰瘍性炎癥和壞死性炎癥。急性多表現為充血、糜爛和潰瘍。慢性多表現為潰瘍面加深、出血和壞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環境污染防治法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吉爾吉斯共和國關于進一步深化睦鄰友好合作關系的聯合聲明
2007-08-1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7-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調整國務院所屬組織機構的決議
1970-01-0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1988-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
1997-1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2004)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
1982-08-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方面可以制定暫行的規定或者條例的決定
1985-04-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可以在一九七九年設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和將革命委員會改為人民政府的決議
1979-09-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設立海南省的決定
1988-04-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8-04-13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
1996-10-29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六)
2006-06-29風景名勝區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獸藥管理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中華人民共和國船員條例(2020修訂)
2020-03-27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農民工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
2013-06-1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家減災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08國務院關于印發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促進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2-10-27國務院關于福建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
2011-12-30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