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署辦字[2008]41號
各旗縣市人民政府,盟農牧場管理局,盟直有關部門:
? 盟行署2008年第三次常務會議已經審議通過《
興安盟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管理實施細則》,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八年四月二十七日
興安盟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管理實施細則
第一章 總 則
? 第一條 為加快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步伐,加強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管理,認真履行交通行業主管部門的職責,把好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市場準入關、工程質量關和交竣工驗收關,進一步規范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行為,確保全盟農村牧區公路“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農村牧區公路建設任務和目標,根據交通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和自治區人民政府印發的《
內蒙古自治區農村牧區公路管理辦法》及相關法規,結合興安盟實際情況,制定興安盟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管理實施細則。
? 第二條 農村牧區公路管理應遵循“統一領導、分級管理、以縣為主、鄉村配合、建養并重、協調發展、依法治路、保障暢通”的原則和遵循“技術可行、施工簡便、造價經濟、安全耐用、方便養護、保護環境”,以修建水泥混凝土路面為主的技術政策。
? 第三條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應與小城鎮建設、農村牧區社區建設相結合。通達工程應通達至村委會或學校。公路通過村鎮路段應適當加寬和鋪筑水泥路面,并由村、鎮負責組織修建邊溝和植樹綠化,達到路容美觀、村容整潔的要求。
? 第四條 堅持前期工程為后期工程利用的原則。通達工程應選用水穩性好、符合質量要求的砂礫石、碎石鋪筑。保證路面結構層厚度和壓實度,為后期鋪筑水泥路面所利用。旗、縣、市、和蘇木、鄉、鎮應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鄉、村公路升等達標活動,加寬、加高路基,增加砂石路面厚度,完善構造物,為鋪筑通村水泥路面打基礎。
? 第五條 加強公路工程技術科研工作,研發、引進、推廣應用先進的管理方法、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設備,提高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科技含量,走科技興交之路。
? 第六條 旗、縣、市級人民政府是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責任主體,對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資金的籌集負主要責任。
? 縣道、鄉道原則上由旗、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村道原則上在蘇木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由村民委員會按照村民自愿、民主決策、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實施。
? 盟行署主要負責組織籌集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資金,監督各旗、縣、市農村牧區公路管理工作。
? 盟交通局依據職責負責興安盟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的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旗、縣、市級人民政府交通行政主管部門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的組織和管理,加強對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質量和安全生產的監督管理,確保建設項目保質、保量、按期完成。
?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實行責任目標管理,納入對各級人民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門的年度考核目標。
? 第七條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執行項目法人制、招投標制、監理制和合同制。嚴把市場準入關,堅決杜絕層層轉包、分包現象。推行工程質量責任追究制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建立和落實“政府監督、專業抽檢、群眾參與、施工自檢”的質量保證體系,充分發揮紀檢、監察部門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社會監督作用,加強廉政建設,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 第八條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用地依法列入農用地范圍,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農村牧區公路用地的征用和調劑工作由所涉及的旗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為節約用地,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要盡可能利用舊路進行改造。需要
拆遷的,應當按當地政府確定的補償標準給予補償。補償費由旗縣市人民政府負責解決,列入配套資金。公路建設涉及的取料場(土、砂、石)、棄料場以及工程建設臨時用地由沿線旗縣市和蘇木鄉鎮政府無償提供并作為投資。
? 第九條 注重環境友好、資源節約,施工中設指定料場集中取料和在指定地點棄土,禁止在路側亂挖和隨意取土取料。工程完工后由項目建設單位負責恢復原貌達到環保要求,可復墾的采取措施復墾,防止發生新的水土流失。公路綠化與工程同步實施,由旗縣市人民政府負責組織實施。
?
