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關于組織申報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1-17 · 4350人看過
建規函[2007]360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建設廳(建委)、文物局(文化廳、局),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天津市規劃局:   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是我國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聚落形成和演變的歷史過程,真實記錄了傳統建筑風貌、優秀建筑藝術、傳統民俗民風和原始空間形態,具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   為弘揚傳統民族文化,促進優秀傳統建筑藝術的傳承和延續,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經研究決定進行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的申報認定工作,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基本條件、申報及工作程序   請各地按照建設部、國家文物局發布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選辦法》(建村[2003]199號附件3)的要求組織申報。   二、上報材料要求   (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表(見附件1)。   (二)申請報告。報告除概述申報鎮(村)的地理位置、環境條件、村鎮規模、水陸交通以及社會經濟和建設等狀況外,應著重說明其歷史傳統建筑群及其環境的歷史年代、原貌保存情況、現狀規模、空間分布以及價值特色等情況。   (三)經省級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批準或組織審查的保護規劃,包括規劃文本及位置圖、現狀圖、保護規劃圖(比例尺1/500至1/2000,視保護區面積大小及保護規劃深度的具體需要確定)。   (四)在總結前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申報認定工作的基礎上,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對原《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試行)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基礎數據表》進行了修訂,請按新修訂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基礎數據表》(見附件2、3)填報。   (五)保護措施。包括對原貌保存、古建筑的修繕、環境整治等方面所制定的規章制度及具體辦法。   (六)能反映該鎮(村)傳統建筑群風貌的,并與《評價指標體系》有對應關系的照片集、多媒體光盤、電子幻燈片(Powerpoint格式)等。   電子幻燈片包括以下內容:   1.概況及歷史沿革。   2.歷史文化特色。   3.能反映該鎮(村)傳統建筑群風貌的,并與《評價指標體系》有對應關系的照片(要注明照片的名稱)。   4.保護規劃簡介。   5.保護措施簡介。   (七)上述申報材料的電子光盤。文本文件使用word格式,圖紙和照片使用jpeg格式,電子幻燈片使用Powerpoint格式,視頻文件采用Mpeg格式。   三、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將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名單和申報材料,于2008年2月底前分別報建設部城鄉規劃司和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   聯 系 人:   建設部城鄉規劃司  衛 琳 電話:010-58933769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司 詹德華 電話:010-59881640  附件:1、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申報表     2、《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     3、《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基礎數據表》     4、《評價指標體系》及《基礎數據表》填報說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 國家文物局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附件1: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申報表 鎮(村)名稱 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 所在縣(市) 所在鎮(鄉) 現存建筑最早建造年代 歷史建筑完好程度(%) 歷史建筑規模(平方米) 核心保護區面積(公頃) 主 要傳 統街 巷基 本情 況 名  稱 長度(米) 形成年代 主要特點 傳統建筑主要特點 縣級建設部門文物部門意見 (簽章) 省級建設、文物主管部門推薦意見                                   (簽章)        備  注 附件2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 名稱: 省(自治區、直轄市) 縣(市、區) 鎮(村) 填表人及電話: 填表時間(蓋章): 指標 指標分解及釋義 分值升降方法指標填寫 最高限分 實際得分 一、價值特色 70 1、歷史久遠度 (1)現存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最早修建年代 民初3分;明、清年代4分;元代及以前5分。 