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理解犯罪所得
從字面上理解,犯罪所得就是因實施犯罪行為所獲得的利益,這種利益既可以是物質性利益,如常說的“贓物”、“贓款”,豪宅、高檔轎車、珠寶,也可以是非物質性利益,如毀損他人名譽、損害他人的精神健康。從廣義上說,無論是結果犯、行為犯、舉動犯,還是危險犯,只要實施相關的犯罪行為,都會產生犯罪所得,這里的犯罪所得是指因實施犯罪所造成的侵害,給行為人帶來的相對利益的減損或滅失,從狹義上說,犯罪所得,或稱為犯罪行為所得之物,是指因實施犯罪行為所獲得的物質性利益,即財物,或“犯罪行為所得之物,即行為人實施犯罪前原本存在,而行為人實施犯罪行為取得了該物”。
在理論界,通說認為,刑法把本罪犯罪對象規定為犯罪所得及其產生收益,這里的本犯必須構成犯罪,這是罪刑法定原則的要求。現在,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認為,這里的犯罪所得并不要求本犯構成犯罪。有的學者認為,犯罪所得不宜理解為犯罪行為所得,而應理解為用犯罪方法所獲得。其理由是:一方面,把這里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理解為行為人必須明知與贓物有關的本犯已經達到犯罪程度,實在強人所難;另一方面,實踐中往往有這種情況,有的案件行為人一次或者相加收購的被盜物品數額很大,但盜竊行為人未被及時查獲,或每起盜竊行為人均因數額不足較大而不按犯罪處理。
從關于本罪的性質來看,我國《刑法》將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規定為妨害司法的犯罪。所以,贓物罪使犯罪所違法形成的財產狀態得以維持、存續,妨礙了公安、司法機關利用贓物證明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實,從而妨害了刑事偵查、起訴、審判作用,侵犯了國家司法機關的正常活動。另一方面,國家的司法作用包括追繳贓物,將其中一部分沒收、一部分退還被害人。就后者而言,該罪侵犯了本犯被害人對自己財產的追求權,擾亂了社會管理秩序。因此,不能因犯罪主體是未成年人缺乏有責性,而放任這種危害社會的行為。其次,我國《刑法》第13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其中“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是修飾“行為”一詞的,并不是指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人。我國《刑法》第312條規定的“犯罪所得”也宜理解為由違法犯罪行為得來的贓物,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立法目的,有力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再次,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是與本犯相關聯的犯罪,本犯是否構成犯罪直接影響公安、司法機關是否需要偵查、起訴、審判等司法活動。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關于“怎樣理解犯罪所得”問題的內容了,希望對您有所幫助。若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到律霸網咨詢,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中財產保全期限過了可以提車了嗎
2021-01-05新裝地板鼓包向誰索賠
2021-01-28案件審理后有哪些執行程序
2021-02-05股東起訴解散公司多久立案
2021-01-06有限合伙企業有訴訟主體資格嗎
2021-03-13個人合伙企業中對于企業的的資產怎么認定
2021-02-19交通肇事逃逸罪量刑標準
2020-12-16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贈與合同可撤銷的情形
2020-12-10擔保抵押到終審要多久
2021-02-22父親被判刑可以申請變更撫養權嗎
2020-12-19宣傳單是否屬于要約邀請
2020-11-27裝修工程預定合同簽字有效嗎
2021-03-1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倉管員不愿調崗當送貨員,用人單位是否可以解雇呢
2021-02-25工齡計算方法
2020-11-08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哪些不同之處
2020-12-29董某患重大疾病,投保后保險條款不予理賠引爭議如何處理
2020-11-23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有利于被保險人解釋”原則被過度使用是否有利
2021-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