第二章 農村牧區公路前期工作
? 第十條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規劃包括縣鄉村公路建設規劃、渡口改橋建設規劃、農村牧區客運站(點)建設規劃。各旗縣市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規劃由旗縣市政府負責編制,經盟行署批準后報內蒙古自治區交通廳備案。
? 第十一條 農村牧區公路改造項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由旗縣市交通局、發改委聯合報盟交通局和發改委,經盟交通局和發改委審后聯合上報自治區發改委、交通廳,交通廳提出審查意見,由自治區發改委批復。農村牧區公路通達工程項目、農村渡口改橋項目,只進行一階段施工圖設計,由盟交通局,報自治區交通廳備案。
? 第十二條 農村牧區客運站(點)建設項目,鄉鎮級客運站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由盟交通局提出審查意見,盟發改委報自治區交通廳備案。農村牧區客運招呼站、候車亭等設施由旗縣市交通局與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統一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
?
第三章 工程設計與審批
? 第十三條 盟、旗縣市兩級交通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合理確定農村牧區公路的建設標準。縣道和鄉道一般應按三級公路建設標準建設;村道的路基、路面寬度按四級路標準建設,具體標準見附件。
? 第十四條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應當充分利用現有道路進行改建或擴建;橋涵工程應當采用經濟適用、施工方便的結構形式;路面應當選擇能夠就地取材、易于施工、有利于后期養護的結構;應當重視排水和防護工程的設置,提高公路抗災能力;在陡坡、急彎、沿河路段應當設置必要的安全、防護設施和警示標志,提高行車安全性。
? 第十五條 二級以上公路或中型以上橋梁、隧道工程項目按初步設計和施工圖設計兩階段進行,農村渡口改橋和其它工程項目可采用一階段施工圖設計。農村客運候車亭、招呼站與公路工程同步設計。
? 第十六條 縣級公路和通鄉油路、水泥路和四級以上公路、中型以上橋梁、隧道工程的設計由符合資質的設計單位承擔,符合法定招標條件的,應當依法進行招標。通村砂石路可以由旗縣市交通局組織有經驗的技術人員組成設計組承擔設計。
? 第十七條 旗縣市交通局向測設單位下達設計
委托書,提出設計要求。勘察測量完成后,由旗縣市交通局組織測量外業驗收。規模較大或連接兩個以上旗縣市項目的測量外業驗收由盟交通局組織。〖JP〗
? 第十八條 縣級公路和通鄉油路、水泥路及中型以上橋梁、隧道工程項目的設計文件編竣后,由旗縣市交通局組織委托另外一家符合資質的設計單位或中介機構對設計進行審查(達到設計審查深度),提出審查意見。如需修改設計則由原設計單位重新修改設計。由旗縣市交通局上報設計初審意見的報告 (附審查意見和設計文件一式兩份)。由盟交通局組織建設、設計、監理、監督、財審、紀檢監察等相關部門對設計文件進行會審后,先對設計批復,招標完成后再對預算進行批復。
通村砂石路設計由旗縣市交通局對設計審查后,提出初審意見報盟局批復。
第四章 工程建設與管理
? 第十九條 組建工程項目法人
? 1)設計文件批復后,投標之前,各建設單位必須依照公路工程建設項目法人資格標準,依法組建項目法人,明確項目責任人和質量安全責任人。
? 2)項目法人機構設置和技術與管理人員素質,必須滿足農村牧區公路工程建設管理的需要。
? 3)項目法人組建之后 ,要將項目法人及相關文件資料報盟交通局市場管理委員會備案審查。