5 2、文物價值(稀缺性) (2)文物保護單位最高等級 縣市級1分;省級3分;國家級5分。 5 3、重要職能特色或歷史事件名人影響度 (3)反映重要職能與特色的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重要職能特色指歷史上曾作為區域政治中心、軍事要地、交通樞紐和物流集散地;或少數民族宗教圣地;或傳統生產、工程設施建設地;或集中反映地區建筑文化和傳統風貌) 一級3分;二級2分;三級1分。一級:歷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細部乃至周邊環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級:歷史建筑(群)及其周邊環境雖部分倒塌破壞,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細部亦保存完好,依據保存實物的結構、構造和樣式可以整體修復原貌三級:因年代久遠,歷史建筑(群)及周邊環境雖曾倒塌破壞,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復。 3 (4)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 3 4、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規模 (5)現存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面積 名鎮:5000 m2為1分,每增加2500 m2增加1分。名村:2500 m2為1分,每增加1000 m2增加1分。 5 5、歷史建筑(群)典型性 (6)保存有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祠堂、驛站、書院、會館等的數量 1處1分,每增加1處增加1分。注:宅院府第每處建筑面積不小于300平方米,其他面積不限。 6 6、歷史環境要素 (7)保存有體現村鎮傳統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環境要素(指城墻、城(堡、寨)門、牌坊、古塔、園林、古橋、古井、100年以上的古樹等)數量 2處1分,每增加2處增加1分。(擁有50%保存完好的城墻為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以保存城墻的長度為基準衡量,出現明顯斷裂坍塌的分值減半) 5 7、歷史街巷(河道)規模 (8)保存有形態完整的、傳統風貌連續的的歷史街巷(河道)數量 2條1分,每增加1條增加1分。注:歷史街巷或河道的走向、寬度均應保持原貌,且長度不應低于50米,3條及以上需有相交街巷,否則分值減半。 6 (9)保存有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的歷史街巷(河道)總長度 200米1分,每增加200米增加1分。注:兩側或一側有建筑的街巷(河道),歷史建筑比例應為60%以上;對所有歷史街巷(包括兩側均無建筑的街巷、河道),其路面(河岸)保持傳統材料及鋪砌方式的比例均應為75%以上。 6 8、核心保護區風貌完整性、歷史真實性、空間格局特色功能 (10)聚落與自然環境完整度 聚落自然環境完整優美2分,聚落自然環境一般1分。 2 (11)空間格局及功能特色 聚落空間格局保持較為完整,傳統功能尚在為1分;聚落空間格局保持十分完整或仍保存有明顯特殊功能(消防、給排水、防盜、防御等)反映傳統布局特色理論的2分;聚落空間格局既保持十分完整并且保存有明顯特殊功能反映傳統布局特色理論的3分 3 (12)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規模 注:核心保護區內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至少占50%以上,其中:名鎮5 公頃及以下1分;每增加2公頃增加1分。名村2公頃及以下1分;每增加2公頃增加1分。 5 (13)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用地面積占核心保護區全部用地面積比例 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 5 9、核心保護區生活延續性 (14)核心保護區中原住居民比例 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注:每公頃用地面積常住人口不得小于50人,否則分值減半。 5 11、非物質文化遺產 (15)擁有傳統節日、傳統手工藝和特色傳統風俗類型,以及源于本地,并廣為流傳的詩詞、傳說、戲曲、歌賦的數量 2個1分;每增加2個增加1分。 3 (16)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級 省級1分,國家級3分。 3 二、保護措施 30 12、保護規劃 (17)保護規劃編制與實施 已編制完成保護規劃3分;規劃已經批準、并按其實施的8分。沒有按保護規劃實施,造成新的破壞的此項不得分。 8 13、保護修復措施 (18)對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登記建檔并掛牌保護的比例 5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其中,未在掛牌上標注簡要信息的分值要減半(簡要信息包括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稱位置、面積高度、形式風格、營造年代、建筑材料、修復情況、產權歸屬、保護責任者等情況) 10 (19)建立保護規劃及修復建設公示欄情況 建立保護規劃公示欄1分;建立保護規劃、修復、建設公示欄的2分。 