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三章 公 路 建 設
第四章 公 路 養(yǎng) 護
第五章 路 政 管 理
第六章 公路規(guī)費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七章 法 律 責 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四十條的規(guī)定,制定本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公路”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按照國家規(guī)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修建,并經公路主管部門驗收認定的城間、城鄉(xiāng)間、鄉(xiāng)間可供汽車行駛的公共道路。
第三條 公路分為國家干線公路(以下簡稱國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干線公路(以下簡稱省道),縣公路(以下簡稱縣道),鄉(xiāng)公路(以下簡稱鄉(xiāng)道)和專用公路五個行政等級。
國道是指具有全國性政治、經濟意義的主要干線公路,包括重要的國際公路,國防公路,聯結首都與各省、自治區(qū)首府和直轄市的公路,聯結各大經濟中心、港站樞紐、商品生產基地和戰(zhàn)略要地的公路。
省道是指具有全省(自治區(qū)、直轄市)政治、經濟意義,聯結省內中心城市和主要經濟區(qū)的公路,以及不屬于國道的省際間的重要公路。
縣道是指具有全縣(旗、縣級市)政治、經濟意義,聯結縣城和縣內主要鄉(xiāng)(鎮(zhèn))、主要商品生產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屬于國道、省道的縣際間的公路。
鄉(xiāng)道是指主要為鄉(xiāng)(鎮(zhèn))內部經濟、文化、行政服務的公路,以及不屬于縣道以上公路的鄉(xiāng)與鄉(xiāng)之間及鄉(xiāng)與外部聯絡的公路。
專用公路是指專供或主要供廠礦、林區(qū)、油田、農場、旅游區(qū)、軍事要地等與外部聯絡的公路。
第四條 公路與城市道路的劃分,應以是否形成街道或近期城市發(fā)展規(guī)劃區(qū)域為界限,由省級公路主管部門與當地城建部門共同商定,并隨城市建設區(qū)域的發(fā)展變化進行合理調整。
第五條 當專用公路的專用性質改變時,經專用單位申請,省級公路主管部門批準,可改劃為省道或縣道。
公路如因改線等情況變化,個別路線(段)失去原有作用,經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核準并辦理有關手續(xù),可改作其他用途。
第六條 各級人民政府有責任加強對公路建設、養(yǎng)護和管理工作的領導;要把公路的建設和發(fā)展納入本地國民經濟發(fā)展計劃統籌安排并認真組織實施;對一切違章利用、侵占和破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行為,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確保公路完好暢通。
第七條 公民有遵守公路法規(guī),愛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義務;有權檢舉、揭發(fā)違章利用、侵占、破壞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的行為。有車單位和個人,有按國家規(guī)定繳納各項公路規(guī)費的義務。公路沿線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和車船等運輸工具,有按國家規(guī)定履行公路建勤的義務。
第二章 機構與職責
第八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部主管全國公路事業(yè),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的公路主管部門主管本地區(qū)的公路事業(yè)。
第九條 各級公路主管部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公路管理機構。公路管理機構依據公路主管部門的授權,負責公路管理工作。
第十條 各級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應當認真履行下列各項管理職責:
一、貫徹執(zhí)行國家關于公路建設、養(yǎng)護、管理工作的方針、政策、法規(guī),負責《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及本《細則》的實施。
二、編制公路建設、養(yǎng)護計劃并組織實施;協調解決計劃執(zhí)行中發(fā)生的問題;負責公路建設、養(yǎng)護工作的檢查和獎懲,采取措施提高路況,保證暢通。
三、負責路政管理,處理違章,保護路產,維護公路養(yǎng)護施工的正常秩序。
四、組織公路現代化養(yǎng)護、現代化管理技術的開發(fā),負責交通情況調查和路況登記,培訓公路專業(yè)人員,改善技術裝備,交流先進經驗,提高公路管理水平。
五、調查研究和統計上報公路情況。
六、負責公路養(yǎng)路費、通行費、過渡費等規(guī)費的征收和使用管理等。
第三章 公 路 建 設
第十一條 公路發(fā)展規(guī)劃必須遵循遠近期結合、新建與改建結合、平時建設與戰(zhàn)時需要結合、需要與可能結合的原則,全面規(guī)劃,統籌安排,從整體上提高公路網絡的使用效果。