? 第二十條 工程招投標
? 1)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項目都必須進行公開招投標。具體執行《關于做好標準施工招標資格預審文件和標準施工招標文件貫徹實施工作的通知》(發改法規〔2007〕3419號)和《公路工程施工招投標管理辦法》(交通部2006年第7號令)。其中:通村砂石路以旗縣市為單位,打捆招投標。
?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項目招投標以旗縣市項目法人為招標人,盟交通局公路建設市場管理委員會從招投標公告開始對招標全過程進行監督。評標委員會由招標人和盟交通局共同組成。評標專家組三分之二的專家由盟交通局從盟級或自治區級專家庫中提取。如果沒有,則從交通系統內熟悉招投標工作的中高級職稱人員中推選專家。
? 2)具備條件的招標人,可以自行辦理招標事宜,招標人不具備規定條件的,應通過招標形式確定招標代理機構辦理招標事宜。
? 3)評標方法。采用經評審的最低投標價法。
? 4)農村牧區公路依法招標的項目應在指定媒體發布招標公告,同時,可在內蒙古交通網站上發布招標公告。招標人將評標結果在內蒙古交通網站上公示,接受社會監督。農村牧區公路招標項目對潛在投標人實行資格預審制。
? 5)交通主管部門、項目所在地的紀檢、監察人員列席開標,并對開標全過程進行監督。開標過程請公證部門參加,進行公證。
? 6)招標文件、資格預審結果須由盟交通局公路建設市場管理委員會備案審查。發現上述文件中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內容,建設市場管理委員會提出修改意見,由招標人依照規定進行修正。評標報告報市場委員會備案審查。
? 7)中標人確定之后,在簽訂
施工合同之前,中標人要按施工合同價款的5%交質量保證金。質量保證金統一由盟質監站立專戶保管,工程建設期農村辦和質監站共同監管,按規定辦理。工程竣工驗收后,質量缺陷責任期滿一年,在農村辦和質監站共同確定后,返還施工單位。
? 第二十一條
合同管理
? 1)中標人確定后,建設單位要與中標人簽訂施工合同。同時,簽訂安全生產合同、廉政合同。上級補助資金部分的施工合同由旗縣市交通局與施工單位簽訂,屬于地方配套資金部分的施工合同由當地旗縣市人民政府與施工單位簽訂。合同使用統一
合同文本,在盟交通局農村辦備案。
? 2)由盟交通局組織招投標的重大項目的施工合同,確定中標人后,交由旗縣市人民政府及交通主管部門按前款規定與中標人簽訂施工合同。
? 3)評標報告未經盟公路建設市場委員會批準的或中標人沒有按規定提交質量保證金的,招標人不得與中標人簽訂施工合同。工程設計和工程監理,不論是委托還是招標確定,都應簽訂測設、監理合同。
? 第二十二條 工程管理
? 1)質量監督申請制度。建設單位與施工、監理單位簽訂合同之后,開工前要向盟質監站提出工程質量監督申請。盟質監站要對建設單位項目法人、設計、監理、施工單位的情況進行登記核實備案后,辦理工程質量監督手續,并在農村辦備案。
? 2)開工報告制度。中標單位進場完成施工準備后,要向建設單位申請開工;建設單位要依照投標文件中和施工合同的承諾和約定,對進場人員、施工設備、工地試驗室、材料進場數量、理配試驗、各類材料的試驗檢驗等進行核實后可批準開工。建設單位組織監理單位、施工單位進場后,工程項目具備開工條件并已辦理監督手續,建設單位持質量監督核準手續和項目開工報告,向盟交通局申請項目開工。盟交通局和盟質監站要隨時對施工、監理單位進場人員、施工設備、工地試驗室等進行核查,發現與投標文件和合同不符時,責令限期改正,直至清退出場。并對建設單位通報批評或依法給予處罰。
? 3)定期不定期檢查制度。盟交通局將組織農村辦、計劃、財審、紀檢監察、質監站對全盟農村牧區公路建設情況每年進行不少于兩次的聯合檢查。同時,農村辦將根據工程進展情況進行不定期檢查、問題部位的重點檢查等,對工程進展情況在全盟通報。