2 (20)對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義的保護標志數量 2處1分,4處及以上2分,未設置核心保護區保護范圍標志的分值減半。 2 14、保障機制 (21)保護管理辦法的制定 辦法已制定1分;正式頒布為2分。 2 (22)保護機構及人員 有保護管理人員1分;有專門保護管理機構的2分;已成立政府牽頭多部門組成的保護協調機構3分。 3 (23)每年用于保護維修資金占全年村鎮建設資金 10%及以下1分;每增加10%增加1分。(注:資金使用范圍內限于鎮、村建成區范圍內)。 3 總計 其中:一、價值特色為 分; 二、保護措施為 分 100 附件3: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基礎數據表 名稱: 省(自治區、直轄市) 縣(市、區) 鎮(村) 填表人及電話: 填表時間(蓋章): 1、現存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最早修建年代 年代 歷史建筑或文物保護單位名稱 詳細說明修建年代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的歷史久遠度,是指目前尚存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最早修建年代(歷史上經過部分或完全修復的,以尚能觀察到和鑒別的建筑遺跡最早年代為準),按照修建的朝代進行確定。 文字簡介:(對最早古跡建筑及名鎮名村歷史沿革進行說明) 2、文物保護單位最高等級 最高等級 等級 數量(處) 名稱(公布年份) 國家級 省級 市縣級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擁有文物古跡的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以及稀缺程度。 主要文物保護單位文字簡介: 3、反映重要職能特色的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 名稱 等級 占地面積(m2) 建筑面積(m2)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歷史上所具有的重要職能、反映的地方文化特色,以對應的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來衡量。重要職能特色:包括以下方面(1)歷史上曾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軍事要地;(2)水陸交通樞紐,成為聞名遐邇的客流、貨流、物流集散地;(3)少數民族宗教圣地;(4)傳統生產、工程設施建設地,其傳統產業、歷史上建設的重大工程對地區的發展產生過重要影響;(5)保存有集中反映地方建筑文化和傳統風貌的歷史建筑(群)。保存狀況等級注解:一級:歷史建筑(群)及其建筑細部乃至周邊環境基本上原貌保存完好;二級:歷史建筑(群)及其周邊環境雖部分倒塌破壞,但“骨架”尚存,部分建筑細部亦保存完好,依據保存實物的結構、構造和樣式可以整體修復原貌;三級:因年代久遠,歷史建筑(群)及周邊環境雖曾倒塌破壞,但已按原貌整修恢復。 反映的重要職能與特色內容簡介: 相應文獻名稱 著者 出版年限 文獻頁碼范圍 4、重大歷史事件發生地或名人生活居住地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 名稱 等級 (同第3項) 占地面積(m2) 建筑面積(m2)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歷史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或名人居住生活的影響程度,以對應歷史建筑保存完好情況來衡量。重大歷史事件:是指在歷史上或近現代革命中發生過重大事件,或曾為革命政權機關駐地而聞名于世;歷史上發生過抗擊外來侵略或經歷過改變戰局的重大戰役等。歷史名人:是指我國歷史上,在科學、文化、藝術、經濟、社會、政治、軍事等方面做出卓越或較大貢獻的人物。 重大歷史事件或名人姓名經歷簡介: 相應文獻名稱 著者 出版年限 文獻頁碼范圍 5、現存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m2) 其中:位于核心保護區內的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面積(m2) 反映指標內容和數值的保護規劃頁碼范圍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擁有古跡建筑總量規模,由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建筑面積具體確定,要以保護規劃為準。 文字簡介: 6、擁有集中反映地方建筑特色的宅院府第、祠堂、驛站、書院、會館、戲臺等的數量 總數量(處): 注:保存狀況等級按照第3項劃定,宅院府第每處建筑面積不小于300平方米,其他不限。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在地方建筑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性,由目前仍處于居住生活或使用狀態的歷史建筑保存數量確定。宅院府第、祠堂、驛站、書院、會館等建筑大多是歷史精品建筑,它們能夠代表一定地域內歷史建筑的典型特色和建造水平。 序號 名 稱 年代 建筑面積(m2) 保存狀況等級 簡介及主要特色 1 2 3 4 5 6 文字簡介:(歷史建筑總體特色及主要建筑的深化說明) 7、擁有體現村鎮傳統特色和典型特征的環境要素(指城墻、城(堡、寨)門、牌坊、古塔、園林、古橋、古井、100年以上的古樹等)數量 總數量(處): 保存狀況等級按照第3項劃定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構成名鎮(名村)特色傳統風貌重要組成部分的歷史環境要素,由對應的要素數量確定。 