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構成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一)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二)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三)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該條還規定,"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前款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為侵犯商業秘密"。上述規定是認定侵犯商業秘密行為的法律依據。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行為人在主觀上存在的過錯,有學者認為是故意,也有人認為是故意或過失,還有人認為是故意或重大過失。對此,筆者認同與前者,無論從《反不正當競爭法》的立法本意看,還是從《刑法》、《合同法》有關商業秘密的立法本意來看,主觀上只能是故意,而不能是過失。如果將過失行為也定為侵犯商業秘密,則違背了立法意圖,也擴大了法律制裁和打擊的范圍。
2、在司法實踐中,確定是否侵犯商業秘密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首先,應當確定權利人是否存在一項有效的商業秘密。不僅應當弄清楚所稱的商業秘密的內容,還應當認真審查該項要求保護的信息,是否滿足商業秘密的構成要件,即從是否具有秘密性,是否能夠帶來經濟利益,有無合理的保密措施等方面來確定該項信息應否受到保護。人民法院一般委托鑒定部門或者鑒定人對是否存在商業秘密進行鑒定。在專業技術鑒定的基礎上,由法院從法律上判斷確認該項經營信息或者技術信息是否受法律保護。
其次,應當查明被控侵權人所掌握的該項秘密信息的來源。被控侵犯商業秘密的人,經常辯稱其商業秘密是通過合法途徑得到的,因此,查明其信息的由來十分重要。在多數案件中,查明被控侵權人有關信息的由來,對于查明侵權人是否采取了不正當手段至關重要。
再次,要確認被控侵權人是否采用了不正當手段。這是確定被控侵權人是否實施了不正當競爭行為的必要條件。只有侵權人采取了不正當手段獲取、披露、使用他人的商業秘密,才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不正當手段主要有脅迫、利誘、盜竊等。其他違反公認的商業道德的手段,也屬于不正當手段。對于采取不正當手段獲取、使用、披露商業秘密的,可以直接認定行為人有過錯,要求其承擔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經抵押的商品房可以銷售嗎
2020-11-23怎樣確定合同履行地點不明確
2021-02-02贍養協議和經濟協議能合起來寫嗎
2021-03-20股東虛假簽字能否行政訴訟
2021-02-13商標轉讓與商標變更有哪些不同
2020-12-28婚姻自由的行使必須符合法律的規定
2021-02-08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手續
2020-11-09購房合同有何需要注意的陷阱
2021-02-21孩子商場受傷賠償有哪些相關內容
2020-12-07伯父可以把房產贈與侄子嗎
2021-01-23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單位未支付競業補償金如何處罰
2021-01-18100元意外險賠償標準
2020-11-15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人身保險的投保人需要擔負什么義務
2021-02-07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之間存在什么不同嗎
2020-11-19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人壽保險理賠手續是什么,理賠標準又是怎么樣的
2021-01-17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應當承擔保險責任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