第十二條 各個行政等級的公路發(fā)展規(guī)劃,按《條例》規(guī)定的原則和管理權限分別制定和審批。年度計劃應與規(guī)劃相銜接。凡經批準的規(guī)劃有改變時,必須經原審批單位同意。
第十三條 新建公路、改建原有公路,由各級公路主管部門在各級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組織實施。
公路新建、改建工程,應符合國家規(guī)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范、規(guī)程的要求。
第十四條 公路建設資金,根據《條例》第九條的規(guī)定籌集。
國道和重要省道的新建、改建,由國家和地方共同投資或用車輛購置附加費和養(yǎng)路費給予補助。
縣道建設主要依靠地方投資與民工建勤的辦法實施,可用養(yǎng)路費給予補助。
鄉(xiāng)道的建設主要由鄉(xiāng)(鎮(zhèn))自辦,或者以鄉(xiāng)(鎮(zhèn))為主,由地方財政給予補助。
邊遠、貧困地區(qū)的縣道、鄉(xiāng)道建設,可實行以工代賑的辦法。
邊防、國防公路建設資金,另由國家專項投資解決。
第十五條 凡屬新建的公路基本建設項目和改建的大中型項目,均應按國家《公路工程基本建設管理辦法》中規(guī)定的基本建設程序辦理。
在符合審批制度的前提下,各項程序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合理的交叉;小型項目和鄉(xiāng)道也可適當裁并一些程序。
第十六條 公路勘察設計任務必須由持有公路勘察設計證書的單位和法人承擔。
重大公路建設項目的設計,采取招標辦法,鼓勵競爭,提高設計質量。
第十七條 大中型公路建設項目的施工實行招標制。
凡納入國家或地方財政投資的公路建設項目,實行國內公開招標。
凡利用外資和國際間貸款的公路建設項目,可實行國際招標,但必須履行規(guī)定的批準手續(xù)。
特殊公路建設工程或不具備招標條件的公路建設項目,可采取議標、邀標或投資包干方式組織施工。
第十八條 公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公路建筑市場管理、定額管理和工程質量監(jiān)理。
承擔公路工程施工任務的建筑單位必須取得經公路主管部門考核合格發(fā)給的施工證書,以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核發(fā)的施工營業(yè)執(zhí)照。
第十九條 公路新建、改建工程按批準的設計文件修建完成后,應及時按國家《公路工程竣工驗收辦法》的規(guī)定組織驗收,辦理交接手續(xù)。不符合設計要求以及公路產權資料不完備的公路工程,不得支付使用,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應采取補救措施或者重新返工。
第二十條 現有國道、省道穿過縣級市和縣城的路段改建時,可按“靠城不進城”的原則,避正城區(qū)另辟新線。新線工程由當地政府負責做好協調工作,公路主管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凡根據縣級市和縣城建設規(guī)劃進行公路擴建的,由公路主管部門承擔與現有公路技術標準相吻合部分所需的建設費用。提高公路技術標準和擴大工程規(guī)模而增加的費用,由提出或確定提高標準和擴大規(guī)模的部門承擔。
第二十一條 地級市及其以上的大中城市出入口道路與干線公路連接處,已劃為城市規(guī)劃范圍,但尚未形成街道的路段,其建設規(guī)劃、計劃及其實施以當地城建主管部門為主,公路主管部門配合協助。
第二十二條 公路建設用地,應本著節(jié)省土地、少占良田的原則,做到“全面規(guī)劃,充分利用,合理安排”。
新建、改建國道、省道、縣道需要征用、撥用土地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的規(guī)定辦理,具體征用、撥用標準按“社會公益設施”的實際情況,由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規(guī)定。
新建、改建鄉(xiāng)道需用的土地,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規(guī)劃、審核,報縣級人民政府批準劃撥。
第二十三條 根據公路發(fā)展規(guī)劃,新建公路或拓寬原有公路、增建公路設施等需要預留土地的,由公路主管部門根據《條例》規(guī)定精神提出申請,經當地人民政府批準后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guī)劃,并造冊登記,立案存檔。
第二十四條 公路設計、施工應盡量適應地形變化,并采取必要措施,減少對自然地貌的破壞,防止水土流失和環(huán)境污染。
通過名勝古跡和自然保護區(qū)的公路,應注意與周圍環(huán)境、天然景觀的協調。嚴禁損壞歷史文物。
修建公路如可能影響鐵路、管道、水利、電力、郵電、軍事等設施的正常使用,以及公路與鐵路立交所涉及的建設原則、建設規(guī)模、建設標準、投資來源、組織實施、交接管理等事項,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理。
第二十五條 新建、改建公路應當按照國務院確定的分工,同時修建公路防護、排水、養(yǎng)護、綠化、交通工程、環(huán)境保護等設施,高速公路還應當同時修建監(jiān)控、營運、服務、救護等設施。
第四章 公 路 養(yǎng) 護