序號 名 稱 年代 保存狀況等級 簡介及主要特色 序號 名 稱 年代 保存狀況等級 簡介及主要特色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字簡介:(歷史環境要素總體特色及主要要素的深化說明) 8、9、擁有形態完整、傳統風貌連續的歷史街巷(河道)數量、總長度 總條數(處): 總長度(米) (應為表中所列街巷、河道長度之和) 指標說明:本項和第9項指標反映集體展現名鎮(名村)傳統風貌和特色景觀的主要視覺廊道——歷史街巷(河道)保存狀況,由保存形態完整性和風貌連續性的歷史街巷(河道)數量和總長度來確定。注:(1)歷史街巷或河道的走向、寬度均應保持原貌,且長度不應低于50米;(2)3條及以上需注明相交街道名稱;(3)兩側或一側有建筑的街巷(河道),歷史建筑比例應為60%以上;(4)對所有歷史街巷(包括兩側均無建筑的街巷、河道),其路面(河岸)保持傳統材料及鋪砌方式的比例均應為75%以上。 序號 名 稱 長度(米) 簡介及主要特色 序號 名 稱 長度(米) 簡介及主要特色 1 2 3 4 5 6 街巷之間相交情況(要注明相交街道名稱): 文字簡介:(歷史街巷、河道的總體特色及有關說明) 10、聚落與自然環境完整度 類別: 分兩類:完整優美;一般。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聚落與周圍自然環境的完整狀況,要綜合評價自然環境完整性、生態環境質量、人工建筑物的和諧程度。 文字簡介: 11、空間格局及功能特色 空間格局完整情況(指十分完整或較為完整) 文字簡介 有何明顯特殊功能(指消防、給排水、防盜、防御等) 注:需注明史志資料記載的出處及原文(文獻名稱、著者、年代) 反映何種規劃布局特色理論(指八卦、五行、風水、象形等) 注:需注明史志資料記載的出處及原文(文獻名稱、著者、年代)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標反映聚落空間格局保存的完整程度以及在傳統布局方面的功能和特色理論。指標包涵空間格局完整情況、空間布局的特殊功能、空間格局的特色理論三方面兩個層次 12、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規模 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ha) 保存狀況等級(按第3項) 核心保護區范圍界限 保護規劃相應內容頁碼范圍 指標說明:(1)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核心保護區完整性的指標,以傳統風貌集中體現區域的規模大小來確定。核心保護區用地面積應當包括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及環境占地面積、新建建筑及環境占地面積,以及核心保護區內的聯系道路、基礎設施、山水等各類用地的總和。(2)核心保護區應保持一定的占地面積規模,但劃定的核心保護區范圍內,其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的建筑面積比例至少占核心保護區總建筑面積50%以上,避免出現保護范圍過大,而歷史建筑文物古跡比例過低的現象。 文字簡介: 13、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用地面積占核心保護區全部用地面積比例 核心保護區內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用地面積(ha) 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用地面積占核心保護區全部用地面積比例(%) 保護規劃相應內容頁碼范圍 指標說明:(1)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核心保護區歷史真實性,即名鎮(名村)歷史建筑傳統風貌集中體現區域保存狀況的真實程度。由核心保護區現存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及環境用地面積占核心保護區全部用地面積(第12項)的比例來具體確定。(2)核心保護區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用地面積包括,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院落(含基底)面積,以及被歷史建筑與文物保護單位所圍合的水域、綠化、街巷等面積。 文字簡介: 14、核心保護區原住居民人口規模及比例情況 核心區原住居民人口規模(人) 核心區全部常住人口規模(人) 核心區原住居民占全部常住人口比例(%) 核心區每公頃用地面積常住人口數(人) 指標說明:(1)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核心保護區生活延續性,體現了其社會生活結構的相對較完整和真實程度,具體由核心保護區內常住人口中原住居民比例來確定。原住居民:指此村鎮居住生活的居民,以戶籍為準。常住人口:包括原住居民、每年有半年以上在此居住生活、療養學習、務工經商等人員的總和。(2)為保證核心保護區內必要的生機活力,本項指標還要同時填寫核心保護區內每公頃用地面積上的常住人口數量。 文字簡介:(包括保護規劃對應內容的頁碼范圍) 15、擁有傳統節日、傳統手工藝和特色傳統風俗類型,以及源于本地并廣為流傳的詩詞、傳說、戲曲、歌賦的數量 總數量(種): 序號 名 稱 序號 名 稱 序號 名 稱 1 2 3 4 5 6 7 8 9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特色傳統民俗文化的保有程度和多樣性。不具有地方特色或不能有別于其它地域和民族的(如春節、中秋節等),以及一些非本地起源的詩詞、傳說、戲曲、歌賦均不在此評價之列。 