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假冒偽劣產品處罰
我國《刑法》第140條規(guī)定,犯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銷售金額5萬元以上不滿20萬元的,處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萬元以上不滿50萬元的,處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50萬元以上不滿200萬元的,處7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200萬元以上的,處15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50%以上2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我國《刑法》第150條規(guī)定,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第140條的規(guī)定處罰。
一、什么是銷售偽劣產品罪?
銷售偽劣產品罪,是指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
二、銷售偽劣產品罪有何特征?
侵犯客體是國家對普通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普通產品是指除刑法另有規(guī)定的藥品、食品、醫(yī)用器材、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電器等產品,農藥、獸藥、化肥、種子、化妝品等產品以外的產品。國家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制度是指國家通過法律、行政法規(guī)等規(guī)范產品生產的標準,產品出廠或銷售過程中的質量監(jiān)督檢查內容,生產者、銷售者的產品質量責任和義務、損害賠償、法律責任等制度。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侵犯了國家對產品質量的上述管理制度,生產、銷售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偽劣產品擾亂產品質量監(jiān)督管理秩序,侵犯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客觀方面
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guī),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違反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guī)一般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工業(yè)產品質量責任條例》以及有關省、自治區(qū)、直轄市制定的關于產品質量的地方性法規(guī)、規(guī)章、有關行業(yè)標準規(guī)則等。關于偽劣產品的界定標準,在上述產品質量法規(guī)中有規(guī)定。
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可具體分為以下四種行為:
(1)摻雜、摻假。這是指行為人在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摻入雜物或假的物品。
(2)以假充真。這是指行為人以偽造產品冒充真產品,表現為偽造或者冒用產品質量認證書及其認證標志進行生產或者銷售這類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這是指以次品、差的產品冒充正品、優(yōu)質產品的行為。
(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是指以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在內)的產品假冒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的行為。
根據法律規(guī)定的精神,上述四種行為屬選擇行為,即行為人具有上述四種行為之一的就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如果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或兩種以上行為的。也應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不實行數罪并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情節(jié)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客觀上所要求的內容。
犯罪主體
犯罪主體是個人和單位,表現為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兩類人。生產者即產品的制造者(含產品的加工者),銷售者即產品的批量或零散經銷售賣者(含產品的直銷者)。至于生產者、銷售者是否具有合法的生產許可證或者營業(yè)執(zhí)照不影響本罪的成立。
主觀方面
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一般具有非法牟利的目的。行為人的故意表現為在生產領域內有意制造偽劣產品。
在銷售領域內分兩種情況:
一是在銷售產品中故意摻雜、摻假;
二是明知是偽劣產品而售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yī)療糾紛處理技巧
2021-02-26民法典的基本構成有哪些
2021-02-16如何聘請律師?
2020-12-07資產的變現能力叫做什么
2021-01-07酒后兩車撞人后均逃逸如何處罰
2020-11-29有限合伙持有的股票能否質押
2021-01-07經濟犯會判死刑嗎
2021-03-06新婚姻法離婚財產如何分配呢
2021-01-23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合同法律風險識別的定義是什么
2021-02-19解除競業(yè)限制協議方式有哪些
2020-11-16圓珠筆簽訂勞動合同有效嗎
2021-02-18單方終止勞動合同關系是否繼續(xù)存在
2021-02-05觀察期間有工資嗎
2021-01-05勞動爭議調解不成有哪些情況?
2020-12-30定期壽險該怎樣理解
2021-03-02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什么是保險理賠原則
2020-11-30保險的意義是什么
2021-01-10自然災害保險公司不賠合法嗎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