第二十六條 公路養(yǎng)護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經常保持公路完好、平整、暢通、整潔、美觀,及時修復損壞部分,周期性地進行大中修,逐步改善技術狀況,提高公路的使用質量和抗災能力。
第二十七條 公路養(yǎng)護采取下列組織形式:
國道、省道主要由固定(合同制)專業(yè)工人養(yǎng)護,適當利用民工建勤采備砂石材料。
縣道以建勤輪換工養(yǎng)護為主,但每個養(yǎng)護道班應至少配一名固定(合同制)養(yǎng)路專業(yè)工人。
鄉(xiāng)道由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組織群眾養(yǎng)護。
公路養(yǎng)護道班一般按每十至十五公里設立一個,也可根據養(yǎng)路機械化程度、路面等級和養(yǎng)護難易程度的變化,設置大道班(或養(yǎng)護工區(qū))延長其管養(yǎng)里程。人煙稀少和邊遠地區(qū)的公路,也可實行機械化養(yǎng)護隊定期巡回養(yǎng)護。
第二十八條 各級公路管理機構應加強對公路路基、路面、橋涵等構造物、排水設備、防護設施、綠化帶,以及有關交通工程設施的日常巡視和檢查。實施綜合治理和全面養(yǎng)護,防止公路環(huán)境污染,美化路容路貌,減少水毀損失。
公路、公路橋梁及其他構造物發(fā)生損壞、承載力不足或出現險情時,公路管理機構除及時通知當地公安交通管理機關采取減速行駛、單向行駛、限載行駛或封閉繞行的交通措施外,應盡快落實維修、加固、修復的工程措施。
第二十九條 進行公路養(yǎng)護或施工作業(yè),應當采取措施維持交通;當影響車輛正常通行時,應在作業(yè)處或施工路段兩端設置明顯的施工標志;影響行車安全的,夜間還需設置紅燈警視信號。
在交通流量大的公路上進行大中修養(yǎng)護或改建施工,可能造成交通堵塞時,公路管理機構應函告當地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共同疏導交通;需中斷交通的,應與當地公安交通管理機關事先共同發(fā)布通告。
在高等級公路或交通流量大的公路上從事養(yǎng)護作業(yè)的人員,應著統一的安全標志服。
第三十條 各級公路主管部門應本著珍惜民力的原則,做好民工建勤工作。公路沿線農村成年勞動力每年每人不得超過三個建勤工日,車船運輸工具每年每臺件不得超過兩個建勤工日。
第三十一條 公路遇有大量雪阻、塌方、水毀、泥石流、沙埋、地震等自然災害致使交通受阻時,公路主管部門可及時報請當地政府動員附近駐軍、機關、學校、企事業(yè)單位和城鄉(xiāng)居民進行緊急搶救,盡快恢復通車。
當國道中斷交通兩天以上時,應將阻、通情況及時報告交通部和省、直轄市、自治區(qū)和人民政府。省道、縣道、鄉(xiāng)道中斷交通的報告程序由省級公路主管部門規(guī)定。
第三十二條 在公路沿線設置公路養(yǎng)護專用砂石料場和施工取土場地,應事先征得當地縣(市)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門同意,并按社會公益事業(yè)需要辦理長期或臨時撥用手續(xù)。
在縣(市)人民政府核準、土地管理部門劃撥的公路料場取土(砂)采石,任何單位和個人均不得借故阻撓或索取價款。
公路養(yǎng)護工程取土采石不得影響附近建筑物和水利、電力、管道、通訊、軍事等設施的安全以及農田水土保持。
第三十三條 公路管理機構應充分利用公路用地、邊坡、分隔帶,本著因路制宜、穩(wěn)固路基、防護邊坡、保障安全、美化路容、改善環(huán)境的原則實施公路綠化。
對公路花草樹木,只許作撫育和更新性質的修飾或采伐。需要更新砍伐公路樹木的,國道、省道須經省級公路主管部門批準;縣道須經地(州、市)公路主管部門批準;鄉(xiāng)道須經縣(旗、市)公路主管部門批準。
第五章 路 政 管 理
第三十四條 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負責管理和保護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以下簡稱路產),依法查處各種違章利用、侵占、污染、毀壞路產的行為,控制公路兩側建筑紅線,審理跨越公路的其他設施建筑事宜,核批公路的特殊利用、占用和超限運輸,維持公路渡口和公路養(yǎng)護施工作業(yè)的正常秩序,保護公路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的合法權益等。
第三十五條 公路路政管理人員在執(zhí)行公務時,按國家規(guī)定著裝、佩戴〔中國公路路政〕胸徽,并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路政管理證”及指揮旗(燈)。路政巡查車輛須裝有“路政管理”標牌和標志燈飾。
第三十六條 在公路、公路用地范圍內禁止:
一、設置電桿、變壓器、地下管線及其他類似設施。
二、設置棚屋、攤點、維修場及其他類似臨時設施。
三、堆放垃圾、建筑材料及其他類似堆積物。
四、挖掘、采礦、取土、引水灌溉、排放污水、種植作物、燒窯、制坯、漚肥及其他類似作業(yè)。
五、任何違章利用、侵占、損壞路產的行為。
第三十七條 在公路大中型橋梁和渡口上下游各二百米、公路隧道上方和洞口外一百米范圍內不得:
一、采挖砂石、淘金開礦、修筑堤壩、壓縮或擴寬河床、燒荒、刷坡、爆破、取土、伐木或進行其他類似作業(yè)。
二、傾倒垃圾、污物,堆放或倒運貨物,停泊船只、排筏或進行其他類似活動。
三、有任何妨礙公路橋梁、渡口、隧道安全和暢通的行為。
第三十八條 在公路兩側從事開山、采礦、伐木和施工作業(yè),不得危及公路、公路設施的安全;如有危及的可能時,從事作業(yè)的單位或個人應在作業(yè)前報告當地公路管理機構,同時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已發(fā)生危及路產安全的,須立即停止作業(yè),聽候處理。