文字介紹:(包括能說明地方傳統節日、手工藝、傳統風俗、詩詞、傳說、戲曲、歌賦的相應史志資料的名稱、作者等) 16、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等級 最高級別 級別 數量(處) 名稱(公布時間) 國家級 省級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價值程度。非物質文化遺產由國務院和省級人民政府命名公布。 主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字簡介: 17、保護規劃編制與實施情況 編制單位名稱 資質等級編號 保護規劃批準部門 規劃批準文號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對名鎮(名村)保護規劃的編制、審批以及實施執行情況,保護規劃編制后要批準后方具有法律效力。 保護規劃實施情況(注明:有無造成新的破壞) 18、對歷史建筑、文物古跡、環境要素登記建檔并掛牌保護的比例 應當建檔掛牌的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數量(處) 已經登記建檔的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數量(處) 已經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數量(處) 已經掛牌保護的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比例(%) 是否詳細標注掛牌信息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村)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建立檔案和掛牌保護的比例情況,并從側面體現了名鎮(村)對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等各種遺產資源的普查和評估工作。掛牌保護標注的主要信息內容包括:歷史建筑、文物保護單位的名稱位置、面積高度、形式風格、營造年代、建筑材料、修復情況、產權歸屬、保護責任者等信息。 文字簡介:(提供登記建檔的文件資料) 19、建立保護規劃及修復建設公示欄情況 建立公示欄主要類型(包括規劃、修復、建設等類型) 建立公示欄的主要位置分布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在保護規劃、修復建設過程中實施公示制度,推行公眾參與的情況。公示欄應標注的信息內容有:保護規劃的基本內容、修復(建設)的項目名稱、位置、規模、時間、資金、責任(承擔)單位名稱、修復(建設)基本內容、反饋意見的途徑及截止期限等。 文字簡介: 20、對居民和游客建立警醒意義的保護標志數量 保護標志數量(處) 核心保護區保護范圍標志設立的具體位置 指標說明:(1)本項指標反映對名鎮(名村)設置保護警醒標志情況的評價。保護警醒標志分為保護歷史建筑、文物古跡、歷史環境要素、自然環境、居民及游客安全等多種,主要內容應包括防火、防跌滑、嚴禁觸摸、踩踏等。(2)名鎮(名村)還應在核心保護區主要出入口設立明顯標志,標明核心保護區保護范圍和保護要求。文字簡介: 21、保護管理辦法的制定情況 保護管理辦法名稱 公布管理辦法單位 公布文件編號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保護在政策制度層面的保障情況。 文字簡介: 22、保護機構及人員 保護管理人員數量(人) 保護專門機構名稱 政府牽頭多部門參與的保護協調機構名稱 協調機構批準文號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名村)保護在管理人員、專門管理機構、協調機構層面的保障情況。 文字簡介: 23、保護維修資金的情況 近三年年均保護維修資金數額(萬元) 近三年年均村鎮建設資金總額(萬元) 保護資金占村鎮建設資金的比例(%) 保護資金主要來源 指標說明:本項指標反映名鎮(村)保護在資金支持層面上的保障情況,以近三年保護維修資金占全村鎮建設資金的比例來確定。 文字簡介: 附件4: 《評價指標體系》及《基礎數據表》填報說明 一、《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以下簡稱《評價指標體系》)由價值特色、保護措施2大類、14中類、23小類指標組成,是對名鎮(名村)價值特色和保護措施的綜合評價,與之相對應的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基礎數據表》(以下簡稱《基礎數據表》,包括23項小類指標),其填報的資料、數據、圖片作為評價指標體系每項指標評定分值的必要依據。 二、關于填報的基本要求 (一)逐項填寫:《評價指標體系》、《基礎數據表》均要指標逐項填寫,以全面反映名鎮(名村)基本信息。 (二)填報范圍:名鎮(名村)《評價指標體系》、《基礎數據表》涉及的歷史建筑、文物古跡均應位于現狀鎮區(村莊)建成區范圍之內。 (三)文字要求:《評價指標體系》、《基礎數據表》每項指標的填寫及對應的文字簡介(包括古跡建筑的地理位置、歷史演變、價值特色、保護修復等情況),均用word格式編輯,宋體5號字,行間距為單倍行距,文字簡介宜定性與定量相結合。 三、關于《評價指標體系》、《基礎數據表》的必要支撐材料 主要包括保護規劃、數碼照片庫、電子幻燈片、電子掃描文件,均以光盤形式報送。其中: (一)數碼照片庫:23類小項指標均要有對應的彩色照片,反映古跡建筑價值特色、現存狀況及周圍環境的,JPEG格式,每張照片不小于500kb。每張照片的文件名命名方式:小類指標序號—具體事物名稱—該事物照片順序號。 (二)電子幻燈片:23類小項指標均要有對應的電子幻燈片,每張幻燈片的名稱參考數碼照片的命名方式。 (三)電子掃描文件:《基礎數據表》所列第1、2、3、4、11、16、17、18、21、22、23等項要提供相應證明材料或批準文件的復印件和電子掃描文件,其電子掃描件的分辨率不小于200dpi。 (四)保護規劃:規劃圖紙均采用JPEG格式。同時還應報送紙質材料的保護規劃文本、說明書、圖紙和照片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徐圣佳