? 4)計量支付制度。工程開工后,按月進行工程計量。由施工單位提出計量清單,由工程監理審核,建設單位核準,按月向盟交通局農村辦報送工程計量清單。
? 5)工程進度報表制度。各旗縣市交通局要指定專人按月報送工程進度報表。在5、6、7、8、9月份每半月要報送一次報表。表樣采用自治區交通廳統一表樣。報表要同時抄報盟交通局綜合規劃科和農村辦。以便及時掌握工程動態和及時向交通廳報送報表。報表報送的時間月報為每月的18日前,半月報為每月的3日和18日。報表采取傳真和郵遞同時上報,報表填報人和項目
法人代表要簽字,加蓋公章。如自治區有新變動,以自治區規定為準。
? 6)宣傳報導制度。各旗縣市交通局要指定專人負責農村牧區公路工作的宣傳報導,及時報送政務信息、網站信息和向內蒙古交通周刊、興安日報等各級報刊投稿、報導農村牧區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工作信息。盟交通局除上報政務信息,還要定期印發《農村牧區公路簡報》,報導全盟農村牧區公路信息,總結、推廣、交流經驗。
? 7)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公告制度和意見反饋制度。所有建設項目都要在指定地點設公告牌,將工程建設標準、質量標準、投資標準、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進行公告,公布盟、旗兩級監督舉報電話,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為加強通村砂石路的建設管理,修農民滿意的路,讓農民享有知情權、監督權,所有通村砂石路和水泥路竣工后,被通達村和村所在蘇木、鄉鎮政府要填寫“反饋意見書”,村委會和蘇木鄉鎮不簽字蓋章的項目不許交竣工驗收,視為未完成計劃任務和責任目標。各旗縣市組織交工驗收時,必須附“反饋意見書”,報盟局備案核驗。通鄉油路(水泥路)工程、路網改造工程、農村渡改橋工程在交竣工時,事前也必須征求當地蘇木鄉鎮政府和村嘎查委員會的意見。
? 第二十三條 施工現場的質量控制管理
? 1)各從業單位必須建立健全質量保證體系,各環節崗位人員必須實名,人要到崗。建設、監理、監督單位要隨時進行檢查核實,達不到要求的限期整改、處罰,清退出場。
? 2)各旗縣市交通局均要組建農村牧區公路中心試驗室,根據需要配備2名以上試驗人員,承擔建設、監理單位的試驗檢測。各施工單位必須設工地試驗室,滿足一般常規試驗檢測。所有試驗員必須持證上崗。
? 3)嚴格執行工序交驗制,沒有履行交驗程序,不許進入下道工序。工序交驗手續必須齊全,工序交驗手續不全進入下道工序的,要對監理單位按有關規定依法給予處罰。
? 4)嚴格施工檢驗檢測工作。嚴格進場材料、制成品的檢驗檢測,要按材料進場批次,保證抽檢數量和頻率,水泥、鋼材合格證、抽檢驗要齊全。
? 5)砂石材料篩分、強度、含泥量;水泥混凝土抗折、抗壓試件檢測;路基、基層壓實度和彎沉檢測;各部位幾何尺寸檢測等施工單位自檢,監理、建設單位復檢和質量監督部門的抽檢,必須保證檢查數量和頻率。所有上述內業資料與施工進度同步整理歸檔。各施工單位要有專職資料員。
? 第二十四條 工程監理
? 縣級公路、通鄉油路(水泥路)、中型以上橋梁、隧道工程必須由符合資質的監理機構監理。符合法定招標條件的,應當依法進行招標。通村砂石路可以由旗縣市交通局以旗縣市為單位組建一個或幾個監理組進行監理,并分別報盟交通局和盟公路質監站備案。
? 第二十五條 工程質量監督
? 1)實行政府監督制度。盟公路質量監督站負責對全盟農村牧區公路工程質量監督工作。通鄉油路水泥路、路網改造工程、農村渡改橋工程或獨立大中橋、隧道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由盟公路質監站負責,各旗縣市交通局質量監督組配合;通村砂石路工程的質量監督工作由旗縣市質量監督組負責,盟質量監督站負責指導。