第三十九條 超過公路和公路橋梁、隧道、渡船限載、限高、限寬、限長標準的車輛不得任意通行;必須通行的,須經公路管理機構批準,妨礙交通的,還需經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批準,并由超限運輸單位承擔公路管理機構為此采取技術保護措施和修復損壞部分所發(fā)生的費用。
履帶車、鐵輪車,以及類似可能損害路面的其他運輸機具,不得在鋪有路面的公路上行駛;必須通行的,按本條上款規(guī)定辦理。
機動車輛制造、修理廠家不得擅自在公路上試車;必須試車的,應事先征得當地公路管理機構的同意、簽訂協議,懸掛公安交通管理機關核發(fā)的試車號牌,指定路段,設置試車標志,并明確由廠方向路方繳納公路損壞補償費。
第四十條 興建鐵路、機場、電站、水庫、水渠、地下管線或其他建設工程,需要挖掘公路或占用、利用公路、公路用地和公路設施時,建設單位和個人必須事先征得公路主管部門同意,簽訂協議,并承擔按原公路技術標準修復或商定按規(guī)劃標準改建公路的費用;影響交通的,還須征得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同意。
第四十一條 修建跨越公路的各種橋梁、渡槽、管線等設施,必須考慮公路的遠景發(fā)展規(guī)劃、滿足公路工程技術標準規(guī)定的各項幾何尺寸及凈空的要求;因施工造成公路及公路設施損壞的,按本《細則》第三十九條規(guī)定的原則辦理。
第四十二條 在公路兩側修建永久性構造物或設施,其建筑設施邊緣與公路邊溝(坡腳護坡道、坡頂截水溝)外緣的最小間距必須符合《條例》的以下規(guī)定:
國道不少于二十米、省道不少于十五米、縣道不少于十米、鄉(xiāng)道不少于五米。公路彎道內側及平交道口附近還須滿足公路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標準的行車視距或改作立體交叉的要求。
第四十三條 在公路上增設交叉道口,需經公路主管部門和公安交通管理機關審核批準,并按公路工程技術標準的要求設計、修建。
第四十四條 通過公路渡口的一切車輛和人員,必須服從渡口和路政管理人員的調度及指揮,遵守渡口管理規(guī)章。
第四十五條 對違反《條例》及本細則,侵犯公路合法權宜、造成路產損壞或嚴重危及路產安全的單位、個人或車輛,公路路政管理人員有權對當事者和案發(fā)現場進行拍照取證和查處,并按《條例》規(guī)定,責令賠償損失;對駕車逃逸者可通知公安交通管理人員或趕赴交通檢查站會同檢查人員共同攔截,查處其違章行為。
第六章 公路規(guī)費征收和使用管理
第四十六條 各級公路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公路養(yǎng)路費、通行費、過渡費,以及其他規(guī)費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的領導。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名義平調、挪用、濫用、截留、擠占公路規(guī)費。
第四十七條 各項公路規(guī)費征收標準和管理辦法,由交通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制定;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路主管部門可制定實施細則,報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后施行。
第四十八條 凡領有牌證的車輛均應按規(guī)定繳納公路養(yǎng)路費(屬國家規(guī)定暫免征收的除外)。
凡利用貸款和需要償還的集資修建的高等級公路和大型公路橋梁、隧道,以及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收費的公路渡口,所有車輛通過時都要按規(guī)定繳納通行費和過渡費(屬國家規(guī)定免征的除外)。
凡購買國內生產、組裝及國外進口的各種機動車輛都要繳納車輛購置附加費(屬國家規(guī)定暫免征收的除外)。
第四十九條 省級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按“收管用一體,統收統支,收支兩條線,嚴格核查”的原則,負責公路養(yǎng)路費、通行費、過渡費的征收和使用管理工作。
車輛購置附加費由交通部負責征收和使用管理。各級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應將所代征的車輛購置附加費費款及時存入當地中國工商銀行開設的交通部車輛購置附加費專戶,由各地工商銀行負責劃轉,任何代征、代管單位不得動支。
第五十條 根據《條例》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可以在必要的公路路口、橋頭、渡口、隧道口設立收取車輛通行費的站卡及公路征費稽查站卡,任何部門、單位和個人不得干預阻撓其征費和征費檢查工作,也不得拒絕接受檢查。
第五十一條 公路征費人員執(zhí)行公務按國家規(guī)定著裝,佩戴〔中國公路征費〕胸章,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征費檢查證”和指揮旗(燈)。公路征費車輛須裝有“公路征費”字樣的標牌和專用標志燈飾。
公路規(guī)費征收人員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家征費政策,遵守各項公路征費管理規(guī)章,秉公辦事,不得亂設卡、濫收費、亂罰款和徇私舞弊。