徐圣佳

執業證號:

13301201911108491

浙江援手律師事務所

簡介:

多年法律工作經驗,為當事人爭取最大權益。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徐圣佳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16年修正)

2016-07-02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法

2010-10-28

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關于200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09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09-03-13

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失效]

1981-12-13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1982修正)

1982-12-1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988修正)

1988-12-29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超過批準用地面積不大的新建房屋是否可以用罰款代替責令限期折除的答復

1991-10-04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四)

1992-04-01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的決定(2003)

2003-12-27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秘魯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1994-07-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

1994-07-05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

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

2002-06-29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2006-03-25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

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

國務院關于嚴格控制新設行政許可的通知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能源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

鐵路交通事故應急救援和調查處理條例(2012修訂)

2012-11-09

國務院關于促進民航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7-0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

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

2012-04-28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十二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的通知

2012-04-1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16號

2012-03-28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鲁木齐县| 霍邱县| 中山市| 鸡泽县| 鄂托克旗| 丹凤县| 晴隆县| 南汇区| 峨边| 唐河县| 垣曲县| 剑川县| 龙泉市| 青河县| 泗阳县| 格尔木市| 建瓯市| 温泉县| 马关县| 安图县| 蒲江县| 白山市| 灵川县| 客服| 莱州市| 皋兰县| 治多县| 上高县| 广安市| 馆陶县| 太仓市| 浏阳市| 蒲江县| 叙永县| 蕲春县| 尼玛县| 英吉沙县| 靖边县| 银川市| 咸阳市| 疏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