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商業秘密罪主體有哪些
⑴企業的廠長、經理和其他管理員、企業的職工或臨時雇傭工等;
⑵現已離退休或轉調的原企業的人員;
⑶受委托并因而知悉、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如律師、專利代理人、經濟顧問等;
⑷對企業有監督、檢查、調查和管理權的人,比如審計人員、稅務人員、主管行政機關人員、工商管理人員等;
⑸除上述四種人員可能因披露商業秘密而成為主體要件外,其他任何人員均可能因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而成為該罪的主體;
⑹依據合同或者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的有關單位及直接責任人員。此外,為了獲取和使用商業秘密與披露商業秘密的犯罪分子事先有通謀的單位或個人,應以共同犯罪論處。
根據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的規定,侵犯商業秘密的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以盜竊、利誘、脅迫或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權利人的商業秘密。
所謂盜竊商業秘密,包括單位內部人員盜竊、外部人員盜竊、內外勾結盜竊等手段;所謂以利誘手段獲取商業秘密,通常指行為人向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員提供財物或其他優惠條件,誘使其向行為人提供商業秘密;所謂以脅迫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行為人采取威脅、強迫手段,使他人在受強制的情況下提供商業秘密;所謂以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取商業秘密,是指上述行為以外的其他非法手段。例如,通過商業洽談、合作開發研究、參觀學習等機會套取、刺探他人的商業秘密等。
2、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以不正當手段獲取的商業秘密。
所謂披露,是指將權利人的商業秘密向第三人透露或向不特定的其他人公開,使其失去秘密價值;所謂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是指非法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具體情形。需要指出的是,以非法手段獲取商業秘密的行為人,如果將該秘密再行披露或使用,即構成雙重侵權;倘若第三人從侵權人那里獲悉了商業秘密而將秘密披露或使用,同樣構成侵權。
3、違反約定或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
合法掌握商業秘密的人,可能是與權利人有合同關系的對方當事人,也可能是權利人單位的工作人員或其他知情人,上述行為人違反合同約定或單位規定的保密義務,將其所掌握的商業秘密擅自公開,或自己使用,或許可他人使用,即構成對商業秘密的侵犯。
4、第三人在明知或應知前述違法行為的情況下,仍然從侵權人那里獲取、使用或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
這是一種間接侵權行為。行為人知悉其為他人的商業秘密,并明知或應知系侵犯商業秘密的情形,依然獲取、使用、披露該秘密,所以法律將這種行為也作為侵犯商業秘密行為來對待。
如果有其他的侵犯商業秘密罪問題需要解答,建議你可以在線咨詢律霸網律師,這里有需要專業人士,一對一與你溝通解答你的各種疑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變更能否辦理土地抵押
2020-11-30公共場合侮辱他人行為怎么認定處罰
2021-01-03超前點播是否違規呢
2020-12-31勘察合同是否屬于專屬管轄
2020-12-02交通事故傷殘鑒定及精神賠償
2021-03-17購買集資房要什么條件
2020-12-05接管期限可以延期嗎
2020-11-08學生在體育課上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03買房定金是否能退回
2020-12-24單位不交社保仲裁時效是多久
2020-12-23北京市勞動合同書示范文本(2008版)北京公司法律顧問律師
2021-01-19變更受益人法律有怎樣的規定
2021-01-18產品責任險條款(涉外)
2021-02-14空運險種被保人的義務
2021-02-24保險合同是怎樣解除的
2020-11-25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重復保險三大賠償計算方式
2020-12-11此案保險公司應拒賠
2020-11-24開車撞死人保險公司沒有諒解書會賠付對方嗎
2020-12-06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