第五十二條 各種公路規(guī)費征收票證和處罰單據,由省級公路主管部門統一印制核發(fā)。
第五十三條 公路養(yǎng)路費的使用應嚴格按照國家《公路養(yǎng)路費使用管理規(guī)定》辦理。
收取的車輛通行費,除用于收費公路或橋梁、隧道的養(yǎng)護及收費人員、設施等正常開支外,只能用于償還貸款和需要償還的集資。
對收取的過渡費的使用視同養(yǎng)路費,除以渡養(yǎng)渡的必要支出外,主要用作改渡為橋的建設資金。
征收的車輛購置附加費的使用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辦理。主要用于國道、特大公路橋梁、隧道、重要立體交叉樞紐工程,以及具有重要經濟意義的省道的建設。
第七章 法 律 責 任
第五十四條 公路主管部門和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有權對違反《條例》和本《細則》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分別情況,責令其歸還原物,恢復原狀,賠償損失,沒收非法所得并處以罰款。
第五十五條 對違反《條例》第二十四條及本《細則》第三十六條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應分別情況給予處罰。
一、對尚未造成路產損失的,責令限期移出,同時恢復原狀并處以罰款。
二、對造成路產損失的,應責令限期拆除、修復路產、賠償損失并處以罰款。
第五十六條 對違反《條例》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及本《細則》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條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按本條以下規(guī)定給予處罰:
一、警告,責令暫停施工,待完善防護措施后復工;限期遷出規(guī)定范圍。
二、罰款。
三、對已造成公路及公路設施損失的,責令停止施工作業(yè),賠償公路損失;情節(jié)嚴重的,另處以不超過公路損失賠償費20%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 對違反《條例》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及本《細則》第三十九條、第四十四條規(guī)定或對公路路產造成損壞的當事者和其單位,應分別情況給予處罰
一、對違反規(guī)定利用公路試車、行駛履帶車、鐵輪車或進行超限運輸的,責令立即停駛,補辦有關手續(xù)并酌情處以罰款。
二、對違反規(guī)定行車,造成公路及其設施損壞的,限期繳納路產損失賠償費,并處以不超過路產損失賠償費100%的罰款。
三、對違反公路渡口管理規(guī)章的,按該規(guī)章規(guī)定處理。
第五十八條 對違反《條例》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及本《細則》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按以下規(guī)定處罰:
一、對擅自動工的,責令停工,補辦手續(xù),并酌情處以罰款。
二、對已造成公路路產損失的,責令賠償損失并處以罰款。
三、對違反《條例》第三十一條及本《細則》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的,立即責令停工,限期拆除。
第五十九條 對違反《條例》第三十二條及本《細則》第四十三條規(guī)定的單位,參照本《細則》第五十八條的規(guī)定予以處罰。
第六十條 對違反《條例》第二十二條及本《細則》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亂砍濫伐或毀壞公路花草林木的單位和個人,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細則》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五條、第二十六條的有關規(guī)定處理。
第六十一條 對違反《條例》第十八條及本《細則》第四十八條、第四十九條規(guī)定的單位和個人,根據以下規(guī)定處罰:
一、對拖欠、逃繳公路規(guī)費的,責令限期補繳,并課以滯納金;對情節(jié)嚴重、倒換車牌或偽造、涂改征費憑證的,還應處以相當所欠費款一至五倍的罰款。
二、對非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的任何其他部門、單位和個人擅自征收公路養(yǎng)路費、通行費、過渡費、車輛購置附加費的,應沒收全部非法所得,并處以不超過全部非法所得兩倍的罰款,同時對當事者及其單位主要負責人處以相當其本人三個月工資的罰款。
第六十二條 違反《條例》和本《細則》規(guī)定的當事者對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給予的處罰不服的,在接到處罰通知單之日起七日內向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提出申訴;對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的處理決定還不服的,可在接到處理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履行處理決定的,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可以報請人民法院強制執(zhí)行。
