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解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
調解書應當寫明仲裁請求和當事人協議的結果。調解書由仲裁員簽名,加蓋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印章,送達雙方當事人。調解書經雙方當事人簽收后,發生法律效力。
調解不成或者調解書送達前,一方當事人反悔的,仲裁庭應當及時作出裁決。
【解讀】本條是關于在仲裁程序中進行調解的規定。
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調解一方面是一種審理活動,另一方面又是一種結案方式。通過仲裁調解形式解決糾紛,既有利于增強當事人之間的團結,減少當事人之間的隔閡,防止矛盾的激化;同時也有利于徹底解決糾紛和提高辦案效率,避免仲裁案件的拖延解決,從而節省人力、物力、財力,提高仲裁效率。
在我國的商事仲裁中,仲裁過程中是否采取調解方式解決糾紛,由當事人自己決定。既可以由當事人提出要求仲裁庭調解,也可以由仲裁庭提出仲裁調解的意見,以征詢雙方當事人是否同意,不得強迫。與一般商事仲裁中當事人可以自愿選擇調解不同,調解在勞動爭議仲裁中是法定的、必需的,法律明確規定了“仲裁庭在作出裁決前,應當先行調解”。這體現了勞動爭議仲裁自身的特點,以便于方便、及時地解決勞動爭議。
仲裁庭調解糾紛,應當堅持查清事實、分清是非的原則,在事實清楚的基礎上分清是非進行調解,不能強迫當事人接受其意見,更不能“和稀泥”。另外,調解協議的內容要合法,即仲裁庭行使調解權使雙方當事人達成的調解協議的內容不得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的規定,不得損害國家、集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調解是借助仲裁員的適當引導在雙方當事人之間的友好協商的一種延伸,為了達到理想的妥協,雙方當事人需要互諒互讓,但相互諒解和讓步應以公平合理為限,不得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不得損害國家、集體或他人的合法權益。如果一方當事人堅持不讓,甚至提出另一方當事人無法接受的調解先決條件,或者要求另一方無原則地作出不合理的犧牲或讓步,必然會損害到另一方的合法利益。
具體而言,勞動爭議仲裁案件中的調解程序一般如下:(1)確定或者建議適當的調解方式、在調解程序中,仲裁員相互之間、仲裁員與當事人之間以及當事人雙方之間可以協商適當的調解方式。調解可以通過書面或者面對面等方式進行。(2)分清是非曲直。仲裁員應當查清案件事實,分清責任,聽取當事人的陳述和申辯。(3)提出建議方案。仲裁庭應當遵循客觀、公平和公正的原則,提出解決爭議的具體建議,供當事人參考或者接受。(4)制作調解書或者恢復仲裁。調解成功、達成協議的,仲裁庭應當制作調解書。調解不成功的,仲裁庭應當及時宣布調解終結,迅速恢復仲裁程序,防止久調不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班途中因公死亡怎么賠償
2021-01-03要約的主要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0-11-10三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1-03-17私企不發工資怎么解決
2021-01-10父母去世后房產繼承有時間限制嗎
2021-03-24交警多長時間公布行政處罰
2020-12-07離職后個人檔案要如何處理
2020-11-12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離婚債務立案是否需要收費
2021-01-18交通事故傷殘評定方法是什么
2021-02-28一套房產可辦多次抵押登記嗎
2020-12-072020輕微傷有等級嗎
2021-01-20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成都房屋中介租房收費是多少
2021-02-15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公眾責任險是指什么
2021-01-17出口產品責任險理賠案例
2021-03-08產品責任保險責任范圍
2021-02-08建筑工程保險的適用范圍
2021-01-31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