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財產經濟犯罪中,對于已經著手實行犯罪行為,由于行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獲取財物的犯罪未遂形態,如盜竊、詐騙、敲詐勒索、貪污未遂等是否能定罪處罰、怎樣定罪處罰在刑法理論上存有爭議,在司法實踐中理解和做法不一,以致影響罪刑法定、罪刑相適應刑法基本原則的貫徹落實和案件的公正處理。本文以詐騙(未遂)的定罪處罰問題談談個人的一些粗淺看法。
詐騙罪是侵犯財產罪中的一種,根據最高人民法院1996年12月16日頒發實施的《關于審理詐騙案件具體應用法律的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詐騙未遂,情節嚴重的,也應當定罪并依法處罰。對于"情節嚴重"目前尚無明確的司法解釋,有必要對"情節嚴重"作明確的認定。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詐騙(未遂)行為何為"情節嚴重",提出以下觀點,以供商榷。
一、詐騙的數額達到巨大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盜竊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二)項規定,對盜竊未遂情節嚴重應定罪處罰,同時將情節嚴重解釋為"如以數額巨大的財物或者國家珍貴文物等為盜竊目標的",即將欲盜竊的財物數額大小作為認定情節嚴重的標準。筆者認為應將欲詐騙的財物數額達到巨大作為認定情節嚴重的標準。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規定:個人詐騙公私財物3萬元以上的,屬于"數額巨大"。
二、社會危害性較大
如以販賣毒品的手段進行詐騙,實踐中的類似犯罪往往因詐騙不成而引發其他殺人、搶劫等嚴重刑事犯罪,所以這類詐騙未遂的情節是嚴重的;又如慣犯或流竄作案等危害嚴重、社會危害性較大的情形。
三、曾因詐騙受過刑罰處罰的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解釋》規定:曾因詐騙受過刑罰處罰的,屬于"特別嚴重情節"之一,因此將此項列為詐騙未遂應追究的情形,是完全必要的,因為這種情形的犯罪嫌疑人主觀惡性大,如不及時打擊,將會導致下一個詐騙案的發生。
四、導致被害人死亡、精神失常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后果的
詐騙未遂雖未造成實際的財物損失,但也極有可能導致損害被害人的人身權利的后果,這種情形并不能因為沒有造成財物損失就不追究其刑事責任,而應根據造成的被害人的人身損害程度,對其予以定罪量刑,應列為情節嚴重的情形之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如果動遷款被家人拿了怎么辦
2021-01-28律師函解除合同有效嗎
2021-02-16勞動關系轉移單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1-03-24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委托擔保合同
2020-11-26承攬合同與雇傭合同的差別有哪些
2021-02-11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雇傭關系買保險嗎
2021-03-01房產按比例贈與契稅怎么算
2021-03-17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出租人拒絕維修水管,該怎么辦
2020-12-15飛機延誤怎么辦
2021-01-06法院受理人身保險糾紛時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2021-02-09近因原則在保險糾紛中如何適用
2021-01-07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有關保險的一些基本概念
2020-12-06土地承包合同撤銷補償問題
2021-02-06土地承包經營權包含什么
2020-12-17國有企業土地怎么轉讓
2021-02-26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是否無效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