第六十三條 對違反《條例》第十九條及本《細則》第四十六條、第五十一條規(guī)定,屬于公路征費人員的,由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負責查處;屬于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的,由上一級公路主管部門或有關主管部門查處。
對超出國家規(guī)定使用范圍,挪用公路規(guī)費于其它建設和開支的,銀行有權拒付,審計、財政部門有權追查、索賠,并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給予處罰。
第六十四條 各級公路管理人員違反《條例》及本《細則》規(guī)定的,由各級公路主管部門或其授權的公路管理機構給予行政處分或經濟處罰。
公路管理人員受本單位或上級單位負責人指使、縱容而違反《條例》和本《細則》規(guī)定的,除追究其本人責任外,并應追究有關單位及其負責人的責任。
第六十五條 違反《條例》及本《細則》規(guī)定應當受治安管理處罰的,由公安機關處理;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八章 附 則
第六十六條 本《細則》的解釋權屬交通部。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公路主管部門可根據《條例》及本《細則》規(guī)定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第六十七條 本《細則》自一九八八年八月一日起施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基本法附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修正案
2010-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2007修訂)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埃及共和國政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府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的決定
1987-04-01建設部公告第530號--關于發(fā)布行業(yè)產品標準《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方樁》的公告
2006-1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2001修正)
2001-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的決定
2003-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防止傾倒廢物及其他物質污染海洋的公約>1996年議定書》的決定
2006-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
2001-06-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
1984-09-20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條例[失效]
1985-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6-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組織法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公共機構的徽記、印章、旗幟問題的決定
1999-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投資基金法
2003-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中央銀行財產司法強制措施豁免法
2005-10-25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修訂)
2016-02-06證券交易所風險基金管理暫行辦法(2016修訂)
2016-02-06生豬屠宰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一(1999年)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11-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jié)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guī)的決定
2014-02-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浙江慈溪經濟開發(fā)區(qū)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fā)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guī)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關于同意將云南省會澤縣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