? 2)實行社會監督制度。工程項目所在旗縣市人民政府,要在施工沿線鄉村選派責任心強的鄉村干部和村民進入施工現場擔任社會監督員。對選料場、拌合場和路面施工現場進行跟蹤監督,對不按設計要求施工、施工質量問題等有權進行制止,向監理工程師、監督工程師和建設單位及時反饋。建設單位要向社會監督員進行技術交底,支持社會監督員的工作,并給予必要的工作保障。
? 3)實行政府督察制度。盟交通局代表盟行署授權向各旗縣市派督察員,對工程質量、工程進度和資金使用進行督察,督察員由盟交通局農村辦管理。
第五章 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資金籌集
? 第二十六條 旗縣市人民政府是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的責任主體,對本地區農村牧區公路建設資金的籌集負主要責任。上級補助資金只能用于工程直接費,重點補助路面工程費,工程直接費缺口,特別是路基部分工程費和建設單位管理費應由旗縣市人民政府配套解決。
旗縣市人民政府應根據項目施工圖設計,對配套資金向盟行署和盟交通局作出承諾,提出落實配套資金的方案,明確籌集資金的方式、途徑和配套資金標準。
? 第二十七條 旗縣市人民政府負責建設項目稅金的計征計退,返還的稅金列入當地的公路建設發展基金,用于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動員群眾投工投勞、征地拆遷、稅金返還等均可納入配套資金。
? 第二十八條 盟、旗縣市兩級財政按財政一般性收入的1%設立農村牧區公路建設專用資金,采取以獎代投方式,用于通鄉、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設。鼓勵利用通村砂石路資金或自籌資金修建通村水泥路。旗縣市和蘇木鄉鎮應采取以獎代投的方式給予資金補助。其中:利用通村砂石路資金修建水泥路的,每公里補助不少于1萬元;自籌資金修建水泥路的,每公里補助不少于3萬元。
第六章 工程交竣工驗收
? 第二十九條 農村牧區公路工程交竣工驗收執行交通部《公路工程交竣工驗收辦法》。
? 1)通鄉路、路網改造工程、農村渡口改橋工程的交工驗收由項目建設單位組織,盟交通局派員參加監督交工驗收。竣工驗收由盟交通局組織。通村路工程交竣工驗收由旗縣市交通局組織,報盟交通局備案,盟交通局將根據情況進行抽驗。屬于自治區交通廳組織驗收的項目,由盟交通局提出竣工申請,由自治區交通廳組織驗收。
? 2)通鄉路、路網改造工程、農村渡口改橋工程的交工驗收前,必須由盟質監站出具“工程質量檢測報告”;竣工驗收前,必須由盟質監站出具“工程質量鑒定報告”,否則,不予驗收。通村砂石路工程的交竣工驗收前,原則上由旗縣市交通局工程質量監督組出具“工程質量檢測報告”或“工程質量鑒定報告”,報盟質量監督站備案,否則,不予驗收。
? 3)工程當年竣工的應組織交工驗收,交工驗收運營兩年后,可組織竣工驗收。規模較小的一般項目,也可交竣工一并進行。竣工后,質量缺陷得到處置的,施工單位的質量保證金返還施工單位。〖JP〗
? 4)竣工驗收,所有工程竣工資料按檔案歸檔要求及時歸檔。
? 第七章 責任追究及其它
? 第三十條 對違反資金使用規定、工程未達到質量標準要求、未能按照項目的需要安排足額配套資金、提供虛假情況騙取補助投資的,依法追究當事人責任。
? 第三十一條 本實施細則如與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規定不一致的,以國家法律、法規和上級文件規定為準。
? 第三十二條 本細則由興安盟交通局負責解釋。
? 第三十三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附件:《興安盟農村牧區道路技術標準》
附件:??
