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條 根據《證券、期貨投資咨詢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所稱“證券、期貨投資分析、預測或者建議”包括直接或者間接影響證券、期貨市場行情的分析、預測和投資建議;直接有償投資咨詢服務是指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及人員從服務對象直接獲取收益的活動;間接有償投資咨詢服務是指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及人員沒有從服務對象直接獲取收益,但是為其營利創造條件的活動。
第三條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第一項所稱“接受投資人或者客戶委托,提供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服務”包括除證券經營機構外的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提供涉及證券發行、交易以及與之相關的企業財務顧問等方面的有償咨詢服務。
第四條 《辦法》第六條“申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的機構”是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設立的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有限責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包括: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公司,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證券經營機構、期貨經紀機構、信息服務公司、信息網絡公司、財務顧問公司、資產管理公司、投資公司以及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證監會)認定的其它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公司。
第五條 同時從事證券和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中,具有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或者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的專職人員各不得少于三名。
第六條 《辦法》第六條第三項所稱“場所”與“設施”應當專門用于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
第七條 《辦法》第七條第一款規定證券經營機構、期貨經紀機構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除符合《辦法》第六條規定的條件外,還應當設立獨立的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部門,其業務、人員、場所、設施應當與證券經營機構、期貨經紀機構的其他部門分開,咨詢人員不得在機構其他部門兼職。
證券經營機構只能申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從事證券投資咨詢業務;期貨經紀機構只能申請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從事期貨投資咨詢業務。其業務資格由所屬的具有法人資格的機構申報。
第八條 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在其具有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的專職人員數低于《辦法》規定的最低要求數額時,應當在五個工作日內向地方證管辦(證監會)報告,并應當在二個月內提交擬增補的具有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的專職人員名單,地方證管辦(證監會)審核同意后,報中國證監會審批,經批準后,該咨詢機構應當在一個月內補足人數并報地方證管辦(證監會)備案;逾期未補足的,由地方證管辦(證監會)報中國證監會注銷該咨詢機構的證券、期貨投資咨詢從業資格。
第九條 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和人員不得出租、出借、轉讓、涂改業務資格證書。
違反前款規定的,由中國證監會暫停或者撤銷其從業資格。
第十條 對于不具有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擅自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或者人員,證券監管部門除依《辦法》規定處罰外,在三年內不受理該機構或者人員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資格的申請。
第十一條 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人員包括在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中專職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高級管理人員和業務人員。
“高級管理人員”是指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的正、副經理及相當職務者:“業務人員”是指在機構中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分析、研究人員。
第十二條 《辦法》第十三條第(六)項所述證券、期貨從業經歷,是指專職從事證券、期貨業務的連續從業經歷。
第十三條 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及其咨詢人員應當將其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資格證明文件原件放置于營業場所明顯處,便于投資者或客戶查驗。
第十四條 從事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在異地開辦的分支機構,應當向其機構注冊地證管辦(證監會)提出申請,并向其營業場所所在地證管辦(證監會)備案。對其日常業務的監管,由營業場所所在地證管辦(證監會)及中國證監會負責。對案件管轄有爭議的,應當報請中國證監會指定管轄;對超出地方證管辦(證監會)管轄范圍的案件,應當報中國證監會查處。
第十五條 面向社會公眾舉辦的證券、期貨研討會、演講會、股市及期市沙龍等咨詢活動,主辦人應當至少提前五個工作日,向舉辦地證管辦(證監會)提出書面申請,申請內容包括:主辦人(含協辦人)、演講人、研討或演講題目、舉辦的具體場所、舉辦時間、參加人數、收費標準等。需要中國證監會參加的,必須報中國證監會核準。地方證管辦(證監會)對前款規定的申請應當在三個工作日內作出答復。
第十六條 超過半數以上表決權資本由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公司,以及超過半數以上表決權資本雖未由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機構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但財務和經營決策受其控制的公司,適用于《辦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
第十七條 《辦法》第二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的“承銷商或者上市推薦人及其所屬證券投資咨詢機構”,包括超過半數以上表決權資本由這些機構直接或者間接持有的公司,以及超過半數以上表決權資本雖未由這些機構直接或者間接持有但財務和經營決策受這些機構控制的公司。
第十八條 從事證券或者期貨資格咨詢業務的機構接受投資人或者客戶委托,提供證券、期貨投資咨詢服務時,應當與投資人或者客戶簽訂投資咨詢服務合同。投資咨詢服務合同的訂立應當遵循自愿、平等和誠實信用原則,不得違反國家的法律、法規和中國證監會的有關規定。
投資咨詢服務合同應當載明下列事項:
1、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的名稱、地址及法定代表人的姓名;
2、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人員的姓名以及執業資格證書的編號;
3、咨詢內容與方式;
4、當事人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5、服務費或者費用金額、計算方法、支付方式及支付期限等;
6、合同解除;
7、違約責任;
8、合同簽訂日期;
9、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事項。
第十九條 從事證券或者期貨投資咨詢業務的機構及人員不得直接或者間接從事證券、期貨經紀業務,不得以自己和他人的名義向證券經營機構、期貨經紀機構介紹客戶、收取傭金或介紹費,也不得以證券經營機構、期貨經紀機構的名義與自己的客戶訂立代理合同、收取傭金或介紹費。
違反前款規定的,由中國證監會暫停或者撤銷其從業資格。
第二十條 本細則自發布之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2018-12-29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
2015-12-27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07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8-03-1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1986)
1986-12-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關于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制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在國際貿易中對某些危險化學品和農藥采用事先知情同意程序的鹿特丹公約》的決定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鄉兩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86-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志愿服務條例
2017-08-22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保護區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維護建設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全國綠化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7-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抗震救災指揮部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10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孤兒保障工作的意見
2010-11-16國務院關于設立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的通知
2010-02-06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國務院關于實施成品油價格和稅費改革的通知
2008-12-18關于企業集團內部使用的有關憑證征收印花稅問題的通知
2009-01-05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
2008-08-0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切實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若干意見
2007-12-31國務院關于實施企業所得稅過渡優惠政策的通知
2007-12-26國務院批轉節能減排統計監測及考核實施方案和辦法的通知
2007-11-17國務院關于同意設立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海關的批復
2007-07-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嚴格執行公共建筑空調溫度控制標準的通知
2007-06-0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490號
2007-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