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罪與強行拆除有什么關系?
1、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罪與強行拆除的關系主要是實施了后者的行為可能會構成前者的罪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條規定, 故意毀壞財物罪,是指故意毀滅或者損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行為。
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故意毀壞公私財物,數額較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毀壞財物罪中的犯罪行為通常是由某種現實原因造成的。行為人可能是出于對財物所有人的打擊、報復、或嫉妒心理或其他類似有針對性的心理態度,毀壞財物使所有人的財產受到損失就是其犯罪目的。
2、《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第三十一條 采取暴力、威脅或者違反規定中斷供水、供熱、供氣、供電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被征收人搬遷,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不構成犯罪的,依法給予處分;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二、強制拆除違法建筑的執行法律依據
《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條依照本法規定,責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設施的,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必須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對繼續施工的,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有權制止。建設單位或者個人對責令限期拆除的行政處罰決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責令限期拆除決定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起訴;期滿不起訴又不自行拆除的,由作出處罰決定的機關依法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費用由違法者承擔。
《城鄉規劃法》第六十八條城鄉規劃主管部門作出責令停止建設或者限期拆除的決定后,當事人不停止建設或者逾期不拆除的,建設工程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責成有關部門采取查封施工現場、強制拆除等措施。
根據補償條例規定,市、縣級人民政府作出房屋征收決定前,應當組織有關部門依法對征收范圍內未經登記的建筑進行調查、認定和處理。對認定為合法建筑和未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的,應當給予補償;對認定為違法建筑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筑的,不予補償。
若是行政機關想要拆除違法建筑,首先需要采取現場勘察等方式調查取證,確定建筑物是違規建造的之后,就可以下發強制執行決定書,然后在可以具體落實強行拆除的工作,若是不遵守法定的流程就拆除的,就有可能會構成故意毀壞他人財物罪。
故意毀壞財物罪數額巨大標準是什么
破壞性采礦罪與故意毀壞財物罪的界限
故意毀壞財物罪的認定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的侵權行為
2021-03-03離婚精神損害賠償的標準是這樣的!
2020-11-10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公示催告流程的適用范圍
2021-02-16女方出軌懷孕是否犯法,如何收集出軌證據
2021-02-22船舶修理受傷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25退役軍人的傷殘撫恤金代領的情形
2021-02-03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企業破產職工如何安置和補償
2021-03-23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涉外勞動爭議管轄
2021-03-16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一般調解程序
2020-11-17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員工意外險怎么做賬
2021-01-02保險合同怎么簽才算成立
2020-11-08最高法民二庭負責人解讀保險法解釋(二)
2020-11-09委托代理的規定
2020-11-11弱體
2021-03-13拆遷安置糾紛如何調解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