興安盟農村牧區道路技術標準
一、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農村牧區道路路線、路基路面、路線交叉及沿線設施、綠化的技術要求。
本標準適應于興安盟農村牧區旗(縣、市)鄉(蘇木、鎮)及鄉(蘇木、鎮)村間的道路建設。
二、路基、路面寬度標準
(一)通鄉油(水泥)路
1、擬升省道的通鄉油(水泥)路:路基寬8.5米,路面寬6米。
2、省際出口的通鄉油(水泥)路:路基寬8.5米,路面寬6米。
3、縣級通鄉油(水泥)路:路基寬7.5米,路面寬5米。
4、鄉級通鄉油(水泥)路:路基寬7米,路面寬5米。
(二)通村油(水泥)路
1、一般通村油(水泥)路:路基寬7米,路面寬4.5米。
2、特殊通村油(水泥)路:路基寬6米,路面寬3.5米,設錯車道。
注:特殊是指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
(三)通村砂石路
1、一般通村砂石路:路基寬7米,路面寬6米。
2、特殊通村砂石路:路基寬6.5米,路面寬5米,設錯車道。
注:特殊是指地質環境復雜、施工難度大
三、 路線標準
1. 基本要求
農村牧區道路應遵循“少占耕地、減少拆遷、控制造價、注重環境和保護文物古跡”的原則。
路線應合理利用地形,正確運用技術標準。對道路的平、縱、橫三方面進行綜合設計,使之平面順適、縱坡均衡、橫面合理,在條件允許時,應盡量處理好遠期與近期、整體與局部的關系,結合地形、地質、水文、筑路材料等自然條件,通過綜合研究分析,認真進行比選,做到統籌兼顧、整體協調、安全可靠,不違背國家相關法規。
2.錯車道
錯車道間距應根據錯車所用時間、視距和交通量以及沿線地形條件等確定。當地形開闊平坦路段,每公里不應少于2處;在地形復雜、視線不良地段等受限制地段,應因地制宜選擇有利地點設置,滿足可視到下一錯車道間的交通情況。
設置錯車道路段寬度應保證兩輛汽車能相互錯開,即路基寬度應不小于7米,切保證與主線路肩寬度相同,并在兩端設置與主線相連接的過渡段。
3.視距
設計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停車視距40米,會車視距80米,超車視距200米;
設計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停車視距30米,會車視距60米,超車視距150米;
設計行車速度20公里/小時:停車視距20米,會車視距40米,超車視距100米;
受限路段:停車視距不小于15米,會車視距不小于30米,超車視距不小于80米。
4.圓曲線半徑及長度
受限路段,當設計行車速度15公里/小時時,圓曲線極限最小半徑規定為15米,最小曲線長度為15米。
設計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一般最小半徑100米,極限最小半徑60米,不設置超高最小半徑600米;
設計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一般最小半徑65米,極限最小半徑30米,不設置超高最小半徑3500米;
設計行車速度20公里/小時:一般最小半徑30米,極限最小半徑15米,不設置超高最小半徑150米。
在地形條件較好,工程量不大的地段,應盡量采用較大的曲線半徑,以提高道路的使用質量。平坦和下坡路段及長直線盡頭不得采用小半徑圓曲線。
5.縱坡
設計行車速度40公里/小時:不大于7%
設計行車速度30公里/小時:不大于8%
設計行車速度20公里/小時:不大于9%
在嚴寒、冰凍地區,最大縱坡不應大于8%。在穿越村鎮或人畜力車特別集中的地段,最大縱坡應不大于6%,對于長塹及橫向排水不暢的路段,應采用不小于3%的縱坡。
在山嶺重丘區連續長陡下坡地段可在適當位置設置緊急避險車道,并增加警示標志。
積雪嚴重的較大縱坡路段應設爬坡車道。
四、路基
1.路基高度
路基高度的設計應遵循宜低則低的原則,但要考慮地下水、毛細水的作用不致影響路基的強度和穩定性。一般應使路肩邊緣高出路基兩側地面積水0.5米高度,草原地區路基高度應高于平均草高0.25米;積雪地區,路基高度應充分考慮積雪影響,預防路面形成積雪,一般應高出路基兩側最大積雪厚度0.25米。沿河及受水流浸淹的路段,路基高度可采用1/10設計洪水頻率的設計水位加0.5米的安全高度, 瀝青混凝土和水泥混凝土路采用1/25設計洪水頻率的設計水位加0.5米的安全高度。
路基設計標高一般為路基邊緣高度。
2.路基壓實度
路基應保持足夠的壓實度。
三、四級公路,零填方及挖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0—30厘米,壓實度≥94%;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0—80厘米,壓實度≥94%;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80—150厘米,壓實度≥93%;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150厘米,壓實度≥90%。特殊干旱地區的路基壓實度可適當降低2—3%,原地面壓實度要不少于85%。
二級公路,零填方及挖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0—30厘米,壓實度≥95%;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0—80厘米,壓實度≥95%;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80—150厘米,壓實度≥94%;填方路床頂面以下深度>150厘米,壓實度≥92%。特殊干旱地區的路基壓實度可適當降低2—3%,原地面壓實度要不少于85%。
當采用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路面時,三級公路應采用二級標準。
3.路基防護
根據當地水文、地質及筑路材料等情況,針對不穩定的高邊坡、易受沖刷的沿河路段路基,應設置擋土墻、護坡、護岸等防護工程,或采用與種植灌木等植物防護相結合的綜合防護措施,以防治路基病害和保證路基穩定。對自然裸露的穩定巖體,只要對行車沒有影響,可以不做處理。
五、路面
農村牧區道路的路面應根據交通量及其組成情況,結合當地材料、自然條件等進行綜合設計,但要求路面具有良好的穩定性和足夠的強度,其表面應達到平整、密實和抗滑的要求,做到安全、緊急、耐久、適用。
1. 水泥混凝土路面
天然砂礫墊層:厚度20—30公分
面層:厚度不小于20公分標號30號水泥混凝土
2.瀝青路面
基層:厚度20公分天然砂礫
天然砂礫墊層:厚度20—30公分
面層:厚度3公分瀝青碎石或瀝青混凝土
3.砂石路面
砂石路面:厚度15—20公分天然級配砂礫
對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當路線重載交通量較大或地質狀況較差時,應考慮增設水穩基層。
4.路拱坡度
水泥混凝土路面:1—1.5%
瀝青路面: 1.5—2%
砂石路面:2—3%
六、路基路面排水
根據沿線的降水與地形地質、水文情況,應設置必要的地面排水、路基邊坡排水等設施。排水溝橫斷面可采用梯形、矩形、淺碟形、V形或漫流等多種形式。在土質路段,邊溝的深度和底寬不應小于0.4米;在石質路段,邊溝的深度和底寬不應小于0.3米。設置超高路段的邊溝應予加深,以保證排水暢通。邊溝縱坡不得小于0.3%,并與橋涵排水相結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統,以保證路基及邊坡的穩定。
農村牧區道路應根據路面結構類型與當地降水等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路面排水設施,避免路面積水,提高行車安全和預防出現病害。路面積水一般從路肩橫坡與邊溝排出。
七、路線交叉及沿線設施
1.路線交叉
農村牧區道路等級低、交通量小,故一般要求采用平面交叉,并盡量以正交為宜,必須斜交時,交叉角應大于45度。
平面交叉范圍內的縱坡宜為平坡,緊接該路段的縱坡一般不應大于3%,特殊地段不應大于5%。
農村牧區道路與干線公路交叉時,要保證干線公路暢通為原則,平交道口應設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設施。
2.沿線設施
為保障良好的交通秩序和行車安全,交通標志要因地制宜,應在規定地點設置護欄、護樁、警告、禁令、標線、限制等必要的標志和安全設施,其標志、圖案、著色按有關規定執行。
八、綠化
道路綠化可以有效穩定路基、美化路容、保護環境、提高行車的安全性和舒適性,同時還會收到緊急效益。有條件的地區,在道路建設的同時應同步進行綠化。當路段均為路堤或路塹路段,路樹應在邊坡坡角或邊坡坡頂一定距離以外進行。任何路段均不得在道路路肩上植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